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倪晓建 页数:239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人类文明史上,图书馆学、文献学与目录学的产生几乎一样源远流长,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着相互交叉的联系,在追溯历史渊源和面向现实与未来中,有着同源和相互应用、共同发展的关系,有鉴于此,编委会将文献学和目录学研究合为一辑,列入《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中。收录在本辑中的有倪晓建、王余光、陈力、王世伟、柯平、王新才、徐雁、王国强等当代中青年学者的文集。倪晓建、柯平、王新才、王国强主要研究目录学。其中倪晓建通过提出精萃信息理论而深化了目录学研究;柯平则以数字化目录学研究创新了现代目录学理论;王新才于目录学发展多所着力,对目录学演进的阐释相当独到;王国强深于古典目录学研究,尤其是汉代与明代,更是其着墨重点。王余光、陈力、王世伟等人则主要研究文献学,其中王余光主要研究文献史与文献学理论,陈力、王世伟则于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用功甚深。徐雁的主攻方向是藏书与读书。这些中青年学者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成绩卓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潜心学问、甘于寂寞并扎实钻研的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并值得提倡的。 本书收录作者二十余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古典目录学的研究,也有文献信息加工方法创新的探索,其中精粹信息和功能信息的加工为作者首创。 文集中《当代类书简论》、《类书新编,传统有续》等研究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新类书的特点、体例、功能等问题,并对类书之体不会终结的观点进行了阐述。文集中有《图书馆工作偶拾》、《新岗位、新思考》、《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几篇文章,是作者谈图书馆工作中体会的。
作者简介
倪晓建,1952年生于山东冠县。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1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目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2000年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系,2001年起任职干首都图书馆。现任首都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学术
书籍目录
刘向、刘歆和《别录》《七略》编撰《七略》的几个基本因素试谈《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内容互著别裁方法考略中国目录起源于何时? 《汉书·艺文志》的编撰及其特点谈谈《汉书·艺文志》中的篇和卷试论《汉书·艺文志》对我国书目编撰的影响从蔡尚思开书目谈起高校图书馆的书目利用问题台湾地区的书目服务概况文摘编写法授业有方的导师——彭斐章提要及提要编写法困惑书目工作发展的几个问题古典书目走向新世纪的信息加工精粹信息鉴选研究请读书目年鉴开发利用二十例文献检索与利用著作体例十二种利用名录获取机构资料关于“文献检索与利用”教材主题标引的思考当代类书简论类书新编传统有续社会科学图书馆深度开发文献资源的新途径类书之体延绵有续 ——纪念《永乐大典》编纂600年关于图书馆学教育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浅谈海峡两岸图书信息教育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新环境新思考图书馆工作偶拾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论著目录
章节摘录
以《永乐大典》为代表的中国类书,已存在发展了1000多年。面对今天的文献状况、信息环境以及读者要求,如何古为今用,继承古代类书的编纂思想和方法;怎样推陈出新,编纂今天社会与读者需要的当代类书,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根据当代类书编纂实践及信息加工体系要求,当代类书编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取材要广,内容要精,体现时代特点。古代类书限于时代及文献类型,仅以图书为取材汇录范围,当代类书中也有一些以古籍为限编纂而成的类书。这些类书在前言序语中虽作了时间断限及文献类型的说明,但总觉得文献内容与书名不符,文献范围不够全面,思想不够开阔。我认为类书特别是综合性类书,收录的范围一定要广,在文献类型上不仅包括图书,而且要包括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等印刷型文献,此外还应收录光盘、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料。在时间上不仅包括历史的也应收录近代、当代的内容信息,使类书不仅继承古代类书的传统“向后看”,而且要赋予类书新的活力,体现时代特点“向前看”。二是科学分类,精心排比,方便读者翻检。古代类书基本一部类书一种分类排比方法,但大体以天、地、人、事、物为类编次资料。因为规律较难掌握,查检起来比较困难。今天的类书和古代类书一样,也是一部类书一种编次方法,虽然体例不一,因为今天人用今天书,倒也没有感到像利用古代类书那样难检索。但是编纂的类书是供读者用的,而且是翻检频率比较高、读者面比较广的一种文献,所以在编排上要尽量科学系统,既方便今天也兼顾未来。在安排类目时,可参考《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等类分图书资料的工具书。目前已出版的几部综合性类书,在类目设置方面基本上是科学的。
编辑推荐
《目录学与文献利用》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