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崛起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徐弃郁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或者称威廉德国)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不像后来纳粹德国那样经过极端意识形态自下而上,然后再自上而下的整肃,威廉德国在社会生活领域比较包容,政治体制方面又充满矛盾。它是一个飞速崛起的大国,但安全环境十分复杂而脆弱。物质上在高歌猛进,精神方面却日趋急躁和浅薄,即使是它的知识界也在国家发展带来的亢奋中走向非理性,从而使得群众性的非理性也带上了一层科学合理的色彩。如果说人性的弱点也是国家的弱点,那么威廉德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在大国崛起的各个案例中,威廉德国作为一个失败的经典案例,更是值得后人回味和思考。

作者简介

徐弃郁,1974年生于浙江省嘉兴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中校军衔。先后毕业于国防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获军事学硕士、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曾赴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客座研究。2000年进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从事安全政策研究与咨询工作,公开发表论著40余万字。被选、聘为“中美杰出青年论坛”(YLF)成员、国防部“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咨询小组”成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低姿态的崛起
新帝国的脆弱性
强大带来的危险及其应对
“战争在望”危机
增加的国际义务——近东危机与德国的选择
第二章 “主动塑造”与大战略的构筑
 大思路的设计——基辛根口述备忘录
 俾斯麦结盟的开始
 结盟的扩展
 德国的政策与英法关系破裂
 外交的支撑与补足——军队和军事战略
第三章 维持大战略的努力
 社会潮流的冲击
 俾斯麦的海外殖民
 保加利亚危机
 德俄“再保险”条约与两次地中海协定一
 俾斯麦时期德国大战略的简短评价一
第四章 “后俾斯麦时代”的开始
 外交“新路线”
 “新路线”的后果
 “新路线”的终结与“大陆联盟”幻想
 “克鲁格电报”事件
第五章 体制、社会、民意与大战略
 决策体制的制约
 社会变迁与“卡特尔化”结构
 民意的冲击
第六章 从“世界政策”到“被包围”
 “世界政策”的开始
 外交上的中间路线1897—1904
 从英法协约到阿尔黑西拉斯会议
 英俄协约与德国“被包围”
第七章 海权偏执
 德国“大海军”建设的源起与理论
 第一、二次海军法案及其影响
 “无畏舰竞赛”与英德海军竞赛的全面展开
 “蒂尔皮茨计划”的最后阶段
第八章 大战略的退出——“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计划”的形成
“施利芬计划”的问题及其战略含义
“施利芬计划”与德国军事思维的偏执化
第九章 通向世界大战的危机处理1908—1914
波斯尼亚危机及其后果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七月危机与大战爆发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体那样反对它。”当然,德国这样做的目的也不是真的想和英国对抗,而是想通过施压的办法使英国重新支持三国同盟。特别是当意大利在非洲阿比西尼亚陷入困境后,德国这方面的动机明显加强。法国出于与意大利争夺非洲的目的,对阿比西尼亚人民的抗意斗争进行支援,加速了意大利的失败。1895年12月7日,意军在阿姆巴·阿拉吉战役中被3万阿比西尼亚军队击败,形势十分不妙,而英国的援助却迟迟不来。对此,意大利在11月上旬就表示了对英国的严重不满,并威胁要转到法俄同盟一边去。为保住三国同盟,德国有两种办法可选择:一是拉意大利一起与法俄同盟进行和解,这样一个“大陆联盟”就隐约成型了;二是再度和英国接近,使英国能够加大对意大利的支持。德国最后的方案是这两种办法(或者说两个目标)都要,即先与法俄和解以稳住意大利,再用“大陆同盟”的前景来吓唬英国,迫使其向三国同盟靠拢。本着这种思路,荷尔斯坦因在他的备忘录中设计了一个“大陆联盟”的框架:法国得到刚果自由邦,俄国得到朝鲜;作为交换,法国将向意大利作出让步,放弃对阿比西尼亚的支持,而俄国则向奥匈保证维持巴尔干的现状。德国自身将在中国获得一个海军加煤站(可能在舟山)。但印度、波斯和埃及这些涉及英国核心战略利益的地区将避免受到任何触动,英国为了保住这些地区将最终与三国同盟接近。表面上看,德国这种设计还是比较巧妙的,但实际上存在三个严重问题:一是形势判断失误。在此时,法国与英国没有突出的殖民地纠纷(严重的摩擦要等到1898年),而俄国对于近东的兴趣也已经减弱。特别是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俄国的注意力越来越移向东亚,无意在欧洲与英国搞摩擦。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搞“大陆联盟”的努力非但难以奏效,而且很可能变成单枪匹马地挑战英国。二是给予的利益杠杆太小。荷尔斯坦因的设计根本没有俾斯麦那种“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远见和气魄,德国给法俄的支持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法俄自然不会为了满足德国而卷入与英国的冲突。三是可操作性很差。德国为了实现与法俄的“和解”和“联合”,期望先与英国爆发一次摩擦来显示自己的诚意,但这种方式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两头不着”的尴尬境地。随着事情的发展,这些错误很快就暴露出来,并使德国的外交遭受了一次惨败。“克茸格电报”事件德国所期望的与英国的争吵很快就不期而至。1895年12月29日,罗得斯的下属、英国南非公司经理詹姆森博士率领一支小规模的武装部队侵入南非两个布尔人共和国之一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并与德兰士瓦部队交火,著名的“詹姆森袭击事件”发生了。12月31日,消息传到柏林,德国马上援引1884年的条约,敦促英国尊重德兰士瓦的独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深刻剖析德国1871-1914年兴衰史的新作。它生动而详实地论述了德国统一后,俾斯麦通过正确的战略策略,使德国避免成为大国矛盾的中心,得以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快速崛起,而后来的领导人却一再误判形势,同既成大国的冲突急剧激化。导致一战爆发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全书不仅对研究德国和欧洲历史颇有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当今世界新兴大国如何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在崛起过程中整合内部并统一协调对外,也富有重要启示。作者依据可靠的史实,勇于挑战历史上政治家们出于现实需要做出的结论或散布的观点,这种治学态度值得称赞。  ——原中国驻德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 梅兆荣国际政治观察家纷纷将崛起的中国比拟为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因此,弃郁先生这部力作恰逢其时。俾斯麦审时度势的大战略,曾引领德国在列强中纵横捭阖,享受了20多年的和平崛起。此后的德国却日益骄躁,将其大战略置于同英国“必有一战”的错误判断上,最终走向了失败。本书不仅对德国大战略的形成和转变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且剖析了其国内经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背景,处处发人深省。这是一部折射出现实的上佳历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充满引人入胜的战术细节的优秀战略学著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王缉思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自己,但相似的历史经常重现。因此,历史总是和当代相关的,人类总是能够从历史上学到很多经验教训。中国正在崛起,已经向世界昭示了“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的决心。但要达到此目标,并非易事。中国因此不仅要从自己的历史中寻找经验,也要从世界历史中寻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重新解读历史,以揭示其和当代的相关性。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种重新解读。徐弃郁讨论的是德国崛起的历史。也是欧洲走向战争的历史。作者放弃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简单化的理论分析,深入到德国这段历史的诸多细节。尽管是国际关系史,但读者很容易感觉到,如果要避免德国的老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编辑推荐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当未来令人难以看清时,回头看历史也许是个好选择,哪怕是别人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脆弱的崛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1条)

