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聂功成 页数:197
前言
本套书是已离退下来的我国驻外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回忆过去在外交场合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真情实录。相信读者通过这些故事能够了解一些我国外交官在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由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和机密性,长期以来有关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回忆文章发表很少,众多读者对外交工作缺乏了解,甚至感到很神秘。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与合作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当然。为了维护我们国家的民族利益,反对强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工作中有时斗争激烈,气氛紧张,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也有时矛盾很多,问题复杂,协商困难,僵局难解。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另一个方面是,发展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各方面的往来和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加强平等互利的合作。在意见不同或有分歧时,要互通情况,平等协商,通情达理,消除分歧;而在利害有不一致时,也要耐心谈判,弄清是非,互谅互让,实现共赢。所以,我们驻外外交官的主要工作是寻求合作,加强来往,发展合作,增进友谊。为此,在工作中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观察局势变化。近些年来,我们外交官撰写的有关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回忆文章逐渐多了起来,对读者了解外交工作的情况有不少帮助,但仍然数量太少,而且不够系统和全面,有分量的作品不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有关外交工作的.小说、戏剧、报告文学等。除了一些纪录片外,也没有一部电视、电影。鉴于此,这些年来离退的外交官逐年增加,很多富有工作经验并且对写作有兴趣的同志组成了外交部离退休干部笔会,借以推动和鼓励回忆文章的写作和发表,以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外交工作和外交官工作、生活的情况。
内容概要
本书都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作者长期从事领事工作的一种真切感情的流露,是值得介绍的心得体会和重要而宝贵的资料。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度尼西亚、越南先后发生反华排华并大规模驱赶华侨的事件,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80年代初作者和国在国外大规模投资合作开采铁矿和炼铝厂,取得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硕果。不管是从回顾过去的角度,还是从展望未来的角度,都值得我们从深层次去考虑探索。有一些事情看来是小事,但它涉及国家和人民的尊严、权益,乃至将来的权益;现在看来无足轻重,但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大事。比如说,有些人认为护照签证工作只是办理具体事务的小事,甚至有人瞧不起它,但周总理却把它看成是国家关系好坏的晴雨表。所以说,这些文稿对从事领事工作或关心、研究领事工作的人们,尤其是对需要领事保护知识的出国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聂功成(1928-),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人。曾任胶东军区机要员。1958年毕业于外交学院。后历任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馆、雅加达总领事馆。马辰领事馆领事,驻圭亚娜、委内瑞拉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司长,驻澳大利亚大使,外交部领事司司长。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从学外交到干外交 一、从人大外交系到外交学院 二、领事生涯的开始第二章 印尼5年:华侨华人的悲欢离合 一、印尼反华排华和我国接侨 二、华侨的印尼情结 三、解决双重国籍问题 四、难忘的巴厘往事 五、出访龙目和古邦 六、刘少奇访问印尼 七、在马辰当领事 八、故地重游的感想第三章 全天候的朋友——巴基斯坦 一、我国通往国外的唯一通道 二、三叉戟飞机的故事 三、布托请我喝下午茶 四、一次严肃的领事交涉 五、发生在身边的机场惨案 六、同亲台华侨交朋友 七、难以忘怀的友情 八、“红旗”汽车的故事第四章 圭亚那:第一个使用中国经援的拉美国家 一、商务办事处主任不做军火商 二、伯纳姆总理请我喝茅台 三、协助西哈努克同朗诺争夺在不结盟的席位 四、买氧化铝的故事 五、圭亚那无奈的治安 六、华人总统阿瑟·钟第五章 委内瑞拉:盛产石油的国度 一、赴委途中滞留巴黎 二、委内瑞拉对我们的戒心 三、委内瑞拉的石油和委内瑞拉人的脾气 四、歌舞样板团的不良影响 五、委内瑞拉人民敬仰周总理第六章 中外领事关系历史性突破 一、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二、参加维约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参加维约的现实意义第七章 中美建立新型领事关系 一、中美建立新型领事关系 