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研究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中国国际关系学会 等编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和外交学院联合主办2010年博士论坛。论坛有三个目的。第一,搭建博士学术交流的平台。为了大家能够砥砺学问,激活思想,启迪智慧,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提高学术水平。第二,开拓校际师生交流的渠道。请来一些国内知名的学者和专家来做点评教师。希望点评和大家的发言讨论能够成为一种平等的交流,从这些交流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催生学术的灵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发扬光大。第三,启发国际关系学科的学理研究。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每届出版一部专集。本书是第五部。

书籍目录

人类之体天下之用——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
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致辞
点评专家代表讲话
博士生代表讲话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
当前美欧关系演变规律探究
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
新精英集团、国家制度能力与国家的军事效仿行为
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
权力、制度与国际公共资源的产权分配——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思考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的核心动力因素分析——一种国家利益的视角
东亚新地区主义和东盟方面的经济动力
国际谈判中的议题联系因素——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例的研究
全球化时代语言传播规则改变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权力转移与20世纪的英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启示
现代语言建构主义及“实践性”的缺失
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理论、路径与反思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有待充分发掘的领域,对此进行梳理很有必要。论文作者对2000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做了一个综合性梳理,从理论定位、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内涵和新马克思主义等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比较系统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轮廓。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作者对交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所做的认真梳理。它的核心理念是交往实践观。实践本体论使人们得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交往实践首先表现为物质交往关系,交往关系的主体是实践中的人,因之也就成为交往的主体,并在交往网络中获取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强调交往实践理论的历史范畴和实践范畴恰恰是对理性主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深刻批判,对于研究现代国际社会具有开拓性意义。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理解也表现出这一理论与世界政治的高度相关。比如,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对于民族国家身份建构的意义,对于国际社会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有待发掘的领域。再比如,强调人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的终极关怀,也是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极大的缺失。人的解放,包括人的本质需求的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这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这篇以梳理和思辨性分析为重点的论文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也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同时,论文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文献梳理的意义和目的。梳理文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我开始提出的三种价值,简言之,是以创新为基本目的。论文在第一部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包含的内容有世界历史理论、国际主义理论、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考克斯的国际关系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等。这些梳理似乎更像是撰写一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教材,而不是研究型论文的创新诉求。比如:交往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主要讨论内容,那么梳理就应该紧扣这个主题,而不是对各种理论进行分散而相互没有关联的描述。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博士论坛)》为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关系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