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余元洲 新华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余元洲 页数:311
前言
一、白文本与白话文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周谷城先生当年曾提倡读白文本,我以为是有道理的。白文本不同于白话本:后者已译为现代白话,而前者既无今译,也无注疏,大体保留古文的原样。有人说,白话文易读,而白文本(有)难度。这话不假,所以周先生在提倡读白文本的同时,也主张出一些古籍今译本。本来,白文本与今译白话各有短长,不应厚此薄彼(我自己的《老子新编》中也有译文,还是双语的)。现在的问题是,后者之短与前者之长一样,都不大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到。比如,译成了白话后,明白易懂是个优点,但却有如“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仅无味,而且弄不好还会反胃。白文本则不然,虽说难“啃”点儿,但吃到嘴里却像是煮得半生的蹄膀,越嚼越香。也因此之故,即使只读懂其中的一部分,甚而至于哪怕只一点点儿,也会使人受益不浅,或者至少饶有兴味。这使我突想到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作的自画像:“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啊,好书人读书不求甚解;懂多懂少,都高兴得不得了。反观我自己几十年的读书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过,书读得久了,慢慢也许能摸出点儿门道儿来。这不,我自己就“发明”了一种“整体读书法”(the Whole-Reading Method),2003年底还应邀到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就此用英语作了一个超小型的“学术报告”。
内容概要
《春秋通叙》将《左传》与《国语》二合为一。《春秋通叙》使人物和事件变得更为清晰,突出春秋睦的历史演进轨迹,改编年体国别体为现代章节体必要时借助《通览》和《史记》。
作者简介
余元洲,男,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和巳出站博士后;江汉大学法学教授;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新古典主义歌曲创作之探索者。 除本书外,现已出版6本专著:《论货币二重化》(199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制度改革研究》(2001年)、《公有制市场经济与民法革命》(2001年)、《论联合国的新角色》(2005年)、《老子新编》(2007年)和《哲经策论十篇》(2008年)。 发表文章60余篇,重要的有:《论建立中华经济共同体》(1993年);《论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与作用》(1995年)、《论信托经营制》(1996年)、《论民法革命》(1997年)、《货币二重化与国际货币体制改革问题》(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IMF法制变革》(1999年);《论政治垄断竞争》(2001年)、《论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2005年)、《美元——合法的伪钞》(2005年);《“远攻近交”与区域整合》(2005年)及《亚洲区域合作方略》(2006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周室衰微第二章 郑庄才露第三章 齐桓首霸第四章 宋襄示仁第五章 晋文功业第六章 秦穆图兴第七章 楚庄问鼎第八章 中原逐鹿第九章 弭兵盟会第十章 子产治郑第十一章 晏婴相齐第十二章 鲁国改制第十三章 吴越兴替第十四章 晋末国政第十五章 左国拾遗附录:关于整体读书法与史学研究的一封信后记
章节摘录
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人。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鲁)师败绩,(鲁庄)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鲍叔帅师来言日:“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脱,释放)之。归而以告(小白)日:“管夷吾治于高侯,使相可也。”(齐桓)公从之。二、管仲对齐桓公问政《国语·齐语》: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日:“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抱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日:“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日;“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桓公日:“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日:“使人请诸鲁,日:。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日:“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日:“若何?”施伯对日:“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日:“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秦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日:“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剪,戎士待陈妾之馀。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管子对日:“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竱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恒为士。“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子弟,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旦暮从事于此,以饬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恒为商。“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枷、芟,及寒,击篥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镩,以旦暮从事于田野。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神棱禳霜体途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生物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暖。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有司见而不以告,其罪五。有司已于事而竣。”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桓公曰:“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国未安。”桓公日:“安国若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桓公曰:“诺。”遂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国既安矣,桓公曰:“国安矣,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则难以速得志矣。君有攻伐之器,小国诸侯有守御之备,则难以速得志矣。君若欲速得志于天下诸侯,则事可以隐令,可以寄政。”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弥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于天下,以诛无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后记
我与历史学的亲密接触。是偶然,也是缘分。算起来,30多年了。那是1975年2月,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正于得起劲时,被大队领导安排去当民办教师,还老大的不高兴。心想:就这么点儿本事,能教什么呢?谁知,“赶鸭子上架”,还真上去了!头一个半年,是令我在两个“分校”(实为分散在“菜湾”、“刘井”两个生产队的独立教学点)做“校长”兼唯一的教师(上下午轮教,两处各半天)。半年后,也许是因为兼任大队团支部副书记职务的原因吧,调到大队部所在地的中心学校教二年级、五年级和初中班。顺便说,我兼此职的最大“政绩”,是到中心学校后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个面向全公社发行的油印纸媒体——《前锋报》,没想到此举竟差点儿把本职工作给砸了(此事已妥处,不提它吧)。在初中部,除了数学外,几年下来几乎教遍了其所开设的所有课程: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当然,还有外语。在所有这些不得不硬着头皮承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中,对我来说难度最大、因而也最具有挑战性的科目是历史。因为,从“文革”开始的小学五年级起,这一直是我学得最差的一门功课。行话说得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可我当时自己只有半瓢水,如不添加,“浇”(教)到每个学生“头”上岂不仅有一小匙儿?!无奈之下,只好暗下功夫,想法补上。而“补”的办法,也只能是搜罗一切所能搜集到的历史书籍(其中好像有吴于瑾、周一良先生合著的《世界通史》),囫囵吞枣地乱读一通。嘿,你还别说,读来读去竟然从中读出了那么一点儿兴趣,以至于后来再没有机会教历史了,却仍对历史学有所偏爱。
编辑推荐
先秦古文,难度大于秦汉以降;读懂《春秋通叙》,二十四史不在话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