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情怀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邸延生  页数:457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部书中所写的,主要记述了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由毛泽东的小时候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毛泽东逝世,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但仍然是毛泽东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国时期,在他的身上都集中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良传统和朴实无华的人生风范。在大的政治问题上,他高瞻远瞩,并在缕析分毫中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一味地克勤克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要求他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及他的每一个子女——这无一不表明在他的身上充满了朴实无华的品质和甘愿与广大劳动人民为伍的人文性格。当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学生时,他即以民族大业为己任,身无分文而“游学”于湖南的广大农村,这既充分体现了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也从另一方面突出体现了他不畏艰险、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顽强个性;青年时代的他奋发向上,战争年代的他纵观时局的发展变化而尽可能地采取适合于民族发展的各种积极措施,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从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从不改变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认准了的事决不半途而废,从而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在前进途中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和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在挫折面前屈服的战斗意志。可以说,他一生是强者!

内容概要

作者历经10年,广泛搜集素材,客观而真实地记述了毛泽东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情节,资料详实,令人难忘,从一个独特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生活中毛泽东的伟人风范。  毛泽东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子女,严格要求身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心中时刻想着人民,与全国人民患难与共、同甘共苦。通过毛泽东的日常工作、生活,人们可以领略他的思想、胆略、胸怀、情操和神采。他的精神和风范永存。  本书材料真实严谨,文字生动活泼。许多故事感人至深。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党史研究和新中国国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广大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更将是缅怀伟人、重温精彩历史故事的一次心灵之旅。

作者简介

邸延生,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1948年4月生于延安,1969年加入空军高炮部队,1970年执行援外任务,7次受部队通令嘉奖。1973年调武汉宅军从事文艺创作,剧作《鹰击长空》荣获大军区-等奖。1983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宣传干部、记者和编辑等职。
