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马丁·梅雷迪思 译者:亚明
Tag标签:无
前言
1964年,在我21岁那年,我从开罗出发,溯尼罗河而上,前往中部非洲旅行。我的非洲之旅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持续着。作为《赞比亚时报》的一名年轻记者,我十分幸运地亲眼目睹了活力与热情伴随着独立而进发。作为一名常驻非洲15年之久的外国记者,我经历更多的是战争、革命与动乱。作为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研究员和一名独立撰稿人,我竭诚努力,希望能更深入地观察、认识现代非洲。一路上,我遇到许多慷慨宽容、友好善意的人们,很多人很多次给了我宝贵的支持与帮助,若要在此一一列出他们的姓名,那要占去太多的篇幅。但是,对于难以计数的善意、盛情和友好之举,我深怀感激之情。这些年来,最让我常常感怀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非洲人面对诸多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承受力与幽默感。本书旨在反映他们的坚韧与刚毅。
内容概要
独立给非洲的命运带来了重大转机,在世人的欢呼与掌声中,一切似乎都充满了希望与光明。但很快,非洲沦为了冷战时代相互对峙两大集团谁都输不起的角逐场。今天,非洲则成为了悲观的代名词,战争、贫困、独裁、腐败、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幸在这块大陆上肆虐横行,几乎没有哪个非洲国家能够侥幸逃脱这种厄运。
在这片拥有丰富资源、文化和历史的广袤大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哈罗德?麦克米伦的“变革之风”变成了托尼?布莱尔的“世界良知的伤疤”?
本书讲述了非洲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的历史,通过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冷战背景下的“强人政治”、以及冷战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等不同阶段里重要人物和事件冷静、深入、甚至近乎残酷无情的阐述与剖析,力图探求和认识非洲何以至此、又何以能够走出困境?这是一本内涵厚重、资料丰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历史著作,是一本带你走进非洲、认知非洲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
马丁·梅雷迪思(Martin
Meredith):英国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自21岁首次访问非洲起,曾作为记者常驻非洲达15年之久,长期从事非洲事务的新闻报道与研究工作,对非洲、特别是非洲近现代历史有很深的造诣。曾出版关于非洲政治、历史、环境、传记题材的著作共十余部。
现居住在英国牛津。
马丁·梅雷迪思主要作品有:
《大象的命运:一个非洲濒危物种的传记》
《穆加贝传:津巴布韦的强权与暴力》
《纳尔逊?曼德拉传》
《罗得西亚史:1890-1979》等
书籍目录
上册
中文版序言
作者的话
序言
第一卷
第一章 黄金海岸实验
第二章 尼罗河上的起义
第三章 太阳落下的地方
第四章 黑非洲
第五章 变革之风
第六章 黑暗之心
第七章 白色南部
第二卷
第八章 民族国家的诞生
第九章 第一支自由舞曲
第十章 泥足
第十一章 山河破碎
第十二章 皇帝之死
第十三章 暴君来临
第十四章 寻找“乌贾马”
第十五章 老兵逝去
第十六章 滑坡
第十七章 大盗
第十八章 白色多米诺
第三卷
第十九章 红泪
第二十章 断层线
第二十一章 艾滋瘟疫
第二十二章 失去的十年
第二十三章 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二十四章 胜利时刻
下册
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以先知的名义
第二十六章 黑鹰坠落
第二十七章 墓穴尚未填满
第二十八章 兀鹫何处飞
第二十九章 血钻
第三十章 好景不常在
第三十一章 生存资格
第三十二章 黑金
第三十三章 暴力学学位
第三十四章 彩虹之上
第三十五章 走出非洲
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
索引
地图
译后记
补译后记
章节摘录
