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基础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杨卓  页数:428  译者:宗和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佛学,名相浩繁、义类奥博,往往令一般读者望而兴叹,感到学之难所适从。虽然前有《佛学大辞典》、《一切经音义》、《佛尔雅》、《大明二藏法数》、《教乘法数》、《诸乘法数》等书,但其或仅仅解释佛学名句,或仅将次第录列部帙之名题,或仅略序部类少提纲要,不便于一般人阅读。本书《佛学基础》(原名《佛学次第统编》)的编撰者明代佛教居士杨卓有感于此,于是综括佛学之历史、教义及有关名词,汇成一编,并做详细解说,为佛学法义之汇总,总结一切佛学之名词、要义,全面阐述佛学之法统。既综合,又列举,有显有密。为人们了解,研究佛教提而不加批供了一个比较系统而又通俗适用的读本。太虚法师谓之〔但贯摄编次,使法义有一系统,而不加批判焉〕,〔将大有功于佛法之宏明〕。

书籍目录

太虚法师论(佛学次第统编)凡例佛学次第统编 总叙 正编叙言第一篇 世间相 第一章 六趣 第二章 三界 第三章 世间 第四章 生灭相 第五章 因果理 第六章 世间义第二篇 出世间相 第一章 四圣 第二章 十界 第三章 十界依正 第四章 生死与涅槃 第五章 十界因果 第六章 出世间义第三篇 小乘 第一章 总说 第二章 信分 第三章 解分 第四章 行分 第五章 证分第四篇 大乘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信分 第三章 解分 第四章 行分 第五章 证分第五篇 金刚乘(密教) 第一章 信分 第二章 解分 第三章 行分 第四章 证分第六篇 人天乘 第一章 人天(欲天)乘 第二章 天(上二天)乘第七篇 综合 第一章 总说迷悟 第二章 著与信 第三章 惑与解 第四章 业与行 第五章 报与证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六趣  今明六趣,当以三事:一因,二缘,三果。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由根尘识等、境受想等之妄惑,起身口意善恶等之作业,获苦乐依正现后等受报。六趣因果,大宴可知。  第一节 妄惑为因  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尘识等,境受想等,无非凡夫虚妄迷惑心之所成就。六趣妄惑,大要可知。  第一条 六根  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言六根者:  一、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四、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此之六根,尚有其他六受、六人、六处等名义,另详他章,兹不细及,以免繁絮。  第二条 六尘  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一、色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  二、声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  三、香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  四、味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  五、触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身根,故谓触尘。  六、法谓意所知者,如生灭善恶等。以能染污意根,故谓法尘。  此之六尘,尚有其他六欲、六人、六处、六境、六贼等名义,兹不繁及。  第三条 六识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识者了别之义,以能了别诸尘之故。六识者:  一、眼识即见色之(见)是。  二、耳识即闻声之(闻)是。  三、鼻识即嗅香之(嗅)是。  四、舌识即尝味之(尝)是。  五、身识即感触之(感)是。  六、意识即知法之(知)是。  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  第四条 三境  由彼六识,对于根尘,所现之境有三:谓顺、违、俱非、之三者是。境者,心所游履攀缘之处也。  一、顺境谓于情顺适之境。  二、违境谓于情违逆之境。  三、俱非境谓于情不顺不违之境。  第五条 三受  对于三境,感受之情有三:谓苦、乐、不苦不乐是。受者,领纳外境也。  一、苦受领纳违情之境,起苦痛之感也。  二、乐受领纳顺情之境,起乐适之感也。  三、不苦不乐受亦名舍受。领纳不适不逆之境,苦乐之感,皆舍离也。  第六条 三毒  对于种种之境,所感受者,于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贪对于顺境,所感乐受,而起贪欲之想,是谓之贪,贪者染著为性。  二、嗔对于违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谓之嗔,嗔者憎恚为性。  三、痴对于违顺诸境,苦乐诸受,而起与道理相违愚痴之想,是谓之痴,痴者迷暗为性。  此三谓之毒者,毒以沉毒为义,从喻得名。如毒蛇毒药,触必伤人,服必伤命。此三亦尔,能害众生,坏其善心,故名为毒也。

编辑推荐

  综括佛学之历史,总结佛学之一切名词、要义、为佛学法义之集大成。全面详述佛学之法统,统合次第,叙列法相,详细解说。既综合,又列举,有显有密。由浅入深,层层次第,如剥笋然。  由文字研究佛法有二法:一层次,二直入。层次者,由浅之深,层层次第,如剥笋然。剥开一层,更进一层是也。直入者,由一直进,深求究竟,如凿井然,专就一处,穷其底蕴是也。又如由纵横二面观经纬然,层次者,而横属也。前之各篇,层层次第,第一法所有事也。兹篇综合,就一义罗列,第二法所有事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是研究佛学及有佛教信仰的人士的必备佳书,涵盖几乎所有的佛学名相,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
  •   今天刚收到书,仔细考察了封面,略翻阅了一下,谨把第一手印象表之如下:1.此书装帧考究,风格古朴(不单封面,目录内容均与众不同),纸质也好;2.此书没有一句白话,全都是文言(连序言都是),不过不是很深,须得有一定文言基础的人方可看懂,以敝人之见,阅者以具高中文言水平才好;3.全书内容翔实,配以各种图表,系统而透彻地解释了佛学的基本术语、理论。对于真有学佛之意的人来说,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
  •   绝对好书,我是在图书馆不经意发现的,翻阅几页爱不释手,决定这样的书应该买一本常备案头,对于佛学有兴趣但头绪不是很清晰的朋友应该买一本学习,对于佛学有研究欲精进的朋友也应该人手一册。
  •   佛学入门的好书,系统完整,阿弥陀佛~
  •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   好书!真心推荐!
  •   发货快 还没来得及看呢 印刷质量很好
  •   值得看,入门很好
  •   关于外行是本入门的好书!
  •   运送速度很快,
  •   这本书不错,但是我的文言文水平很差,即使这本书的文言文很通俗,但看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需要脑袋的。
  •   不是很通俗,不适合做入门书,内容是不错的
  •   很有条理,一种别样的辞典
  •   值得购买,作为工具书缺少索引比较遗憾。
  •   打基础的一书,就是词汇太多,看起来费劲。
  •   内容过粗
  •   内容也很不错,特别喜欢的是那个封面,很典雅。
  •   书是经典书,内容很全面。不过要说“基础”二字,真的……这恐怕是对已经入了门的人来说吧,如果自己没有点基础,还真看不懂这个“基础”。
  •   看不懂,太深奥了,建议不要购买
  •     这本书的书名很是不起眼,如今市场上什么佛学入门、佛学基础讲义等等,太多了,内容大同小异,并且多是从历史、宗派、人物等等来些,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俗!
      这本书不同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的值得一看,就我十年的淘书史来说,这么一本佛学方面的书,倒是第一次看到,对于这本书,我给它一个比喻:地图!
      对于研究教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工具书;对于实证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指导地图;对于非佛教人士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认识佛教内涵思想的书,并且次第鲜明。
      说得再直白一点,这本书就是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一种电脑中资源管理器的感觉。
      提纳携领,是本书的特色 ̄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