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王振锁,徐万胜 页数:455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现代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如果从葡萄牙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1487年)并到达印度(达·伽马,1498年)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首次1492年)算起,人类跨入近代社会已经500余年,但中国和日本被拖入近代的历史还都不到两个世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阶段划分,“近代”(Modem times)属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可以把“近代化”(Fhe modernization)视为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然而,当1917年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便翻开了“现代史”的第一页,这是以往的教科书普遍采用的标准历史分期法。但是,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所有为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和性质呢?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来说,这的确是个无法绕过的理论难题,因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客观世界里,社会主义转过头来“补课”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也在调整并继续发展,“市场经济”不再是区分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准,20世纪以来处于并行和对立状态的两大社会制度,正呈现交叉、互补、趋同发展的状态。我们理解的现代(The present age),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与“当代”的含义基本相同的概念。而我们理解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起点、范畴、内容、性质等所有层面上既有大量与“近代化”重合的内容,又不受“资本主义化”思维范式的约束。现代化是一个近代以来人类摈弃封建生产方式和思想传统、追求更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过程。
内容概要
在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政治史的框架、内容和结构重新进行了梳理,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取舍得当、论述客观。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可读性。 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分为战前和战后两大时期。从广义上讲,政治史的涵盖面很广,《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则主要以日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变化、变革及其历史的沿革为主线,阐述日本是怎样从一个封建的幕藩体制通过曲折的道路走向现代民主制国家的。 中国迄今尚没有一部自己编写的日本政治史。
作者简介
王振锁,1941年生,河北省深州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兼日本战后史分会会长。研究方向:战后日本史,日本政治史。
主要著作:《日本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1年)、《日本战后五十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自民党的兴衰一日本“金权政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人民出版社,2004年)、《日本史》(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主编、译著多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幕藩体制的解体与幕末政治 一、锁国体制的崩溃 1.德川末期幕藩体制的内部矛盾 2.对外危机与藩政改革 3.“佩里来航”与开国 二、“尊王攘夷论”与公武合体运动 1.幕末时期的政治思潮 2.公武合体运动 3.攘夷战争 三、从“萨长联合”到“王政复古” 1.“征长战争”与“萨长联合” 2.“大政奉还”与“王政复古” 3.戊辰战争与幕府灭亡第2章 向近代中央集权国家过渡 一、明治初期的政治改革 1.新政方针与官制改革 2.“奉还版籍”与“废藩置县” 3.身份制度改革、“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 4.明治政府的三大政策 二、藩阀专制与自由民权运动 1.藩阀专制的形成与政府内部纷争 2.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与“明治十四年政变” 3.政党内乱与自由民权运动的挫折 三、明治宪法体制的确立 1.内阁制度的创立与修约谈判的挫折 2.明治宪法的颁布 3.地方制度改革与《教育敕语》的发布第3章 议会政治的展开与帝国主义的形成 一、初期议会与甲午战争 1.民党战线的成立与帝国议会的开设 2.藩阀势力与民党之间的抗争 3.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二、走向帝国主义国家 1.政府与民党间的合作 2.政党内阁的挫折与藩阀内阁的复活 3.政友会与桂内阁 4.日俄战争与《朴茨茅斯和约》 三、桂园时代 1.第一届西园寺内阁与元老的抵抗 2.第二届桂内阁与第二届西园寺内阁 3.第三届桂内阁与明治时代的终结第4章 政党政治的发展与挫折 一、大正时代的日本政治 1.第一次护宪运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与“米骚动” 3.大正民主运动与群众运动的发展 二、政党政治的建立 1.原敬“平民内阁” 2.第二次护宪运动 三、政党政治的衰落 1.护宪三派内阁与工农运动 2.政治危机与政党的衰落第5章 法西斯专制政治的兴亡 一、天皇制法西斯专制的基本形成 1.国家改造运动与“满洲事变” 2.“五·一五”事件与“国体明证运动” 3.“二·二六”事件与日本的法西斯化 二、法西斯统治体制的确立 1.法西斯体制的形成 2.近卫新体制运动与法西斯统治体制的确立 三、法西斯统治体制的崩溃 1.东条内阁的法西斯统治及其崩溃 2.