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李葆珍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葆珍编著的《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和平发展》试图选择一个新的视角——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入手,阐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各成员国共同利益的需求,通过考察其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深入分析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考验和问题,客观评估上海合作组织的稳步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所形成的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在尽一切可能充分地吸纳和借鉴国内学界关于“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研究成果之知识营养和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在尽一切可能充分地吸纳和利用国内学界关于“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的中文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中国问题”的本土意识出发,从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宏观视阈出发,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缘起、发展脉络、发展前景、特点、地位、作用诸核心问题,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重新梳理和阐释,提出一些颇具有启示性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拓展和丰富了“上海合作组织”问题的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的视野和内容。

作者简介

李葆珍,1964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市。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主要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及中国对外政策。尤其是中国睦邻外交政策。近年在《外交评论》《河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著《世界格局转变与亚太大国关系》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副主编、参编学术著作8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书籍目录

序言:新领域、新视角、新成果
导论
第一章 “上海五国”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深化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多种国际合作组织发展的示范效应
二、冷战后中亚的经济地位和地缘战略地位
1.丰富的自然资源
2.地缘战略地位凸显
三、刚刚独立的中亚国家的安全形势
1.威胁中亚安全的“三股势力”
2.地区内部矛盾影响中亚的稳定
3.大国在中亚的激烈竞争
四、冷战后中国西北边疆的地缘安全环境
1.北约东扩及美国驻军中亚构成对中国西北边疆安全新的压力
2.境内外“三股势力”威胁中国西北边疆的稳定一
五、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1.中俄边界问题的妥善解决
2.中国与中亚三国边界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一、“上海五国”机制的形成
1.两个协定的签署
2.军事互信机制的建立
二、“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熟
1.“上海五国”安全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2.从安全合作到全面合作
三、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上海五国”升格为区域合作组织的必然性
2.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
第三章 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上海合作组织遵循的原则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1.由传统安全合作扩展到综合安全合作
2.上海合作组织的安全合作体现了新的安全观与安全保障模式
3.以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安全合作水平
三、上海合作组织的经济贸易合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和总理会晤对经济合作的推动
3.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贸合作的深化
四、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既有利于中国能源进口的多元化,
也有利于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的能源战略
2.上海合作组织探索能源合作的新道路
3.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分析
第四章 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饷
一、美国中亚政策的调整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凝聚力
1.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中亚政策
2.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11”事件发生前美国的中亚政策
3.“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的中亚政策
二、成员国问的文化差异和民族冲突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在与美国进行有理有据斗争的同时深化与美国的合作关系
2.以文化交流等形式增进成员国间的互信
第五章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
一、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重大合作项目的支持
二、“上海精神”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启示
1.“上海精神”的提出与核心内涵
2.国际社会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3.“上海精神”推动公正合理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结束语 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前景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军事与安全上,俄罗斯一直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的发起国和倡导者。它大力宣扬自己与中亚各国在地缘政治利益方面的相通性,提出集体安全构想,推动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的执行机制,促使更多的中亚国家加入集体安全条约,逐步恢复统一的战略防御空间,力图使中亚成为支撑俄军事强国的战略支点。苏联解体后,其在中亚的军事部署基本依据自然行政区划悉数分解,1992年5月,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共同签署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但成立之初并没有产生实际意义。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美国对中亚的渗入,俄罗斯开始加强对中亚的军事安全影响。除了对中亚国家进行军事指导、军官培训之外,还积极参加北约在中亚举行的军事演习,保持并强化对中亚安全事务的参与,避免中亚完全被美国和北约控制。俄罗斯先后与中亚除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奉行中立政策)外的四国签署了《保障独联体南部共同边界协议》《俄与中亚国家联合防空防天协议》,把中亚四国纳入了独联体联合保卫边界机制和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1997年5月,俄与中亚五国组建了“帕米尔”联合部队,以制止中亚内部的武装冲突,维护独联体南部边界的安全。1999年11月,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举行首脑会议,商讨有关打击中亚极端势力的问题,决定建立独联体国家安全秘书委员会,加强各国在打击“三股恶势力”斗争中的协调与合作。与此同时,俄罗斯军方与中亚国家军方为应对遭受侵犯而举行磋商,举行针对性联合军事演习,并于2001年组建了中亚快速反应部队,以对付中亚的恐怖主义,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9·11”事件后,美国在乌、吉等国租用机场、建立军事基地深深刺激了俄的神经。尽管俄总统普京从国家利益和世界大局出发,没有与美发生直接对抗,但俄各界尤其是军界对此反映强烈。俄对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加强对中亚军事渗透的动机心知肚明,因此它与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暗中较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于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租用玛纳斯机场及建立军事基地一事,俄很快作出反应,向吉派出高级代表团,两国签署了军事及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将俄在吉军事设施存在的期限由7年延长到15年。2002年12月初,俄、吉领导人商谈俄使用吉境内的坎特空军基地问题,双方于2003年7月签订协议,俄正式接管坎特机场并开始部署。这是苏联解体后俄在原加盟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用于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的陆军集群提供空中支援。令世人瞩目的是,坎特机场离美军租用的玛纳斯机场仅35公里,使俄美士兵几乎实现“零距离接触”,相距之近致使美俄双方需要商谈技术细节以保障安全,因为这么短的距离对战斗机来说只是几秒钟的航距。

编辑推荐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