  多年来共出版专著近20部,发表诗词和文章700余(首)篇。主要代表作品有:散文集《风雨人生》、诗词集《岁月回眸》、小说《父与予》、纪实艾学《橄榄枝与黄玫瑰》等。
  近年来先后撰写了“邸延生伟人系列丛书”之《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和《历史的舆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多家报刊、电台连载或连播。
  “邸延生伟人系列丛书”
  《历史的真迹-毛泽东风雨沉浮五十年》
  《历史的真情-毛泽东两访莫斯科》
  《历史的真言-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
  《历史的真知-“文革”前夜的毛泽东》
  《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朗朗韶山追根溯源数百年间毛家史 英姿勃发心存大志毛氏三雄非等闲  1.追根溯源话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  2.辛勤劳作承传统 严格管教秉家风  3.进私塾从师尊儒 求知识认真读书  4.辗转求学苦用功 家庭暴力勇抗争  5.旧婚姻如桎如梏 寄豪情博览群书 6.少年立志出乡关 忍辱赍志东台山 7.长沙求学寻挚友 习文尚武搏激流 8.进师范求知若渴 勤发奋历经蹉跎第二篇 树雄心搏激流毛泽东赍志勤奋斗 忧天下图自强三兄弟舍家为黎民  9.时逢战乱心如焚 星夜回乡侍亲人 10.徒步"游学"感慨深 板仓邂逅逢知音 11.途经沩山访寺僧 设伏截击初用兵 12.李大钊独识英雄 杨开慧一往深情 13."驱张"期间哀母丧 自由结婚返故乡 14.故乡情依依难舍 三兄弟弃家为国 15.清水塘畔初安家 爱晚亭前步晚霞 16.同奋斗共尝甘苦 安清贫倾心助夫第三篇 战争年代风雨同舟共患难 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展豪情  17.穗沪汉湘辗转频 夫妻兄弟各离分 18.井冈山武装斗争 患难中结识真情 19.茫茫深山红旗飘 坚持斗争尽操劳 20.事出意外惹灾祸 惊闻凶信起风波 21.杨开慧英勇牺牲 毛泽东痛心涕零 22.受排挤被撤兵权 遭打击累受株连 23."左倾"错误教训深 红军被迫别瑞金 24.长征途中展豪情 毛泽覃壮烈牺牲第四篇 性格倔强人各有志终为憾 舍生忘死气贯长虹勇牺牲  25.患难夫妻载欢颜 努力学习进校园 26.毛泽东待客频繁 闹矛盾陡起波澜 27.中医治愈关节炎 英雄胆魄壮河山 28.毛泽民血洒新疆 毛泽东念弟情长 29.赴重庆和平谈判 入虎穴巧为周旋第五篇 克服困难律人律己严要求 艰苦奋斗平易近人是作风  30.毛泽东父子团圆 毛楚雄血洒西安 31.蒋介石大举进攻 江青跟随毛泽东 32.牵敌军陕北转战 遭批评江青难堪 33.黄河汊神威退敌 朱官寨江青陪情 34.毛泽东察看黄河 小李讷陕北放歌 35.旅途中江青赠衣 吃黑豆李讷生疑 36.细微处可见精神 生活中童心未泯 37.夫妻间碰碰磕磕 别陕北东渡黄河第六篇 宽待人严待己不搞特殊 遵法纪守规章以身作则  38.小李讷徒步行军 西柏坡喜迎亲人 39.谷场舞会夜阑时 以身作则严教子 40.江青赴济南奔丧 夫妻闲谈话语长 41.生活会上言论多 一路北上尽颠簸 42.乘坐火车进北平 双清别墅沐春风 43.毛岸青初到别墅 娇娇女归来见父 44.生活节俭承传统 认真为女取姓名 45.毛泽东进中南海 大事小事细安排第七篇 念念不忘群众毛泽东克勤克俭 不为私不为己全心全意为人民  46.出国不忘旧行装 夜宿冬宫睡木床 47.做工作无端受侮 李敏赴天津见母 48.日常生活要求严 赴江西贺怡遇难 49.毛岸英朝鲜牺牲 新六所领袖伤情 50.生活中克勤克俭 爱白雪流连忘返 51.对他人要求从宽 对自己要求从严 52.领袖念子情意深 夫妻用餐各自分 53.毛泽东心系群众 回韶山依稀别梦第八篇 面对困难毛泽东奋力挽狂澜 生活艰苦领袖与人民心连心  54.庐山会面亦匆忙 毛泽东约法三章 55.率子女吟诗充饥 休息日香山游戏 56.小李讷回家解饿 吃野菜志挽山河 57.树雄心所向披靡 展豪情天下无敌 58.生活中严格律己 为国是死而后已 59.毛泽东看样板戏 同毛远新谈教育 60.舞台上下连情意 毛泽东看《红灯记》 61.漫山花开杜鹃红 王海容见毛泽东第九篇 身为领袖一生节俭两袖清风 鞠躬尽瘁不留遗产只留精神  62.填词致语邓颖超 写信渡江逐浪高 63.周末伴舞谈姓名 高墙隔阻父女情 64.东湖侧畔听歌声 毛泽东安然返京 65.毛泽东昏迷在床 卧病榻不忘边疆 66.痛患眼疾意茫然 最后一次下江南 67.别江南依稀经梦 做手术听《满江红》 68.毛远新进中南海 忆往昔凄楚满怀 69.弥留之际遗所思 毛泽东与世长辞

