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世界知识 作者:徐平 页数:355 字数:31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旧中蒋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和最高统治者,曾经统治中国22年,其后又统治台湾27年,前后近50年。在其漫长的军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将领成为他所倚重的左辅右弼。作为蒋的心腹和亲信,这些文臣武将屡屡受到重用,是蒋介石起家和维系统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或为军师、智囊,出谋划策;或为高级幕僚,官居要职;或为统兵大将,执掌兵符;或为封疆大吏,镇抚四方。他们与蒋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一方面,他们为蒋所支配、利用,替蒋效力卖命,鞍前马后,跟班跑堂,不遗余力;另一方面,他们仰仗蒋的提携,封官加爵,出将入相,飞黄腾达。有的有分歧,但始终未离开蒋介石集团;有的最后走向光明,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中;有的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 大陆解放前夕;随着国民党统治的迅速瓦解,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也在大厦将倾时走上了不同的归宿:(1)阵亡或自尽。如嫡系将领邱清泉等死于战场;“文胆”陈布雷则选择弃世而去。(2)被俘。主要是一些在前线厮杀的嫡系将领如王耀武、廖耀湘、杜聿明、宋希濂等。(3)起义、投诚。如张治中、郑洞国(投诚)。(4)流亡海外。如宋子文、陈立夫、孙科、卫立煌(后回国)。(5)随蒋介石逃至台湾。这部分人又分两类,一类是到台后继续受到重用,如陈诚、顾祝同、周至柔、胡琏等;另一类则未被起用,郁郁而终,如陈果夫、胡宗南、汤恩伯、薛岳等。 应该说,蒋介石的文臣武将们早年大都受过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推翻封建的辛亥革命、铲除军阀、东征北伐和抵御外侮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但是,他们当中相当多的人也追随蒋介石参与了“剿共”和内战,甘为蒋家主朝的鹰犬,充当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成为战争罪犯。当然,一部分人后来树起反蒋大旗,投向人民怀抱;而当了解放军俘虏的,经过长期的教育、改造,最终都被人民政府特赦释放,获得了新生。 由于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所处的重要位置,他们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民国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了解这些文臣武将的经历,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认识。 蒋介石统治大陆22年间,所信赖的文臣武将不下数百人。本书选收了其中影响较大、知名度较高的50余人。
作者简介
徐平,1956年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1983年河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参军,责任职于后勤指挥学院,大校军街。著有《漫谈中外军街》、《正义的审判》、《二战中的经济战》、《中国百年军服》、《新中国首次军街制实录》等专著20余本。
书籍目录
一 党国元老 蒋介石的导师张静江 “理论权威”戴季陶 “党国元老”居正 “师爷”吴稚晖 “西山会议派”领袖邵元冲二 亲朋族党 “国舅”宋子文 “财神爷”孔祥熙 “CC系”领袖陈果夫 “中统”首脑陈立夫 “太子派”首领孙科 “张总管”——政学系头子张群 “新CC系”首领朱家骅 “特务头子”康泽 中国的“希姆莱”戴笠三 御用文人 “智囊”杨永泰 “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 “文胆”陈布雷 党国说客吴铁城 “最好的官吏”吴国桢 “学术权威”王世杰 风流政客张道藩 国民党党报主笔陶希圣四 军界耆宿五 少壮将领
