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美]亨廷顿  页数:432  译者:周琪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前言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世界  其他世界?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 主义、简化和预测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普世文明:含义  普世文明:来源  西方与现代化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权力、文化和本土化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上帝的报复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伊斯兰教的复兴  挑战的变化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文化与经济合作  文明的结构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文明和秩序  西方边界的形成  俄罗斯与其近邻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西方的普世主义  武器扩散  人权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核心国家与断层线冲突  伊斯兰与西方    亚洲:中国和美国    文明与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 第十章 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过渡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   断层线战争的特性   发生频率:血腥的伊斯兰边界   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 第十一章 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认同:文明意识的增强   文明的集结:亲缘国家和在外散居者   终止断层线战争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 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西方的复兴?   世界之中的西方   文明间战争与秩序   文明的共性附录 注释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导读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人对其文明的独特性和成就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识。中国学者因此十分自然地从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据我所知,中国学者对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冲突?》所作的评论总的来说精深而富有洞见,虽然他们有时也误解了我论证中的政策含义,并对之持相当批评的态度。为此,我的完整著作现在尤其应与中国读者见面,这样他们便可以了解我对世界政治所作的分析的更全面、更精确和更详尽的版本,而不仅仅是从一篇30页的文章中可能了解的东西。 为什么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这么大的兴趣并刺激了这么多的讨论,为什么我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译成22种不同的文字,并具有相应的影响?我认为,答案是,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地需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长期以来曾一直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同时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洲联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举世震惊的美国“9·11”事件,使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出版的这部大著急剧升温,持续列《华盛顿邮报》,图书排行榜百小说类榜首。

编辑推荐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举世震惊的美国“9•11”事件,使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出版的这部大著急剧升温,持续列《华盛顿邮报》,图书排行榜百小说类榜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4条)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举世震惊的美国“9·11”事件,使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出版的这部大著急剧升温,持续列《华盛顿邮报》图书排行榜非小说类榜首。《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文明的冲突》,看完了这本著名的书。
      
      1.
      
      觉得我们国内一时半会不可能出这样的书,有研究,有资料,有道理,有见地。国内的制度环境暂时还产生不了这样的学者。即便充分估量国内学者的能力与智慧,但因为学者的御用性,就是研究工作为党和国家直接服务的要求,使得学者不可能深入某些方面,有的话甚至连说都不敢说,何况研究经费的控制也加强了对思想的拘囿。反过来,正是学者御用性太强太直接太显白,使得任何稍微有点不循往例的说法都可能被外界解读为政府动向,而这,越发叫政府紧张,不敢在学术上放开。但是,每个人都承认,像《文明的冲突》这样的书,即便你不赞同其观点和道理,却不能否认它有深刻广大的影响,是有启发力的。现在距离作者第一次发表这个说法已十五年,世贸双塔已倒,萨达姆已死,中国已能玩弄世界于订单之间,俄国已重现精神,回头看他的论述,必须佩服有些是相当精到准确,叫人不禁击案。
      
      简单地讲,作者认为在美苏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国际关系框架是以几个文明为基准的,他指出七大或者八大文明:中华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或者再加个非洲文明,这些文明大多数都有一个代表性的核心国,比如中华文明的是中国,东正教文明的是俄国,西方文明的是美国,这些文明互相间的利益和博弈,就决定世界秩序。其实,正如我们把自然界用一套方法加以划分,以便形成系统,进行处理操控,一个例子是时间,我们碰巧把某天定为新一年开始,并相应地规定小时和分秒,再按照这套时间去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人文社会做相似的事。仅仅在20世纪后半叶,人类对世界就有若干种划分并随之形成理论和行动,比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比如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比如北南关系 -- 那时说富国多在北半球,穷国多在南半球,所以提出了北南合作、南南合作的说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敌对阵营这个框架,无论如何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政治的主导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的参照系,然而苏联解体后,国际冲突仍然发生,就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来罩住,这就应时应运产生了文明冲突理论。它的出现不是谁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通过观察、研究、归纳总结而得的成果。任何理论系统都不能尽善尽美尽周全地解释世界,但是作为框架,是有特定指导意义的。
      