 
 

  •   20年的休养生息使德国一天天强大,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笃信铁与血、勇于军事冒险的德意志民族特性逐渐显现。
    在当时的军校中,鼓吹战争是最令人振奋的话题。用路德维希的话来说: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当德国工人在一起喝啤酒时,最喜欢的歌曲不是《国际歌》而是一曲曲战歌。德国的发展已然偏离了俾斯麦这个总舵手的航向,终有一天,他被抛弃了。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打了三次战争。第一次与奥地利联合进攻丹麦,获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打通北海。第二次则要对奥地利作战,将其排挤出德意志。奥地利是大国,是德意志诸邦的盟主,在表面上比普鲁士更加强大。为了打败奥地利,俾斯麦一直注意追求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东面的强国俄国,是他拼命拉拢的。1863年普鲁士帮助俄罗斯平定波兰之乱,俄罗斯投桃报李,对普奥后来进攻其保护国丹麦也不闻不问。现在普奥相争,俄罗斯也保持善意中立,并不干涉。而西面的法国,俾斯麦也诱使其保持中立,方法是默许法国合并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地。对于南面的意大利,则通过许诺分给它奥地利所占的威尼斯地区,与它达成同盟。这样,在普奥开战之前,奥地利周边的强国已经全部倒向了普鲁士一边。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由于普鲁士军事准备充分,多次大败奥军,直打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城下。此时俾斯麦又力排众议,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不要进攻维也纳,也不要逼奥割地。因为奥为大国,一时之败并不足以使它亡国,若战事迁延,战局甚至有可能逆转,而法国也有可能干涉。而普鲁士的目标,不过是把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邦联,别来管闲事就好了。所以,应该给奥地利一个面子,给它一个体面的和约,让它安静地走开。此招果然奏效。普奥战争,是把目标限定在一个合适的可控范围内的成功范例。
      