章节摘录
1921 年,留学欧洲的张道藩到德国旅行,听说徐悲鸿也在柏林,便急匆匆地前来拜访这位艺术上的同道。谁知这次会面,给他留下更深印象的是徐悲鸿的爱妻蒋碧薇,那修长的身材,白皙得近乎透明的皮肤,长可及地的一头秀发,亭亭玉立的风姿,令他久久难忘。 当年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中,各种政治色彩的人物都有。一些人由于看不惯国内政治腐败,又对“帮闲文人”的拍马屁举动深恶痛绝,便成立了一个“天狗会”,藉此经常聚首,联络感情。徐悲鸿夫妇、张道藩都是其中的成员。而这一时期,正值徐悲鸿才情勃发,视艺术为第一生命的他对艺术之爱胜过了夫妻情爱,使蒋碧薇颇为委屈。就在此时,张道藩则以其男性少有的细腻情感, 不择手段地向蒋碧薇射出了爱神之箭。1926年2 月,蒋碧薇收到张道藩从意大利寄来的一封长信,张道藩向她掏出了一颗赤裸裸的爱心。张道藩的这封信使蒋碧薇陷入万分痛苦的境地,在感情与理智中间不知所措。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蒋碧薇下决心关闭了对张道藩的感情闸门,十分理智地回了一封长信,劝张道藩忘了她。张道藩在极度失望中与一位名叫苏珊的法国姑娘结了婚。 然而命运的精巧安排,三年后两人又在国内重逢。此时的张道藩已当上了南京市政府的主任秘书,开始了跻身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的政治生涯。已做了母亲并怀上第二个孩子的蒋碧薇长期缺乏对丈夫的张道藩与各界人士合影。 理解,而徐悲鸿醉心于艺术,对妻子也少有体贴,双方性格都很倔强,甚至在一些小事上相互也不肯退让,渐渐产生了感情裂痕。与张道藩的相见,无形中勾起了蒋碧薇曾失落过的梦幻。加上黄色小报,“花边新闻”对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关系进行添油加醋的渲染,给本来已不和睦的家庭平添了一层阴影。而张道藩也始终未忘对蒋碧薇的恋情,于是,各种关系纠缠在一起,张道藩再次成为徐悲鸿家中的常客。 “七七”事变以后,徐悲鸿积极为抗战四处奔走呼号。为避日本飞机轰炸,蒋碧薇应邀搬到有地下室的张道藩家中。此时,苏珊携女儿去庐山避暑。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蒋碧薇终于投入了张道藩的怀抱。不久,蒋碧薇迁居重庆,但她几乎每天都收到张道藩寄自南京的信,满纸情话、缠缠绵绵,挑起她的无限眷恋,徐悲鸿在她心中已经无存了。张道藩调任教育部次长,又随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他们之间的往来就更加频繁了。 1942 年,客居新加坡等地达三年之久的徐悲鸿回到国内。对此,蒋碧薇感到十分尴尬,作为徐悲鸿的合法妻子,她无法拒绝丈夫返家,但她已成了张道藩的情妇。她无力摆脱困境,写信给张道藩,倾诉自己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张道藩回信提出四条出路,即:一、离婚结婚(双方离婚后再公开结合);二、逃避求生(放弃一切,双双逃向远方);三、忍痛重圆(忍痛割爱,做精神上的恋人);四、保存自由(与徐悲鸿离婚,暗地做张道藩的情妇)。结果,蒋碧薇选择了最后一条路。同年6 月,徐悲鸿来到重庆,此时他并不十分清楚蒋碧薇的变化,试图与之破镜重圆,许多同人也纷纷出面说和。但蒋碧薇打定主意分手。1945 年底,他们终于办完了离婚手续,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的一切条件,并赠送早年在法国为蒋碧薇画的一幅肖像《琴课》。 此时,苏珊也得知真情,她多次要求张道藩与蒋碧薇断绝关系,否则,就要离婚。张道藩从不理睬,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张道藩又不能与苏珊离婚。1949 年初,国民党要员纷纷逃离大陆,身居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宣部长的张道藩亲自安排蒋碧薇去了台湾。根据当年她与徐悲鸿离婚时达成的协议,一对儿女都归蒋碧薇抚养,但他们都先后加入了革命阵营。日后的蒋碧薇只得以情妇的身份与张道藩相伴。但是蒋碧薇毕竟不是张道藩的妻子,不能与他一同公开出入社交场所,也是十分孤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