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01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王岳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大众传媒成为话语中心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怎样言说)在这一东西方由冲突到对话的时代,中国学者应该如何学会同西方中心主义进行多元对话?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个体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呈现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思想和责任?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这些问题链绝非可以等闲视之的。 记得200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 卜acques Derrida)到北大哲学系与中国学者就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展开对话。我向德里达教授提了几个问题;第一,““宽恕”和”怨恨“是什么关系P无条件的绝对的宽恕是否可能?第二,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文学和哲学在话语体系中成为欧洲中心的边缘。应该用怎样的文化策略消解西方中心主义?而这种消解是否可能?第三。解构是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解构是否可能?而且当代中国讨论解构之后的重建问题,那么建构是否可能?解构和建构是什么关系?二者是不是对立的?有没有其他第三种可能性?德里达的回答是要摧毁西方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使中国不再是欧洲中心的边缘.但是也不能成为“中国中心主义”。他希望的是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人类性”观念。解构不是摧毁不是批判,解构不是否定的而是肯定的,即对不可能的肯定。德里达的回答事实上同他原著中对”解构”的摧毁性和批判性解释有了差距,说明德里达立场滑动的回答具有某种话语策略。大概“解构”本来就是一种不断滑动的话语行为。
作者简介
王岳川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3年以来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美学会高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王岳川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研究和批评的教学和研究。教授的课程有:《文学原理》(大学本科专业课)、《文艺美学》(研究生专业课)、《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研究生专业课 )、《当代文化美学研究》(研究生选修课)、《二十世纪哲性诗学》(研究生选修课)、《中国诗学与美学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生专业课)、《中国知识分子与现代化问题》(研究生和访 问学者研讨课)、《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留学生课程)、《中西文艺美学比较》(博士生课程)、《中国90年代文 化研究》 (博士生课程)、《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博士生课程)、《20世纪西方文艺理沦》(博士生课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