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孙德刚  页数:445  字数:4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历史研究中,冷战国际史研究不仅着眼于国际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而且还在这一基础上向外扩展,探讨某一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军事格局的形成和走向;向内延伸,分析在已经形成的世界格局中各国国内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影响。故而,就此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一个独立于国际关系史范畴的新的研究领域。  冷战国际史区别于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特征即在于它的国际性,它是一个国际史。所谓“国际史”,其含义有两个层面,其一在于,无论是学者队伍和史料来源,还是研究对象和观察视角,凡在冷战史的范围内,都不能再以某一个或几个国家为中心,而已经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其二则在于,冷战首先表现为以意识形态、制度为分野的分庭抗礼,不同制度的国家卷入其中,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国际斗争,由此引发美苏集团对各地区、民族或国家事务的卷入,除阵营国家外,处于中间地带的各民族国家多分别依附于一方,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与两极国际格局的演变已经融为一体。这种历史现象的内伸与外延,已不是一般的国际关系史所能囊括的了。  1991年,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两德统一为标志,冷战作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即之,以俄国档案的解密为契机,一系列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档案也纷纷见诸于世,加上原有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定期公开的档案,学者们可以通过大量的一手材料更加真实地描述和解释冷战时期的历史。

内容概要

《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实证分析)》由孙德刚著。纵观历史,大国的外交战略通常依靠联盟来实现,因为联盟可在短期内产生力量倍增效应。领导人有时却偏好“联而不盟”的非正式安全合作类型。《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实证分析)》提出“准联盟外交”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形成、管理、绩效和终结四个层面展开理论考察,并以二战后大国与中东国家准联盟外交实践为案例,通过解读外交档案和其他文献加以检验。研究表明,准联盟外交是联盟外交、伙伴外交和中立外交之外的隐性外交选项,领导人既寻求安全合作,又避免卷入冲突;既增加朋友,又减少敌人。准联盟外交也可以是新时期中国安全战略的重要选项,突出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作者简介

孙德刚,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2004-2005年赴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访学,2007-2008年赴美国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访学,2009年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参加“阿以冲突研究”研讨班。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家安全战略。著有:《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译有:《控诉帝国:21世纪世界秩序中的全球化及其抵抗》(合)。在《现代国际关系》、《社会科学》、《外交评论》、《国外社会科学》、《世界民族》、《国际论坛》、《国际观察》、《中国评论》(香港)、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美国)、Power
Politics(印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10篇。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节 论著选题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重点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准联盟外交:当代外交战略学的隐性命题
第一节 准联盟外交的内涵
一、联盟与准联盟的区别和联系
二、联盟外交与准联盟外交的区别和联系
三、准联盟外交与伙伴外交的区别和联系
四、准联盟外交与非正式安全合作协定
第二节 准联盟外交的类型
第三节 准联盟外交的特点
第四节 准联盟外交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 体系、国家与决策:准联盟外交的形成
第一节 体系层面的原因
一、国际无政府状态
二、对抗性政治集团
三、动态性权力关系
第二节 国家层面的原因
一、安全共同体
二、政治共同体
三、利益共同体
四、价值共同体
第三节 决策层面的原因
一、个性因素
二、历史经验
三、政治体制
四、压力集团
五、特权阶层
第四节 三个层面的综合影响:费效比
小结
第三章 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准联盟外交的管理
第一节 准联盟外交管理的三重博弈形式
一、与国内反对派的博弈
二、与准盟友的博弈
三、与外部敌人的博弈
第二节 准联盟外交的四种管理手段
一、领导人互访
二、口头承诺
三、非正式安全合作协定
四、相互援助
第三节 准联盟外交的两类管理模式
一、合作性管理:提供公共产品
二、竞争性管理:相互操纵博弈
小结
第四章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准联盟外交的绩效
第一节 准联盟外交绩效的差异性
一、联盟外交与准联盟外交绩效对比
二、不同类型准联盟外交的绩效对比
第二节 影响准联盟外交绩效的客观因素
一、准联盟的规模
二、可供支配的资源
三、战略沟通渠道
第三节 影响准联盟外交绩效的主观因素
一、准联盟成员的整合意愿
二、准联盟成员的危机处理能力
三、准联盟成员的信任度
小结
第五章 从联合自强到立足本国:准联盟外交的终结
第一节 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国际体系根源
一、全球格局的转换
二、地区格局的变化
第二节 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国家层面根源
一、共同关切消亡
二、公共产品缺失
第三节 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决策层面根源
一、调节机制失衡
二、内部互信缺失
小结
第六章 流星的一瞬:苏伊土运河战争时期英法以准联盟外交
第一节 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形成
一、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形成背景
二、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动因探析
第二节 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管理
一、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管理过程
二、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手段
三、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绩效
一、影响准联盟外交绩效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准联盟外交绩效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的终结
一、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终结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终结的体系层面根源
三、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国家层面根源
四、英法以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决策层面根源
小结
第七章 海湾的防洪堤:约翰逊时期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
第一节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形成
一、美沙开展准联盟外交的历史背景
二、美沙开展准联盟外交的体系层面原因
三、美沙开展准联盟外交的国家层面原因
四、美沙开展准联盟外交的决策层面原因
第二节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管理
一、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发展历程
二、美沙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手段
三、美沙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绩效
一、影响美沙准联盟外交绩效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美沙准联盟外交绩效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美国与沙特准联盟外交的生命力
一、美沙准联盟外交的发展潜力
二、美沙准联盟外交面临的挑战
小结
第八章 沙漠中的堡垒:萨达特执政初期苏联与埃及准联盟外交
第一节 苏联与埃及准联盟外交的形成
一、苏埃准联盟关系的形成过程
二、苏埃准联盟外交形成的体系层面原因
三、苏埃准联盟外交形成的国家层面原因
四、苏埃准联盟外交形成的决策层面原因
第二节 苏联与埃及准联盟外交的管理
一、苏埃准联盟外交的历史演变
二、苏埃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手段
三、苏埃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苏联与埃及准联盟外交的绩效
一、影响苏埃准联盟外交绩效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苏埃准联盟外交绩效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苏联与埃及准联盟外交的终结
一、苏埃准联盟外交终结的过程及其特点
二、苏埃准联盟外交终结的体系层面根源
三、苏埃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国家层面根源
四、苏埃准联盟外交终结的决策层面根源
小结
第九章 共患难的兄弟:1979年以来伊朗与叙利亚准联盟外交
第一节 两伊战争与伊叙准联盟外交的启动
一、伊叙准联盟外交形成的体系层面原因
二、伊叙准联盟外交形成的国家层面原因
三、伊叙准联盟外交形成的决策层面原因
第二节 安全形势的变化与伊叙准联盟外交的管理
一、伊叙准联盟外交的战略调整
二、伊叙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手段
三、伊叙准联盟外交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黎以冲突与伊叙准联盟外交的绩效
一、“什叶派三角地带”
二、两大准联盟的较量
第四节 伊朗核危机与伊叙准联盟外交的前景
一、伊朗核危机背后的政治博弈
二、加沙战争与伊叙准联盟外交
小结
结论
第一节 国际安全战略中的准联盟外交理论
第二节 21世纪初大国的准联盟外交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的“三环准联盟外交”
参考文献
一、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二、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三、主要阿文参考文献
四、其他语种参考文献
外国人名、专有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章节摘录

