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大畑笃四郎 页数:29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关于日本外交史,迄今为止我已经出版了《国际环境与日本外交》和《日本外交史》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对日本外交史进行总体论述的,而前者既是一本通史,同时也对一些研究动向以及文献进行了广泛收录,堪称是一本研究日本外交史的入门读物和参考书。后者则是以大学学生为主要对象而写作的日本外交史概论。因为这两本书现在都已经绝版,如果重印则因为时日太久而有些陈旧,所以我决定在过去书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重新出版一本新的《日本外交史》。特别是,为了在大学里讲课时的方便,以及学生学习上的方便,也需要有一本教科书。为此,我很高兴地能够得到这个机会,通过成文堂出版一本新的《日本外交史》。 本书以前述的著作为基础,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重写,并增加了新的内容。由于有出版时间的要求,所以虽然我想要在对旧书稿进行修改和认真推敲的基础上对我的有关日本外交史的体系进行归纳,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却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困境,即完成我对日本外交史体系归纳的目标和编写一本教科书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研究者,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要全面和详细地对日本外交史进行论述,但是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听课学生的负担,尽可能减少这本书的内容。因此,本书就是在这种矛盾的过程中完成的,同时这也使得本书的内容非常精练。也正因为如此,我希望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在本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书后所列有关日本外交的文献进行自学,进一步扩大和深入地理解l3本外交史并建立起日本外交史的一个总体框架。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大畑笃四郎 译者:梁云祥 颜子龙 李静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日本开国与明治维新 第一节 日本开国 第二节 明治维新与国际关系第二章 修改条约与朝鲜问题——迈向近代化国家 第一节 领土的划定 第二节 修改条约 第三节 朝鲜问题的出现与征韩论第三章 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节 中日甲午战争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第四章 日俄战争 第一节 中国问题的显现 第二节 英日同盟 第三节 日俄战争第五章 向中国大陆的扩张 第一节 吞并韩国 第二节 日本在东北与蒙古的特殊权益 第三节 “对华二十一条” 第四节 西原借款 第五节 出兵西伯利亚第六章 华盛顿体系与币原外交 第一节 凡尔赛体系与日本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第三节 日美移民问题 第四节 日苏恢复邦交谈判 第五节 币原外交与中国问题第七章 九·一八事变 第一节 田中外交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 退出国际联盟第八章 中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和伪“满洲国”的关系 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摩擦 第三节 中日战争爆发 第四节 诱降活动第九章 走向三国轴心 第一节 反共产国际协定 第二节 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强化 第三节 三国轴心与松冈外交第十章 太平洋战争 第一节 战争爆发 第二节 日本投降第十一章 旧金山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战后的国际政治状况 第二节 占领下的日本 第三节 旧金山体制的建立第十二章 战后日本外交轨迹 第一节 日苏恢复邦交与日本加入联合国 第二节 新安保条约的签订 第三节 经济外交的展开 第四节 国际政治的多极化与东亚国际关系的重新调整 第五节 迈向国际国家之路日本外交史年表日本历届首相和外相年表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日本开国与明治维新第一节 日本开国欧美势力向远东的扩张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开始形成主权国家,这些国家为了发展成为更强大的国家而不断发生冲突。与此同时,随着航海技术和天文学的发达,这些国家开始向海外扩展势力,不断发现和获得新的领土,并不断地扩大通商关系。因此,在欧洲出现了强大的殖民帝国。最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横行于海上,成为强大的殖民帝国,然而很快这些国家就被英国、法国等国家所取代,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成为更强大的帝国。其中,英国不但占有了大量的殖民地,而且以其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为基础,利用自由贸易主义(如1846年废除《谷物法》就是其重要的一个转折)取得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优势地位。同时,伴随着政治上殖民帝国的确立及其在欧洲国际政治中的优势地位,英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稳定国际政治的力量,建立起了所谓“英国治下的和平”。当时的美国也已经致力于开发西部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此外,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随后也采取了积极向海外扩张的政策。这些欧美国家向外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远东地区。葡萄牙获得了马六甲诸岛和印度的一部分,西班牙获得了菲律宾,荷兰则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诸岛,并占领了印度尼西亚,建立起了以东印度公司为中心的殖民地经营体系。英国同法国在印度进行争夺,其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1858年将整个印度作为自己的直辖统治领。法国则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进入印度支那,随后占领和统治了整个印度支那。对日本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是西欧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早在18世纪,西欧国家已接触中国,开始通商。但是中国与西欧国家之间建立近代意义上的条约关系则是从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才开始的。鸦片是当时英国自由商人对中国进行秘密贸易的主要商品。当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虽然主要由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但是,进入19世纪后,自由商人日益活跃,这些人也要求得到对中国贸易的机会。中国试图取缔鸦片贸易,但是这一贸易仍然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派出其钦差大臣林则徐并采取强硬的政策,于1839年3月18日向外国商人和特许商会发出收缴鸦片的通告。随后,收缴英国商人2万余箱鸦片。与此同时,在九龙地方,还发生了中英之间由于中国人被杀而要求引渡犯人的纠纷。