穆加贝怒不可遏,大为光火。他回忆道:“我们认为,他们打算出卖我们。前线国家说,我们必须谈判,我们必须前往出席这个会议。我们去了,但我们认为,我们在国内的形势非常之好,我们一直在取得进展,为什么我们必须被剥夺最终的愉悦,不能采取军事斗争推翻这里的政权呢?我们认为,假如那样的话,我们会争得更为有利的地位,将任由我们来提出条件。”1979年9月,穆加贝抵达伦敦。他神情冷峻严肃,很少显露笑容,给人以不惜一切专心致志投身革命的印象。早年流亡海外时,他就反复坚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建立一党制国家,威胁说伊恩.史密斯及其“罪恶团伙”将受到审判并枪决,并警告白人剥削者将只能获准保留一英亩土地。他一心期望着这次会议将以失败告终。然而,尽管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会议还是一步步接近达成协议。到了最后关头,穆加贝不愿接受停火协议,打算飞往纽约,前往联合国公开谴责整个谈判进程。就在这时,从马谢尔的一位特使那里,他得到了直率的警告:除非签署协议,否则,他将不能再继续利用莫桑比克,作为开展军事行动的根据地;换句话讲,就莫桑比克而言,战争已经结束。穆加贝对会议结果愤愤不平:“当我签署协议时,我一点儿也不感到高兴。我觉得,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被欺骗了,我们答应了一笔交易,而在某种意义上,这笔交易窃取了我们曾期望收获的胜利果实。”1979年12月21日,伦敦协议签署。根据这份协议,英国将向罗得西亚派遣一位英国总督,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随从官员,负责在各路军队之间协调,控制局势,以期停火状态能够维持到大选完成。这是一项风险极大的冒险行动,在宣布大选结果的那一刻,极有可能酿成爆炸性局面。1980年1月,逃亡国外近五年后,穆加贝回到罗得西亚,罗得西亚民众举行前所未有最大规模的集会,给予他以英雄般的欢迎。人们打着横幅,上面画着火箭榴弹枪、地雷和步枪,来欢迎他的凯旋。许多年轻人身穿印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短袖衫,那是津民盟拟采用、但被英国人禁止的选举标志。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穆加贝本人却充分表现出和解亲善的态度。就在返回索尔兹伯里之前,穆加贝来到莫桑比克,此时,萨莫拉·马谢尔仍在想方设法克服1975年独立时白人大逃亡造成的严重混乱,借此机会,他告诫津民盟,不要以革命的政纲去反对大选。“你们回到国内,不要去玩虚幻的马克思主义游戏,假如你们逼得白人仓皇出逃,就会面临毁灭的结局。”结果,穆加贝在竞选宣言里,剔除了所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的表述。竞选活动成了所有参选方的一场恶斗。英国官员断定,三大主要党派——穆加贝的津民盟一爱国阵线、恩科莫的津人盟以及穆佐雷瓦的非洲民族联合会都使用了恫吓和暴力手段,并认为津民盟-爱国阵线尤甚,其违规行为要严重得多。穆加贝违反停火协议,从军营中调出数千名游击队战士,利用他们去干预影响竞选活动。在罗得西亚东部地区,据英国官员称,恫吓、威胁行为极其广泛而严重。在那里,恩科莫也好,穆佐雷瓦也好,,他们的支持者根本就不可能开展竞选活动。“‘恫吓’这个词太温和了,”恩科莫愤怒地咆哮着,“人们在遭到恐怖威胁。这是‘恐怖’。从人们的眼睛里,你看到的是恐惧。”3月4日,大选结果公布。穆加贝赢得压倒性多数,取得巨大胜利,关于利用恫吓手段影响大选的争论也随之变得无足轻重了。全国投票率达到63%。在议会80个黑人议席中,津民盟-爱国阵线获取57席,主要来自讲绍纳语”的选区;恩科莫获得24%的选票,赢得20个议席,基本上局限在恩德贝莱族“和卡兰加族”居住地区;穆佐雷瓦获8%选票和3个议席,简直是一败涂地。就这场选举而言,其首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民众对和平的期望。1979年,穆佐雷瓦曾信誓旦旦要结束战争,但未能兑现允诺,彻底毁掉了他再次当选的机会。黑人民众怀着强烈的厌战情绪,正是这种情绪帮助穆加贝在1979年取得了胜利,同样在十个月后再次帮助穆加贝赢得胜利。其他任何结果,正如广大黑人群众所深知,都几乎可以肯定,将导致战火重起。
后记
正值本书根据英文原作2006年版完成翻译,准备排版付梓之际,作者马丁·梅雷迪思先生对这部著作作了局部修订,主要集中在第31、33、34和35章,计划于20l1年9月以最新版本与英文读者见面。 新版修订主要涉及到2005年之后非洲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南非后曼德拉时期的施政与发展状况、2007年末肯尼亚大选危机、2008年津巴布韦选举危机、2011年1月苏丹南方公决、2011年4月科特迪瓦因总统选举引发的内战,以及自2010年底以来北非地区各国政局发生的重大变化;此外,还论及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这些内容想必会使读者阅读起来感到鲜活生动,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承蒙梅雷迪思先生惠允,中文版读者将早于英文版读者领略到2011年版全部内容。