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袁成毅,荣维木 等著 页数:18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大体经历了从完全的革命史叙事方式走向一般意义上的战争史、从一般意义的战争史发展到社会变迁史两个重要的阶段。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抗日战争史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发展轨迹:早期关注最多的是战争胜利的原因、经验、战争的领导权等问题。这些基本上是革命史叙事的常见话语。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国内政要与学者屡有否认侵略战争罪责的言行,于是我国国内学者则更多地关注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暴行,学界较多地开始关注战争史本身,于是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日渐纳入了学术研究的主流,诸如慰安妇问题、细菌战问题、劳工问题、战争赔偿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大体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现代化理论”以及“社会史”的影响,探讨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或者抗日战争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影响等等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这些新的研究视野无疑极大地扩展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学术内涵和外延。 本书作为一部专题论文集,呈现了不同作者对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这一命题的多种理解和解读:一方面,强调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当时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应对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一些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生长,诠释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观点。 本论集分三编,第一编是关于“现代化范式”的讨论,由4个专题构成:(1)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史范式”的若干思考;
内容概要
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论文集在已有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分三编11个专题,呈现了不同作者对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这一命题的多种理解和解读:一方面,强调了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当时正在经历的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应对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一些新的现代化因素的生长,诠释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观点。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关于现代化范式的讨论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的若干思考 一、旧范式、新范式与现代化范式:必先正名 二、关于“真正意义的现代化”与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 三、关于“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联系 四、关于理论假设与历史事实 五、关于“范式转换”与“范式代替” 现代化视野中的抗日战争 一、从革命史范式到现代化范式的视角转变 二、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正常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三、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怎样以现代化的视角解读抗日战争 一、日本的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抗战时期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一、对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评价 二、中国和日本: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两种文化反应类型 三、余论第二编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挫折 一、中国各派势力的逐步团结 二、南京政府发展经济的新气象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峰 四、现代化进程被粗暴打断 关于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有关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的学术史考察 二、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关于抗战财产损失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三、关于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的价值计算问题 四、余论:进一步开展抗战时期中国财产损失研究的几点想法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民众的觉醒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第三编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区域工业化进程的破坏 日本侵华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破坏:以上海闸北为例 一、1900至1937年的闸北现代化 二、日军侵略闸北 三、闸北的现代化进程的中断及其后果 区域工业化进程的重创:抗战时期浙江工业损失初探 一、战前浙江工业基础 二、战争对于浙江工业基础的破坏 三、战时浙江工业损失概数 关于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形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伪满洲国政权的性质 二、关于日伪时期的劳动统制政策及华北劳动力的移入 三、关于伪满洲国的“建设”与“开发” 四、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争罪行
章节摘录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的若干思考 回顾以往的近代史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在反思“文革”前17年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近代史研究时,在方法论上逐渐突破早先反思者在旧有框架中进行部分修正和补充的做法(例如,作为较早反思者代表的李时岳先生,虽然提出以“四个阶梯”说代替“三次革命”说,但他本人声称自己的提法“对‘三次高潮’论并非根本对立,只是部分的修正和补充”),认为“我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非常基本的概念、范畴、命题、判断,即使有些并不错误,却一直缺乏足够的科学性论证和学术性探讨,有的虽然流行多年奉为定论,其实却似是而非大可商榷”,主张进行“拨乱反正”式的重写历史,这种激进论的观点集中表现为所谓的“告别革命”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