二、谈判经过波澜曲折 三、签订中美领事条约 四、中美互设总领馆的故事第八章 中外领事关系的新局面 一、谈判中南领事条约:瞻仰铁托墓 二、谈判中保领事条约:反法西斯的老战士 三、谈判中伊领事条约:被困巴格达 四、谈判中捷领事条约:布拉格音乐广场 五、谈判中土领事条约:亚欧交通要冲 六、谈判中也领事条约:友好的谈判 七、谈判中老领事条约:万象大卧佛 八、谈判中古领事条约:雪茄的秘密 九、谈判中阿领事条约:赶在总统访华前 十、中法互设领事机构协议 十一、中苏领事磋商第九章 领事工作的规范化 一、新中国第一部国籍法的诞生 二、中国领事条例及其范本 三、护照收费和护照法的难产 四、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出台 五、领事职务与领事保护 六、保护华侨权益问题第十章 澳大利亚:踏着大片铁矿的袋鼠 一、澳大利亚的前世今生 二、澳经济的对外依赖性 三、恰那铁矿项目 四、波特兰炼铝厂项目 五、中澳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六、我所熟悉的澳大利亚 七、白澳政策:从悉尼海滩种族冲突说起 八、山东与南澳建立省州友好关系 九、不用金钱买建交:与所罗门群岛建交谈判第十一章 几件往事 一、护照的故事 二、关于在华日本孤儿问题 三、山东与韩国通航背后的故事 四、访问友好邻邦——朝鲜 五、几次领事交涉第十二章 领事工作的体会 一、强大的祖国是发展中外领事关系的根本保证 二、维护独立自主和国家尊严 三、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互惠原则 四、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从学外交到干外交一、从人大外交系到外交学院早在读小学时,我就想当教师,所以,我在抗日根据地读的是师范学校。到了胶东军区情报处,由于工作需要和自己对学习英文的渴望,我们老师就找到东江纵队准备前往东北的同志、也是我们的同事何卓云同志(后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副总经理),教我学习英语,并且教材由他自己编写。他教得非常认真,虽然做不到规定上课的时间,但一有时间他就主动找我们上课。1950年,南下后我被分配到政治研究院工作,学员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我非常羡慕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1952年,我被抽调去上海地区的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工作,而后被分配去了大同大学主管该校的财经学院和教育系,并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支部书记由学校的同志担任),负责教职员工的学习,思想改造,端正院系调整的思想认识,服从组织分配等工作。在大同大学工作的这段时间,在与大学的教职员工的相处中,我更感到自己文化水平低。1953年秋,我在华东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办公厅工作,主管人事科,临时被抽调参加华东局工作组,去安徽省宿县地区搞农业合作化和粮食统购统销式点工作。几个月后返回上海不久,华东行政委员会就宣布撤销。大区撤销,所有干部都将另行分配工作,我已内定调到东北某地苏联援建的工厂。就在酝酿期间,外交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到即将撤销的各大行政区选调干部到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组织上征求了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去北京学习。我当时就决定报名参加,因为学习是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和理想。1954年初夏,周总理高瞻远瞩,当机立断指示外交部从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中南等6个决定撤销的大行政区的地区中选调一批干部到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学习。外交部派出以干部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工作组,对报名对象进行笔试和面试后,从6个大区中选调了300多名干部,进入外交系的本科和专修科进修,我就是这次被选调到外交系本科学习的。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和世界地理、历史,中国对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家法,外语,等等。在这些课程中,有些是苏联专家授课,有些是我国知名专家授课,如李浩培教授就是我们的国际法老师。我们这批同志学习都很努力认真。当时没有图书馆,有时熄灯后还躺在床上背书。记得联共(布)党史是从第一章开始背的。有的同志到路灯下去复习,有的清晨早起到室外去背书或朗读外语。记得那时上大课,几个班集中在一个大的铁皮屋顶的房子里,尽管冬天生煤炉子,但仍非常冷,每个人都穿着棉鞋、棉大衣,有的还戴着手套。即便这样,有些同志还是把手冻坏,但仍坚持记笔记。1955年春夏之间,全国党政军机关实行精简,我们这些调干也在精简之列。同时,由于一些同志学习吃力,精神紧张,影响了身体健康,不得不退学,致使我们这批调干减少了150多人。1955年9月,外交系从中国人民大学独立出来成立外交学院,以后曾一度改称国际关系学院,但不久又正名为外交学院,直至今日。二、领事生涯的开始1958年7月,我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领事司,开始了我的外交生涯,与领事工作结缘。我参加革命工作到离休48个年头,其中右27个年头搞领事工作,先后四进四出领事司,因而对领事有一种难割难舍的情怀。1958年,当时的领事司设三个科,一科主管国外领事侨务,职责包括对我国驻外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的领事业务领导,处理中国个人、企事业单位在国外的权益受到侵犯案件,如华侨被迫害,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遭到诬陷、迫害、驱赶,等等。