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使讲故事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牛力 编  页数:200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们十多位离退休的大使,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到电台去向听众讲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这些年来,我们很多的大使和外交官离退休以后,有些发表和出版了很多的回忆录,有些参加了单位和电视台举办的国际问题研讨会的讨论,有些到各地学校和单位去讲国际形势和工作经验,也有些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发表了很多的时评文章,等等。这些老同志发挥余热的愿望和努力。对很多读者、观众和听众增进国际知识,了解对外工作,并且发扬爱国主义,提倡民族精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广播电台又给我们的大使和外交官们出了一个好主意,讲在国外的故事,让他们又有了新的题目为更多的读者、观众和听众服务。我们离退休的大使和外交官们,曾长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过,到过世界的天涯海角。他们阅历过国际上的风云变化,惊涛骇浪,人事更迭,社会变动;结识过首脑国王,名人专家,到平民百姓;经历过国际和两国的重大事件,国际和地区的重要会议;也访问过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都城要邑,到游览胜地。他们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过各种各样难忘的经历,也都有过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无疑,由他们作为当事者,回忆亲历的往事,讲一讲他们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的故事,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我相信,这对广大的读者、观众、听众在听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提高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促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是十分有益的,因而是会受到广泛欢迎的。我们离退休大使和外交官们义不容辞,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内容概要

他们是一组特殊的北京市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他们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呕心沥血。    他们也是一组普通的北京市民,结束了传奇的外交生涯,他们回归家庭,回到平凡。    现在,他们愿意去讲述那些曾经珍藏多年的故事,带我们在故事中再次去体验伴随他们的曲折人生与国之大爱,再次去解读影响世界的历史人物和关键事件。

作者简介

牛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记者、主持人,主任播音员,2009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主持作品奖)、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大学理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艺术学硕士。1996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2000年进入北京交通广播,先后创办并主持数档新闻类节目,屡获殊荣。2007年起潜心打造广播新闻谈话栏目《行走天下》,深度挖掘专家观点,通俗解读大干世界,目前已获“第十八届北京新闻奖栏目优秀奖”和“北京电台听众喜爱的名牌栏目”等称号。

