出版时间:2009-04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包和平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少数民族文献学是整个科学之林的一株新秀,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真正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献学,对提高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要有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少数民族文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恢宏富丽、风姿卓异而闻名于世。随着各民族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实践,少数民族文献学逐渐形成并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反映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各种少数民族文献,目前还是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认识的知识宝库,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也未提到应有的地位。在漫长的旧中国,由于不平等的民族政策,许多在历史上曾灿烂夺目、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文献被视为禁书,或被鄙夷为不足道,从而知之者少,用之者寡,有些已濒临散佚消亡的境地,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工作发展极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一律平等,党和政府及时提出收集整理各少数民族文献,以利于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的交流。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引下,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文献学初具规模。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讲述了:少数民族文献学是整个科学之林的一株新秀,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真正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献学,对提高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文献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发展,推动少数民族文献学理念研究,更好地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特意编撰了这部书。全书共分为三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文献进行了学术探讨,涉及到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基本理论和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基本知识。
作者简介
包和平,男,蒙古族。1965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198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现任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馆长,大连民族学院中国民族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大连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致力于民族文献学、民族图书馆学与“红山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等研究课题,并参加国内外研究课题多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出版著作(含合著)20余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国家、省、市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
书籍目录
应加强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代序)第一章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一、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二、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特点和相关学科 三、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古代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概况 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概况 二、主要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收集整理情况介绍 第三节 古代汉文少数民族文献概况 一、甲骨文、金石铭文中的少数民族文献 二、先秦古籍中的少数民族文献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五、宋辽金时期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六、、元朝时期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七、明朝时期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八、清代编撰的汉文少数民族文献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 一、少数民族文献的内容特点 二、少数民族文献的表述特点 三、少数民族文献的运动特点 第五节 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特点 一、地域的边远性 二、语言文字的多种性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传递形式的特殊性 五、文献布局的分散性 六、工作内容的复杂性 七、国际影响的广泛性 八、宗教影响的长期性 九、事业发展的落后性 第六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性质和价值 一、少数民族文献的性质 二、少数民族文献的价值 第七节 少数民族文献的整序 一、少数民族文献的收集 二、少数民族文献的分类、著录和主题标引 三、少数民族文献的布局、排架与保护 第八节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科学布局 一、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布局的现状 二、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科学布局的原则 三、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布局的目的与要求 四、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布局的规划 五、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区域布局与协调分布 第九节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 一、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二、民族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文献出版量增长迅速 