      实际上,文明差异和冲突这个概念,最近十几年来已经普遍被人注意,即便不是接受。虽然经济利益仍然是一个解释国际关系的基石理论,然而即便同样的经济上的需求,比如石油战略,在世界上不同地区就发生不同的具体事件和演变,可见当地文明属性和传统于其中是有重大作用的。显然,西方对伊斯兰文明的独特性现在越来越有所认识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长久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视,可能也超出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想象,所以我们往往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对我们那么戒备和猜忌。我们屡屡听到西方人说某某国家不是基督教国家,这话里已经透露了足够的以文明划界的意思。我们也确实观察到了,欧洲和北美的人之间,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很容易相处,仿佛没有隔阂,这就是同一文明亲族;而我们和东亚人也比较容易相识,同一文明背景使人们具有相同相近的价值观。假使排除相对于文明来说比较短暂的政治上的因素,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其实比和西方人之间容易理解,这就好比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之间有战争遗留的仇恨和鄙视,但他们之间并不难互相理解。
      
      要出门,待续。
      
      2.
      
      读这本书的过程,被一些警句雷到,很想抓起笔来记录,但读过去了又具体想不起来,说明这些话其实原本已在心里。多年来做跨文化旅行体验的收获,被亨廷顿用精辟的语言说出来,一下激发共鸣,而最终表达却不一定要用他的言辞。
      
      这本书一开始就说到国际冲突的三个模型,一是意识形态上的,二是贫富的,三是文明的,作者说还是文明冲突更具有持久动力,原话不记得,大意如此。看到此我有点激动,因为我自己刚刚不久前模糊触及这个结论,而我的探究的起点,是多年前由不愉快的亲身经历引发的思索:为什么华人被西方人颠来倒去地看不起。长期断断续续的思索和旅行观察,把我带到文明差异这个层面,过分简单化地说,他们不喜欢华人的做事方式。到3月份藏独和火炬事件发生,一时间简直全世界都和中国作对,国内讨论也浪浪走高,这个话题再次来到我面前。在msn上和在蒙特利尔工作的一朋友说起,她说觉得外国的敌视还是意识形态上的。我以为不然,意识形态、经济、文明三个层级上,其实意识形态是最浅层的,最容易煽动的,也最容易蒙蔽,而且也最易变。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不尊重人权,是个太现成的幌子,实际**今世界上哪还有纯粹的“共产主义”?稍微深究一点,就看见那些生活在所谓民主制度下的华人,照样被西方人鄙视,比如台湾旅游团到欧洲,也被人取笑。我说的是统计意义上的,您不必非得举出几个受尊敬的华人精英不可。这里我也不是做文化检讨和自我批判,我就事论事,说文明冲突。至于他们为何不喜欢华人做事方式,也择机另述吧。我只是在说,文明冲突在民族关系、国际关系里起根本性作用,这恰好是我拿起这本书之前得到的初步结论。
      
      文明的、价值观的冲突,是深层的核心冲突,是人民互相猜忌难以化解之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对同一个举动会有不同理解。8年前我为一家杂志写稿时说了这话,我举的例子是一个女孩坐在你对面,朝你莞尔一笑,她什么意思,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漂亮姑娘还一切好办,要是军舰、轰炸机,气氛就大不轻松了。
      
      书的临近结尾部分谈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说文明内部的冲突经常发生,比如中国侵略越南,这是书里举的例子,但是当另一个文明介入干预,原来冲突的两方就会联合起来对外。的确常有此事。中国大凉山彝族在民主改革以前,他们自己各个家支打的不亦乐乎,为一个放屁的事,冤家可以打75年之久,但要是汉人介入,他们就联手抗拒。我想,由此可以引伸出一个不妨称为“文明边界相对论”的东西。大凉山彝族,相对于汉人,可说他们拥有自己的文明,但把视界放大,他们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要是继续放大,世界各文明都是地球文明的组成部分。倘若外星人入侵,地球人会齐心抵抗。为什么呢?首先因为人们倾向于和与自己的价值观比较近的人靠拢,互相好理解,也就少了猜忌和矛盾。文明边界是相对的,文明特性也是相对的,是存在于对比之中的,没有彼文明,就显不出此文明的独特性,没有差异逼上门来,自己文明的特点未必见得会受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和外界接触多了,才拼命开发民俗旅游,以至于失真地夸大民族特点,便是一个例证。
      
