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世界知识  作者:智效民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的中国,每遇“逢九年”往往会出“大事”,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提起五四,自然会想起当时发生在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研究这次争论之所以“甚具意义”,是因为“我们可从这次争论的性质与后果,看到一些二十世纪中国历史悲剧之成因、性质与过程的端倪。”林先生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是在“胡适与近代中国的追寻——纪念‘五四’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讲的。该研讨会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因此林先生的话让我想起自己研究胡适的经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进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以后,才看到一些有关胡适的资料。当时重新认识和评价胡适刚刚开始,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术界对胡适的政治思想仍然持否定态度。比如李泽厚在他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胡适在政治上或政治思想上毫无可言。他的政治见解、主张和观念都极其浅薄(如所谓‘五鬼——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闹中华’之类)、无聊和渺小到可以不予理会”(参见该书第98至99页,东方出版社1987年出版)。但是我看到的资料却与他的说法完全相反,因此我写了一篇讨论胡适早期政治思想的论文,发表在一家学术刊物上。从此,我把自己的兴趣和大部分时间放在胡适研究方面。

内容概要

“我的朋友胡适之”曾经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他的人缘之好、人格魅力可见一斑,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胡适身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被人遗忘了。他们的政治选择、学术思想、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竟成了绝唱。    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是谁?张慰慈又是谁?还有丁文江、段锡鹏、王芸生、赵元任、吴健雄、饶毓泰……本书着眼于与胡适有过较亲密交往的人群(包括蒋介石),用故事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些误传和真相……

作者简介

智效民,当代著名学者,公共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1946年生于山西太原。1964年下乡插队。1971年回城,在小学、中学任教,1986年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智效民已出版作品】著有《心理的单间》、《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往事知多少》、《八位大学校长》、《思想操练》(合著)。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入选国家图书馆首届文津奖“推荐之书”。

书籍目录

自序教育篇 “北大功狗”蒋梦麟 傅斯年的教育理想与实践  附:傅斯年与《大公报》 罗家伦的校长生涯  附:决策筹边仗此人 潘光旦与自由主义教育政治篇 胡适与周鲠生:关于苏联问题的一场争论 民主,还是独裁?——胡适与蒋廷黻等人的一场争论 胡适与蒋介石——从胡氏日记看二人的交往和友谊科学篇 任鸿隽的科学救国梦  附一:任鸿隽与四川大学  附二:陈衡哲二题 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陶孟和 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张慰慈  附:张慰慈及其《市政制度》  “三反”运动中的竺可桢文化篇 漫话张奚若 朱经农:诗名应共宦名清 赵元任与杨步伟  附: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 王芸生的悲剧    附:王芸生弥留之际 杨振声与沈从文 段锡朋:亦儒亦墨亦真诚 乐于游人夹道看——叶公超与陈香梅逸事 胡适与吴健雄、饶毓泰的师生之谊 “二唯”之间读贺麟

