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黄华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08出版) 作者:黄华 页数:452
前言
我和黄华同志是同一时代的人,从年轻时就一直追随着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经历和党的战斗历程密切相连。光阴荏苒,如今我们已是耄耋之年。看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心里感到十分欣慰。我与黄华同志相识在一二·九运动时期。他在燕京,我在清华,都是风华正茂、抗日爱国的热血青年。我们不甘做亡国奴,和北平、天津的学生们一道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和反动军警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如同光辉的朝阳吸引着成千上万爱国志士,我们也投笔从戎,奔向延安。1946年的一件趣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在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副主席处工作,黄华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工作。中央委托他从北平专程捎一百锭黄金给梅园新村作经费。赖祖烈同志点过后开玩笑说:“不对呀,怎么多出一锭?”黄华听了诙谐地说:“噢,是生了小金锭了。”黄华从事外事工作数十年。在陕北保安,他为埃德加·斯诺做翻译,到延安后又接待过许多外国朋友和记者,包括美军观察组等。建国后他调入外交部,在周总理和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多次参加新中国重大外交活动,从而培养了作为外交官必须具备的胆略、气魄和斗争艺术。黄华同志深受周总理高风亮节、庄重洒脱的外交风范影响,牢记周总理“外事工作,授权有限”的八字告诫,谦虚谨慎,成为一名立场坚定,掌握政策,钻研业务,开拓进取的外交家。记得在1989年5月底,正是北京发生那场政治风波前夕,黄华要去美国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行前,他坚守党的外事纪律,通过姚依林找我研究中央的对外口径。在中国革命艰难、漫长的道路上,黄华始终站稳革命立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黄华不仅不忘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倾注过心血的国际友人,而且非常重视结交新朋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需要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他领导的几个民间组织,在增进与外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黄华同志年逾九十,写就了一部回忆录,记述他一生的革命和外事工作,我很赞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七十年走过的光荣岁月。
内容概要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是由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黄华同志亲自撰写的个人传记,记叙了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全书45万字,记叙了他独特而丰富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外交实践,生动翔实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细节,既有对外交工作的体会,也有对重大事件的感想和思考。娓娓叙来,引人入胜。
书籍目录
前言序第一章 学生年代和一二·九运动家庭和学校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爆发南下宣传团的活动抬棺游行和《牢狱之花》第二章 陪同斯诺在陕北采访随红军进入延安接受斯诺邀请去陕北苏区随斯诺在保安会见毛泽东目击红军三个方面军大会师关于西安事变随红军进入延安延安生活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第三章 美军观察组和国共美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军观察组派赴延安抗战胜利和美军观察组使命的结束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建立军调部国共美三方的斗争第四章 同司徒雷登在南京的接触从延安到西柏坡调任南京及同司徒雷登的接触周恩来同意司徒雷登赴燕京大学英舰“紫石英”号事件调任上海第五章 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朝鲜停战和中朝美有关朝鲜和平问题的政治会谈中国参加讨论朝鲜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讨论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讨论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工作中美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接触中印、中缅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第六章 出席亚洲和非洲国家(万隆)会议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表现的卓越外交才华第七章 出任驻加纳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刚独立即同中国建交新兴国家加纳的总统恩克鲁玛谋刺恩克鲁玛总统未遂事件周总理对加纳的成功访问与坦噶尼喀、刚果(布)、达荷美谈判建交恩克鲁玛总统第二次访华和加纳政变第八章 出任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大使现代埃及文化大革命对大使馆的影响月日的阿、以战争周恩来致纳赛尔的支持信纳赛尔对苏援的抱怨作为特使访问毛里求斯第九章 斯诺的访华和基辛格的秘密访问接待斯诺对新中国的第三次访问基辛格秘密访华前的形势基辛格的秘密访问尼克松访华和我与基辛格在纽约的秘密联络第十章 中国驻北美洲的第一个大使馆中国同加拿大建交难忘的欢迎场面正式开馆申请访华签证的百人长龙寻觅永久馆舍建交国队伍又“添丁”联合国大会中国扬眉吐气向特鲁多总理的辞行拜会第十一章 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五年第三世界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常驻代表团在联合国的活动印、巴战争问题及在安理会和联大的辩论代表团的安全问题关于行使否决权香港与澳门首次被摘掉殖民地的帽子邓小平副总理率团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我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竞选联合国秘书长职位联合国对台湾名称的处理办法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斗争同联合国有关的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第十二章 任外交部长外交部的拨乱反正恢复我国的外交活力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同南斯拉夫恢复国家和党的关系外交礼宾工作的改革陪同法国总统访问西藏外交部的团队精神第十三章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毛泽东和周恩来特别关注对日工作金秋时节喜复交谈判的进程与曲折谈判出现转机签约只需一秒钟与园田直的坦诚会谈原则下的灵活带来曙光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意义陪同邓小平访日互换条约批准书拜会天皇突然冒出道歉语众院议长绿茵庭院会嘉宾情真意切看老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中日关系的一点感想第十四章 中美建交和八一七公报中美建交谈判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八一七公报》的斗争始末第十五章 睦邻友好,访问亚洲周边国家陪同邓小平副主席访问朝鲜陪同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泰王国陪同李先念副总理访问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应邀访问尼泊尔王国应邀访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第十六章 