  从国家层面来看,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动因主要是相关国家之间形成了安全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安全共同体是准联盟外交形成的最主要动因,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往往都是安全共同体的派生物。从实证研究还可以看出,准盟友之间可交换利益是其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内在动因。例如,海湾战争以来美国与科威特准联盟的基础实际上是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与科威特提供军事基地和稳定石油供应之间的交换;法国同某些非洲国家的准联盟外交,实际上是法国提供的经济、军事和贸易援助与非洲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发动利比亚战争、在联合国通过的决议等)提供支持的一种交换。①国家间在实力上的非对称性、在地位与功能上的互补性更能够促进准联盟外交的形成;实力、地位和功能上相似的同质性国家之间往往难以形成准联盟关系,也难以开展准联盟外交,非对称性准联盟外交比对称性准联盟外交更加普遍。从决策层面来看,领导人个性因素、历史经验、政治体制、压力集团、特权阶层均能够在准联盟外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领导人往往更容易选择准联盟外交,而性格开朗的领导人更容易选择联盟外交;历史上结盟失败的国家更容易选择准联盟外交;历史上结盟成功的国家更容易延续联盟外交;西方民主体制下的国家更容易选择联盟外交;威权政治体制的国家更倾向于选择准联盟外交;受压力集团影响的一方更容易与另一方开展准联盟外交;一国的特权阶层与另一国特权阶层具有良好互动关系的国家更容易选择准联盟外交。与上述各要素相比,决策者的理性选择最为关键;决策者对费效比的理性判断往往影响安全共同体的产生。核心决策集团的理性选择直接影响准联盟外交的路径选择,他们的理性判断与价值判断影响准联盟外交的形成。  ……

编辑推荐

《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实证分析)》由孙德刚著,本书力图解决的问题是: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新时期中国政府应如何根据国家安全、利益和责任之需要,有所作为,与他国在安全领域灵活机动地开展合作?如何科学地理解“不结盟”原则,赋予其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准联盟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看透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   不错的书,作者学术水平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