章节摘录

三反”运动中的竺可桢竺可桢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6年至1948年,由于蒋介石信任,他当了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以后,由于毛泽东赏识,他当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直到1974年去世。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约1000万字日记。这套日记不仅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巨大变化。其中,他在“三反”运动中的遭遇,就颇具代表性。一、“三反”运动的背景所谓“三反”,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现在看来,“三反”运动的出现有些出人意料。1950年6月,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经济非常困难,因此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并在会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讲话的中心意思是不可树敌太多,并要在各方面有所让步。毛泽东话音刚落,就爆发朝鲜战争,中国政府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参战。对外战争的爆发使当局对国内形势的判断有所改变,于是在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参战命令的第三天,即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要坚决纠正对反革命分子“宽大无边”的倾向。这样一来,不可树敌太多的思想路线立刻演变成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与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合称为“三大运动”。三大运动结束后,由于经济建设欠账太多,毛泽东于1951年10月又号召开展爱国增产运动。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思想统治,防止知识分子对当局的作法产生怀疑,毛泽东还要求在知识分子中同时开展一个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思想运动,简称思想改造运动。竺可桢是全国政协委员,当他在政协大会上听了毛泽东对两个运动的解释以后,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体会:“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人民志愿军,这是中国今天的中心任务。”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中央发现全国各地的贪污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于是中共中央在12月1日作出向全党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为了加强对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建立了以薄一波为主任的中央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并在党政军三个系统成立了各级增产节约检查委员会。12月7日,竺可桢在政务院第114次会议上听取薄一波的报告。薄首先介绍了政务院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方案,接着讲到贪污浪费情况。他说:“在财政部、贸易部、人民银行三机关内共有326000人服务,而贪污者占九万人,占28%,其中应受严重处分者占千分之一二,已枪毙者150,其中60人在四川一省。税务人员五千人贪污,占全体40%,共贪污五十三亿,平均每人106万元。贪污人员,外勤多于内勤,新干多于老干,直接掌握财权多于间接。论其性质,可分为:1)出卖情报,2)盗卖国家资产,3)假造单据,4)接受贿赂,5)贱买贵卖,6)取公款盗卖金银,7)伪造证据,8)监守自盗,9)集体贪污,10)假公济私。”薄一波的报告代表了中央对国内形势的基本估计,因此周恩来在随后的讲话中说:虽然有抗美援朝运动,但“反贪污、反浪费的运动必须展开”;浪费的原因,“大概是官僚主义”。第二天,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反贪污斗争必须大张旗鼓地去进行的指示》。这反映了中央反对贪污浪费的决心。但是,由于爱国增产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并没有宣布结束,再加上只有大张旗鼓的指示,而没有具体实施的办法,因此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上述决定和指示,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于1952年元旦在中南海设晚宴招待各界人士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1952年已经开始,本年将继续抗美援朝工作为重心,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本年新增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52年1月4日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这样一来,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检查、揭发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高潮。从后,三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二、中科院为“三反”运动而停止办公在此之前,《光明日报》于12月1日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办公室营造科科长黄山立贪污案。据说黄在修建物理楼的过程中,利用职权贪污受贿6059万元。为此竺可桢在日记中说:“……黄立山之贪污,院中三不管之状态有以养成之。……我们大家统对于国家负此损失负点责任。”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成立思想改造“学习委员会”,由院长郭沫若担任主任委员,副院长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吴有训担任副主任委员。12月25日上午,中科院召开动员大会,郭沫若在大会上说:“官僚主义为贪污与浪费的根源,要肃清贪污与浪费,必须清除官僚主义。为此须发动群众,要大家把公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这要改造思想,所以……思想改造和三反运动要双管齐下”。这就是说,无论你有没有贪污浪费行为,有没有官僚主义作风,都要从思想改造的角度,积极投入这场政治运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世界知识出版社读到本书的自序和部分稿件。读了之后,暗自惊异!好像在酣睡之夜听到一声呼唤,在鲍鱼之肆闻到一缕清香。这声呼唤,这缕清香,使智效民的这本新书不同凡响!我国正在悄悄地开始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当代青年们急切需要启蒙思想的营养。本书可能会使当代青年们跟我一样,读了感到惊异。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 时年105岁从时光的逝水里,打捞出一个不该遗忘的知识群体;在历史的大漠中,矗立起一丛伟岸的文化浮雕。  ——口述史倡导者、著名思想家 丁东多年前,我给朋友出过一个上联:以少子命担长子运,可否托付天下?观察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的功业,似乎正是这种命运。身后是非谁管得,无论如何,胡适之们是我们当代生活中的背景,甚至仍是我们的起点。  ——《非常道》作者、著名学者 余世存智效民先生是一位真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对胡适和自由主义的认同不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的,而是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寻找。《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就是他在寻找过程中结出的一个果实。  ——著名学者、独立撰稿人 傅国涌

编辑推荐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增补本)》: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遥看“五四一代”远去的身影,我们该如何思考中国教育与“钱学森之问”?105岁老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口述史倡导者、著名思想家 丁东著名学者、《非常道》作者 余世存著名学者、独立撰稿人 傅国涌联袂推荐首届文津图书奖“推荐之书”胡适周围有一个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可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个群体被人遗忘了。他们的政治选择、学术思想、精神追求与人格风范,竟成了绝唱。

