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 编 页数:464
前言
2008年是中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和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愤图强,锐意进取,化挑战为机遇,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2008年也是中国外交事业得到大发展的一年。中国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我们全力做好涉奥运外交和救灾涉外工作,成功举办亚欧首脑会议;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加强与主要大国的战略对话,深化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积极开展丰富活跃的多边外交,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安全外交和人文外交,努力为国内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秉持和践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全力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进一步提高,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一年来,中国外交得到海内外各界友好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对此深表感谢。身为外交工作者,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强大、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力量,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中国外交》2009年版,真实记录了中国外交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走过的非凡历程,为国内外公众全面了解中国外交提供了有益参考。
内容概要
《中国外交》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自1987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旨在比较准确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最新看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状况,增进国内外人士对中国外交工作的了解。
书籍目录
外交部长序第一章 2008年的国际形势 1. 概述 (1)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 (2)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 (3)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 (4)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 (5)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 (6)国际体系加速调整,理念与秩序之争激烈 2. 全球各地区形势 (1)亚洲地区形势 (2)西亚北非地区形势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形势 (4)独联体地区形势 (5)欧洲地区形势 (6)北美大洋洲地区形势 (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 3. 专题评述 (1)国际金融局势剧烈动荡 (2)美国举行总统大选 (3)南奥塞梯;中突激烈 (4)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继续推进 (5)伊朗核问题曲折难行 (6)巴以和谈艰难前行,加沙地区重燃战火 (7)气候变化“巴厘路线图”谈判全面展开第二章 2008年的中国外交 1. 概述 (1)全力配合抗震救灾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主办亚欧首脑会议 (2)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3)发展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 (4)深化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 (5)在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6)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 (7)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8)维护中国海外公民权益及财产安全 2. 中国和各地区国家关系 (1)中国与亚洲地区+国家关系 (2)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国家关系 (3)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关系 (4)中国与独联体地区国家关系 (5)中国与欧洲地区国家关系 (6)中国与北美大洋洲地区国家关系 (7)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关系 3. 专题评述 (1)胡锦涛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 (2)胡锦涛主席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3)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 (4)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5)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和总理会议 (6)温家宝总理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 (7)温家宝总理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8)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9)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10)中国主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 (11)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又件》 (1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 (13)大力开展涉藏外交,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14)服务抗震救灾大局,展现开放自信形象 (15)预防与处置并重,全力做好领事保护工作 (16)中国公布施行外国记者采访新条例 (17)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第三章 中国与各建交国家的关系 阿富汗(Afghanistan) 阿尔巴尼亚(Albania) 阿尔及利亚(Algeria) 安道尔(Andorra) 安哥拉(Angola) 安提瓜和巴布达(Antigua and Barbuda) 阿根廷(Argentina) 亚美尼亚(Armenia) 澳大利亚(Australia) 奥地利(Austria) 阿塞拜疆(Azerbaijan) 巴哈马(Bahamas) 巴林(Bahrain) 孟加拉国(Bangladesh) 巴巴多斯(Barbados) 白俄罗斯(Belarus) 比利时(Belgium) 贝宁(Benin) 玻利维亚(Bolivia)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博茨瓦纳(Botswana) 巴西(Brazil) 文莱(Brunei Darussalam) 保加利亚(Bulgaria) 布隆迪(Burundi) 柬埔寨(Cambodia) 喀麦隆(Cameroon) 加拿大(Canada) 佛得角(Cape Verde)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乍得(Chad) 智利(Chile) 哥伦比亚(Colombia) 科摩罗(Comoros) 刚果共和国(Congo) 库克群岛(Cook Islands)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科特迪瓦(Cote d’Ivoire) 克罗地亚(Croatia) 古巴(Cuba) 塞浦路斯(Cyprus) 捷克共和国(Czech) 丹麦(Denmark) 吉布提(Djibouti) 多米尼克(Dominica)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PRK) 刚果民主共和国(D. R. Congo) 厄瓜多尔(Ecuador) 埃及(Egypt) 赤道几内亚(Equatorial Guinea) 厄立特里亚(Eritrea) 爱沙尼亚(Estonia) 埃塞俄比亚(Ethiopia) 斐济(Fiji) 芬兰(Finland) 法国(France) 加蓬(Gabon) 格鲁吉亚(Georgia) 德国(Germany) 加纳(Ghana) 希腊(Greece) 格林纳达(Grenada) 几内亚(Guinea) 几内亚比绍(Guinea. Bissau) 圭亚那(Guyana) 匈牙利(Hungary) 冰岛(Iceland) 印度(India)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伊朗(Iran) 伊拉克(Iraq) 爱尔兰(Ireland) 以色列(Israel) 意大利(Italy) 牙买加(Jamaica) 日本(Japan) 约旦(Jordan)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肯尼亚(Kenya) 科威特(Kuwait) 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老挝(Laos) 