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作者:伊恩·克肖 页数:11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伊恩·克肖是世界范围内研究希特勒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希特勒传记家之一。他的《希特勒》传记出版后引起世界媒体的广泛注意。《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星期日每日电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纷纷载文对此书进行评价,称本书的出版使众多的希特勒传记过时了,它是一部对第三帝国、希特勒研究的划时代著作。 这一恢弘巨著向人们说明了这样一种史实:希特勒是赢得德国“人心”,怎样获取并行使其绝对权力的。为什么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竟会听命于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统治,而这种统治竟赢得数百万计的人们的欢呼。人们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不能自拔,而此人正带领沿着毁灭的道路准确无误地走下去。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如何变成种族灭绝的同谋者,并导致前所未有的、举国上下发动的大规模屠杀。整个大陆遭受破败,他们的国家也终为颠覆。 作者指出,德国人民造就了希特勒狂妄的个性。德国人民进行了历史命运中的一次最大的赌博,而赌博的目的——对欧洲大陆的完全支配,是驱使他们铤而走险的诱因,他们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站在今天,重读历史,此次赌博本身就意味着自我的毁灭。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个人自我毁灭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以及它的代言人自我设计灾难的过程,它的后果使得整个欧洲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本书从构成这一极端重要历史阶段的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找出希特勒如何将他的权力扩大到能够决定千百万人命运的程度的原因;找出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给德国、给世界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
作者简介
伊恩·克肖,当今世界上在纳粹主义研究处于领导地位的慕尼黑当代历史所的研究纳粹德国的著名专家,也是享有盛誉的“BBC纳粹分子系列报道”的历史顾问。是世界范围内研究希特勒的伪军人物之一,是重要的希特勒传记家之一。他的一本书《纳粹:历史的警告》获得了1998年BAFTA大奖。他以英德两种语言出版的关于第三帝国的许多观点被广为流传。《希特勒》一书堪称第二代希特勒传的杰出代表作。
伊恩·克肖生于1943年,曾就读于利特浦大学和牛津大学。1968年至1989年这间,他先后执教于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自1989年起,成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现代史教授。
书籍目录
上卷 前言 致谢 希特勒画像 第一章 梦想与幻灭 第二章 辍学者 第三章 欣喜与仇恨 第四章 发现天才 第五章 啤酒山上的鼓吹者 第六章 “鼓手” 第七章 领导者的出现 第八章 统治纳粹运动 第九章 崛起 第十章 飞黄腾达 第十一章 独裁者的制造 第十二章 大权独揽 第十三章 为元首而奋斗 参考书目下卷 前言 致谢 1936年:希特勒的胜利 第一章 法西斯的肆虐 第二章 扩张行动 第三章 种族灭绝思想的标志性行动 第四章 失算 第五章 全力以赴 第六章 纵容暴虐 第七章 力量的巅峰 第八章 设计一场“灭绝战争” 第九章 生死决战 第十章 实现“预言” 第十一章 孤注一掷 第十二章 四面楚歌 第十三章 期待奇迹 第十四章 魔鬼的运气 第十五章 走投无路 第十六章 附入深渊 第十七章 毁灭 尾声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1915年3月至1916年9月,李斯特团在弗罗姆勒斯附近的战壕中防守一段长达两公里的前线,战场陷入僵局。其中,1915年5月和1916年7月,德、英两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战线仅仅移动了几米。1916年9月27日,弗罗姆勒斯第二战役两个月后,李斯特团又艰难地击退了英军的一次进攻之后,该团从弗兰德向南移动,10月2日抵达索姆。几天后,一枚炮弹在传令兵掩体内爆炸,造成数人伤亡,希特勒左大腿受伤。他在野战医院接受治疗后,前往柏林附近的比里茨的红十字医院住了将近两个月,即1916年10月9日至12月1日。尽管两年来未回德国,但他很快就注意到那里的气氛与1914年8月有了很大不同。当他听到医院里的伤员炫耀自己如何装病或自伤以逃避战斗,他感到震惊。在这段康复期,他看到了同样低迷的士气和不满情绪。这是他第一次到柏林,能够有机会访问国家艺术馆。但慕尼黑最使他震惊。他几乎不再认识这个城市:“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愤怒、不满和谩骂。”民众情绪低落、生活条件恶劣。而且,按照巴伐利亚的传统,这一切都被归罪于普鲁士人。根据希特勒八年以后所写到的,他本人认识到这一切都是犹太人造成的。他说,他对犹太人占据如此多的文职岗位感到吃惊,“几乎每个文职人员都是犹太人,而且几乎每个犹太人都是文员”。同时,犹太人在前线服役者却又寥寥无几(事实上,这是一个低级的诬蔑:按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他们在德军中的比例并无不同。