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吴虹飞 页数:2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南方人物周刊》新锐记者吴虹飞第三本访谈录。《名流》将给读者带来什么?海岩、赵涛、郑钧、还是艾未未、阿来、慕容雪村?……还是,只是吴虹飞?《名流》依然延续吴虹飞一贯的思考和手笔,将各路名流一网打尽,毫无疑问,是一份关于历史、文字、艺术等领域在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底稿。
作者简介
吴虹飞,侗族,2004年起任《南方周末》报业集团下《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同时进行音乐创作。
“幸福大街”乐队主唱、作家、著名记者……她的身份多变,他的视角独特,她的人生更是精彩得多。
书籍目录
书写的快乐 海岩:造星者的诉说 汪国真:人民说你是诗人你就是诗人 阿来:近乎传奇的个人史 冯唐:难得一辈子当流氓 慕容雪村:论爱是不可能的 廖一梅:爱情多么美好,但是不堪一击 吴淡如:“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 柯云路:历史会证明一切艺术的光影 赵涛:“她将是中国最好的演员” 艾未未:一个世故的疯子 王度:没有家乡的人 黄燎原:现在主义的神人 温普林:身体力行的嬉皮士 马岩松:用建筑表达自由 王兵:守望时间碎片的人 张元:从“地下”到“地上” 第六代导演:站在大师的背后 文隽:香港电影圈的大佬 郭凯敏:一个时代的恋爱歌唱与声音 郑钧:我不是最美的花朵 朱哲琴:音乐在我的血液里 陈绮贞:华丽的冒险 黄舒骏:一个不安于室的人 李云迪:我离大师多远不需要我来肯定 李谷一:我是艺人中最不幸运的一个历史的回声 沈志华:“草根”出身的历史学家 杨奎松:历史研究如同破案 傅国涌:为中国实业家画像 展江:另类书生与新闻学者 林洙:为爱执著一生后记
章节摘录
海岩:造星者的诉说“金钱的作用很大。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恶都是金钱弄出来的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主角,男一号兼女一号。它的推手太厉害了。”1998年,海岩在锦江饭店北方公司游泳比赛上拿到冠军。那一年他已经44岁了。那天比赛,其实他是作为公司领导坐在主席台上的,突然停电了,偌大的体育馆顿时热气蒸人。“实在是热得受不了了,我说谁给我找个游泳裤吧,我也下去游两下算了。”这一试,就是冠军。“我们是大公司,各路参赛的小伙子们都是提前组队,训练了好久,都想有好的表现,根本不会有谦让一说的。”《北京青年报》登出了他的照片,“同时那一版登了3张照片,一个是我得冠军的,还有一个是乔丹的,还有一个是罗纳尔多的。”他说:“敢情我就是一个四肢发达的运动奇人哪!”海岩刚出1米7的个子,当年是北京劳改局篮球队的,还参加过北京市公安局的游泳队。这些大系统的运动队差不多都是专业级的,要脱产训练。“我在原单位人的印象当中,就是一个打球的。领导找我谈话,都是劝导我,你是不是该学点文化了?你也不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一辈子!”写《便衣警察》的时候,海岩已经当了处长,做了十五六年的公安了。据说,他后来一年写80万字,不管好和不好,这已经让人瞠目。还听说他一边写一边哭泣,记者求证时,他说道:“有过,但那种时候少。”“我是百工里面的匠才。”海岩说,“写小说也好,做警察也好,打篮球也好,游泳,装修,干一行爱一行。过去我们是海军航空兵,我是地勤,做电器员修理电机,每天都动手,跟电工打交道,复员回来还做过汽车修理工。”●“我在昆仑饭店是一把手……”“有一次单位让我到一家机关自办的小饭店里帮忙。那饭店经理看我年轻又勤勉,刚好手边又缺人,因此向机关要求让我多留几天,冒充值班副经理搞搞接待,结果一留留了15年整。我当时本来就是临时借调充充数的,没想到后来竟假戏真做当上了全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会长。”刚到昆仑饭店的时候,国内基本上无人懂得酒店管理,那时甚至没有酒店这个说法,都是招待所。管理昆仑饭店有好几批人,有留学回来的,瑞士的、洛桑的,也有美国的、英国的,还有日本的、上海的。国企内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事关系,他要面对的是:内部原来积累下来的矛盾、人事问题以及体制冲突。“当时不光财务,我还管人事、销售和客务、客房、餐厅,还有综合服务、市场部……内部矛盾大也罢了,总经理是美国人,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矛盾很深,美国人走了,上海人来管,北京人和上海人之间又有很大的冲突,天天像吵架一样。“比方说,一个客房里面,卫生间厕所的这个门是应该开着、关闭的,还是半开的?有的人说,肯定是关着的,哪能客人一进来就看见一个恭桶呢?也有人说,厕所是要通风的,关住了会有异味。还有人就说,应该是虚掩着的。这就能吵个半天。“过去认为酒店出售的是什么呢?出售的是床位,出售的是餐室,后来呢,出售的是服务。现在更流行的,酒店实际上出售的是一位文化、一种品位。”