名人推荐

从世界知识出版社读到本书的自序和部分稿件。读了之后,暗自惊异!好像在酣睡之夜听到一声呼唤,在鲍鱼之肆闻到一缕清香。这声呼唤,这缕清香,使智效民的这本新书不同凡响!我国正在悄悄地开始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当代青年们急切需要启蒙思想的营养。本书可能会使当代青年们跟我一样,读了感到惊异。——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   时年105岁从时光的逝水里,打捞出一个不该遗忘的知识群体;在历史的大漠中,矗立起一丛伟岸的文化浮雕。                                       ——口述史倡导者、著名思想家  丁  东多年前,我给朋友出过一个上联:以少子命担长子运,可否托付天下?观察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的功业,似乎正是这种命运。身后是非谁管得,无论如何,胡适之们是我们当代生活中的背景,甚至仍是我们的起点。           ——《非常道》作者、著名学者  余世存智效民先生是一位真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对胡适和自由主义的认同不是从抽象的理念出发的,而是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寻找。《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就是他在寻找过程中结出的一个果实。                              ——著名学者、独立撰稿人   傅国涌看过这本书或许可以找到一点关于“中国仅能制造”,而缺少研发或原创的原因了!要是此书能成为诸多教育人士的工作手册或案头书,那将是中国教育之大幸,也是当下对“钱学森之问”最好的回答!         —— 一普通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人物,其在近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可说是舍我其谁。然而由于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其与傅斯年、罗家伦、蒋梦麟等人在中国长期处于“被批判对象”地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教材中,胡适等人也是长期缺位,导致许多同辈说起五四,只知鲁迅而不知胡适。不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近些年来,随着思想钳制的放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有所复苏,胡适思想的研究及其相关介绍也渐渐增多。独立学者智效民先生的这本《胡适和他的朋友们》便是一本让我们了解胡适及其同时代知识分子生平,还原历史真相的作品。

    书名《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自然是以胡适为脉络,对与其结交的一众知识分子群体进行介绍,置评一番。胡适人缘好,交际广,朋友遍布各界。本书中便分教育、政治、科学、文化四个部分,分别列举人物,也算条理分明。虽然其中不乏蒋介石这样的政治人物,但大多数仍是与胡适志趣相近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智效民以生动而又不失厚重的笔触,将翔实的史料有机融入作品叙述中,将各个大师的生平际遇、理想追求、价值观念乃至情感生活做了全面的展现。在其笔下,蒋梦麟、傅斯年、罗家伦、潘光旦、任鸿隽、张慰慈等一大批曾经听闻或未曾识得的知识分子,重又栩栩如生起来。于是我们得以体会,上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们,在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经历了国家的兴衰乃至战火的摧残后,是如何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理念并在行动中一以贯之。在那种情形下,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对”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追求,是多么不易,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可以说时至今日,这样的精神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建国后政治学术界的集体“左转”,使得胡适等人的思想主张和精神追求不是被人遗忘,就是沦为被批判的对象。自由之风,遂成绝唱,令人扼腕。作者在书中提到,“五四”九十周年之际,有人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却发现人们对当年的五四领袖如傅斯年、罗家伦、段锡鹏等几乎一无所知,却把刘和珍君之类的当做五四人物,实在令人感到悲哀。智效民在书中并没有拘泥于“介绍历史”,而是时刻联系当前中国的实际。在他看来,如今中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文化界的许多顽疾,都与自由精神的缺失不无关系。今天的不少问题,其实当年胡适等人早已提出过,探讨过,批判过。可惜半个多世纪过去,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发严重。只知灌输课本知识,不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机械化”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党化教育”依旧大行其道,教导盲从和偏信,而不是独立健全的人格;建国后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将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摧毁殆尽,使其成为传声筒一般的存在;文化学者疏于与大众沟通,躲在象牙塔内为了职称评选,生计饭碗绞尽脑汁……凡此种种,再反观五四时期学者们的思想诉求和人格境界,实在令人汗颜不已。

    当然,仅靠一本书是不足以复兴“独立之精神”的,但是我们有理由认为,本书及类似书刊的面世,是时代潮流的一部分。胡适和他的朋友们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在如今这个信仰缺失,功利浮躁心态甚嚣尘上的时代,应能成为追求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所急切需要的精神养分,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这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   智效民先生是一位真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对胡适和自由主义的认同源于他对历史真相的寻找,一本难得引人思考的佳作!
  •   胡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多神话了的伟人,可能是最大的国贼
    而胡适,一生不失书生本色,虽已远去,精神永在
    几十年来,知识分子流了太多的血
    悲痛之中,总能想到为保护学生,胡适不惜与蒋翻脸
    傅斯年抡起拳头要打人
    有校长如斯,中华文脉不断
    怀念胡适,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   读完了这本书,是一本不错的好书。文笔流畅朴实,资料翔实丰富,人物事迹感人,既详写历史,

