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威廉·夏伊勒 页数:1185 译者:董乐山
Tag标签:无
前言
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我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亲眼看到阿道夫·希特勒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又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但是,如果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我的这种个人经历还不会诱使我尝试写这本书。 这件绝无仅有的事情,就是缴获了德国政府及其所有各部门的大多数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外交部、陆海军、国家社会党以及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秘密警察的机密档案。我相信,这样大批的珍贵材料落入当代历史学家手中的事情,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在此以前,一个大国,即使被战败了,它的政府被革命推翻了,像德国和俄国在1918年所遇到的情况那样,它的档案也总是由它自己保管的,只有那些对后来的统治集团有利的文件,最后才会公布。 1945年春,第三帝国迅速崩溃,因此人们不仅缴获了它的大量秘密文件,而且也缴获了其他许多非常宝贵的材料,诸如私人日记、极度秘密的发言记录、会议报告和通信,甚至还有纳粹领导人电话中谈话的记录,这是赫尔曼·戈林在航空部设立的一个特别机构所窃听收录的。 例如,弗朗兹·哈尔德将军写日记一直没有断过,他用格贝尔斯伯格式速记法不仅记下了逐日的事件,而且也记下了当天每小时的发展。要了解1939年8月14日到1942年9月24日之间这一段时期的确切情况,这就是一个很难得的材料来源。当时他担任陆军参谋总长一职,同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其他领导人每天都有联系。他的日记是德国人日记中提供情况最多的一部日记。但是也有其他日记具有极大价值,包括宣传部长、希特勒在党内的亲密同事约瑟夫·戈培尔博士的日记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OKW)作战局局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将军的日记。还有最高统帅部自己的和海军总司令部的日记。比如,在科堡附近的坦巴赫城堡缴获的6万卷德国海军档案,就几乎包括了从1945年4月缴获之日起一直回溯到1868年现代化德国海军建立之时止的全部德国海军的信号、舰只的航海日志、个人日记、备忘录等等。 德国外交部485吨档案藏在哈尔兹山脉的各个古堡和矿井里,在奉到柏林方面的命令正要烧毁的时候,为美国第一军团所缴获。这批档案不仅包括第三帝国时期,而且还包括魏玛共和国时期,并一直追溯到俾斯麦的第二帝国创建的时候。战后许多年来,成吨的纳粹文件被封存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里亚的一个美国陆军大仓库里,我国政府没有表示有什么兴趣要想打开木箱,看看里面可能有些什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最后到1955年,在这些文件被缴获后1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会的创议和一些私人基金会的资助,藏在亚历山大里亚的文件才被启封,数目少得可怜的一批学者,在人手和工具缺少的情况下,趁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些文件送还给德国之前,进行了翻阅和摄影的工作。结果证明这是一次丰富的收获。 其他的一些文件也是如此,例如希特勒大本营每天研究和讨论军事形势的51次“元首会议”部分速记记录,以及这个纳粹战争元凶在战时同他党内老伙伴和秘书们饭后酒余谈话的比较完整的记录。前者是美军第一。一空运师一名谍报军官在伯希特斯加登从一些焚毁的希特勒文件余烬中抢救出来的,后者是在马丁·鲍曼的文件中找到的。 纽伦堡举行纳粹主要战犯审讯的时候,曾经匆匆忙忙集中了数十万件缴获的纳粹文件作为证据。我在采访那次审讯的前半期时,曾经收集了成捆的油印副本和后来出版的42卷证词和文件,还有许多重要文件的10卷英译本。关于纽伦堡后来又举行的12次审讯所出版的15卷材料中,也有一些其他文件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有许多文件和证词被节略了。 除了这些前所未有的丰富文件以外,最后还有德国军官和党政官员的详尽提审记录以及他们后来在战后各次审讯时起誓画押的证词,其中所提供的材料,我相信是以前历次战争结束后从来没有从同样的这类来源得到过的。 当然,我没有全部读遍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献——这是单独一个人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过,我努力翻阅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只是由于缺乏适当的索引而不免进度缓慢,这是在这样一片丰富的园地中任何一个工作者在所难免的事情。 我们在纳粹时期驻在德国的人,不论是新闻记者还是外交官,对于第三帝国堂皇的外表后面发生的事情,所知道的真实情况,可谓微乎其微。