二科主管国内领事工作,职责包括对外国驻华大使馆领事事务的处理,通过地方外办对各国驻中国领事馆的管理,对新中国成立前外国在中国的领事馆和外国公民,包括外国公司撤走后的资产清理工作,等等。三科是护照科(实际是护照签证科)。顾名思义,护照科就是主管颁发给中国公民出国护照和出入境签证,颁发代替护照的证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证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旅行签证;为出国的中国公民申办外国签证;发给进出中国的外国人出入境和过境签证,包括另纸签证。我被分配到三科任副科长。刚到护照科对这项业务知之甚少,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开始就是学习写护照,亲身体验一下颁发护照是怎么一回事。以后是签发护照、签证。当时中国公民出国不多,但全国因公(前10年还包括因私)出国护照统一由我们护照科颁发,比较集中的是出国的援外人员,有时一起办理几百上千人的护照,一天要签署几百本护照,除了签署护照,每个人出国还要签发出入境签证。但当时的签署人全司也只有5个人,而主要是我们正副科长两人。当然我主管这一摊,签署的任务主要由我来承担。有时为了赶时间,集中签署,数量一多,手酸背痛。护照科全体只有七八个人,正副科长各一人,处理文电一个人,受理护照申请案件一个人,写护照一个人,前往驻华使馆申办外国签证一个人,接受外国驻华使馆申办签证一个人,管理护照一个人(一般是兼管文电处理)。当时的护照全部统一保管,即出国人员回国入境时,把护照交给边防检查站,由边防检查站收缴,统一送交我们护照科保管,以备下次出国时再用。而且当时的护照成本也较高,护照封皮用的是真羊皮,封面上的国徽和国名以及护照名称几个字全是真金烫金。所以对写照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写错了护照是要受到批评的,甚至要写书面检查。那个时期,外交部生气勃勃,每个人都是心情舒畅,精力充沛,虽然生活艰苦,但个个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忘我工作。这是一个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发展时期。当时整个领事司也只有20多个人,除了日常工作,还在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作准备,积极查阅(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旧档案,搜集资料,编写领事方面10年总结文件。每周至少有5天晚上加班。当然外交部对工作人员还是很照顾的,晚上加班到10点钟,餐厅就免费供应夜餐。大家对经常加班习以为常,总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心一意做好工作。编写的几本汇编文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很扎实的基本建设材料,很有参考价值,至今有些材料也是相当珍贵的。第二章 印尼5年:华侨华人的悲欢离合一、印尼反华排华和我国接侨1960年春节前两个星期,我们领事司秦力真司长找我谈话。他说,印尼反华排华不断升级,形势越来越紧张,有必要撤侨几十万。为了加强驻印尼使领馆的工作,使馆要求尽快增加人员,特别是充实领事馆,以应付印尼大规模反华排华和我国派船接侨事宜,组织上决定派你去印尼棉兰领事馆工作。我问什么时候出国?他说春节前就走。我说不到两周就过春节了,准备来得及吗?他说很简单,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只是买两件短袖衬衣,买双皮鞋就行了。我当时只好表示同意。其实,在“雷蒙”服装店做两套西装最快也要一个星期。组织上催促我们赶快走,于是准备了10多天,边守俭、张峪、师晋侃和我,4个人便一起匆匆乘火车离开北京前往广州,到达那里后住进华侨大厦,等待乘坐最早来广州的一艘接侨船。几天后有一艘接侨船停泊在湛江港,我们连夜乘汽车赶去,船在那里等我们上船,我们到达后立即登上租用去印尼接运难侨的苏联客轮“亚库契亚”号,接侨船随即起航。在湛江登船后,很快起航。航行途中经停新加坡、穿越马六甲海峡,6天后才能到达棉兰。我们好运,一路风平浪静,大海像一面镜子,有时飞鱼跃出水面,飞翔戏水,很是好看。船经新加坡停泊一天,加油上水。船靠岸后,新加坡边防联检人员登船检查我们的护照。当他们看到我们持的是外交护照时,便对我们说,在停留期间,你们可以上岸参观游览。我们婉言谢绝。因为当时中国尚未同新加坡建交,国民党的“大使馆”还在新加坡,我们担心国民党会给我们制造麻烦。当我们乘船抵达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时,受到领馆同志和很多华侨的欢迎,有些侨领还陪送我们到领事馆。
后记
这个稿子本来是我学习电脑过程中,回忆片断打印出来的一部分,原无成书的想法,而且我怕给别人增加麻烦,也没有去档案馆查过档案资料,没有征求过任何人的意见和看法。从事外事工作的人都知道,在过去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按规定,在大使馆和领事馆工作的同志不准写日记。所以我只能就我自己手头上少得可怜的笔记、资料和脑子里还能够回忆起来的残余,可以说是“独断独行”写出来的一点东西,但这都是我耳闻目睹的经历和感受,是一个长期从事领事工作的同志对领事业务的一种真切情感流露,也是我从事外事工作的一些心得。同时,它对于一些对外事、领事工作有兴趣的人士和需要领事保护知识的人们,也是值得参考的。在此,对外交笔会的张兵同志、许育红同志和新华出版社的张宏辉同志在出书过程中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的写作水平有限,书中可能出现不当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辑推荐
《关山度若飞:我的领事生涯》主要内容包括:从人大外交系到外交学院、印尼反华排华和我国接侨、难忘的巴厘往事、布托请喝下午茶、伯纳姆总理请我喝茅台、协助西哈努克同朗诺争夺在不结盟的席位、歌舞样板团的不良影响、委内瑞拉人民敬仰周总理、中美互设总领馆的故事、中国领事条例及其范本等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