海岩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讲课讲的是旅游管理,他对记者侃侃而谈:“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能成为国家的窗口,而且是上流社会的温床。“我们国家也是有上流社会的。不是有钱就可以做上流社会,我们理解的上流社会,就是一帮统治阶级、寄生阶级的骄奢淫逸,其实不是这样的!上流社会自有他的道德规范,喝茶有喝茶的规范、抽烟有抽烟的规范。递一个名片、握个手、吃饭擦嘴也有规范的。如果当众擤鼻涕,或者说抠鼻腔,这肯定是不尊重他人的对不对?礼仪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在昆仑饭店一直是一把手,我从一家店做到现在30家店,从一千人做到一万人,最早跟着我的人,慢慢都从连长当了团长,从团长到了师长,从师长当了兵团司令,都在事业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你要知道,国企是很复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我能够在一个岗位上干20多年,并且把我所有的部下、把所有跟着我做的人带起来,这其实并不容易。”●“写纯粹的爱情”他对琼瑶、金庸都不以为意,因为自己就是通俗小说的大作家。他笃定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们都是向往美好事物的,比如纯粹的、没有交易关系的爱情。“其实我主要是描写人性最原始的光辉。”“一个人可能很奸诈、很狡猾,但他交朋友肯定不乐意交奸诈和狡猾的人。一个人整天吊儿郎当,在外面找情人,可是找老婆不会也找一个烂货,不可能的,人总是渴望得到好的东西。“现在文学界,流行写丑的、写边缘、写极端,以暴露、以批判为己任,或者写一种虚无。文学不完全是揭露,让你认识生活,同时也是让你善良,让你认识美,抚慰你的心灵。“其实写美是很难的,因为美容易让人家觉得矫情,让人抗拒。我的作品大部分的读者还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更抗拒了。他能够看进去,我认为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大家觉得讲故事的小说没劲,层次比较低。可是,你把中国的作家挑出来,有几个会讲故事的?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瓶颈是故事,对吧?你像前几年几部大片,张艺谋的、陈凯歌的、冯小刚的,技术上完全可以进入到世界商业电影的台阶了,被诟病的就是故事啊!”但是讲故事的才能从哪里来呢?“讲故事说到底,一个是作家讲究感性,非常感性,另一方面,你要把一个故事讲好,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把千头万绪的东西理得很清楚,怎么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铺展开来,然后再收得住,整个的布局谋篇要有一个规划和统辖。很多作家,天分上是不够的,他有感受,但是做不了理性的控制。可能我这些年从事行政组织工作,对理性思维有帮助。”写作是海岩的意外收获。“他们老以为我是一个处心积虑的人,说我都是想好了,外界需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我完全没有。老百姓希望大团圆,我从来都是写悲剧的;老百姓需要情节性很强的,我的节奏很慢。我喜欢什么就是喜欢什么。”“换一个时代,我也这样写。”●“与其改造社会,不如改造自己”海岩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童年时期,父母被造反派隔离,他10岁辍学,开始独立生活。他不敢上街,怕被人打,15岁参军。他的少年时期相当内向,并且易怒、暴躁。他选择变成一个好人和某种英雄主义的情怀有关。“我慢慢地由于生活中的不顺利,产生了一种宿命的情绪,就是说人不胜天,整个的社会和自然界太强大了,个人的愿望、个人的努力都是很渺小的,与其花一些无用功去改造社会,不如去改造自己。”他是识时务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历史上就是受压抑的,到现在也没有到外国知识分子那种地位,中国因为是官本位制、金本位制,所以文人的地位基本上是不高的。”他做了很多年昆仑饭店的老总,这样,他还可以为他的作家朋友买单。吴虹飞:你经历过很多事情,最后也没有变成一个愤世嫉俗的家伙。你是怎么变成一个心平气和的、对唯美的一个描述者呢?海岩:做一个善良的人,有可能在这样的社会里吃亏,我就吃了很多的亏啊。你会有两种出路,一种你要改变自己,你也要以恶对恶了,还有一种,你可能认了。这个历程,也还是挺挣扎的,想做恶人,也要胜任的。让你抢银行,你那个心理素质就不行的。当你把善作为一个人生准则、当成一个习惯的时候,你要改变它很难的。我觉得好人应该建立一种做坏事的心理障碍,当你做恶事的时候,你会有心理障碍。比如说你憋了尿,厕所很远,你就在当街尿,你就尿不出来了,因为你没有这个习惯。你即使做了坏事,因为种种利益的驱使,但你内心的这种压迫老是重压着你,终有一天,你受不了这个重压,你要去补偿。