于是,英国派出军舰并向中国守军开炮,于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取得优势,中国战败。于是,在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也称《江宁条约》)。除去此前中国与俄罗斯就有关边境问题签订过条约外,应该说,中国从此才开始建立同欧洲国家之间的近代条约关系。根据《南京条约》,中国承诺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个港口为通商口岸;同意英国派遣领事;取消特许商会;制订关税税率;规定两国外交文件中的用语等。从表面上看,条约规定中国与英国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但是条约却同时规定中国向英国赔偿2100万银元,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甚至,在1843年10月8日,中英之间又签订了《虎门追加条约》(也称《虎门条约》),中国承认英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随后,中国分别在1844年7月3日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同法国签订《黄埔条约》,其内容都大致相同,1847年3月20日又同瑞典、挪威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中国同欧美国家所签订的这些近代条约,对中国而言都是一些不平等的条约,据此使中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条约的规定也使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处于一种从属的不平等的关系。《南京条约》就是这一不平等关系的第一步,但是当时中国的满清政府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这之后,满清的中国人对外国人有一种强烈的反感,并且出现了强烈的排外运动,造成了形势的动荡。这时,仍然窥视机会想要进人中国的英国,利用清朝官员登临在香港市政厅登记的船只“亚罗号”检查并迫使其降下英国旗的事件,与法国一道,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在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天津条约》(由1858年6月26日中英间签订的条约以及在此前后中国同法国、俄国、美国签订的类似条约构成)中规定,中国开放新的港口、修正海关税率、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自由旅行、打击海盗、停止迫害基督教徒、接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欧美各国势力在远东的扩张,特别是对过去处于东亚优越地位的中国的侵略,对与中国隔海相望且处于锁国体制的日本来说,必然带来巨大冲击。欧美势力向日本的扩张试图向日本进行扩张的欧美势力,主要有北方的俄罗斯,还有渡海而来的英国和美国。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以前,有一些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来日本进行传教或者通商活动,但是实行锁国政策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日本的接触被切断,英国也被迫停止通商贸易活动,只允许荷兰人每年在长崎进行贸易活动。也就是说,除去同中国和朝鲜之外,在1633年颁布了锁国令之后,荷兰是唯一同日本进行接触的西欧国家。同荷兰的来往,本来的目的只是进行贸易,但是幕府接受了来自荷兰的《风说书》(译者注:即由荷兰出版的有关当时国际形势的报告书),并且通过这个渠道可以了解海外的一些情况。然而,18、19世纪向远东地区扩张的西方国家对日本充满关注。来自于北方想要同日本进行接触的俄罗斯,因为其距离较近,所以叶卡婕琳娜二世(Ekathefina 1I)为了同日本建立通商贸易关系而派遣拉克斯曼(Adam Kyiri11ovich 1a1ssman)一行来到根室。幕府虽然派遣石川将监和村上大学作为宣谕使赴松前藩处理此事,但是他们以长崎之外的地方不接待外国人为由而拒绝接受俄罗斯人的公函。1803年,雷扎诺夫(Niko1ai Petrovitch Reazanov)一行来到长崎,但是长崎仍然以俄罗斯对日本并无修好之意而拒绝与俄罗斯交往,雷扎诺夫一行只好回国。英国在1792年向中国派出驻中国特使马卡蒂尼(Geoge Viscount Macartney),同时授权他可以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然而实际上,马卡蒂尼并没有同日本进行交涉,不过英国想要趁当时荷兰败于同拿破仑法国的战争而接收位于长崎的荷兰商馆,但是没有成功,也只能离开日本。之后,美国也开始同日本接触,并且最终成功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佩里来航美国从18世纪前半期即开始同中国进行贸易,当时同中国进行频繁贸易的还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除此之外,美国在太平详上也进行捕鲸活动,因此常常来到日本的近海进行活动。在美国进行对华贸易和捕鲸活动的过程中,日本作为其粮食和燃料补给基地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试图抢在西欧国家之前打开同日本的通商贸易关系,于是便开始尝试与日本的正式接触。19世纪30年代初,美国的船只就曾经多次进入长崎港,但是直到1832年美国才真正任命罗伯兹(Edmunds Robeas)为美国总统特使,派遣他到远东,并准备同日本就签订通商条约事宜进行谈判。然而,由于罗伯兹客死澳门而未能完成美国的意图。其后,在1837年美国“莫里逊号”船进入江户湾(译者注:即今天的东京湾),1846年又有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彼德尔(James Bidd1e)携美国总统的亲笔信进入浦贺港。美国这两次来航的目的都在于要求13本开国并建立通商贸易关系,但是日本方面却毫无反应。1849年,在海上成功救助遇险美国船员并将这些人送回美国国内的美国海军中校格林(James G1ynn)回到美国后,竭力主张应该尽速同日本缔结通商条约,甚至不排除通过武力达到这一目的。也就是说,过去来到日本要求建立外交关系的外国船只都被要求去了长崎港,但是由于锁国令的存在,因而即使在长崎也难以同日本政府正式接触,所以格林认为应该不顾日本方面的这些禁令,采取强硬的态度来达到目的。此时,美国政府也决心要打开日本国门并同日本建立通商贸易关系,于是将这一任务交给了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立克(John H.d Au1ick)。但是不久之后,奥立克由于生病及人事关系纠纷而被解职,其职务由佩里(Commodore Matthew Ca1braith Perry)接替。
编辑推荐
《简明日本外交史》所叙述内容的时间跨度从近代明治维新到战后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近代以来日本国门被打开、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迈入近代国家行列、侵略周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列强行列、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及战后接受美国的占领和改造、重新进入国际社会、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建立、战后与中国的关系等内容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其中有一些内容是在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著作中所没有的。《简明日本外交史》作者秉承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叙述风格,以鲜明并为我们所能够接受的观点叙述了近代以来日本走向国际社会和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以及战败后重新进入国际社会的整个过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