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导论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孙炜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语言学导论》的框架是孙炜老师确定的。孙炜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社会语言学课程,选用合适的教材一直是她每年都要面对的问题。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教材,也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针对师范类学生的教材并不多见,师范院校的学生多数毕业之后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或是进入出版机构从事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这就要求社会语言学课程的内容既要顾及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顾及到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她的倡议下,我们几位分头合作,找材料,收集案例,编写出这样一部应用性比较强的社会语言学教材。我们这《社会语言学导论》大致的框架是:微观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交际社会语言学、宏观社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等几个核心部分。

作者简介

  孙炜,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汉语专业,获硕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义字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宁教授。现为期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心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中西方语言学比较。  周士宏,2005年毕业于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语言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申莉,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及现代汉语。

书籍目录

绪论0.1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0.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背景0.2.1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理论背景0.2.2 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外部条件0.3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3.1 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0.3.2 社会语言学的实践意义第一章 微观社会语言学第一节 引言1.1 拉波夫的社会语言学方法论1.2 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第二节 语言变异2.1 语言变异2.1.1 与语言变异相关的几个概念2.1.2 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2.2 语言变化2.2.1 语言变化——“进行中的变化2.2.2 语言变化规则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3.1社会语言学调查3.1.1 调查准备3.1.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2 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3.2.1 抽样调查3.2.2 抽样的基本要求..3.3 调查实例介绍3.3.1 马萨葡萄园岛的语音变化研究3.3.2 纽约城市方言研究3.3.3 我国北京话“女国音”现象研究3.3.4 我国北方话鼻韵尾变异研究.第二章 交际社会语言学第一节 引言1.1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兴起1.2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特点1.3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核心第二节 言语交际2.1 语言和社会交际2.1.1 交际的需求是语言产生的动因2.1.2 语言的发展和社会交际2.2 言语交际行为2.2.1 言语交际的构成元素2.2.2 言语交际的基本过程2.3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2.3.1 合作原则2.3.2 礼貌原则2.3.3 得体原则第三节 交际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3.1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3.1.1 “交际能力”的提出3.1.2 “交际能力”理论体系3.2 甘柏兹的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3.2.1 会话策略3.2.2 语境化理论3.2.3 “言语共同体”理论,3.3 列文森的礼貌理论3.3.1 面子理论体系3.3.2 列文森礼貌理论体系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4.1 文化与跨文化交际4.1.1 文化内涵4.1.2 跨文化交际内涵4.1.3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4.1.4 跨文化交际的特征4.2 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2.1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4.2.2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4.2.3 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实例分析4.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4.3.1 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4.3.2 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4.3.3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4.3.4 文化差异的克服4.4 跨文化交际言语行为对比分析4.4.1 道歉行为对比4.4.2 恭维行为对比4.4.3 拒绝行为对比4.4.4 问候行为对比4.4.5 致谢行为对比4.4.6 告别行为对比4.5 斯科隆跨语篇交际理论的提出及应用4.5.1 跨语篇交际4.5.2 跨语篇理论的实例分析第三章 宏观社会语言学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语言接触2.1 语言的借用和融合2.1.1 借词2.1.2 语言的融合和混合2.2 双语(多语)和双言2.2.1 双语和双言2.2.2 调查实例分析2.3 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2.3.1 语码的分类2.3.2 多重语码现象2.3.3 语码转换2.3.4 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2.3.5 语码混用2.3.6 语域和语体2.4 语言扩散2.4.1 语言扩散的研究2.4.2 影响语言扩散的因素第三节 语言规划……

章节摘录

  0.1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社会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目的是揭示语言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因素在语言和言语活动中的反映以及语言运用如何受社会制约等方面的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即收集材料,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形成一定的理论。社会语言学是相对结构语言学而提出来的。第一,不去孤立地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而是把语言放到它赖以生存的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把语言同社会联系起来,分析语言和社会的种种关系,看一看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语言呈现着怎样的状况、产生什么变化并从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二,社会语言学不是静止地看待语言,不像结构主义那样把语言看成共时的、静态的结构系统,而更注意语言进行着变化的特点。因为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为交际所制约。因此,语言必然会产生种种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第三,社会语言学是边缘性很强的交叉科学,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大量使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普遍使用的社会调查的方法。通过搜集大量生动的、现实的语言材料,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数学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比较,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最终形成一定的理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语言学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