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演讲录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任继愈 编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国图分馆,曾经被众多的读者亲切地称之为“老北图”,在20世纪50年代,就因成功地举办学术讲座而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称道,老舍等一代文化巨匠都曾作为这里的主讲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2001年新年伊始,国家图书馆分馆(现古籍馆)为继承“老北图”的优良传统,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扩展文化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文化信息的客观要求,举办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名人系列讲座。昔日曾亲身聆听老一辈学界泰斗教诲的莘莘学子,如今也作为各学界的骄子走上这神圣而庄重的讲坛。一年来,我们举办了文史、政经、音乐、美术等系列讲座共99场,听众近万人次。从他们渴望的目光里,我们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从他们满意的笑容中,我们感到了由衷的欣慰。许多专家学者和读者通过讲座,成r图书馆的朋友,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可贵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而更多的人则经此渠道记住了国家图书馆,记住r国家图书馆分馆。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的褒奖。为了感谢各界朋友的支持,我们选出部分讲座内容,汇集成册,系列出版,给主讲人和听讲者一个留念,给未曾听讲者一份补偿,也给我们的工作一个小小的总结。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他们用毕生心血,焚膏继晷,皓首穷经,故而成绩斐然,蜚声士林。当然,这里所选的部分,并不能代表更不能涵括讲座的全部内容,而且我们自己所做的努力,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这一宏伟大业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史上,将会留下我们的探索足迹。编者

内容概要

本书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西周有铭青铜器、古代印度教杂谈、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实行草地农业 确保粮食安全、陆游的爱国诗歌、中华土木大金字塔、日本文艺的审美传统与外在交流、始儒终佛:唐代士人之心路历程、中国古代青铜兵器与车战的历史、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书籍目录

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石雕有铭青铜器古代印度教杂谈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实行草地农业 确保粮食安全陆游的爱国诗歌中华土木大金字塔日本文艺的审美传统与外在交流始儒终佛:唐代士人之心路历程中国古代青铜兵器与车战的历史有关儒学的自觉自识——兼评对儒学的误会与非议