三、各民族图书馆逐步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藏书体系 四、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工作异军突起,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研究崭露头角 第十节 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意义及对策 一、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意义 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对策 第十一节 21世纪少数民族文献开发利用趋势 一、少数民族文献服务功能综合化 二、少数民族文献结构网络化 三、少数民族文献交流国际化 四、少数民族文献检索手段现代化 五、少数民族文献队伍专家化 第十二节 少数民族文献导读 一、少数民族文献导读工作的内容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导读工作 第十三节 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 一、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的重要性 二、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的主要原则 三、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四、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的制作技术及方法 五、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数字化的规范控制第二章 少数民族文献目录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现状 二、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国内外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 二、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对象 三、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内容 四、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任务 五、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目录的产生 二、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目录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目录的发展前景 第四节 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的产生 二、现代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的发展 第五节 古代民族宗教文献及其书目控制 一、古代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概述 二、古代少数民族宗教文献的书目控制 第六节 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第三章 少数民族古籍管理研究 第一节 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创建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相关学科 四、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与研究现状 一、国内收藏与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概况 二、国外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收藏与研究概况 第三节 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一、少数民族古籍的特点 二、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 三、少数民族古籍的开发利用 四、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体系 第四节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中的翻译问题 一、翻译少数民族古籍的意义 二、翻译少数民族古籍的原则 三、少数民族古籍翻译底本的选择 四、少数民族古籍的翻译体例 五、少数民族古籍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五节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及其策略 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取得的成就 二、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 三、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策略研究 第六节 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控制的走向和任务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控制的走向 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控制的任务 第七节 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 一、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的障碍 二、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基本策略 第八节 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的原理和方法 一、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的特征和作用 二、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的内容和要求 三、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的方法与步骤 四、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的效果评价 第九节 少数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 一、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第十节 少数民族古籍计算机检索网络建设 一、建立少数民族古籍计算机检索网络的时代背景 二、建立现代化少数民族古籍检索网的方法和途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第二节 古代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概况 一、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民族创造并使用着多种文字。从文字历史来看,彝文有2000—3000年,藏文和傣文各有1300多年,维吾尔文有1200多年,蒙古文有700多年,壮族使用方块字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些民族的祖先曾使用过多种文字,现在已成为古文字的就有20多种。如怯卢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察哈台文、突厥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回鹘式蒙文、八思巴文、东巴文、古彝文、水书等。