      由于德意志南部的天主教诸邦被法国视为势力范围,普鲁士若想统一南德,法国必然干涉,所以第三场战争就是针对法国的了。在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前,俾斯麦又把外交工作都做好了。继续亲近俄国,以之牵制奥地利;又向南德诸邦透露法国对他们的野心,拉拢他们,一起缔结了军事同盟。又离间英法关系,将法皇拿破仑三世欲吞并比利时的证据秘密交给英国人。英国素来把比利时看作自己的保护国,此时一怒之下就不愿意再帮助法国了。
      
      军事上,普军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倒是法军匆忙开战,连战皆北。一个多月后法皇拿破仑三世就在色当被普军俘虏,巴黎也接着就被包围了。次年,1871年2月,法国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金法郎。
      
      普鲁士三战皆胜,德国遂告统一。这里面,俾斯麦真是居功至伟。此后,他作为德国宰相,继续拉拢俄、奥,竭力避免和英国发生冲突,集中精力打压法国。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任何国家,皆不愿于国际政局中自居少数党之地位。五大强国(英德法俄奥)所支配之世界中,达成三国之互相提携,为外交之要诀。”
      
      可惜老皇威廉一世父子相继驾崩,神经有些问题的威廉二世登基。他上来没有多久就把俾斯麦赶下台,然后就开始自鸣得意地摧毁祖父和俾斯麦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外交基业。他拒绝与俄国续签“再保险条约”,结果把俄国推进了法国的怀抱。他又拒绝了英国的结盟建议,并挑战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遂终于造成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许多战争在开打之前,就已经可以看到结果。普鲁士统一德国三战皆胜,绝非偶然;而德国一战战败,也早在战前就埋下了伏笔。后来希特勒在二战中的失败,也同样是由于基本策略错误,使自己在诸大国中居于少数地位,被东西夹击而亡。
      