书籍目录

最容易忘记的往往最该记忆(前言)我目睹的中东风云 华黎明(口述)  当外交官完全是个历史的误会  一身泥土味从晋返京 借衣服接待伊朗王后  不懂波斯语的周总理 指出了我的翻译错误  在阿联酋破外交纪录 递交国书等了五小时  温和而简朴的霍梅尼  目睹伊朗学生占领美国使馆  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  卡斯特罗兄弟的中国知己 徐贻聪(口述)  蔬菜供应极度短缺 中国馆员自当“菜农”  劳尔大赞中国黄瓜 华裔将军遭到“批评”  “徐贻聪黄瓜”传遍古巴 欣然接受“黄瓜”证书  首次会见彻夜长谈 菲德尔畅谈井冈山  卡斯特罗熟悉中国革命史 询问渡江战役让我卡壳  第一次宴请属“蹭饭” 卡斯特罗爱喝桂花陈  没有结局的烹饪大赛“老卡”亲率最牛裁判团  亲历越战的中国外交官 李家忠(口述)  爆竹米粽,还剑湖畔过春节  五个人一起和越南姑娘“约会”  亲历越战,在战争中接受考验  早餐失误,遭李富春副总理严厉批评  第一次见到胡志明主席  胡志明称周恩来是兄弟  胡志明的“高脚屋”  外交队伍是文装的解放军  斯里兰卡两代领导人的家族朋友 王嵎生(口述)  与斯里兰卡两代领导人的忘年之交  班达拉奈克家族的传奇故事  留在斯里兰卡的不了情  手无寸铁,面对支冲锋枪  哥伦比亚的“红色通缉令”  我的阿拉伯往事 郑达庸(口述)  早期使馆开车要请“外援”  英国考官问我汽车是什么  乐于助人的阿拉伯人  做梦都没想到会当外交官  我的心脏不疼  残酷的海湾战争  真假萨达姆  一条“黑道”走到底 崔永乾(口述)  热气蒸腾的大陆  人人都会说“你好”  打摆子的“单打冠军”  做非洲贵宾的接待员  布基纳法索的枪炮声  殖民主义的后遗症经常发作  与小卡比拉的一对一接触  亚非八国的外交使者 安惠侯(口述)  “一周内不让递国书,我就离开不干了!”  递国书检阅三军仪仗队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要不要我当你的老师?”  阿拉法特拉着我的手走进会场  生活中的阿拉法特完全判若两人  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巴勒斯坦就是我的妻子”  壮志未酬身先死 常使故人泪满襟  我的南亚外交激情 程瑞声(口述)  外交官曾经是科技迷  毛主席说:“你长得像外国人”  周总理说:“瑞声,谢谢你”  当“金先生”遇到“玫瑰”  在印度当“新德里最大的地主”  纳拉亚南总统:我相交年的“兄长”  纳拉亚南的中国情结  见证法兰西六位总统 蔡方柏(口述)  法语听写曾经得零分  为救学生当上了“侦察员”  十法郎的误会  亲历中法“外交核爆炸”  戴高乐的未竟梦想:到中国见见毛泽东  与“中国通”希拉克做朋友  法国总统在中国大使馆过春节  还有一个惊喜等着我  从翻译到联合国副秘书长 金永健(口述)  未虚度今生,双边和多边外交都干过  抵触英语,初出茅庐被外国记者取笑  纽约当官,掌舵联合国最大部门  东西差异,联合国办公室文化很“多元”  众口难调,联合国大会经常抓阄  秘书长难当,必须是“平衡木高手”  自己租房,差点住了安南的房子  穷人家走出的发言人 金桂华(口述)  在家里“答记者问”  岁就去抗美援朝  学英语是“斗争的需要”  见证中美“乒乓外交”  爆炸性新闻被扔进废纸篓里  因错过大新闻而得了阑尾炎的人  马哈蒂尔的铁汉柔情  “为什么不让东南亚国家搞”  “我们更害怕欧洲,而不是中国”  为中国打破“惯例”  总理府前迎国民  朝鲜半岛的半生缘 张庭延(口述)  从小在朝阳门外逮蛐蛐  在北大收获外语和爱情  毛主席考问我是哪里人  周总理让人想起来就温暖  金日成能讲地道东北话  年后,金日成每年都访华  调整与韩国的关系  年的亚运会外交  北南峰会前金日成逝世  别具魅力的外交乐章 杨成绪(口述)  妙翻德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不惑之年改行当外交官  电台“斗智会”尽显风采  “平民总统”基希施莱格的中国印象  克赖斯基:为二战后的奥地利立下汗马功劳  充满音乐的国度追求自尊的民族  告别音乐之乡记忆金色大厅的旋律  亲历中苏的破镜重圆 周晓沛(口述)  我蒙上了北大  马拉松边界谈判  谈判本身就有意义  谈判桌上的文斗  两国关系的重要拐点  只握手不拥抱  并非偶然的巧合  与位日本首相打过交道 徐敦信(口述)  从财会改学日语 占座儿占出“吴越同舟”  尼克松访华震惊日本 “泥腿子”见证邦交正常化  见证中日缔约进程连夜给小平同志打电话  “三邦”体制盛行 日本政治有特色  田中角荣“难能可贵” 村山富市“杖莫如信”  争议人物中曾根“世代友好”不要变  父辈的父辈的承诺(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在美国五角大楼里,营救人质的计划经过反复研究趋于成熟。执行这次行动的联合部队以“蓝光”突击队为主体。“蓝光”突击队是赴越南作战的美军特种部队中训练有素的一支小分队。同时联合部队还吸收了来自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神枪手,擒拿格斗能手以及专事飞檐走壁、破门撬锁的“鸡鸣狗盗”之徒,共计180人。当时制订的营救计划还是很周详的:出发地点分别为埃及和游弋在阿拉伯海伊朗沿岸的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突击队预计在开罗附近的机场分别乘上6架C-130大型运输机,以暗夜为掩护飞往德黑兰东南方向的沙漠简易机场;同时,8架直升机从“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前往伊朗与C-130运输机会合。随后,由直升机运载180名突击队员飞往德黑兰郊外的山区隐蔽待命:提前渗入德黑兰的特工人员用预先准备好的车辆把突击队员直接运进德黑兰市区。营救得手之后,3架涂有伊空军飞机颜色的直升机就会把获救的人质空运到伊朗西部的另一个临时开辟的简易机场,改乘一架提前飞往那里等待的C-130运输机前往埃及或是西欧。这一计划只有卡特总统、几个主要助手、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知道。计划拟订后,美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即使是参与此项计划执行任务的突击队员也只知道各自的任务,不了解整个计划的意图。1980年4月7日,卡特总统宣布与伊朗断交。在宣布与伊朗断交的同时.为了迷惑伊朗方面,卡特总统声称在5月中旬以前美国不考虑对伊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其实,4月1日,“蓝光”行动计划已经被卡特总统正式批准。4月24日,停驻在伊朗附近海域中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的照明灯突然打开,随即8架直升机一架接着一架依次升空,然而途中有3架直升机因故障等原因被迫离队,而按照计划剩下的5架直升机是根本无法完成营救任务的。