拉脱维亚(Latvia) 黎巴嫩(Lebanon) 莱索托(Lesotho) 利比里亚(Liberia) 利比亚(Libya)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立陶宛(Lithuania) 卢森堡(Luxembourg) 马其顿(Macedonia) 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马拉维(Malawi) 马来西亚(Malaysia) 马尔代夫(Maldives) 马里(Mali) 马耳他(Malta) 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 毛里求斯(Mauritius) 墨西哥(Mexico)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Micronesia. F. S. ) 摩尔多瓦(Moldova) 摩纳哥(Monaco) 蒙古(Mongolia) 黑山(Montenegro) 摩洛哥(Morocco) 奠桑比克(Mozambique) 缅甸(Myanmar) 纳米比亚(Namibia) 尼泊尔(Nepal) 荷兰(Netherlands) 新西兰(New Zealand) 尼日尔(Niger) 尼日利亚(Nigeria) 纽埃(Niue) 挪威(Norway) 阿曼(Oman)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勒斯坦(Palestine) 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秘鲁(Peru) 菲律宾(Philippines) 波兰(Poland) 葡萄牙(Portugal) 卡塔尔(Qatar) 大韩民国(ROK) 罗马尼亚(Romania) 俄罗斯(Russia) 卢旺达(Rwanda) 萨摩亚(Samoa) 圣马力诺(San Marino)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塞内加尔(Senegal) 塞尔维亚(Serbia) 塞舌尔(Seychelles) 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新加坡(Singapore) 斯洛伐克(Slovakia) 斯洛文尼亚(Slovenia) 索马里(Somalia) 南非(South Africa) 西班牙(Spain) 斯里兰卡(Sri Lanka) 苏丹(Sudan) 苏里南(Suriname) 瑞典(Sweden) 瑞士(Switzerland) 叙利亚(Syria)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坦桑尼亚(Tanzania) 泰国(Thailand) 东帝汶(Timor-Leste) 多哥(Togo) 汤加(Tonga)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 突尼斯(Tunisia) 土耳其(Turkey) 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 乌干达(Uganda) 乌克兰(Ukrain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nited Arab Emirates) 英国(United Kingdom) 美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乌拉圭(Uruguay) 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 瓦努阿图(Vanuatu) 委内瑞拉(Venezuela) 越南(Vietnam) 也门(Yemen) 赞比亚(Zambia) 津巴布韦(Zimbabwe) 第四章 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关系第五章 中国外交中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工作第六章 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第七章 中国外交中的新闻工作第八章 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2008年的国际形势2008年是近年来国际形势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动荡、格局调整、体系变革的新阶段。1.概述(1)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社会加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挫伤了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危机由虚拟经济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环比下降0.5 %,为七年来的最大降幅。欧洲和日本成为金融危机连锁影响的重灾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亚洲、拉美、非洲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油价粮价大幅波动,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明显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危机也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社会问题突出,失业率普遍上升。美、欧、日、中、俄等多国政府纷纷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并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国际社会表达出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强烈意愿,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升高。但危机尚未见底,其对国际体系及格局演变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2)地缘战略竞争激烈,大国合作大势所趋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爆发武装冲突,表明国际关系中的传统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与美欧关系一度趋于紧张,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一些困难。此外,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乃至软实力方面的较量依然存在,围绕深海、极地和太空的争夺正在逐步展开,战略利益竞争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缓和了大国关系。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各大国普遍认识到加强合作、共度时艰是唯一的共同选择。美、欧等传统发达国家加强彼此协调,并加大对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借重。大国关系的合作面回升。奥巴马顺应时势,以“变革”为口号当选美首位黑人总统,将着手调整美内外政策,可望重视大国合作和多边主义。美俄相互释放改善关系的信号,双方领导人在俄格冲突后首次聚首金融峰会。欧俄重启新伙伴关系计划,并将探讨建立新的欧洲安全机制。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框架得以维持。(3)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新兴大国崭露头角世界各主要力量实力此消彼长,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入调整演变。美对外战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势影响,不断加大对盟国和多边机制的借重。欧洲一体化推进遇到困难,日本政府更迭,内顾倾向加大。新兴发展中大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格局演变的重要推手。俄罗斯战略进取态势明显,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妥善应对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备受瞩目。“金砖四国”、“展望五国”和“新钻十一国”发展潜力巨大,彼此加强协调,在全球事务和国际体系调整变革中的影响迅速上升。新兴大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凸显,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首次以平等姿态与传统发达国家共同讨论国际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为国际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4)亚太合作蓄势推进,新问题新挑战不时涌现亚太地区国家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紧迫感增强,合作步伐加快。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在加强宏观经济对话、开展能源、交通等务实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10+3”合作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续有推进,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并实现机制化,开启了三国合作的新阶段。以《东盟宪章》的签署为标志,东盟一体化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各主要力量继续深入参与地区事务,扩大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动荡和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部分地区恐怖活动威胁上升,安全形势恶化。