在保留下来的古文字文献中,有哲学、宗教、文学、法学、经济、天文、历法、医药、地理、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文字虽然多数已不再使用,但却为我们研究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渊源与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突厥文的创制和使用大约在公元5世纪左右,今存的古突厥文文献主要是碑铭。它们反映了东西突厥汗国、黠嘎斯人、漠北时期回纥汗国、高昌回鹘王国时代的历史、政治、宗教、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比较有影响的有《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九姓回鹘可汗碑》等。 契丹文创制于10世纪初,分大小字两种。大字系采用汉字加以减少或增添笔画而成,小字是仿照回鹘文制成。契丹文文字材料湮没多年,于1930年才被发现,对其文字材料的解读,仍在进行之中。大字材料主要有《肖寺忠墓志》、《故太师铭石记》、《耶律延宁墓志》、《北大王墓志》等碑铭。小字材料主要有兴宗哀册、仁懿皇后哀册、道宗哀册、宣懿皇后哀册、《许五墓志》、《胡耶律氏铭石》、《大金皇弟都统郎君记》、《肖仲恭墓志》等。 女真文字也有大小两种。金朝迁都中都之后,渐用汉字,到明朝中叶后,女真文字便弃置不用。现在女真文献主要有《女真进士题名碑》、《大金得胜陀颂》、《奴儿干永宁寺碑记》、《海龙摩崖石刻》、《奥屯良弼饯饮碑》、《女真译语》等。 在南诏末期,白族民间就开始利用汉字记录白语,创造了一种用增损汉字笔画构成的白文,流行于元初。白文古代文献有《白古通》、《玄峰年远志》、《西南列国志》、《杨公墓志》、《赵公墓志》、《山花碑》、《段信苴宝拾常住田纪事碑》等。 八思巴文是13世纪60年代忽必烈特命八思巴创制的,至元六年(1269)颁诏推行于全国。后随着元朝的灭亡而逐渐被废弃。现已发现的八思巴字图书有《萨迦格言》蒙古语译本、八思巴字和汉字对照的《百家姓》、八思巴字和汉字对音的韵书《蒙古字韵》以及汇编多种语言文字资料的《译语》。此外还有碑刻、印章、牌符等八思巴字资料。 回鹘式蒙古文是公元1204年开始使用的,经元、明两代,到17世纪初发展成为两个支派。一支是现在通行于我国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文,一支是只在新疆蒙古族中使用的托忒文。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原件传世者不多,今存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有写本、刻本、碑铭、印文、符牌等几大类。较有影响的有:伊儿汗国诸王的官方文牍,汉蒙合璧《孝经》、《八菩提行论疏》、《也松格碑》、《云南王藏经碑》等。 朝鲜族目前使用的朝鲜文是从15世纪朝鲜李朝世宗创制的训民正音发展演变而成的。“训民正音”创于公元1443年,1446年正式颁布。现在正音文文献也很丰富,主要有《训民正音》、《飞龙御天歌》、《月印千江之曲》、《东国正韵》、《续三纲行实图》、《训蒙字会》、《东医宝鉴》、《兵学指南》等,此外还有许多手稿和手抄文献。 怯卢文在古代曾使用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以及我国新疆于阗、鄯善一带。所书写的资料年代最早者为公元前3世纪,最晚者为公元4—5世纪,其语言属印度语系的西北俗语。现存的怯卢文字资料大多数是世俗文字,主要内容有国王敕谕、公私信札、各种契券、簿籍账历等。 于阗文字源出于印度波罗米字笈多正体,是于阗地区塞族居民使用的文字。现在发现的于阗文文献,年代约属6—10世纪,内容多为佛经和文书,较著名的文献有《于阗沙州纪行》(即钢和泰残卷)、《甘州突厥记事》、《于阗王致曹元忠书》等。 焉耆—龟兹文旧称“吐火罗文”,用的是印度的婆罗米字母斜体。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所记录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现存焉耆—龟兹文文献也很丰富,主要有《弥勒会见记剧本》、《六牙象本生故事》、《箴言诗集》、《摩尼赞美诗》、《托胎经》、《商旅通行木简》等。 粟特文出自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字草书,只有19音节字母,是一种没有标明元音的音节文字,只用弱辅音字母兼表元音。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粟特铭文属于公元2—3世纪。现存的粟特文文献主要有宗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钱文、印章、碑刻、壁画题记、书简等,其中在敦煌附近汉代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粟特古书简》尤有历史价值。 西夏文是公元11—13世纪党项部所建的大夏(西夏)国所使用的文字。在现存的民族古文字文献中,西夏文文献是数量较多的一种。西夏文文献佛经居多,但也有大量世俗文献。著名的有《天盛年新定律令》、《新集金碎掌直文》、《圣立义海》、《治疗恶疾要语》、《音同》、《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此外,还有大量译自汉文的典籍,如《论语》、《孟子》、《孝经》、《贞观政要》、《孙子兵法三注》等。 由于历史原因,流传下来少数民族文字古文献有的很丰富,有的已为数不多;有的至今还不能完全解读,有的虽能解读,但限于力量只整理翻译出很小的一部分。目前收集整理工作较有进展的有藏文、蒙古文、满文、维吾尔文(回鹘、察哈台文)、彝文、傣文、东巴文。 二、主要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收集整理情况介绍 1.古代藏文文献 从松赞干布时期创立藏文起,直到清末民初,藏族人民创作和翻译的典籍可谓卷帙浩繁,按时间先后顺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献,包括佛教典籍、敦煌写卷、金铭石刻和木简。第二类是“世纪以后,历代藏族学者著述和翻译的大量藏文典籍。这一批藏文书是我国现存藏文文献典籍的主体。部分版本可分为木刻本、手抄本、石刻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西藏各大寺院及档案馆存有藏文典籍46000多函;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藏经卷6万多部(册);青海塔尔寺除《大藏经》外,收藏藏文经卷约5万多卷;四川德格印经院除藏有经版217500块(双面雕刻)外,还有数量可观、珍贵的藏书。北京各单位藏有藏文经典近2万函;其他各地,特别是民间还藏有大量的藏文古文献。1981年,四川藏文典籍经版征集组仅在德格、白玉、新龙、甘孜4个县16个区的37个乡,就征集到印版130205块,典籍12657种(其中印本11986册,手抄本671包),“唐卡”(藏族卷轴画)2125幅,由此可见民间收藏之一斑。 藏文古文献目录的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在位时开始编制目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藏文古文献目录主要有《收录藏文万余》册;《德格印经院目录》,收录藏版2000多部,约1万种;《藏文典籍目录?文集类子目》,收录藏文文集180余家;《藏文典籍要目》,其内容及著录项目等和《拉卜楞寺藏文书目》基本相符;此外,还有《丹珠尔目录》和《甘珠尔总目录》等。 藏文古文献目录虽然很多,但都是地区性的,或者是一家之藏书目录,不能全面反映藏文古籍情况,我们期望一部新的能反映藏文古文献全貌的全国性藏文古文献目录早日问世。 2.古代蒙古文文献 蒙古文古文献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其版本有手抄本、木刻本、铅印本、影印本、石印本和蓝图晒印本等多种类型。据1979年《全国蒙文古旧图书资料联合目录》所录,国内60余家图书馆所收藏的新中国成立前出版或抄写的蒙古文图书资料有1500余种,总计7000多册。 现存最早的蒙古文文献当是13世纪20年代的碑铭。著名的有“成吉思汗石碑”、“窝阔台评圣旨碑”等。《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源流》在蒙古文古籍中最为有名,被誉为三大历史文献。它们不仅是历史著作,而且更具有文学价值。除这三大文献之外,还有《阿萨拉格齐史》、《黄史》、《黄金史》、《宝联珠》、《水晶鉴》、《成吉思汗传》、《阿勒坦汗传》、《月亮的光辉》、《内齐禅师传》、《如意念珠》等。《阿勒坦汗传》是传世仅有的手抄孤本,现收藏在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已整理出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