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陈力 页数:242 字数:220000
前言
在人类文明史上,图书馆学、文献学与目录学的产生几乎一样源远流长,它们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存在着相互交叉的联系,在追溯历史渊源和面向现实与未来中,有着同源和相互应用、共同发展的关系,有鉴于此,编委会将文献学和目录学研究合为一辑,列入《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中。收录在本辑中的有倪晓建、王余光、陈力、王世伟、柯平、王新才、徐雁、王国强等当代中青年学者的文集。倪晓建、柯平、王新才、王国强主要研究目录学。其中倪晓建通过提出精萃信息理论而深化了目录学研究;柯平则以数字化目录学研究创新了现代目录学理论;王新才于目录学发展多所着力,对目录学演进的阐释相当独到;王国强深于古典目录学研究,尤其是汉代与明代,更是其着墨重点。王余光、陈力、王世伟等人则主要研究文献学,其中王余光主要研究文献史与文献学理论,陈力、王世伟则于版本、目录、校勘等方面用功甚深。徐雁的主攻方向是藏书与读书。这些中青年学者思维敏捷,才华出众,成绩卓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潜心学问、甘于寂寞并扎实钻研的精神,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并值得提倡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年正好是30年。30年中,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几位中青年才俊,或在这一年,或在这之后不久,陆续步人图书馆学的殿堂。虽然这些进步不能说就是他们的功劳,但他们的研究无疑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他们的成果是新时期图书馆学、文献学与目录学发展的历史记录。也许有人会质疑,那些注重思辨考证的“纯粹”的研究有什么用呢?胡适当年就曾把考证一个古字与发现一颗新星相提并论,认为两者具有相同的价值。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文献学与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的论文24篇。文献学方面,主要包括了古籍版本研究、古籍辨伪学等方面的文章;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方面,作者对资源数字化问题、数字资源建设中的电子资源与印刷资源的平衡问题、数字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开放性与合作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作者简介
陈力,四川省资中人。1978年2月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1981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自1982年起,师从徐中舒先生学习先秦史,1985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8年4月开始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工作,先后从事过图书馆阅览服务、书库管理、文献编目、文献
书籍目录
二十世纪古籍辨伪学之检讨今本《竹书纪年》研究今古本《竹书纪年》之三代积年及相关问题《红楼梦》东观阁本小议《红楼梦》东观阁本再考《金川纪略》及其相关问题新出《钦定皇舆全览》记:西晋灭吴时日考异并中华版《晋书》校勘体例商兑中国史学史上的正史与野史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序《图说中国印刷史》书评公共服务中的图书馆服务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国家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二难选择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刍议——兼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论数字图书馆的多元化资源建设Google与图书馆“开放存取”刍论电子书的类型与评估中文古籍数字化方法之检讨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再思考国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从《国家图书馆文献采选条例》修订谈起关于电子期刊发展问题的思考——在电子期刊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数字时代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开创中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合作的新时代——中美第四届合作会议主旨报告
章节摘录
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古史辨派的思想基础与渊源进行过研究,顾颉刚先生本人也并不否认,他的疑古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崔述、廖平和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家的怀疑精神。康有为等对古代文献的态度是以除今文经学家认为的正统儒家经典外其他古书的不可信为前提,并以正统儒家经典作为判断其他文献真伪的标准。古史辨派虽然不像康有为等那样以今文经学家的眼光去看待古书,但怀疑精神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康有为等的“不敢疑经”进而为“乃敢疑经”。在方法上,亦较康有为等更为绵密,将康有为等鲁莽的怀疑精神与胡适引进的论证细密的实验主义相结合后,其结果自非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家所能望其项背。疑古思想的核心是“有罪推定”原则,以此为前提,去寻找古籍中的矛盾与问题,一旦发现,则当作是伪书的证据。因此,新材料的发现,只是证明了许慎《说文解字》的站不住脚,《尚书》等古代文献所载尧舜禹汤的不可靠。古史辨派不仅以怀疑的眼光来对待古史与古籍,并且将这种怀疑进行了理论的归纳,这就是所谓“层累地造成古史”的理论。“层累地造成古史”的理论是对不同时代文献所载古史演变规律的一种理论总结,根据这种理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状况,但也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古史辨派不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古史的考辨上,也应用到了古籍的考辨上。因为古史辨派所谓“古史”其实是指不同时代由伪造的文献所“造成”的,这些文献也是“层累造成”的。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传说中的古史的确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既有不断变长、放大的问题,但同时也有不断被遗忘或改变的问题,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是,我们要确知传说中古史的变化情形,必须要知道记录这些古史的文献的出现年代,如此我们才能进行时间上的排序,以分析不同时代(或不同学派、学者)文献所载史事的演变情况及它最初的形态。从理论上说,这是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当然绝不是唯一的方法)。
编辑推荐
《文献学与文献服务》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