而且许多犹太人表现很突出)。我们没有理由推断,希特勒在1916年的反犹思想是他1918-1919年以后才出现的反犹思想的投影,尽管我们注意到,在希特勒前线战友布兰德迈尔和韦斯滕·克尔切耐尔的回忆中,他并未有明显的反犹倾向,虽然他确实有过一些对犹太人的消极言论。战争的后半段,反犹偏见在慕尼黑日益普遍和激进,大街上此类言论不绝于耳,希特勒也可能会发表这种言论。 希特勒希望尽快返回前线,重回他的军队。1917年3月5日,他来到部队部署在维米以北几英里的新阵地。到了夏季,为抗击英军1917年7月中旬发动的在弗兰德的攻势,他的部队重新回到三年来一直作战的伊普雷附近地区。8月初,经历严酷战斗的李斯特团换防至阿尔萨斯。9月底,希特勒终于有机会休假。他不想回到使他沮丧的慕尼黑,因此前往柏林,和他的战友的父母住在一起。他寄给战友的明信片中讲到,他18天的假期是多么愉快,以及他如何喜爱柏林及其博物馆。10月中旬,他返回已由阿尔萨斯转移到香巴尼的部队。1918年4月的惨烈战斗造成重大伤亡。在7月的后两周,他的部队参加了马恩河第二战役,这是战争中德军最后的重要进攻行动。到8月初,当德军被强大的协约国军队反击击溃时,其四个月的损失达80万人。德军进攻的失败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自此,德军储备耗尽、士气低落,德国的军事领导人不得不承认战争的彻底失败。 P76-77(上卷)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必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关希特勒生平传记中的经典……他意义非凡地改变了以往传记作家们对希特勒及其思想行为观察的视角。 ——戈尔顿.A.克雷格 《纽约书评杂志》 汲取了德国人的创作成就后,该书作出了对希特勒最敏锐的评价。 ——《华尔街日报》 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就……伊恩·克肖的《希特勒》凌驾于先前诸位传记作家的独到优势在于,自1945年以来,随着时光的流逝,使得我们可以这样考察希特勒:与其把他视为德国与历史的产物,不如将他看作一个隐约在当今以及今后可以预见历史时代的人物。 ——理查德·果特 《新政治》 一部急需的、趣味盎然的,迄今为止最新的传记。 ——《华盛顿邮报》 鸿篇巨著……它甚至具备了最高等级的学术水平,成就了一篇名副其实的绝妙散文。它确定了伊恩·克肖在相关题材方面最佳英语作家的声誉。 ——尼奥尔·费尔古森(伦敦)《标准晚报》 文学领域一个罕见的成就……它的阅读节奏使人着迷。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希特勒,伊恩·克肖却给每一位试图解释希特勒的作家提供了如此众多的重要线索。 ——Ft.沃斯《晨星电报》 伊恩·克肖为21世纪写下了这部希特勒传记。它冷静、有见地、确凿可信,论证卓尔不群……它将永驻传记体著作史上辉煌的位置。它奠定了自己作为标准性著作的地位,使未来的其他作家不能不依靠、引用它。 ——理查德·伊万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 伊恩·克肖将希特勒置于政治结构和社会力量之中,从而解释他由攫取权力以及1933年以后如何掌权的过程,最终奇迹般成功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全然可信的希特勒。 ——《伦敦书评杂志》 更多的深层探索,更多的远见卓识,丰富的细节中显出更大的权威性……在这部令人惊叹的叙事体著作中贯穿着深邃的指导思想。 ——米尔顿.J.罗森贝格 《芝加哥论坛》 伊恩·克肖所著的《希特勒》(下卷)所涵盖的时期从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直到1945年。伊恩·克肖描绘出一个政局如此混乱失序的纳粹国家。作为一个极其可怖的领导者,在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中,即1938年前后,希特勒的言论已具备了与法律相同的效力,德国的官僚机构实被粉碎。从1936年开始,希特勒开始笃信自己的造势成就,认定自己确属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天才。在没有理性的约束下。他无情地将德国引向毁灭。其中令人感兴趣的是,1939年之前,在德国民众对纳粹党的认可程度已开始下跌时,希特勒却依旧维持着很高的声望。伊恩·克肖的两卷本远比阿兰·巴罗克所著《希特勒》这样的大路货高超,它很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有关希特勒的标准信息录。 ——《图书馆日报》 这是一部经典性著作。如果世间存在这样一部著作,它既能令人信服地解释希特勒的诸多成就及如何顺理成章地掌权,又能合乎逻辑地阐明它最终必然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这本书便做到了。 ——霍华德《泰晤士报》 ……出类拔萃的传记……伊恩·克肖才华横溢的叙述造就了这本深沉压抑的著作,这不仅因为它告诉了我们希特勒的内心世界,也在于它告诉了我们那些追随希特勒的德国民众。 ——扬·布鲁马《纽约时报书评》
编辑推荐
《希特勒》(上下)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个人自我毁灭的故事,也是一个民族以及它的代言人自我设计灾难的过程,它的后果使得整个欧洲文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希特勒》(上下)把构成这一极端重要历史阶段的个人和非个人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找出希特勒如何将他的权力扩大到能够决定千百万人命运的程度的原因;找出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给德国、给世界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 《泰晤士报》说,这是一部经典著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