      作者还说到一个相当雷人的观点,说美国社会的文化多元化要是持续进行下去,会使得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消失。它之所以能当这代表,除了军事、经济能力强大外,首先因为它保有足够的本文明的独特性。这个说法,是对美国大众普遍接受赞同的多元文化观的一个反动,是对中部地区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强力支持。我不能肯定本书作者是不是有这种保守主义的主观倾向,至少他这段言论,叫任何人都想到保卫美国作为西方文明核心国的地位的必要性。
      
      其实问题讨论下去,可能有一个引伸的终极点,就是地球上各文明会不会最终融合成一个同质性很高的文明,就如中国
  •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通读之后发现,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   作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文明是人的最高文化归属,是人必不可少的文化认同的最大层面。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变成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地带。休止断层线冲突,阻止它们升级为全球战争,主要依靠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的利益和行动。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它既不会形成任何意义上的普世文明,也不会导致非西方社会西方化。西方的生存有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的西方认同,以及西方人把他们的文明看作是独特的而非普世的,并团结一致对付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作者坦言,本书不是也并不打算成为一本社会科学著作,而是要对冷战之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解释。它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有意义和对于决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范式。该书因为成功地预测了世界政治的热点发生地区而备受推崇,同时也因为放大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备受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大文化内部的认同冲突要远大于大文化之间的认同冲突;另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冲突的真正原因是社会经济,而不是文明。不过,争议归争议,不管怎么说,作者还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读者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作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值得一看。
  •   读这本书的过程,被一些警句雷到,很想抓起笔来记录,但读过去了又具体想不起来,说明这些话其实原本已在心里。多年来做跨文化旅行体验的收获,被亨廷顿用精辟的语言说出来,一下激发共鸣,而最终表达却不一定要用他的言辞。    这本书一开始就说到国际冲突的三个模型,一是意识形态上的,二是贫富的,三是文明的,作者说还是文明冲突更具有持久动力,原话不记得,大意如此。看到此我有点激动,因为我自己刚刚不久前模糊触及这个结论,而我的探究的起点,是多年前由不愉快的亲身经历引发的思索:为什么华人被西方人颠来倒去地看不起。长期断断续续的思索和旅行观察,把我带到文明差异这个层面,过分简单化地说,他们不喜欢华人的做事方式。到3月份藏独和火炬事件发生,一时间简直全世界都和中国作对,国内讨论也浪浪走高,这个话题再次来到我面前。在msn上和在蒙特利尔工作的一朋友说起,她说觉得外国的敌视还是意识形态上的。我以为不然,意识形态、经济、文明三个层级上,其实意识形态是最浅层的,最容易煽动的,也最容易蒙蔽,而且也最易变。反对共产主义,反对不尊重人权,是个太现成的幌子,实际**今世界上哪还有纯粹的“共产主义”?稍微深究一点,就看见那些生活在所谓民主制度下的华人,照样被西方人鄙视,比如台湾旅游团到欧洲,也被人取笑。我说的是统计意义上的,您不必非得举出几个受尊敬的华人精英不可。这里我也不是做文化检讨和自我批判,我就事论事,说文明冲突。至于他们为何不喜欢华人做事方式,也择机另述吧。我只是在说,文明冲突在民族关系、国际关系里起根本性作用,这恰好是我拿起这本书之前得到的初步结论。    文明的、价值观的冲突,是深层的核心冲突,是人民互相猜忌难以化解之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对同一个举动会有不同理解。8年前我为一家杂志写稿时说了这话,我举的例子是一个女孩坐在你对面,朝你莞尔一笑,她什么意思,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漂亮姑娘还一切好办,要是军舰、轰炸机,气氛就大不轻松了。    书的临近结尾部分谈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说文明内部的冲突经常发生,比如中国侵略越南,这是书里举的例子,但是当另一个文明介入干预,原来冲突的两方就会联合起来对外。的确常有此事。中国大凉山彝族在民主改革以前,他们自己各个家支打的不亦乐乎,为一个放屁的事,冤家可以打75年之久,但要是汉人介入,他们就联手抗拒。我想,由此可以引伸出一个不妨称为“文明边界相对论”的东西。大凉山彝族,相对于汉人,可说他们拥有自己的文明,但把视界放大,他们就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要是继续放大,世界各文明都是地球文明的组成部分。倘若外星人入侵,地球人会齐心抵抗。为什么呢?