日本的垂死挣扎与战败投降第6章 美国对日占领与战后政治改革 一、美国对日占领 1.美国单独占领及其占领政策 2.民主化政策与解除公职令 3.政党的恢复与战后第一次大选 二、战后政治改革 1.新宪法的制定 2.第一届吉田内阁与新宪法体制下的政治改革 3.中道联合政权 三、吉田时代 1.吉田时代的确立及其政策 2.对日媾和与旧金山体制 3.吉田内阁的反民主路线与群众运动第7章 五五年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五五年体制的确立 1.保守政党的分化组合 2.社会党统一与工人运动 3.自民党派阀体系的确立 二、岸信介内阁与日美安保条约 1.岸信介内阁的国内政策 2.修改安保条约与“新安保体制”日本近现代政治史 3.反对修改安保条约的斗争 三、池田内阁与佐藤长期政权 1.池田内阁及其“低姿态”政策 2.“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贸易自由化政策 3.佐藤长期政权 4.佐藤政权的内外政策第8章 自民党政权的中落 一、自民党统治的变形 1.“角福战争”与列岛改造计划 2.金权选举与田中内阁下台 3.三木内阁与洛克希德事件 二、动荡的自民党政权 1.福田内阁时代 2.大平内阁与自民党的派阀之争 3.铃木内阁与行政财政改革第9章 自民党政权的中兴与崩溃 一、中曾根内阁与“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 1.中曾根康弘其人及中曾根内阁的诞生 2.国内改革与大国外交 二、从竹下内阁到海部内阁 1.竹下内阁与利库路特案件 2.“超短命”的宇野内阁 3.海部内阁:“国际贡献”与选举制度改革 三、宫泽内阁与自民党政权的崩溃 1.宫泽内阁与PKO法案的成立 2.政治改革风波与自民党下野 3.政党体制转换的成因第10章 联合政权与“后自民党时代”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但是,由于幕府采取锁国政策,这些捕鲸船不能进入日本的港口以获得燃料、水、食品等补给,并且,在气象条件恶劣的北太平洋地区不断发生船舶遇难事件,这时也无法向日本求助。当时,幕府对于在日本近海失事的船只,没收船只和货物,将船员监禁并在长崎搭乘荷兰船或中国船送出海外。对此,各国都强烈要求日本开国。尽管各国船只频繁往来日本近海,但幕府仍不顾各国的强烈开国要求,并于1825年发布“外国船只击退令”,采取了强硬态度。但是,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割让土地并开放广州、上海等五港口,这对日本朝野上下产生严重冲击。于是,在对欧美各国的军事力量持有警戒心和恐惧感的同时,幕府被迫于1842年废除了“外国船只击退令”,准许给外国船只提供燃料、水、食品等,同时加强了海岸线的警备体制。在日本“内忧外患”、幕政软弱无力的背景下,西南诸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开始独自进行藩政改革以便应对危机。幕末的西南诸藩虽各自进行藩政改革,但其中仍有着一些共通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重建濒临重大危机的藩财政为目的,采取了极其强硬的救济对策。例如,长州藩在1830年代已陷入财政困境,该藩一面增设税种、扩大收入,一面加强对造酒、当铺、米店等行业的统制,实行营业执照制,至1846年该藩的负债额已清理过半;同样,萨摩藩虽也负有巨额债务,但1835年采取了计划在250年内逐年偿还藩债的强硬措施,并大力发展农业、开发地方产品。另外,萨摩藩还基于其对琉球的“领有权”,以琉球为中介从事走私贸易。第二,为迅速应对外部危机,在进行军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现代武器,与之相配合充实军事教育与训练。例如,长州藩于1855年设立“西学所”,研究西方军制,探索西方各国海陆兵制沿革、政事得失等,以供海防之用;萨摩藩于1851年设冶铁所制造机械,1855年建成综合性近代兵工厂“集成馆”,从1856年起学习英国海军建设水兵队。第三,将负责藩政的人事安排从以身份为主变革为以实力为主,一批下级武士和豪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开始受到重用。例如,长州藩在“安政(1854-1860年)改革”期间破格起用下级武士参与藩政,该藩中先后出现了吉田松阴及其门生高衫晋作、久坂玄瑞等倒幕领袖。
后记
本书是《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之一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如序论所述。显然,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分为战前和战后两大时期,前后两大时期的时间段也相差无几,所以本书共设十章,前五章为战前部分,后五章为战后部分。从广义上讲,政治史的涵盖面很广,以40余万字的篇幅将这100多年日本政治的风云变幻梳理清楚、交待明白,确实不容易,所以必须有所取舍。本书主要以日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变化、变革以及内阁的沿革为主线,阐述日本是怎样从一个封建的幕藩体制通过曲折的道路走向现代民主制国家的。中国迄今尚没有一部自己编写的日本政治史。日本人写的日本政治史,其中两部翻译成中文,一部是信夫清三郎的《日本政治史》(共四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内容是从幕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没有涉及战后;另一部是升味准之辅的《日本政治史》(共四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四卷中前三卷是战前,后一卷是战后。显然,由于出版时间较早,两部书都是重战前、略或轻战后。另外,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是,全书共四卷,洋洋数百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都出于名家之手,是比较典型的学术著作,有可资参考的学术价值。但不足之处是内容庞杂,学术性太强,文字欠精炼,不太适合中国读者阅读。本书在参考包括上述著作在内的国内外有关日本政治史著作的基础上,对日本政治史的框架、内容和结构重新进行了梳理,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取舍得当、论述客观。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本书的撰写由王振锁、徐万胜共同完成,王振锁承担序论,第四、五、六、七、八章,附录;徐万胜承担第一、二、三、九、十章。由于作者水平、资料来源和时间所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广大读者和有关专家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日本近现代政治史》:国际学界首次系统探讨明治以来,日本现代化历程的专史系列研究丛书,整体性、系统性、学术性特色鲜明,展示了我国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