吴虹飞: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海岩:我没有宗教信仰,我是共产党员。但是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政治远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和谐、世界大同,它其实和很多宗教所追求的极乐世界是殊途同归的。我对宗教是很喜爱的,作为一种学说、一种思想。比如道家、佛教、还有基督教都是劝人向善的。你做善事未必现在就有报答,也许未来会有。吴虹飞:你会相信这个吗?海岩:我不完全相信,可能我们受到的科学教育太深了。但是,关于人是否有灵魂,灵魂是否不灭,是不是有来世呢,都是不太完全确认的。我只知道,从常理来讲阴阳是平衡的,善恶也是平衡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多数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情形。吴虹飞:你相信你自己写的小说吗?海岩:不相信,只是心向往之。吴虹飞:你怎么看待金钱?海岩:金钱的作用很大,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恶都是金钱弄出来的。和过去不一样,过去可能就是权力,或者说某一种荣誉啊,现在主要是金钱。你看所有的光鲜亮丽的事物背后,只要是在利益空间比较大的地方,都是有黑幕的。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主角,男一号兼女一号,它的推手太厉害了。吴虹飞:你觉得通货膨胀对爱情会有影响吗?海岩:……吴虹飞:你和出版商、投资人、娱乐圈打交道,看起来游刃有余。海岩:其实我做的工作和我的个性是相悖的,比如我在政府机关、在警察机关、在企业,那就是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是一种后天的磨炼、生存的需要。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选择,我想选择一个自己独立的工作,不现实。不像现在,社会给大家提供了机会,我想当个画家,我画就行了,我想当个作家,我写就行了。那时候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你自己当作家、当画家不现实的,你什么都没有,劳保、医疗、住房,等等,你自己解决不了。吴虹飞:体制对才华有遏制吗?海岩:其实遏制得很多的。要是我一开始就做小说家,可能成就会大些吧。我大量的精力,最美好、最旺盛的时候都是贡献给了机关工作啊、警察啊、企业管理啊,每天16个小时在上班,占去了你90%的精力。我觉得,好像受我益的比较多,包括我的演员,我受他们益的也有,但是互相受益,平衡一下,我可能付出的更多。所以算命的也说,可能我是上辈子做了恶,伤害了不少人,这辈子就是要还给很多人。所以只能问耕耘,不问收获,下辈子可能生而有福吧。吴虹飞:出演你电视剧的演员,很容易就红了。海岩:其实选演员的时候,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投资方要求主要演员要跟他签约,而我们看中的演员都有约了,都有公司、经纪人,就很复杂,或者他的片酬比较高,或者又有一些其他的戏,结果都不能用。你看我用的演员多是新人。可能他们个人在第一部戏上表演能力、气场并不够。公平地说,我剧本的角色,对演员帮助更大一些。海岩穿质地很好的西装,待客的地方有上好的茶水和古典书籍。他是自信的,只有在照相的时候,他露出了微微的紧张。而后来,他也承认了:他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和荣辱富贵紧密相连,到现在他更愿意独处,他和动物相处得非常好,并且以他们为荣。“动物对爱的回报是最直接、最本能的。”他有时也是孤独的。“当你一个人空虚寂寞时西瓜也许是你最好的发泄。你可以用刀割它、削它、砍它、劈它,同时你可以发泄自己,高声喊:‘我杀瓜,我杀瓜,我杀瓜啊!’”他的生活是“被动”的,“命运都是被动的,工作都是组织安排的。”他一生当中,“几乎没有主动要去追求一个什么事。”吴虹飞:写东西呢?海岩:写东西?这算事吗?我在地摊上看到那么多人写的东西,我想我不会写得比他们更烂。多年前,公安处的海岩拿着他的第一部小说《便衣警察》去找已从人民文学出版社退休的前总编严文井,严文井建议海岩寄给人民文学出版社,他果然投了过去,却音讯全无。他自行找了过去,却发现自己的稿件,厚厚的,却连打开都未打开。他开始劝编辑打开来说:“请你读一下第一章的前几段就好。”当时华国锋出访日本,国内出版部门印了一本新闻画册,这样紧急的政治任务也是半年后才印好,以至于画册送到日本的时候,日本还以为华国锋又访问了一次日本,而《便衣警察》的出版速度远超过了华主席。到了后来,他的长篇《舞者》,从动笔写第一个字,到卖出30万册,仅用了7个月时间。“现在,一夜暴富的人、一夜成名的人太多了。你看超女、快男,你看北影这几天在招生,人多极了,可是能成功的是少数。“我其实很少主动地去想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有时候,年轻人问我人生理念或者处世哲学,我说信天命、尽人事,对你们这个年龄来说,可能嫌悲观了。你不把眼前的事做好,这么一点点的积累,你哪有未来呢?”