首先因为人们倾向于和与自己的价值观比较近的人靠拢,互相好理解,也就少了猜忌和矛盾。文明边界是相对的,文明特性也是相对的,是存在于对比之中的,没有彼文明,就显不出此文明的独特性,没有差异逼上门来,自己文明的特点未必见得会受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和外界接触多了,才拼命开发民俗旅游,以至于失真地夸大民族特点,便是一个例证。    作者还说到一个相当雷人的观点,说美国社会的文化多元化要是持续进行下去,会使得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消失。它之所以能当这代表,除了军事、经济能力强大外,首先因为它保有足够的本文明的独特性。这个说法,是对美国大众普遍接受赞同的多元文化观的一个反动,是对中部地区一些白人至上主义者的强力支持。我不能肯定本书作者是不是有这种保守主义的主观倾向,至少他这段言论,叫任何人都想到保卫美国作为西方文明核心国的地位的必要性。    其实问题讨论下去,可能有一个引伸的终极点,就是地球上各文明会不会最终融合成一个同质性很高的文明,就如中国境内以前有很多小的隔绝的民族文明渐渐统一到中华文明,此类情况在世界各国都一直在发生着,那么观望后来,似无绝对理由说地球文明不会统一成一个吧。也许到那时就很少有冲突了。不过没有冲突的世界,估计也不怎么好玩。
  •   亨廷顿将美国的自由主义有僭越之势的危险看得透彻清晰,于是他想尽办法,希望实现美国的自由社会和政府军方之间的微妙平衡,归结起来也无非“美国立场”四字而已。这个才是最实质的问题。然而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一流学者一样,政治立场的制约被无限放大,其鼓吹的自由主义之核心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什么,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理性和尊严。”但是在任何一个社会体系中,所谓人性的至高化都是乌托邦式的托词,亨廷顿的伟大之处在于跳出了学者的理想状态,将所有的论述核心放在一个论点上,即“文明冲突是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但同时,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最可靠的。”
      人类思想往往就是这么脆弱而不靠谱,包括美国人在内的世界学者批评了亨廷顿十年,然而在9?11发生以后,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又一边倒地转而重新审视他的理论,无数的新闻记者围拢到亨廷顿的身边,他们的内心依然觉得这位老教授的观点无法在世界领域站稳脚跟,但他们开始相信亨廷顿的前瞻性、敏锐眼光和严密无缝的逻辑。并转而相信文明冲突的主导型。
      亨廷顿却在此时说,他依然坚持他的“文明冲突论”,但是他强调,9?11不属于这个范畴——舆论马上又是一片哗然。但是我恰恰最看重这一点,这是亨廷顿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在我看来这不是中国人的思维意识中“得了便宜卖乖”,而是一种真正的科学严谨性。
      我在这里提的,都是基于一个浅显的论证话题,或者说更多在于引用、延续,而没有多少新的观点,我的目的在于纪念这位真正的政治学大家。亨廷顿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者没有什么新东西的话,他就应该保持沉默。对真理的探求与学术争论是一回事。”——我坚信,相对于“文明冲突论”,这才是这位可敬的老者留给世人更重要的东西。
      纪念斯人。并请深切地认同,在多文明的世界中,真正具备建设性的道路应该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的。人类终将大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就理想主义层面上而言。
  •   在全球政治格局背后,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国际局势变得复杂和变幻莫测的局面下,《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为大家发掘出国际关系和文明国家之间更多的的“规律”和“特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不可以因此而陷入“文明决定论”的极端。诚然,文明的融合或分离作用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文明的同质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之间的理解度和支持度。但是,如果国家利益发生对抗,利益还是大于文明的。总而言之,亨廷顿的观点值得重视,因为它们代表着一种对现代世界发展深刻的恐惧。虽然亨廷顿所言,冲突并不等于战争,然而他也不排除冲突可以是战争。但我们也应该相信普世文明和世界和谐范式终会出现,人类在为文明斗争的道路上终究会开满鲜花。
  •   还没看,是标题吸引人——一切冲突,其原因归根结底总是趋向文明的冲突,而绝不仅仅是利益。先翻翻:冷战后,八大文明(中国文明首当其冲)将决定世界格局,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如何把握文明冲突,将决定是否进行、或可能避免世界大战。精彩!哇,这本书已经是第15次印刷啦!华盛顿邮报图书榜首呀!
  •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   本书是亨廷顿教授的引起广泛争议的作品
    "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的文明
    在新的国际体系下
    如何融合的问题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国际体系下
    如何是各个文明和平相处
    是政府也是社会的责任
    学者反映出乐观点
    但是没有解决的方案
    这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

