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3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刘岳兵 页数:463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现代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如果从葡萄牙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1487年)并到达印度(达伽马,1498年)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首次1492年)算起,人类跨入近代社会已经500余年,但中国和日本被拖入近代的历史还都不到两个世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阶段划分,“近代”(M0dern times)属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可以把“近代化”(The modernization)视为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然而,当1917年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便翻开了“现代史”的第一页,这是以往的教科书普遍采用的标准历史分期法。但是,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所有为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和性质呢?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来说,这的确是个无法绕过的理论难题,因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客观世界里,社会主义转过头来“补课”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也在调整并继续发展,“市场经济”不再是区分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准,20世纪以来处于并行和对立状态的两大社会制度,正呈现交叉、互补、趋同发展的状态。我们理解的现代(The present age),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与“当代”的含义基本相同的概念。而我们理解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起点、范畴、内容、性质等所有层面上既有大量与“近代化”重合的内容,又不受“资本主义化”思维范式的约束。现代化是一个近代以来人类摈弃封建生产方式和思想传统、追求更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过程。
内容概要
日本近现代历史中,明治维新、大正维新、昭和维新的呼声不绝于耳,其社会、政治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复杂的社会变革表现在思想领域,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日本与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日本固有的传统思想与信仰以及被日本化了的儒学、佛教与大量涌入的近现代西方各种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日本这个国家由东亚一隅的岛国通过所谓“脱亚入欧”而膨胀为“大日本帝国”,再到力图在国际社会中寻求一“普通国家”的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国体” 意识与国家战略以及在上述历史状况下,“日本人”作为“臣民”、 “国民”,或作为生命的个体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本书着力疏理日本近现代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作者简介
刘岳兵,1968年生于湖南省衡南县,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兼任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曾留学于日本立教大学、东京大学。2005年至2007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真情与真理之间——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文化史论略》(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日本近代儒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日近现代思想与儒学》(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主编《明治儒学与近代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译著《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日本的思想》(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 一、实学观念的形成与洋学的发展 二、变革思想和批判精神 三、国家(国民)意识的觉醒第2章 明治前期的启蒙思潮 一、新思想的启蒙与新国家的构想 1.维新前后的思想动态 2.明治维新的思想史意义及新国家的构想 二、明六社及其思想活动 1.明六社的创立与《明六杂志》的始末 2.明六社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论争 3.福泽谕吉的“独立”意识 三、自由民权运动的意义及其问题 1.自由民权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2.自由民权思想的问题点第3章 从《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到日俄战争期间的思想 一、《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思想 二、《教育敕语》的颁布及“敕语体制”的形成 1.《教育敕语》的颁布 2.《教育敕语衍义》 3.“敕语体制”的形成 三、“文艺复兴”与“精神革命”及其挫折 四、甲午战争的思想意义第4章 帝国主义的形成与明治时代的结束 一、帝国主义论的种种形态 1.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之真意” 2.高山樗牛的“感伤的帝国主义” 3.浮田和民的“伦理的帝国主义” 二、社会主义思想的“纯正性”与杂然性 1.基督教社会主义 2.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纯正社会主义 3.平民社中心人物的社会主义 三、个人主义、精神主义及其他第5章 大正时期的思想课题 一、女性解放的思想 1.以《青鞜》为中心的“新女性”思想 2.关于“母性保护论争” 二、大正“德谟克拉西”:以吉野作造为中心 三、理想主义、人格主义与文化主义 1.理想主义、人格主义 2.文化主义第6章 大正时代与昭和前期的思想状况 一、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及马克思主义思想阵营 1.大正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概观 2.大杉荣的思想 3.“山川主义” 4.“转向”与“非转向” 二、走向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深渊 1.国家社会主义 2.超国家主义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思想状况:以京都学派为中心 1.西田哲学与时局 2.关于“世界史的立场与日本”及“近代的超克” 3.三木清的“东亚协同体”论与户坂润的“日本意识形态批判”第7章 战后日本思想中的几个问题附录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年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将明治维新作为日本近现代史的开端,这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常识。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往往并不只是任凭某一声炮响就在突然之间拉开序幕的,历史的“非连续性”也不过是其“连续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发展也是胎动于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之中,本书虽然不打算用过长的篇幅来叙述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前提,但是,不论是个体的思想还是社会的思潮,其酝酿、生成和发展都有一个历史过程。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客观地揭示这一过程的具体形态、特征及其意义,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松本三之介曾将对日本近代思想的萌芽探讨归纳为以下三种视角。第一,从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思想中探讨近代思想萌芽的方法。以家永三郎的《封建社会中近代思想的先驱》(《近代日本思想史讲座》第一卷序论)为代表。第二,以近代思想的一般性特质为前提,从德川时代的日本思想中探讨新思想的萌芽方法。以丸山真男的《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为代表。
后记
在和读者一起回顾、重温围绕靖国神社这样一个近代日本历史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问题以及由此而可能引起的反思中,不得不结束这本《日本近现代思想史》的写作了。日本战后的思想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提示一些重大问题的线索,而没有全面地展开论述,这项工作只有留待今后来做了。如果说这部著作还有些许值得肯定之处,那首先要感谢这篇命题作文的出题者杨栋梁教授。他交给我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在东京,确切地说是在从高田马场车站去早稻田大学的路上。那是2000年12月5日,王家骅教授逝世不久,我的学位论文还没有完成,对日本近现代思想史可以说基本上还是个门外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竟然胆敢接手这样一个题目,真是心有余悸。七八年来,多次想放弃,是杨栋梁教授充分的信任和持之以恒的热切鼓励使我不得不硬撑下来。如果说这些年的跋涉总算开始摸索到了一些自以为可行的门径,那也要感谢这个领域中的许多师长和朋友的启发和引领。在最初草拟写作提纲的时候,征求过卞崇道教授的意见,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方克立教授和池田知久教授两位恩师,虽然他们的研究领域都在本课题之外,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渐渐懂得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研究者应该怎样去求其安心、求其放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和中国教育部在这本书的写作期间,支持了与这个课题有关的项目研究。而这项课题本身,是我走上大学讲坛所获得的第一笔科研经费,那时,我刚刚到浙江大学工作,印象尤为深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的资料室,特别是“家永三郎文库”和“江口圭一文库”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国际学界首次系统探讨明治以来,日本现代化历程的专史系列研究丛书,整体性、系统性、学术性特色鲜明,展示了我国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