一个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由于它的性质所决定,必然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它也知道如何保守这种秘密,以防外人的窥探。把第三帝国内部所发生的赤裸裸的,怵目惊心的,往往是令人作呕的事实——希特勒的上台,德国国会纵火案,对罗姆的血腥清洗,德奥合并,张伯伦在慕尼黑的投降,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对波兰、斯堪的纳维亚、西方、巴尔干各国和俄国的进攻,纳粹占领下和集中营中的恐怖,消灭犹太人的暴行等等——一一记录下来或作一番描述并不困难。但是秘密作出的重大决定、阴谋诡计、背信弃义、其动机成因、主要角色在幕后起的作用、他们所造成的恐怖的程度以及他们制造这种恐怖的伎俩——所有这一切,还有许多其他情况,在德国秘密文件出现之前,大部分是我们所无法获悉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现在要想写一部第三帝国史,为时尚嫌过早,这样一个任务应该留给后代的作家去完成,因为时间会使他们具有历史的眼光。我到法国去从事一些研究工作的时候,发现这种看法在那里特别流行。有人对我说,历史学家能写的材料最近不应超过拿破仑时代。 这种看法是颇有它的道理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往往等了50年或者100年,甚至100年以上,才敢着手写作一个国家、一个帝国、一个时代的历史。但是,这主要是因为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有关的文件,使他们掌握所需要的确凿材料。虽然时间使他们具有了历史的眼光,但是由于他们对他们所要写的时代的生活和气氛、对他们所要写的历史人物必然缺乏亲身的了解,总不免有所欠缺。 在第三帝国这个具体问题上,绝无仅有的是,几乎所有的文件材料都在它覆亡的时候公之于世,而且由于所有活了下来的领导人——不论是军人还是文官——的证词,而更加丰富充实了(有些证词还是在就刑前提供的)。有了这样迅速获得的这样无可比拟的材料来源,而我的心中对于纳粹德国的生活,对于统治这个国家的人们,特别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表现、行为和本性又记忆犹新,刻骨难忘,因此我决定,无论如何要作一番尝试,把第三帝国的兴亡史记载下来。 修昔底德斯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这部历史巨著中曾说:“我经历了整个战争,当时的年龄已经能够理解事态的发展,同时为了了解其确切的真相,我也注意了当时事态的发展。” 要了解希特勒德国的确切的真相,我发现是极其困难的,而且是不一定能够做得到的。固然由于有了大批文件材料而能够比20年以前能做到的更接近于了解真相,但是这些材料浩如烟海,也往往会使人感到迷乱。何况在一切凡人提供的记录和证词中,必然会有令人难以弄清楚的矛盾。 毫无疑问,本书不时掺杂着我本人的偏见,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和人生观所必然产生的。我在原则上憎恶极权主义的独裁政权,而对于这个独裁政权尤其感到憎恶,因为我曾经经历过、亲眼看到过它对人类精神所作的丑恶的进攻。尽管如此,我在本书中还是努力保持严格的客观态度,让事实自己说话,并仅仅注明每一事实的出处。本书所列举的任何事件、场面或引语,无一出诸作者的想象,全部根据文件、目击者的证词或者我个人的观察。有五六处地方,由于事实阙如,不免有所猜测,但是也作了坦率声明。 对于我的看法,不少人将会提出异议,我对此毫无怀疑。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没有一个人的见解是绝对不会错误的。为了使本书的叙述更加清楚和有深度,我冒昧提出的一些看法,不过是我尽力根据事实和根据我的了解和经验得出的东西而已。 阿道夫·希特勒也许是属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一传统的大冒险家兼征服者中最后的一个,第三帝国也许是走上以前法国、罗马帝国、马其顿所走过的道路的帝国中最后的一个。至少由于氢弹的突然发明,由于弹道导弹和能够击中月球的火箭的突然发明,那一阶段的历史已经闭幕了。 在我们不断有新的可怕的杀人玩意儿补充原有的杀人玩意儿的新时代中,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如果竟然爆发的话,那么第一场这样的战争一定是一个自取灭亡的疯子按一下电钮所发动的。这样一场战争不会历时很久,也不会再有后继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征服者也不会有被征服者,而只有烧成焦炭的尸骨堆在一个渺无人迹的星上。
内容概要
《第三帝国的兴亡》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即第三蒂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在短短的12年零4个月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崩溃的迅速到来,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于是,一个极臨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主子世了。这就是本书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
作者威廉.夏伊勒(William