    大师级的力作
    值得好好研读
  •   挺学国际政治的同学介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本好书,分析的很精辟,非常喜欢!
  •   本书开头便指出该书的主题是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的认同)。实际上文明与文化有着不同的含义。当然我比较认同文明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层面。文化应该主要指向精神上的产物。但是否没有问题我不敢肯定。所以亨廷顿对文明界定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地方。阅读本书还是基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外交局势而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作为深受中华文明辐射的东亚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中国如何同他们更和谐相处。以最近的领土争议为例,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似乎总是不顾中国的诚意和警告抗议,进一步要挟和肆意妄为。我想除了政治因素和美国的干涉外,文化上的因素是否成为其中的因素?希望看完本书能有一种新的启发。
  •   拿起书看时很难想象是2010年第一版,现在已经是第九版了。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这书2011年朋友推荐的,实在值得好好研究。
  •   书本大致内容是,亨廷顿关于世界文明的论著,观点新颖,他认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存在差异和冲突。
  •   书太赞了,浓缩了人类文明冲突史,揭示了冲突的根源.未来的世界格局也许真如亨廷顿所说的“八大文明”,所以这本书你不得不看.
  •   文化安全是我们正在上的一节课,老师反复推荐要看塞缪尔·亨廷顿的这本书。作者分析当下国际关系的角度还是蛮新颖的,从文明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刻。值得一读。
  •   开旧有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从不同国家所属文明差异的角度,诠释了作者对冷战后世界各国在各种冲突中所扮演角色原因的分析,探讨了以文明为决定性要素的世界新秩序在重建过程中的种种可能走向。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亨廷顿代表作,必读
  •   亨廷顿用全新角度诠释国际关系,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学派的束缚,预言了新时代的全球冲突将以文明冲突为主题。21世纪的若干重大事件为文明冲突论做了注解。强烈推荐这本书。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我读了三年,但是我直到现在才下决心购买并收藏它,这个决定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因为我们要关注世界局势变化和变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然我们无法看清其本质,这本书就像那指明灯一样。
  •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备受推崇
  •   书本挺好滴,亨廷顿所表达的的确很有深度,儒教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以及潜在的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使世界发展走向一个新的秩序发展
  •   塞缪尔 亨廷顿 是一位大家,他的《文明的冲突》是一部值得看的好书。
  •   塞缪尔亨廷顿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学者,这本著作曾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政界的关注,同时对理解当前世界的冲突也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   书的封面设计很漂亮,折算下来15.54元拿下,品相不错,正版。美国着名学者塞缪尔的著作,这本书的标题一下就吸引了我,站在一定的高度将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编制在一个世界性的框架里,确实需要很深的功底和勇气,很好的一本书!
  •   这本书当然是政治学领域的大牛书了,不管其观点能否站住脚,但是这个同志提出的世界关系的基本框架:“文明的冲突”,却是现在讨论国际关系不可能不提到不涉及的
  •   这是一部关于文明划分世界格局的经典作品,书中作者以自己的理解划分了世界的格局,预言了未来国际事务的走向。虽然个人认为部分观点过于夸大了文化的力量,但是仍然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世界的文化的构成。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内部团结外部分裂的世界,很好的启发了我们以文明的视角看待问题。
    向喜欢政治文化历史的朋友们推荐这本书