    更针对现实点评。读后令人感慨,也解读了钱学森问题的因缘。但不知何故,胡适还有一位非常

    重要的大腕级朋友—— 陈独秀,作者没有写。
  •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在20世纪前半叶的探索至今还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有良知的中国人去拜读。
  •   了解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的一本好书,可惜没有讲陈独秀
  •   非常敬重胡适先生,希望从书中对他有更多的了解。
  •   这是一本以传为辅,以思想为主的好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更可以启发我们的思想。
    上个世纪前期发生的问题到今天依然存在,甚至愈加严重。大师们的思考对我们当下依然很有意义。滑稽的是有些当时已为众人接受的普世观点,如今又成为要拿出来讨论的问题。
    那个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但也是相对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向好的时代。小日本是个可恶的东西,屡屡在中国积蓄力量快要起飞时,横插一杠,搅乱我们的进程。
    老一辈大师已然离去,但思想永存!
  •   基本是各个人物的个人传记!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
  •   真是难得的好书。民国先哲们的高尚情操和真诚友谊跃然纸上,岂是湖南腊肉及其走狗们可以相比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   好书,一个老学者的性情。非常值得阅读。
  •   确实值得一读,励志的书.学到不少东西,感觉像是在和伟人对话一样.
    书的质量也很好.
  •   很好,对于了解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大师们,很有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我还去找了些其他的大师的作品看。。。
  •   非常好的一本书,看后晚上失眠了,原来以前学的都是伪科学啊。
  •   非常好的一本书,那些不该被刻意忘记和修改的人和事
  •   大师还是值得尊敬的。
  •   写的很感人。
  •   重拾不远的历史
    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

    五四运动有多少年轻人知道?“五四一代”的大师们又有多少人了解?《胡适和他的朋友们》重点并不是讲胡适,而是讲他的朋友们,还有他们对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他们中间有的是教育界上的先驱,有学术上的巨擘,还有在各个学科上卓有成就的学者、文人。只有在《政治篇》中,胡适“像是个主角”,但作者的笔调又基本上定位在胡适和几位学者、政客上的争论和交往,以期反映出当时存在的民主、自由之风。

    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本人当然属于大师之列,而本书以他命名并作为全书的主线人物,一方面是本书资料的参考出处多为胡适的文章,当然更重要的大师本人在五四文化运动以来的重要地位,和作者对于大师的极大认可。

    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慨有如下两点:(1)大师们在学术上的执着和对于民主、自由的追求,他们的言行给我国社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作者所言:从辛亥革命之前到五四运动以后去欧美留学的一大批知识精英,他们学成之后大多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关工作,不仅对我国现代教育和学术文化事业贡献很大,而且还关心国计民生,评论时事政治,充分发挥了公共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这些“海龟”们通过对西方政治的了解和认识,在近代中国的民主、自由方面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部分学者参与到了政府的工作中,这些学者最后的结局一般不是很好;而另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参与政治,但是对自由、民主和宪政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通过言论给政府和民众提供了很多的介绍。最近在看《南渡北归》,其中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有更多、更详细的描述,本书中的很多主人公也能在那本书中见到。(2)大师们对社会的认识,对于现在社会依旧有很多的启示。比如说在教育方面的几个大师,他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认知,即使在现代教育中还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他们揭示的“过分注重学术上的功利主义”,在如今的教育界里愈演愈烈。在社会、文化上的认识,对中国人性的分析,在现在或者到将来,依然还有存在的实际意义。