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趋紧。东南亚、南亚等一些国家政局出现不稳,面临的经济风险和挑战增加,地区国家间围绕领土主权等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5)热点问题一波三折,全球性问题牵动各方中东局势再度恶化,哈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结束,以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以巴冲突升级。朝核问题曲折发展。朝宣布重启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并最终将朝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但双方在验证等问题上分歧未解,成为进一步推进六方会谈进程的障碍。伊朗核问题僵持不下。欧盟向伊递交复谈方案,欧伊间进行了一些接触,但双方未就复谈达成妥协。津巴布韦各派在权力分配问题上矛盾突出,美、欧等继续加大对津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起诉苏丹总统,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更趋复杂化。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方纷纷采取联合打击行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发展援助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局势的重要因素。粮食危机引发多国骚乱,发展问题更显紧迫。落实“巴厘路线图”新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启动。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战,国际社会有效治理机制明显不足。(6)国际体系加速调整,理念与秩序之争激烈美金融危机、南奥塞梯问题、新兴大国加快崛起等影响持续扩大,引发国际力量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和重组。一些国家纷纷要求增加现行国际体系的代表性,加速推进现行多边机制等的改革进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高效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更加受到广泛关注。“二十国集团”、“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涵盖发达与新兴大国的对话合作机制,日益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机制建设的发展方向。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再度突出。美欧等对现行国际体系的反思不断深化,提出“无极世界”、“相对大国论”等新理念和新倡议。“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等传统国际关系准则仍然受到国际广泛关注,但也面临“人道主义干预”等理念的严峻挑战。不同文明、理念间的对话交流日趋活跃。2.全球各地区形势(1)亚洲地区形势2008年,亚洲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出现波动。大国关系互动活跃。国家主席胡锦涛成功访问日本,中日关系改善势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印度总理辛格访日,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大国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对话合作增多,对保持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一些国家政局波动。亚洲一些国家处于调整和转型期,国内矛盾突出,加之经济困难等因素叠加,政局不稳定因素增多。但其影响基本限于局部,未对亚洲和平稳定造成冲击。热点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波折不断,总体沿和平对话轨道前行。缅甸妥善应对风灾,加快推进“民主路线图”。南亚恐怖活动猖獗,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一度趋紧,但双方仍坚持合作反恐。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减缓。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地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下滑,出口减少,一些国家处境艰难。亚洲经济基本面良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地区,中国印度对亚洲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上升。区域合作深化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形势动荡及粮食、能源安全、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亚洲国家推动区域合作的意愿增强,维护经济安全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成为区域合作优先内容。中国、日本与韩国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三国通过《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2)西亚北非地区形势2008年,西亚北非地区形势有起有伏、错综复杂。热点问题和地区格局酝酿新变化,不确定性增大。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地区经济形势产生复杂影响。伊拉克形势有所好转,在安全、和解、重建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1月12日,议会通过“问责与公正法”,修改引起逊尼派强烈不满的去复兴党化政策。7月19日,逊尼派“共识阵线”在退出一年后重返民族联合政府。9月24日,议会通过“省级选举法”配套法案,确定在2009年1月底前举行省级议会选举。该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继续为解决伊拉克问题做出努力。4月22日,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第三次扩大会议在科威特举行。5月29日,“伊拉克国际契约”第一次年度评审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12月12日,美国与伊拉克就《美伊友好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和《驻伊美军地位协议》完成换文,两协议于2009年1月1日起生效。伊朗核问题反复拉锯,呈僵持状态。3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1803号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但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外交解决的努力。5月14日,伊朗提交解决伊核问题的一揽子建议。6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向伊朗递交了美、英、法、德、俄、中六国外长致伊朗外长的信函和复谈方案,该方案增加了诸多鼓励性措施,同时明确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当天,伊朗表示不会考虑任何暂停其核计划的要求。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35号决议,重申安理会此前通过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全面执行,但决议并未包含新的制裁措施。
后记
《中国外交》由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经国务院及外交部党委批准,政策研究司于2009年3月23日更名为政策规划司)主编、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每年出版一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外交》旨在准确、全面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最新看法,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对外关系及外交实践。《中国外交》2009年版主要介绍2008年的中国外交,文中配有彩色插图,同时发行中文版和英文全译本。《中国外交》2009年版共分八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中国对2008年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的外交工作概况。第三章主要介绍2008年中国与各建交国家的关系。每个建交国成一节,按各建交国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第四章主要介绍2008年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关系以及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及观点。第五章介绍2008年中国外交中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工作。第六章介绍2008年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第七章介绍2008年中国外交中的新闻工作。第八章介绍2008年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另外还收录“2008年中国外交重要活动”和“2008年中国外交重要文献”。最后为附录。
编辑推荐
《中国外交(2009年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