  •   这是亨廷顿的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名著,该书成于其一篇论文,在该论文获得了较多的赞誉和批评之后作者决定对其文章做更进一步地扩展,于是在此文章基础上更加详细地论述了,他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个人见解,该书立足国际政治,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阐明了,文明在当前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   亨廷顿写的必须读,对于了解近现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帮助,《文明的冲突》介绍了当代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
  •   个人偏好社会、人文类书籍,本书作者亨廷顿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的现代学者,另一个视角了解历史,了解文明起源,书内涵很深。很精彩!
  •   亨廷顿的名作,他对文明冲突的分析对于了解当前世界局势很有助益。
  •   汤因比的文明的历史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让人能换一个视角看待我们从前的历史和未来,也许文明的战争不会出现,但是思所以危则安,文明是不可避免的向前发展着,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建立的文明世界的战争!
  •   刚读完,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格局与局部的冲突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该书对因文明可能引起的冲突及扩大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有着自己的理解。值得一读。
  •   文明的冲突这本书对于理解国际问题,世界政治非常有裨益。经典之作,值得阅读。
  •   从世界秩序理论角度,从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互动手段、冲突起源、建构目的等方面对文明范式作了分析和驳证。
  •   东西文化一直是冲突的中心
    而对于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但是其中还有很多耐人思考的地方
    两年前读过这本书 但是现在忘记说了些什么了
    所以买回这本书想重新研读一下
  •   塞缪尔亨廷顿先生的作品,对于世界各文明的分析很细致!大师之作
  •   塞缪尔。亨廷顿的世界文明图式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纷繁的世界。
  •   亨廷顿的作品不错,大学时就久仰大名。而且个人对文明冲突的理论很认同,这次拿来研读一下。
  •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影响深远,这本书应该是更加具体,不过买书太多,还没顾上看
  •   大师的作品分析各文明间的冲突与来源,给我这个懵懂的人对各个文明有了一个初等认识,我不敢说能完全了解各个文化差异,但至少了解多点,与其他人交流就有较好的方式,求同存异,不断地了解正是我想做的,世界秩序也是需要人去建立,而这必需去了解
  •   这本书,一直想看,这次买来一读,尽管国内学术界一直对此书诟病甚多,但个人以为这本书确实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未来世界就是文明间的冲突。
  •   国政系必读书之一,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相当有意思,也挺有解释力的~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好书哈。。欢迎购买。。
  •   为何冲突总是发生在文明的交汇处?为什么会有文明的破碎区?文明的冲突必然要发生吗?如何夯实我们的文明去战胜其他文明?
    读了这本书,有助于洞悉世界各类问题的本质。但不能过分同意书中的观念。文明间冲突自然不少,但文明内部的冲突更多。比如所谓了革命和阶级斗争往往发生在文明内部。冲突的根源不在文明相异,而是群体对生存权的争夺。
  •   经历了达能与娃哈哈之争、马云的“云算计”等着名案例之后,契约精神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商业公案判断上的定性底线。不过雷士照明很难称得上是典型的契约精神方面的案例,这更是一场有关资本领域的“文明的冲突”,而接下来,对于雷士照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言,目前更关心的是“秩序的重建”。当剥离了所有具象元素之后,整个故事的主角最终剩下了三个——中性的资本,感性的创始人与理性的投资人。
  •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未来的世界冲突是文明的冲突,都是经典
  •   作者的观点很新颖,文明的冲突主导世界局势的发展,很有道理,学历史的多看看
  •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次序的重建。
  •   文明的冲突,目前世界格局基本是这样
  •   行为略微有些难懂,外国人写东西就是这样,核心思想就是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才是世界局势分割和冲突发生的深层诱因
  •   本来当初别人借给我看的,然后决定自己买~作者很多观点也是应验了的。作为美国学者,他也表现出了对西方文明以及美国自身文化认同的一种悲观和恐惧。
    我也觉得,美国的分裂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   之前在学校图书馆看过这书,老师也推荐。现在买下准备再看一遍~~~~~可以看看作者的《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再决定买不买这本哈。
  •   从文明的角度理解 国际冲突