一次正式友好访问会见了四位印度总理历史的曲折在非洲会晤英迪拉·甘地总理共谱友好新篇英·甘地的家庭式会见和谈话四位印度总理的贡献第十七章 访问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任外长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加拿大陪同华总理访问西欧四国访问的第一站——法兰西共和国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访问英国条条大路通罗马访问欧洲最古老和最小的共和国圣马力诺拜访欧洲议会第十八章 非洲之行作为中国政府特使祝贺津巴布韦独立拜会尼雷尔总统出访非洲五国访问非洲大国尼日利亚热情好客的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访问马里共和国访问塞内加尔共和国重返加纳第十九章 出席坎昆会议和访问拉丁美洲国家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坎昆会议对委内瑞拉的访问对哥伦比亚共和国的访问第二十章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前期谈判香港问题的由来新中国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政策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领导人首次会谈第二十一章 出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我国重视中苏关系的改善中苏关系回溯两国关系松动的信号副外长级政治磋商出席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活动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参加红场上的葬礼活动中苏外长会谈漫长的正常化之路第二十二章 同外国议会的交往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访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共和国议会访问拉丁美洲南端的国家——阿根廷共和国对墨西哥进行友好访问访问秘鲁共和国卡斯特罗在里约环境大会上受到长时间鼓掌欢迎参加国际行动理事会及其历届年会第二十三章 接力宋庆龄的事业和岭南学人共事中国福利会在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我和岭南学人的情结燕京教育基金会中国长城学会的活动第二十四章 国际友人和同外国的交往三S研究会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昔日老友,常惦心头第二十五章退休生活后记黄华年表
章节摘录
我是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人。磁县地处世界著名的华北黄土平原,境内河渠交错,阡陌纵横,农业发达,是中国小麦的重要产区。人口密集,文化和教育比较发达。磁县是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时代魏国建置的磁州。境内有丰富的煤炭矿和瓷土(磁县人把瓷土也称做磁土)。磁州窑生产的民用陶瓷是中国北方的名品,在国际上也享有相当声誉。磁县与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相邻,有1906年建成的京汉铁路通过。1913年初,我出生于一个教职员兼地主的大家庭,原名王汝梅,全家三房有十五六口人。父亲王浩然受过中等教育,曾任县府督学和实业局职员。他注意到我爱读书,就抓我诵读古文,如《论语》、《孟子》、《幼学琼林》等,可惜我十二岁时他病逝了。临终前他嘱咐我母亲,要当时在保定工业学校读书的哥哥回家帮她主持家务,而让我继续读书。我母亲是个善良勤劳而又开明的家庭妇女,她鼓励孩子们读书,让过了门的大儿媳妇继续上学,成为教师。我有两个伯父,大伯父王豁然,一生务农;二伯父王欣然(号向荣),是位有声望的学者和教育家。二伯父幼年时也因家贫上不起学,私塾老师看他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便决定资助他专心读书,直到他考取清朝的"拔贡"。此后他深入儒学研究,广泛涉猎西方学术思想。民国后他应地方当局要求回磁县当教育局长,创立磁县中学,之后,他长期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任教。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他的五本著作,都成为当年大专院校的教材。他自学日语,翻译出版过日本学者的伦理学著作。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日军侵占磁县,日本人要他出来当县长,他极为愤怒,誓死捍卫中华民族尊严,不为侵略者做事。据说他用日语把日本人骂走。随后,他到磁县西部太行山麓的紫金山隐居,直到病逝,"赍志而殁"。二伯父生活简朴,为人正直,忠贞爱国。我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多得于他的教导和影响。我上初中时,每天放学回家,很喜欢到二伯父书房里找书读。他藏书甚多,称得上汗牛充栋,成为我的乐园。正是在那里我读到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我喜欢读鲁迅的著作,觉得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我开始懂得如何做人以及探索事物的本质。鲁迅的杂文成了我一生的良师益友。在那里,我也读到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回顾我的求学经历,也是一波三折。由于战乱的影响,我不能在家乡完成高中学业,就到北平寻找机会。1929年秋,我考入锦州东北交通大学预科,远走东北,到锦州去读书。在交大,我们这些学生热心研讨如何开发葫芦岛,以抵制日本侵略者控制了的旅顺和大连,另辟中国自己能控制的国际交往港口。1931年9月初,我刚升入东北交大本科,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并占领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日本要吞并中国东北三省。拥有二十万东北军的张学良将军在南京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的胁迫下,下令部属撤退进山海关,整个东北大好河山迅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三千万东北同胞成了日寇任意奴役、宰杀的亡国奴。我们交大的学生,每天看着东北军官兵乘一列列火车经锦州开往山海关,痛心疾首,愤懑已极。不久之后,我同大批东北同学也搭车入关,回到北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国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温床和大熔炉。此后,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激发了伟大的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掀起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大潮。P1-2
后记
过去三年期间,我有幸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外交部领导和有关主管司、外交部档案馆、外交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并在凌青、柯华、温业湛、李道豫、张再、过家鼎、程瑞声、叶弘良、解晓岩、王效贤、郭世琮、舒嶂、江培柱、陈发兵、尹承德、李星、柯林渭、徐晓东、黄玫和杨克木等同志的热情帮助下,以及何理良的精心策划下,这部回忆录得以完成。我特别愿意在此向以上各个单位和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回忆和感想可能有不当和错误之处,诚恳地希望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为95岁高龄的前国务院副总理、前外交部长黄华的自传, 该书以我国现代史为背景,叙述了黄华一生的经历,阐述他对我国外交工作的体会,及其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感想。全书45万字,记叙了他独特而丰富的革命工作经历和外交实践,生动翔实地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细节,既有对外交工作的体会,也有对重大事件的感想和思考。娓娓叙来,引人入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