后记

儿子天晓三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跑到我面前说:“爸爸,我好无聊啊!”那时我正好在看书,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觉得无聊。爸爸建议你去看书。”天晓听从了我的建议,后来没再对我说过“无聊”,而我却常常看到他在那里看书。于是,从《脑筋急转弯》到《中华五千年》,我也一本一本地给他买。一晃5年过去了,终于,我可以让他来读我主编的第一本书了。尽管《听大使讲故事》这本书看上去还是那么稚嫩,像孩子一样,我仍然很希望一个8岁的孩子也能看懂并且喜欢,因为这正是他的父辈所传递的——父辈的父辈的承诺。从历史的角度去观照未来,《行走天下·听大使讲故事》特别节目要告诉给我这一辈和我的下一辈的,是上一辈的故事。在一位位如我父亲年龄般大使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过2009,一个特殊的年份。录音间里,一会儿是苏丹的仓库里碰上了“阿拉伯大饼”,一会儿是古巴的土地上种出了“徐贻聪黄瓜”;这边被阿拉法特牵着手走进会场,那边又与希拉克共进晚餐……他们的幽默风趣。让人于捧腹之余回味无穷;他们的款款深情,又让人于感动之中为之动容。幽默也好,感动也罢,他们就这样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一周一周地走过来,每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像爬山。《荀子·劝学》中说:“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我想,这15位前驻外大使,其实就是矗立在世界上的15座山峰,从他们那里“登高”看到的风景虽不尽相同,但一座一座地走过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长的中国和这个世界的缩影。父辈的承诺于是变得更加鲜活起来。不过,真正要把这个缩影从广播节目转为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时,我才发现远不是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也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记录他们故事的能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晚餐结束时,我受江泽民主席的委托送给希拉克总统一份礼物……希拉克非常高兴,打开卷轴开始看,然后对我说:“来,我们两个人把这个画卷抬起来照个相给江主席带回去看。”  ——蔡方柏最难得的是金日成能用中文特别是东北话说笑话……在私下里,尤其是吃饭、聊天时,他就用中文讲,讲得哈哈大笑,讲一些东北话,很有味道。  ——张庭延当时胡志明经常到周总理家串门儿,邓大姐还给胡志明织过毛衣。回忆起这些往事,胡志明说:“只有我才敢当面称邓颖超同志为小超。”一句“小超”,足见两位世纪伟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李家忠1993年首次见卡斯特罗那一年我55岁,卡斯特罗67岁。按照中国的传统,两个人都是一个属相——虎。卡斯特罗显然很了解中国的属相,所以他对我说:“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老虎。”  ——徐贻聪他笑而不答。当时我的脑子马上就反应过来,知道有真假萨达姆。我就问他:“您认为萨达姆在哪架飞机上?”他说:“都有。”他认为都有,但是哪个是真的萨达姆,他说不清。  ——郑达庸

编辑推荐

《听大使讲故事》:共和国大使口述历史新中国外交全景再现,附赠光盘的内容是《行走天下》十五位大使访谈录音,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外交笔会、北京交通台、博联社联合推荐。爱心凝聚力量 奉献传递真情编写组成员郑重承诺:《听大使讲故事》稿酬将全部定向捐赠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莲花爱心基金希望工程“圆梦助学行动”,一对一帮助汶川地震灾区的贫困学生上大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听大使讲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每天下午四点准时锁定调频FM103.9与牛力老师和两位嘉宾一起行走天下,现在我手上有两本听大使讲故事,第一本是参加行走天下节目答题获得的,上面有前驻埃及大使安惠侯的亲笔签名,第二本是刚刚在当当网上买的,在读第一本的时候被内容深深吸引,想到了我捐助的一个内蒙小朋友,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途径很少很少,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各位大使们像讲故事一样叙述了他们在各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于是决定了买第二本送给我的内蒙小朋友
  •   下午四点的《行走天下》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前些日子的“听大使讲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因为总是下班的路上听这档节目,所以不能录下来、存下来,还觉得挺遗憾!虽然牛立在节目中经常以提问回答的方式,送听众这本书,但是,我哪来那么好的运气啊!
    好在,当当第一时间有了这本书,我抢了一本——好极了!拿到书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看了起来,这一看,简直收不住了,饭都懒得吃了!
    推荐大家看一看,里面很多鲜为人知的事件,令人耳目一新的。而且,牛立的职业不是爬格子,所以,很多图书的“八股”,在这本书里面,完全见不到!
    好!还要再说一句好!
  •   这些大使都是国家的功臣,在外交战线为国家效力,并且写的翔实可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部好书。
  •   不错的一本书,让人回忆起许多历史事件,增加对一些国家、政党、领导人的认识。
  •   在卓越上买书已经N多次了,书都是正品,不是盗版的,价格也便宜。物流服务也不错,最近两三年都不在书店买书了,选好了书,就来卓越买书。
  •     从外交官口述中捕捉历史
      ——读《听大使讲故事》
      任孟山/文
      