      比较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希特勒的高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得到这样两个意见:第一,野心必须与国力相匹配,不能做力不从心的事情。有些果实看上去很诱人,但是若没有消化它的实力,就不要去摘取,要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把它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若有多个目标,则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在较长的时间内争取逐次解决。渴望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往往导致盲目自大和冒进,最终反而会丧失所有的成果。第二,外交的真谛,就是永远让自己(在强国中)处于多数地位。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孙子所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或者称威廉德国)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值得研究。
  •   一战之前的德国和如今的中国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也不可避免的会对国际外部环境释放他的张力。一个实力上升的强国一定会影响着国际和他周边邻国的关系。如何在崛起中处理好外交关系保证本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崛起的过程不被打断,俾斯麦时期的德意志帝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同时后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警醒了例子,因为它采用了与俾斯麦时期完全想法的外交路线。从此德国的崛起被打断,德国依旧没有逃脱循环往复的历史规律。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如果你对德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的话!
  •   描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现在的中国与当时的德国很相似,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不得不说俾斯麦是位战略大师,可惜之后的接班人不能理解他的战略,致使德国的崛起夭折,实在可惜。
  •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了解一下
  •   思路清晰,行文的当,详尽的述说了德意志帝国从分裂到统一再到崛起,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值得一读!
  •   这本书值得一读,它能揭示德意志这个民族的崛起于兴衰同时展现出当时错中复杂的欧洲国际政治关系
  •   俾斯麦建立的德意志,可惜被霍亨索伦家的威廉葬送了
  •   中国的崛起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纵看曾经的大国德国的崛起与衰亡,横看当今大国的博弈,有趣,有料。
  •   对德国的崛起的感悟写的很深刻,对我国的发展战略很有帮助啊
  •   一个国家的命运与领导人的性格是有一定关系的,正是有了铁血宰相,才有了德意志的崛起,另外民族的认同感也相当重要。
  •   课上老师推荐的
    要想看懂现在的中国,看懂和平崛起政策,不得不提德意志第二帝国和俾斯麦
    未来是崛起还是战争,只在转瞬间
  •   能让一个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和平的崛起,而又不遭受别国的妒忌,这是伟大的战略家的高超技艺,值得我辈学习啊。
  •   这本书是我迄今为止对近代德国政治最为全面了解的一本著作了,值得一看。
  •   对了解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还是有帮助的
  •   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但透过历史上一系列大国的兴衰,也许值得我们借鉴。
  •   深入浅出,结构合理,相当出色的第二帝国史
  •   写大战略的书不少,但不少是大而空泛,只谈理论,或结合实际不紧,此书以一个国家的兴衰为例来解读,事实是充分的,也有助于理解大战略
  •   看书,首先是书的内容质量,其次是书的印刷质量。
    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很好,给个好评吧
  •   如果你的历史知识还停留在初高中的教科书上,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你只记对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至于其他毫无价值,因为教科书总是很无知很有导向性。俾斯麦是铁血宰相是战争狂人?好吧,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很多事都不是那么回事,现实比想象中的要负责很多!而世界大战的爆发又是显得那么的无知和可笑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无可奈何!毁灭地球的只有人类自己!
  •   虽然还没看,一个很有思想的领导极力推荐自己看,相信一定很不错。
  •   快递的速度实在是太慢
  •   书还没有看完写的不错
  •   书刚到还没有看,我可不敢不能乱写
  •   书应该不错,还没看
  •   了解他们,读懂他们,看懂自己!
  •   还没读,应该还不错的吧
  •   德国人很顽固,走极端,不像中国人很中庸
  •   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学习的!
  •   和张文木先生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   以史为鉴,发人深省!
  •   还没有读,很期待~~
  •   趁活动买了,价格实惠
  •   very, good!挺好
  •   这样的好书可以多看看
  •   很好。。一直想看的一本书
  •   挺不错的,可以推荐看看
  •   不错,喜欢,可以可以可以
  •   还没看,不过书很精美
  •   好书,一战前的德国和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借鉴,读史明今
  •   因为我当时考研时国际关系,所以对此类关于崛起方面的书都比较关注,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   不是我想要的出社的,不过内容不错了,罗胖推荐的,对比今日不失对比意义
  •   物流很给力啊,昨天下的单,今天就到了。不过包装不是很好,书被压皱了,而且还破了。其他都挺好的,这是本好书
  •   很不错的著作,很有水平。
  •   听过公开课
  •   不错,写的比一般的历史内容要详细而且有细节
  •   这是一本比较严谨的学术书籍,并不是太难懂,很不错。
  •   阅读此书使我们从历史深处照见了未来
  •   书还行,昨天收到,内容还没看。
  •   为同事买的 他说这是他的大爱 本来都累觉不爱了 他说看到这个 内牛满面啊啊
  •   观历史,知当代,通未来。中国人的历史思维一向就是要让历史经验来指导当代决策。此书某些地方还存在学术性的纰漏,但其中心思想十分有价值。中国的局势和当年德意志帝国的境遇何其相似乃尔!
  •   内容还不错,只是可读性不强。
  •   书有些旧,整体感觉不像正版书。
  •   很刻板 但是很详尽 不失为一本资料书
  •   高,实在是高,半部论语治天下,能读透此书,大战略思维也就形成了
  •   一战前德国的崛起与百年后中国的崛起有太多相似之处了。大国崛起一方面国力需要增加,另一方面大国的崛起也需要宽松的外界环境。当初对于德国不利的国际关系,现如今中国有过之而不及。德国为什么会崛起之后最终卷入战争?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黑白分明,国际关系中关系处理的太僵硬,要么树敌,要么被盟友胁迫。现在动不动就说中国与XX国必有一战的人,真应该好好看看此书。
  •   原来中学学到一战,费迪南大公遇刺然后一战就爆发了,老师也没讲清楚怎么巴尔干就是欧洲火药桶了。看完这本书,对一战前德法英意奥之间的政治和军事矛盾有了较清晰的了解。谢谢作者解释了多年疑惑
  •   很好的书,国与国关系处理的实战分析,对于与德地缘情况相似的我国很有借鉴意义。对于俾斯麦,我们更应该学习其政治外交智慧,同时,铁与血是一国软硬实力的体现,我们也还差的远。
  •   书不错 我看过之后 对于祖国在近10年的内政外交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对俾斯麦有了新的认识。 伟人就是伟人,其所作所为都是坚决且果断,为了目标而百折不挠灵活且残忍。
  •   非常有感觉,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什么是战略
  •   挺好的,很少有能把德国历史写的这么好的一本书
  •   内容充实,非常客观,关系中国命运的可以一读
  •   纸张中间还有几页折了
  •   内容是值得一看的,但是书品质量希望能有所提高。
  •   没看,先放着,有兴趣了解战争的时候再来翻翻
  •   看历史和权力政治好书,军事爱好者可以看看
  •   朋友很喜欢,我帮忙买的
  •   是我喜欢的内容和题材!
  •   推荐的书目之一
  •   读读德国史
  •   德国的历史值得玩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