在此。谨向马丁·梅雷迪思先生致以诚挚敬意和谢忱。 出于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本书编辑吴超莹女士不辞辛劳,将本书英文原版页码逐一整理标注在中文版页面边白处,以便于读者查阅核对。由于2011年英文版尚未面世,新修订部分的内容未能标注页码,只能以*号代替,这固然是本书中文版的一份遗憾,但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亮点”:译本先于母本面世。这或许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后来者居上。 译者 2011年5月28日于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你想多了解点非洲这片古老而年轻、贫困而富饶的热土吗?那么,读一读《非洲国》,不失为一条比较轻松的捷径。这本著作,内容雅俗共赏,语言优美流畅,颇具可读性和感染力。你可能未必认同作者的每个观点,但你也许会记住他讲述的许多故事。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本书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了解非洲之门的钥匙。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这本书所讨论的非洲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能启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人类总是过高估计政治变革的正面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究竟是积累财富的热情还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阎学通非洲是当今世界最后一块欠开发的大陆。过去50年,非洲挣脱殖民枷锁,从一个相对较低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独立国家的成长经历,无论是政治演进与经济发展,还是族群结构与国际关系,皆呈现特殊之形态与复杂之个性。《非洲国》一书承袭了西方史学融叙述性、故事性、可读性为一体之传统,对非洲大陆半个多世纪历史进程作了全景式描述。全书视角独特,史料翔实,文笔精彩,可读可赏。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接触非洲十多年了,她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始终令我痴迷。读了《非洲国》这本书,更让我为非洲过去50年的经历深感震撼。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著作,像非洲本身一样令人入迷、动容。我真诚地推荐本书,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土地及生活在那里的兄弟和朋友! ——好利来集团总裁罗红
编辑推荐
《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套装共2册)》是继根室《非洲内幕》之后,一本全面介绍非洲大陆政治、历史的扛鼎之作,虽然内容厚重,但阅读起来颇为轻松。《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套装共2册)》作者全面回顾了非洲独立以来所发生的动荡与悲情、所取得的进步与发展,汇聚了非洲50年来那些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并将其编织成一个条理清晰、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创作出这部权威性历史著作。《非洲国:五十年独立史(套装共2册)》记述了欧洲人如何将10000多个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部族规划重组,最终又如何导致了布莱尔所称的“世界良知的伤疤”。这是一部令人折服、发人深省、自始至终引人入胜的巨作,作者以恢宏的气势俯瞰了非洲错综复杂的政治丛林之全貌。一本了解现代非洲政治的入门读物,一本浓缩了人类摇篮半个世纪的悲欢、史诗般讲述的著作。梅雷迪思引领我们走进非洲,走进这个宏大而悲壮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