  •   从文明冲突的角度解读各地区的冲突问题
  •   书的内容挺不错,对世界上的几大文明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其实很多冲突都是因为不理解,不理解别人的价值观,不理解别人的选择,归根结底是因为对对方的文化不理解
  •   文明的冲突---文化、意识的不同,造就了世界的矛盾
  •   现在世界的主要冲突就是文明发起的,如西亚、中亚的冲突。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动乱
  •   文明与冲突是学习世界现代史比较重要的读物,推荐
  •   全面而系统独到的解读了当今世界的文明的冲突,立足现实实际,特别是对于一些文明的独到的解释,发人深省,很值得看的一部书
  •   了解世界的一本好书。世界为什么不太平,因为不同文明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自以为高明的人总是指责他人、甚至干涉他人,自然引发冲突。人与人的相处,还是应当宽容。
  •   亨廷顿老姜相当辣,对于未来世界的趋势预测是以文明为基础的
  •   国关老师推荐书目,虽然争议很大,但是提出的文明冲突问题很有价值。
  •   亨廷顿对文明的剖析深入骨髓,值得一读
  •   文明的冲突似乎也逃不开利益的纠葛,是文明驱使国家间的利益对抗还是国家间利益争夺以文明间冲突的形式表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政治学视角下的世界文明观,整个世界的格局需要重建,重新洗牌,文明的代价让人值得深思
  •   文明冲突,自从1993年提出以后,一直使得亨氏成为冲突中的人物,不需要说什么,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一直受批评,从未被超越,好书。
  •   这本书抛出的“文明冲突”论题已经受到了多重的挑战和批判。但是,经典不应批判而失去价值。文明不应成为挑起冲突的幌子,而应成为对话和弥合冲突的窗口!
  •   经典图书,其实今时今日,全球动荡,依然是延续着书中观点:文明的冲突
  •   文明真的会冲突吗!第三次大战正在酝酿中。
  •   文明的冲突一直很让人纠结,
  •   写得挺好的,现在很多的冲突也证实了文明冲突的说法
  •   文明的冲突!醍醐灌顶!当头一棒!
  •   文明冲突之根
  •   文明的冲突,确实被我们遗忘了
  •   文明本不该有冲突!
  •   书的装订不错,看起来舒服。翻译还可以。从文明的角度切入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新颖的研究方式,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些事件的来龙去脉。
  •   闲暇买来看的,了解历史,了解文明起源,书内涵很深,一般对于关注经济、文化方面的读者强烈推荐,书的作者是个很著名的现代学者,本也是因为他而购买看的。很好,很精彩!
  •   一直想看以文明文化角度叙述的国际格局,堪称经典~除了阐明了很多基础词语术语才漫漫进入主题,很好,大师之做啊~~
  •   从文明差异的独特视角来评说世界秩序的发展趋势,思维紧密,条理清晰,不错
  •   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了可以了解世界各大文明的概况,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从而对中华文明有更深的理解。
  •   这本书是老师再三推荐所以才读的,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中国文明越来越强大,伊斯兰世界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   如果是想了解宗教的影响,就一定要读这本书。至少,有助于我们理解中东问题,了解阿拉伯世界,也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华文明的历史和展望自己的未来。
  •   导读和评论完全是引导舆论的,也许连编辑也懂这一点所以把它们放在最后。
    看了导读和评论后可能会先入为主的意识,至少在阅读某些部分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偏见。
    建议不要以中华文明的视角,阅读者自身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可以不承认本书的观点,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书只有国外的学者才能提出来。。。。
  •   看了一部分,了解了西方人关于文明的分类以及世界秩序的建设,希望能有所收获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许多。对世界政治变迁有所了解,从文明的角度加以解读
  •   一种理解世界的视角,不能绝对化,但确实有些问题需从文明的角度理解。
  •   送同学的 研究政治学、文明对话不得不读的书 甚至 每个有文化自觉的人都需要看它
  •   了解世界文明进程,丰富视野
  •   对世界文明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   一开始感觉很平淡,之后越读越深刻,欲罢不能,感想很多,世界的文明是那样的渗入人心,但是又无法很清楚的表达内心的震撼,终究还是鄙人文字功底的薄弱吧,嘿嘿。。。
  •   书的质量纸张都不错,作者赞同不同文明的共存,并非全部的西方文明都具有普世性
  •   这本书论述了亨廷顿关于冷战后世界格局以冲突为主,对于学习世界政治必不可少。
  •   如果说文明无高下,那么却很难否价值有正负。“国家之上还有人类”,文化特色也并非“合情合理”的代名词。
  •   人类三大文明,最终中华文明一定会协同好全球文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