后记
《名流》是继《这个世界好些了吗》、《娱乐至死》之后,我的第三本访谈录。《名流》涵盖了各个行业的精英,艺术、电影、文学、音乐……因缘际会,感谢这些人付出宝贵的时间,与我对话。零零碎碎地,这些话就积攒了下来,成了一本书。一个最怕和人打交道的、总是诚惶诚恐的人,掐指算来,却已经当了五年的记者。《南方人物周刊》从创刊到现在,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大,而我在这个职位上,却徘徊不前,压力也越来越大。当整理完这三本中最厚的一本的时候,我明显感到了文字里泄露的倦怠。既没办法做一个成熟的、圆滑的人,也没办法做一个纯粹的、不羁的人。总之,在夹缝里生活。有时写不动了,有深深的迷惘:往后该怎么办?内心的理想何在?我是否真的有过理想?或者只是顺势而生,无所作为?我是不是曾经过于自我,以至于只了解文本,而不了解真正的人和生活本身的含义?这个夏天,带着“幸福大街”乐队到各个城市去巡回演唱: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昆明、成都……我看到雪山下朝圣者腼腆的笑容,高大的无语的彝族男孩子微微的笑,听到藏族歌手悠远的声音,我心里是感动的、敞亮的、透明的。那个时候,在路上,开始想起很多事,也开始忘记很多事。美好的都太短暂了,对于这个世界,我已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解,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表达的了。生活说明了一切,生活就是一切,无言但是别有深意!只想坐下来,喝上朋友沏的一杯茶,当真是满怀感激。坐下来慢慢去整理一本书。虽然这几年,没有什么长足的进步,却终于也做完了。坐在十七楼的屋子里,窗外是北京三环嘈杂的汽车过往的声音。北京的冬天,屋子里的暖气,暖和得让人感动。结束了旅行后,回忆起那个西部小城市,秋天下午的阳光和茶,那些友善的朋友——欢喜来得慢,怀念却来得这么快。感谢《南方人物周刊》所提供的平台;感谢徐列、杨子、万静波三位主编的默默支持,让我能够有一个地方发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感谢我的同事——摄影姜晓明、大食和美编王年华;感谢我的好朋友张莹莹(黯夜如歌),你敦厚、沉稳的性格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还有严晓霖、程东金、郑洁给我的帮助。吴虹飞2008年12月14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物报道在新闻教程中并未单列成章,但在新闻采访中它却是重中之重。它能有效地解释新闻为什么发生,因为人是新闻的主体,是事件的动因,把人物为什么要做说清楚,也就能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所以,一个好记者也应该是个好的人物报道记者。在本书中,吴虹飞试图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探寻名流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版图,在追问中逼近人物,更大程度地接近真实,从而为人物报道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范式,值得一读。 ——《南方人物周刊》主编 徐列从业十来年,我才真正体会到人物报道是所有新闻范式里最难写好的一种,非难于表达,而是难以展示或者穷尽内心。相比于前两本人物对活录,这一本集子更能看出吴虹飞的野心,除了呈现人性力量,她还试图拓宽人物报道的外延——其人其事所昭示的特殊价值。吴虹飞所选人物多在人文文化领域,其目的也是为丰富文化报道手法作一些有价值的尝试。 ——《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陈海 一个敏感甚至被认为有些“神经质”的人,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日常交往对象,但这种敏感,却是优秀记者的基本禀赋。我觉得,阿飞姑娘就是有这种禀赋的人。所以,读她的报道,尽管有时会让你觉得她的发问、个别地方的行文方式,让你无法认同,但却往往吸引你读下去,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看天下》执行主编 林楚方
编辑推荐
《名流:吴虹飞访谈录》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沏杯热茶,聆听他们之间的深度对话,重新打量这些璀璨的生命。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记者,一个弹着吉他唱歌的女子,对阵纵横当代的名士之流,没有隐私,只有坦诚,没有对抗,只有共鸣。最能引起深层次探讨的公众人物,《南方人物周刊》为历史留存的一份底稿。海岩:造星者的诉说,艾未未:一个世故的疯子,张元:从“地下”到“地上”,阿来:文学就是我的宗教。冯唐:难得一辈子当流氓,慕容雪村:论爱是不可能的,郑钧:我不是最美的花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