    《胡适和他的朋友们》来自“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句亲切的话语,也希望能通过这种与大师亲切的接近后,我们对那段不远的历史,能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了智效民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这本阐述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群像的书,心内翻涌着一股凄清而肃然的钦敬。历史不容假设,国家的运命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内心痛苦,以及他们报效国家或诤言相谏的那种勇气与良知,都是那么的深切而动人心魄……
  •   这本书不错,特别是胡适的朋友们对教育的论述,很值得当下的教育管理者们多看看。二三十年代的见地都这么深刻了,真是令21世纪的人惭愧。
  •   胡适之是二十世纪文化革命中的大将,了解文化革命和发展,不能避开他,本书虽然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师的思想,但是胡适的介绍缺乏一个整体,本书主要是他的朋友的事迹,留下了一个缺憾。
  •   历史证明了他的远见 我们要继承他的衣钵 自由与宽容
  •   可能限于资料,有些人物写得过于单薄.
  •   不错,当当的书很快。
  •   应该说不错吧!不过,类似这样的书现在太多了。
  •   这是一本值得大家静下心来阅读的书,一本告诉大家中国教育为何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好书。还是丁东先生的话比较恳切,他说,智效民以较多的精力关注以庚款留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第一代?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这本书,多属对这些知识分子的钩沉。应当说,这种钩沉具有开拓的意义。这些年,国内关注胡适的学者日渐其多,以胡适为主题的传记也出了多种。智效民独特的角度,是着眼于胡适周围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些人的名字,比如任鸿隽、陈衡哲、陶孟和、张慰慈、朱经农、王云五、段锡朋等等,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就是像张奚若,在建国后的新闻报道中有机会露面,但人们也不知道他曾经有过什么思想主张。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胡适因为在中国大陆成了批判的对象,所以名字始终没有在传媒的视野中消失。而这?自由知识分子的名字,基本上被历史遗忘了。学校和传媒引导人们关注的只是左翼知识分子和延安知识分子,谁有什么活动,谁有什么作品,甚至谁和鲁迅打过笔仗,被鲁迅骂过,都可以成为文化史的谈资。但胡适以外的自由知识分子,不论他们的言论,还是他们的活动,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到了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这种失衡的局面终于开始有了改变。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书,在读书界刮起一次又一次旋风。谢泳、傅国涌笔下的旧人旧事,也颇得读书人的关注。智效民的随笔,虽然较为平和,不是那么火爆,但也为校正历史的天平,增添了?个又一个有力的砝码。它的分量,绝非无足轻重。我相信,这会得到历史的证明。
  •   自由知识分子是每个时代的良心
  •   随着大师一个接着一个的陨落,大师成为我们怀念和追逐的对象。但大师非易中天,非于丹。为什么这些年我们没有出现过大师,也许是这个时代诱惑太多。读这本书,让人获益良多!!
  •   送到的书内容不错,外观差了些。到卓越买书,与炒股没什么区别,天天看行情。股市是涨少跌多,这里是涨多降少。
  •   之本书怎么说好呢,还可以吧,花了一毛钱买的
  •   能说的说得不透彻,走马观花圈,不能说的自然不去说,价钱也坑爹
  •   就是字太小,纸质太长,像是盗版。
  •   先是看到网友在谈到这本书,第一次网购就买了回来看。每晚看得是感慨万千,发现七八十年前这些学者、教育家、史学家似乎都很深入地对社会、政治、教育、历史、时势进行了分析。而且由于他们各个都有出国留学的经验,所以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国内初级阶段问题的答案,并准确预言了未来的发展走势。作者也是非常让人敬佩,能够从这么多大家作品、书信和日记中提炼到他们的思想和品质,这非常人能所为,而且也很好地还原了这些人对我们从小在大陆生长的人一个真实的民国。还没有完全读完,我应该会再读一遍,试着做一些总结,供一些网友共享!
  •   卓越的送货质量还算不错这次。不像上次一样,买了一本书脏兮兮的。这本书本身的那内容也很好,通过介绍胡适之身边的很多人,理解了那时候有很多的知识分子,而且他们的主张和教育的理念也是很值得推崇的。
  •   给朋友买的,他说,很喜欢。
  •   书不干净啊!看起来有些旧。书内容前面的图片页下面“胡适箴默”???还有358页下面“徐佛观”?我这可是不小心翻到的。。。还没仔细看内容呢。。。。。。
  •   书内外受水浸湿情况严重,一块儿邮来的其他商品都完好,很明显这本是再邮寄之前就已经受损的,工作也太没责任心了
  •   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   我毫不怀疑这本书的质量,但是卓越这次发出的货让我很失望。书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的类似于灰的物质,怎么擦也擦不掉,让人怀疑是库房压箱底的了,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种书发出来了。
  •   这次买了这本以及《陈寅恪与傅斯年》,简单翻了翻还不错,只是卓越的价格浮动很晕,隔天降一毛,哈哈
  •   确实很有启发,是我比较满意的一本书,看得出来是作者潜心钻研人物,尊重史实才写的出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