LShirer)是美国著名的驻外特派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他在二战期间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战地记者;报道了大量有关纳粹德国从柏林兴起到灰亡的整个经过。该书最初于1959年出版,刚一面世就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雷弗。罗珀在《纽约时报》上称赞也是将“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的非凡杰出的历史学家。本书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成为迄今论述纳粹德国最具权威的作品。
本书译者权威、由董乐山等九位“大家”亲自执笔翻译,阵容空前。自引进至今,本书已成为中国读者阅读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德国最为畅销的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
(美)夏伊勒,美国著名驻外特派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
书籍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l931—l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l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立契、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一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人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 巴巴罗沙: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 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 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杀害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 德国的征服
第三十一章 众神的末日: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参考资料
索 引
章节摘录
希特勒是个似乎不可能爱另外任何一个人的冷酷无情的人,他对年轻的占莉·拉包尔的爱情,是他奇怪的一生中难解的谜之一。同其他的谜一样,这只能如实叙述,而无法加以合理地解释。几乎可以肯定,从此以后,阿道夫·希特勒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结婚问题,一直到14年后他自尽前一天。希特勒写给他外甥女儿的授人以把柄的信,后来通过伯恩哈德·施丹佛尔神父的交涉,从房东的儿子那里弄了回来。施丹佛尔神父就是那个帮助纳粹党领袖整理《我的奋斗》原稿的希罗尼摩斯派天主教神父、反犹太主义的新闻记者。据海登说,所花的钱是由纳粹党司库弗朗兹·沙维埃·施瓦兹供给的。这样,施丹佛尔神父就成了少数知道希特勒对吉莉·拉包尔的爱情秘密的人之一:显然,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完全秘而不宣。当《我的奋斗》的作者成了德国的独裁者以后,有朝一日同他的一些老朋友算账时,施丹佛尔就得为了泄漏内情而付出他的生命。在个人生活非常舒适的这些年代里,希特勒在上萨尔斯堡弄了一所别墅,在慕尼黑租了一套豪华的公寓,出门总是以一辆由司机驾驶的崭新的汽车代步,这辆汽车花了他20000马克,约折合5000美元。他在这些年代里的收入来源一直没有弄清楚:但是在战后发现的关于他的所得税的档案,使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些说明。在他担任总理一职而自己决定从此可以免税以前,他一直同税收当局发生纠葛,在1925年到1933年之间,慕尼黑财政局有一大堆关于他的档案。
后记
本书所受到的欢迎出人意料。 在我的出版商、编辑、代理人以及众多的朋友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相信公众会买这样一部书——部头如此之大,注释如此之多,价格如此昂贵,所叙述的又是这样一个题目。我的演讲代理人曾告诉我,人们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已不再有任何兴趣,我的演讲必须换个话题。我的出版商事先仅印了12500册书。 因此,本书一经出版便吸引了相当一部分读者这一事实,对于我们大家都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本人从未掌握过销售情况,无论是西蒙一舒斯特所出的精装本还是福西特所出的平装本。3年前,我惊奇地获悉,《第三帝国的兴亡》在“当月图书俱乐部”的销售册数超过了其历史上的任何其他书籍。但究竟售出了多少册,我不清楚。本书在海外也颇受欢迎,这包括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尽管在德国情况稍差一些。 本书的书评文章,其分析之透彻,远远超出我的期望,德国的这类书评不在此列。尽管从整体来说,学术界的历史学家们对本书及我本人态度冷淡(似乎我是一个无权闯入其禁脔,但却擅自闯进去的家伙,他们说,只有教授历史的人才能写出好的史书)。但也有显著的例外。 H·R·特雷弗一罗珀就是这样一个例外。