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米庆余,杨栋梁 页数:571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现代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如果从葡萄牙人迪亚士绕过好望角(1487年)并到达印度(达伽马,1498年)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首次1492年)算起,人类跨入近代社会已经500余年,但中国和日本被拖入近代的历史还都不到两个世纪。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依次经历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阶段划分,“近代”(M0dern times)属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因此可以把“近代化”(The modernization)视为资本主义化的过程。然而,当1917年人类历史上出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便翻开了“现代史”的第一页,这是以往的教科书普遍采用的标准历史分期法。但是,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人们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今天,我们所有为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现代化”的含义和性质呢?对“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来说,这的确是个无法绕过的理论难题,因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客观世界里,社会主义转过头来“补课”并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资本主义也在调整并继续发展,“市场经济”不再是区分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准,20世纪以来处于并行和对立状态的两大社会制度,正呈现交叉、互补、趋同发展的状态。我们理解的现代(The present age),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与“当代”的含义基本相同的概念。而我们理解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起点、范畴、内容、性质等所有层面上既有大量与“近代化”重合的内容,又不受“资本主义化”思维范式的约束。现代化是一个近代以来人类摈弃封建生产方式和思想传统、追求更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过程。
内容概要
外交是观察一个国家的重要窗口。本书对近现代百余年的日本外交一从战前的大陆政策到战后的日美同盟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中悟出一个根本性的道理;对外政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日本政治家币原喜重郎说过:“秘本的外交,应是维护和增进帝国的权益。”这固然是句实话,但是历史事实表明,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外交,才能构筑共赢的国际关系。
作者简介
米庆余,1938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196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学术顾问。
专著《日本近代外交史》、《明治维新——目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日本西南战争》、《日本的民权运动》、《琉球历史研究》(获教育部社科优秀著作奖)、《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监修《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获天津市社科优秀著作奖);主编《日本百年外交史论》、《近现代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研究》、《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合著《日本史》、《日本近代化研究》、《日中文化传统与近代化的比较》;译著《日清战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日本明治初期的外交 一、外交遗产与新政方针 二、“征韩论”的泛起与实施 三、对华立约与出兵台湾 四、强行占有琉球王国第2章 对外修改不平等条约 一、对外修改条约的尝试 二、重点收回关税权的交涉 三、以治外法权为主的谈判 四、日英签订《通商航海条约》第3章 “大陆政策”与“甲午战争” 一、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 二、扩大对朝鲜的侵略 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四、“三国干涉”与日本的对策第4章 日英同盟与对俄战争 一、日俄关系的历史追述 二、日俄在东北亚的矛盾 三、日英同盟与对俄战争 四、日俄《朴茨茅斯条约》第5章 对俄战争后的日本外交 一、“保护”韩国与东三省条约 二、日俄联手分割“满蒙” 三、吞并韩国与殖民统治 四、日本与中国辛亥革命第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 一、日本参战的基本目的 二、对华“二十一条要求” 三、“西原借款”与中日军事协定 四、日美协定与出兵西伯利亚第7章 相对稳定期的日本外交 一、“巴黎和会”与日本 二、满蒙政策的用心与目的 三、华盛顿会议与日本 四、币原的所谓“协调外交”第8章 “九一八事变”与蚕食华北 一、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折》 二、阴谋发动“九一八事变” 三、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四、蚕食华北与何梅、秦土协定第9章 统治大东亚的梦魇与失败 一、《国策基准》与全面侵华战争 二、日德意同盟与对美战争 三、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真相 四、大日本帝国走向崩溃第10章 被占领期的日本外交 一、美军占领与保存“国体” 二、缔结片面媾和条约 三、《吉田书简》与日台条约 四、日美安保条约与行政协定第11章 占领结束后的日本外交 一、日苏恢复外交关系 二、对东南亚国家的赔偿 三、日韩基本条约的签订 四、修改《日美安保条约》 五 日美谈判与“回收”冲绳第12章 中日复交与“台湾问题” 一、“尼克松冲击”对日本的影响 二、日本各界对华复交的努力 三、中日复交的《联合声明》 四、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台湾问题第13章 日本“政治大国”的追求 一、开展“自主性外交” 二、强化日美军事合作 三、“综合安全保障”与“西方一员” 四、“国际国家”与“三极合作”第14章 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一、东盟的成立与日本的对策 二、“福田主义”与东南亚外交 三、“柬埔寨问题”与日本 四、日本东南亚外交的困境第15章 世纪交替期的日本外交 一、谋求主导世界的地位 二、修改“和平”宪法的风潮 三、日美关系中的矛盾摩擦 四、面向21世纪的日美同盟附录 日本近现代外交史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1章日本明治初期的外交一、外交遗产与新政方针1868年,日本建立近代天皇制政权,并开始“明治维新”。这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使日本在政治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经济上实现了近代产业的发展。但是,近代日本国家的对外关系,却是在“大力充实军备,使国威光耀海外”的方针下拉开序幕的。一、外交遗产与新政方针19世纪中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亚洲作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作“西力东渐”。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冲击着日本:1844年2月15日(天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荷兰军舰驶入长崎,并带来国王书信,陈述欧洲形势,且以“鸦片战争”为例,要求日本对外开港通商,不可实施“锁国政策”;1845年2月,美国众议院讨论对日通商问题,随后有捕鲸船驶至日本近海;同年8月,英国海军大佐别尔卡率领军舰抵达长崎,非法登陆、测量天体、海湾。
后记
张耀武(第12章)、肖伟(第13、第15章)、乔林生(第14章及第11章第二节)为本书提供了相应的初稿,他们也是本书的作者。本书作为日本近现代外交史,理应包括战后日本与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等章节,但因作者视力模糊、难以如愿,只好留下遗憾。借此出版之际,请允许著者对认真通读整理本书的乔林生、减佩红以及日常照料我生活的老伴王静丽说声谢谢。
编辑推荐
《日本近现代外交史》:国际学界首次系统探讨明治以来,日本现代化历程的专史系列研究丛书,整体性、系统性、学术性特色鲜明,展示了我国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