      《听大使讲故事》是一本中国外交官的口述史。
      近几年,“口述史”在中国是一个热点。它表现在图书出版方面,有关口述历史的书籍遍及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以至于部分领域的学术口述史都已经开始出版了;而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媒体生产的口述节目逐步具有了规模性,尤其是阳光卫视和凤凰卫视做得尤为突出,其口述历史的节目形成了系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听大使讲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口述史”热点在上述两个表现方面的结合。开始时,这是一个在北京交通广播台上的口述节目,但是,稍微熟悉点新闻传播规律的人们都知道,内容播出会受到节目时间的严格限制,更不用说其中还要掺杂进必须要进行的广告时间,因此,内容的删减是一定会进行的。这与报纸的内容生产受到版面制约一样。用学术性较强的话来讲,在某种意义上,广播内容的生产遵循的是时间逻辑,报纸内容的生产遵循的版面逻辑。
      正因为如此,我们会看到许多媒体内容最终转向了图书出版,因为它可以给被删减的内容提供一个弥补机会。这本书也是如此。主持人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大使,让他说了大半天,最后只能播出一点,当然是个遗憾。现在通过出版图书,将更多的精彩内容融入其中,对于读者来说显然也是件好事。说句虽然客观但可能不太吉利的话:让这批老外交官口述历史的机会不多了,因为15位老人的平均年龄是72岁。但正是他们长期驻外,历经外交风云,是新中国成立后直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见证人,从记录历史细节的角度讲,只有他们才是最权威的讲述人。
      记得当年在“中国外交理论与历史”的课堂上,我问过教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关中国外交的口述史没有发展起来?”他回答的具体内容,我已经不能完全记不清楚了。但是,其中的一点,我依然清晰,他说:“雷区太多”。在外交史的意义上讲,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外交史中被遮蔽的历史细节,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的问题,而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都存在的问题。虽然自一战之后对“秘密外交”的反思,使得外交的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可能知道全部,就像我们不知道克林顿去朝鲜领回两个记者的背后,到底掺杂了多少国家间交易。如果世人想知道这段历史,只能是参与其中的人士最终亲口说出。
      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喜欢口述史,因为这个世界尤其是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宏大叙事,从敌我矛盾到阶级斗争,从国家建设到中国外交,大多都是粗线条的描述,大多都是概括性的结论,唯独缺少了细节,缺少了那些真正做事的人的叙述。而《听大使讲故事》会让人知道一些其中的部分细节,正如曾经任驻伊朗代表的华黎明大使所言:“在西方媒体笔下,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被描写成很凶恶的形象,实际上霍梅尼是一个慈祥的老人,说话很温和,也很缓慢,一句一句地说,说得很清楚,还带有一点乡土口音。”虽然人的音容笑貌和谈吐与人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善恶联系,但至少可以让我等草根之人知晓高高在上的领袖,即使是精神领袖,还有这样一幅容貌和特点,从而丰富我们的认识世界。
      如果“口述史”发展的历程来讲,稍微熟悉点唐德刚先生的人们都知道,它已经不是一个新鲜手法。不过,手法不新鲜没关系,关键是能够出新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把历史还给个人,是“口述史”的核心理念。让见证历史的人,来口述历史,并相互印证,这可能是最能还原历史原貌的做法。尽管这种“还原”局限于人的偏好、记忆水平、口述时的社会背景,但终究算得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对此,被称为“中国口述历史第一人”的唐德刚,曾有长文专述。
      而“口述史”之所以引起重视和普遍关注,唐德刚关于中国方面的口述史著作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正因为是活着的人给曾经活过的历史作证,从而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事情,以及那些事情里渗透其中的人情世故、戏剧性偶然、阴差阳错的小事等。外交无小事,是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的,是教科书中书写的历史;其实,外交中有非常多的小事,只是我们不知道,现在,这本书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而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其价值所在:借助微观叙事,捕捉现场细节,寻求历史大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