当初获悉星期日的《纽约时报书评》已将本书交给他去评论时,我感到诚惶诚恐。他是牛津大学一位颇受尊敬的历史学家,我对他也极为尊崇——我认为他的《希特勒的最后日子》一书很有价值。但在当时,英国的书评家们对美国作家极为苛刻,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作为一位知名学者,特雷弗一罗珀很可能与他的美国同行一样,对试图撰写历史的记者不屑一顾。因此我得出结论,我可能会在这份出版物上受到猛烈抨击,而该出版物对于美国作家及其著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特雷弗一罗珀亦有惊人之举。他的书评的标题明确提示了他要说些什么。我们这一世纪最黑暗之夜中的光明希特勒德国令人战栗的故事杰出的研究成果生动感人的叙述 “通常情况下,”特雷弗一罗珀在文章开头写道,“在事件过后仅仅半代人的时间……便去撰写这段历史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就第三帝国而言,一切都极不寻常,甚至连它的最后覆灭也是如此。随着它的彻底崩溃,(希特勒)统治的全部秘密也大白于天下,所有的档案文件都被缴获…… “现在,活着的证人能够与史实结为一体,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人们所缺少的只是一位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正是这样一位历史学家……” 这些令人陶醉的评论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它令我受宠若惊。结论部分同样令我激动不已:“这是一部出色的学术著作,方法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 同样知名的《纽约先驱论坛报书评》的头版评论文章又使我的头脑清醒过来。文章作者戈登·克雷格当时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学家。他的牛津同行断言撰写第三帝国的历史我正当其人,他对此却完全不能同意。决不是!他认为本书过于冗长且“不平衡”。他对我未曾读过一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史学家的著作表示遗憾。事实上,我的书并非基于其他史学家的著作,而是基于原始资料——缴获的德国秘密文件。如果说他注意到了这一点的话,他对此也没有太深的印象。 在德国,说得温和一点,本书没有得到评论家们的多少好评。德国人根本没有正视他们的过去。在西德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的率领下,本书受到狂暴的攻击,作者本人也受到中伤。“一名仇德分子!”阿登纳这样称呼我。由于本书是如实记叙纳粹德国的历史以及德国人违背人类精神、侵害邻国、侵害欧洲犹太人的种种罪行,而我又是让文件所记录的事实自己说话,因此,我对德国人的强烈反应有些吃惊,但也并非完全意外。 现在,在《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30周年之际,世界突然面对着一个新的重新统一的德国。不久之后,统一的德国将在经济上再次强大起来,如果它愿意的话,也将在军事上强大起来,正如它在威廉二世和阿道夫·希特勒时代那样。欧洲将再次面对德国问题。如果历史还有些借鉴意义的话,那么德国邻国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在我的有生之年,它们曾两次遭受日耳曼军队的入侵。后一次是由希特勒领导的,本书的读者当会记得,德国的行为是一种野蛮的恐怖。 人们现在会问:德国人变了吗?许多西方人显然认为德国人变了。我本人对此则没有把握,我曾在纳粹时代的德国生活和工作,我的观点无疑因个人的这段经历而蒙上了阴影。事实上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一关键问题的答案。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以前曾深受德国征服之苦的国家,已不想再心存侥幸了。 德国问题有解决的办法吗?或许,这有赖于以一个欧洲安全体系束缚重新统一的德国。它将永远无法挣脱这一束缚去推行昔日的侵略政策。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自第三帝国覆灭以来,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正如我在1959年撰写的前言的结尾部分所述,氢弹的出现已使阿道夫·希特勒这类传统的征服者成为过去。如果真有一个新的希特勒式的冒险家试图领导德国进行新的征服,那么,他将被原子武器所击退。这将迅速地制止德国的侵略。然而,不幸的是,那也将是整个世界的末日。 因此,尽管氢弹以及准备用来发射氢弹的火箭、飞机和潜艇对这一星球的生存构成了可怕的威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们却至少有助于解决德国问题。由德国人,或由任何其他人进行的血腥征服不会重演了。 这个世界上的那些走人歧途的政府和无所适从的人们如果能记住纳粹恐怖下的黑暗和几乎席卷了全球的种族大屠杀,可能也将是有益的,而这正是本书的宗旨。记住过去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 威廉·夏伊勒 1990年5月
编辑推荐
《第三帝国的兴亡(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最畅销的经典名著,最权威的纳粹德国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