章节摘录

印度教是目前印度最大的宗教,信徒超过8亿,约占全国人口的82.4%。世界其他各地还有信仰者约3000万,算起来,印度教徒估计可占世界总人口的12%。至于我们熟悉的佛教,其信徒在印度只占0.77%。印度教也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之一。我们都知道基督教已有2000年的历史;佛教自诞生以来,已经经过了2600年左右。释迦牟尼生活在公元前6—前5世纪(前566一前4867),与中国的孔子大约同时。伊斯兰教的历史约近1400年。而印度教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也就是说,它已经有了大约3500年的历史。印度教是古代雅利安人的宗教,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自外部带来的宗教。所以,谈印度教,就不能不谈雅利安人;而谈雅利安人的入侵,似乎也有必要说一下他们来到以前印度当地的情况,这就说到了所谓印度河流域文明。我们放下雅利安人这个话题以后再表,先谈谈早于它存在的这一文明。一、印度河流域文明一个世纪以前,即20世纪初期,一般看法还认为,印度的历史开始于吠陀时代。“吠陀”(Veda)是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而形成这一经典的时代,人们也就随之称它作吠陀时代,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一前700年左右。但是,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改变了这一看法。从那以后数十年的考古研究工作,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发达的城市文明图景。它的存在远早于吠陀时代。成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存在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到前二千纪初叶,前后约600年。它是古代世界最优秀的文明花朵之一,包括的地域也十分广阔,北起萨特累季河(Sutlej)上游,南到坎贝湾,西起阿拉伯海的马克兰海岸(MakranCoast),东到恒河与亚穆纳河的交汇处,都在它的范围之内。在已经发现的数百处城市和村镇遗址中,最重要、最典型、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是哈拉帕(Harappa)和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两座城市。两座城市的周长均约5公里左右,都是由一座城堡和一个市区组成。前者建筑在6—15米高的人工土丘上,呈平行四边形。后者地势较低,但面积更大。城堡和市区之间隔有沟渠(人工河或一条大河的支流)。城堡内筑有防御工事,以及谷仓、公共浴室、会议厅、作坊、住房等。作为城市主体的市区是居住区。摩亨佐达罗的街道都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直角相交,定位准确,而且大多数修得笔直,最宽可达9米。在主要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灯柱,供夜间照明使用。这些大街把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小的街区,每个街区内又有很多纵横交错的小巷。城市建有统一的排水网,每个住户的污水都通过水沟排到街巷的下水道里。下水道连着巨大的涵洞,污水最后排入河流。城市看来是经过周密设计后才动手兴建的。房屋多用土坯或尺寸划一而又烧制得很好的砖块建成,有仅有两间屋的小住宅,也有占地广阔的大寓所,问或还有两层的楼房。房舍规模的不同亦透露出贫富不均的迹象。差不多每家都有水井和浴室。城堡内的大谷仓长45米,宽22.5米,高墙厚垒,十分坚固,其中的十字通道可以保证仓内有良好的通风。这里还有一座24米见方的圆柱大厅,带有长长的走廊和低矮的坐凳,是举行公共集会的地方。大公共浴池建在一个庭院内,长12米,宽7米,深2.4米。院子四周建有回廊。浴池底部和壁部的砖缝都灌了浆,后面还衬有隔水层,以防渗漏。一般认为这样的大浴池是供该城举行宗教活动用的。市民们在参加宗教仪式之前,可以在这里沐浴。在公共浴池的北面,还有8个独问小浴室,磨砖对缝,非常坚固。估计它们是给有圣职的人员准备的,其住家就在浴池顶部的二层楼上。整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虽然说不上艺术,但是非常实用。印度河流域文明时代的商业十分发达。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等都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同中亚、波斯、阿富汗、古吉拉特、南印度等地有着广泛的商业联系。进口的主要有金、银、锡、铜、玉石和大理石。出口的大宗是布匹。随着商业的发展,度量衡系统也变得完备和精确起来。这里的砝码一般用燧石、石灰石等做成,多是立方体的,间或也有圆形或圆锥形的。大的必须穿上绳子或金属环才能提起,小的则只有首饰匠才用得上。也发现过金属和陶制的秤盘,但没有秤。估计秤杆是木头做的,年代久远,已经朽坏了。考古工作者仔细地核查了这些砝码的重量,发现它们相当精确地构成了一个按1、2、4、8、16……这一级数递增的完备系统。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已经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它们大量见于印章、石板、铜板和陶器之上。在已经发现的3000多份铭文中,有的只有一个书写符号,有的多达26个。几十年来,专家们在解读这种文字上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获得圆满的成功,因此它仍旧是一个谜。可以确定的是;它的书写规则是一行向左,一行向右。印度河流域文字之谜一旦解开,我们对于这一文明的了解将会大大加深。当时流行的宗教信仰,一般认为是以母神崇拜为形式的女性能力崇拜,这在西亚的古代文明中甚为习见。大量存在的小型女像说明了这一点。也有迹象说明这里存在着阳物崇拜。我们还没有在工艺和美术上发现什么惊人之作,然而大量出土的印章还是雕刻得十分出色的,其中动物的形象尤其生动。各种小塑像和护身物也做得相当细巧。有一座青铜塑像风格独特。这是一个裸身舞女,左臂上的镯子直套到肩部,蓬松的发髻垂在脑后。她右手叉腰,左手搭在翘起的腿上,做出一副挑逗的姿态。有人推测她是寺院的舞伎,当时的中东就有这类女子。寺庙蓄妓也是后世印度教的一个突出特点。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不少学者认为是达罗毗荼人(Dravidians),但也有人说是苏美尔人,或者是混居的原始澳洲人、地中海人及阿尔卑斯人。至于这一文明是怎样突然消失的,学者们做过各种各样的推测。一种说法是雅利安人的入侵给它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雅利安人受到这里繁华城市和巨大财富的吸引,从西北方侵入并毁灭了这一地区的文明。促使人们做出这一假定的主要根据,是在摩亨佐达罗发现过狼藉陈列的38具人体骨骼,上面有明显的屠杀致死的痕迹。同时,雅利安人在其圣书《梨俱吠陀》(Rgveda)中又一再提到他们曾经攻打过土著人带有高墙厚垒的城市;他们的战神亦即古代酋长因陀罗(Indra)是“筚的破坏者”,他“撕裂城堡就像岁月毁掉衣服一般”。但是这一假定目前还缺乏更有力的考古学证据。另外有人认为,印度河流域文明并不是突然毁灭的。不是由于河流改道,就是由于长期缺雨,也许由于灌溉系统遭到破坏,或者由于过分砍伐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总之,是某种生态环境上的原因使土地贫瘠下去,乃至变成沙漠,结果这里的人们放弃旧居,迁移到别处去了,比方说到古吉拉特,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不过,这也仅是假说而已,真正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同以后的印度教文明是有内在联系的,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湿婆(Siva)的崇拜以及某些动植物的崇拜,都可能是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继承来的。

编辑推荐

《文津演讲录之7》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津演讲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讲座的内容是我兴趣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