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张德广,杨文昌 主编  页数:310  

内容概要

  张德广、杨文昌主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收录了多名资深外交官和专家的撰文,全方位审视了40年来中美发展的历程,展望了未来两国关系走向,为读者观察中美关系提供了不同视角。相信本书将对增进中美两国各界人士的交流与互相理解,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

  张德广,1941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省孔孟之乡济宁市。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1965-1973年,在中国外交部翻译室工作。
  1973-1977年,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随员。
  1977-1987年,任中国外交部苏欧司中苏谈判办公室二秘、一秘、副主任。
  1987-1992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
  1992-1993年,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1993-1995年,任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司长。
  1995-2001年,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2001-2003年,任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任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
  2005年9月至今,任欧亚经济论坛秘书长。
  2007年7月14日至今,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2007年12月至今,任中国中亚友好协会会长。
  1999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亲自授予“友谊勋章”。
  2001年1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授予“一级友谊勋章”。
  2003年2月,俄罗斯社会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
  2003年4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授予名誉博士称号,俄中友好协会授予“一级友谊勋章”。
  2003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颁发“促进俄中友谊特殊贡献奖证书”。
  2004年3月,普京总统授予“圣彼得堡三百周年纪念章”。
  2009年10月10日,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2010年10月,俄罗斯科学院授予“索罗金金质奖章”。
    

书籍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一
前言二
永恒记忆是现实——一九七一年至今中美交往零星感悟
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中美军事交流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
相向而行和而不同
和平发展合作与中美关系
细水长流滴水穿石——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美国国会交往情况和体会
议会交流: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渠道
关于影响中美合作关系一些问题的探讨
顺乎潮流排难前进——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美关系
从历史走向未来——关于中美关系的思考
在利益与冲突中发展前行的中美关系——关于长期影响中美关系若干问题的探析
迅速发展摩擦不断前景广阔——中美经贸合作40年回顾与展望
40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美关系
着眼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军事关系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写在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之际
中国与伊朗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中美关系中的朝核问题
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美两国未来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中美科技合作互利共赢之路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美文化交流40年
附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
四、中美联合声明(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五、中美联合声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北京)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声明(二0一一年一月十九日,华盛顿)
编后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关于中国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问题 美国官方文件(包括小布什总统的两次“国情咨文”)和媒体在评估中国形势时,经常强调中国发展前景和道路“不明朗”,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正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美国2006年2月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甚至把中国确定为“最大的潜在军事竞争对手”。 其实,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方向是十分明确的,不仅有大量庄严的政策宣示,而且已为国际实践所证明。可是美国就是不相信、不放心,喜欢说三道四,指点中国江山。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说穿了就是美国手里有一把自制的尺子,上面刻着美国字典里“自由”与“民主”的“价值观”。只要中国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一天不“美国化”,中国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原则,不沿着美国指引的方向走,就是“异类”。把一个“异类”国家说成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在美国的字典里,表明它还“看得起你”,对你有所期待,期待你“改弦易辙”,朝着它指引的方向走去。美国对中国的所谓“两面下注” (接触加遏制,或遏制加接触),盖源于此。但这也太“唯我独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是不同国家的核心利益,都是要极力维护的。试想,如果中国也说美国是处于“战略十字路1:3的国家”,一定要指引美国走中国的道路,实行中国的社会制度,美国会怎么想?难道不觉得受到羞辱吗? 中国独享“战略十字路口国家”的荣誉已经好多年了。现在美国在上述同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里,也将俄罗斯和印度同中国一并列为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行列。中国身边忽然多了两个“伙伴”,也不再‘‘光荣孤立’’了。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美国反思吗?! 三、关于“平衡论”和“抗衡说”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个“要平衡”还是“怕平衡”的问题。 2011年初,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再次提及中国军事现代化对美国的“威胁”,要求美国陆军准备好从传统大规模地面作战向“更轻更灵敏”转型,以适应今后“更加复杂的安全环境”。美国头头脑脑说中国军事现代化是对美国的“挑战”和“威胁”,几乎是剪不断的N次了。 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和政客也不断炒作“中国扩张野心”和“中国威胁论”,而且利用人们渴望和平与安定的心理,混淆“平衡”与“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和概念,掩盖美国的真实意图。他们硬说,中国以“积极防御”为名,“大规模扩充军备”;“中国海军力量的增强、网络战能力的提高、反舰反卫星导弹的研制,以及着手建造航母等动向,都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中国正在以超越美国设想的速度和规模迅速扩充军备”,“亚太地区的军事平衡正在向危险的方向倾斜”。 什么是“危险的方向”?什么是“平衡”和“倾斜”?在美国的字典里,他们所谓的“平衡”,实际上就是美国军事力量必须保持“绝对优势”的现状,就是他们有权随时威胁制裁、甚至威胁和打击有关国家;谁要发展必要的“积极防卫”力量,就是“打破平衡”,“向危险的方向倾斜”。美国所谓的“平衡”,本质上就是维护美国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美国口口声声说“要平衡”,其实是“怕平衡”,怕失去“绝对优势”而不能为所欲为,怕因为出现“平衡”。其他国家有能力挑战它的主导地位。

编辑推荐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由张德广、杨文昌主编。中美在20世纪实现了从对抗到合作的历史性转折,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亚太地区。21世纪亚太地区和全世界更需要中美两国继续合作。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共同编辑出版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书,就是希望通过回顾历史而展望未来。历史不会原封不动地重演,但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往往能给人面向未来的重要启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