章节摘录

一、追根溯源话韶山毛氏宗族七百年在中国的历史名城长沙市南面不远的地方,坐落着四周峰峦耸峙的县城;因其地处湘江岸边,又有一条名为浏阳河的碧水流经境内,县城被取名为湘潭。从湘潭县的县城向西80华里,在湘乡、宁乡、湘潭三县的交界处,耸立着一座松柏叠翠的山峰。相传远古时候的舜帝南巡曾路过这里,休息时命从人吹箫奏乐,唱卫曲歌《箫韶九成》;箫歌起处,祥云缭绕,百凤翔集,由此箫乐便被人称之为《韶乐》,舜帝曾在那停歇过的山峰也被人们称之为了韶山。南岳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韶山便是其中之一。远远望去,韶峰高耸,群峦葱郁。据《长沙府志》记载,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学道,山上留有韶氏三姐妹居住和游历过的韶山八景;清光绪元年(1875年),一位名叫周定宁的布衣名士,游历韶山后作《韶山记》,盛赞了韶山的地域概貌: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远七泽,发岳麓而控东台。潆回地涌,水飞雪浪之花,九巍天开,山横玉枕之案。绵亘百余里,蜿蜒来八面之龙。山苍莽,际无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凤音亭,丹凤衔书;胭脂井,紫龙吐沫。上麓天,风云际会,前金后紫……另有古人写诗盛赞韶山,其诗曰: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一条龙。山麓中,一湾碧水绕山而淌;山脚下,几洼池塘前散落着不多见的几户农舍。农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树的簇荫之中。如果将大山的走势譬如一条巨龙,那么这里就像是这条巨龙颌下的一颗明珠,乡里人习惯地称其为韶山冲。700年前——公元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时间天下振奋、群雄扼腕、百姓拥戴。一位远在江西吉州府龙城县(今江西省吉水县)的青年农民毛太华,不甘一生碌碌无为地老死乡里,他想走出龙城县到“外面”闯一闯,“出人头地”地干一番事业,为自己也是为其后代争得一份“荫德”,于是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队伍。不久,他投奔的这支军队被朱元璋派往云南,毛太华就此参加了远途跋涉的西征。抵达云南后,毛太华随军作战积有一些战功,在云南娶了一位苗族姑娘为妻,生下了8个孩子。战事结束后,毛太华带了妻子和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内迁,原本想回到江西故里“光宗耀祖”,但在途经湖南湘乡县时,便在县城门外的绯紫桥畔安了家,并因其累积的军功分得了数十亩田产。毛太华过世后,毛清一和毛清四便携家带口离开湘乡县,迁到了湘潭县境内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环抱、风景秀丽的韶山冲——由此,韶山冲便有了毛氏家族的这一支脉。和韶山冲一山之隔的唐家圫,是毛泽东外祖家的居住地,毛泽东的童年主要是在这里度过的(新华社稿)世事沧桑,风云变幻;星移斗转,时代变迁。到了500年后的大清王朝,世代居住在韶山冲的毛氏宗族中有一个名叫毛恩普的人,膝下仅有一个儿子,叫毛贻昌,字顺生,毛恩普按祖上流传下来的习俗给独生子取了一个号:“良弼”。当毛顺生15岁的时候,毛恩普为儿子娶回了一位比儿子大3岁的姑娘文素勤为妻,并请了风水先生选择在韶山冲的上屋场重新翻盖了一所“凹”字形的房宅。祖居湘乡县唐家土乇的文素勤很贤惠,跟毛顺生克勤克俭地过日子,毛恩普老来也算是有了依靠。5年当中,毛顺生夫妇俩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不幸都因病没能存活下来,这对毛恩普的打击很大。他长途跋涉百余里的路程去到南岳衡山的大庙为毛家祈求“香火”,希望上天能够降下恩惠,“赐福”给他们毛家,使之“后代兴旺”,同时还“许愿”自己从此以后吃“观音斋”……毛恩普的这一举动深深打动并影响了文素勤,文素勤从此也开始笃信佛教,敬重神灵,为的是祈求上苍保佑她再生下来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毛顺生却不大相信这些,而且下决心要走出韶山冲去“外面”闯一闯。于是,他变卖了几亩田产做路费,离开家乡到兵营投了军。读过一两年书的毛顺生,算是认得几个字,但毕竟没有多少知识,感到在军队的下层士兵中终究混不出什么“名堂”来,便借口家中有事,托人情去领了当年的军饷,然后拿出一部分“贿赂”了“千总”。“千总”又额外“开恩”发给一笔在他看来数目不小的“安家费”,毛顺生便离开了兵营。回到韶山冲以后,一家人先是用毛顺生的那笔“安家费”赎回了先前变卖的那几亩田产,又置办了十几亩地,并统一将上屋场那十几间“凹”字形的土坯房加盖了瓦顶,看上去很像是一户殷实的富裕人家了。接下来,毛顺生依仗自己出去闯荡过两年的经验,便开始尝试着在村上做一些小买卖。文素勤在家兢兢业业地操持家务,夫妻俩很快把个家业支撑起来。毛恩普看到这一切,心里总是乐呵呵的,唯一的盼望就是能够早日抱上孙子。转眼到了清光绪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大清帝国已经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亿万劳苦大众深受日渐衰落的大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双重压迫,民族苦难日渐深重。年轻力壮的毛顺生为了讨生活,开始走出大山去别的乡村做些小生意。这一年,毛顺生已经23岁了。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韶山冲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12月25日,韶山冲的峰峦中突然狂风大作,随之电闪雷鸣,继而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候,第五次怀有身孕的文素勤已近临盆,躺在上屋场的“凹”字形屋内耐着阵阵腹痛,企盼着这第五个孩子的降临……外出归来的毛顺生在堂屋里来回地走动着,面对着供桌上烟气缭绕的香火,一阵阵心绪不宁;虽说他不像父亲和文素勤那样信佛,也不信神,但这时的他却也对着供桌上摆放着的观音菩萨雕像,默默祷告着妻子能生下个儿子,盼他们母子平安……这时的毛恩普坐在堂屋的一角默默地吸着旱烟,他不满意儿子在堂屋里来回走动的样子,认为这是对神灵的“大不敬”。他虽然不作声,但一直以企盼的神情注视着供桌上的观音菩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祈祷:给毛家生个伢子吧,给毛家生个伢子吧……风还在刮,雨还在下,沉沉的云层中一道闪电接着一道闪电,晴天霹雳一个接着一个炸响。文素勤听到雷声,暗自祈祷上苍保佑她和肚子里的孩子。天色越来越黑了,午夜过后,风停雨逝,韶山冲的大山开始寂静下来。文素勤渐渐进入了梦乡。睡梦中的文素勤突然醒了,开始了痛苦的呻吟和抽搐。一轮红日跃出东方地平线,在万朵云霞中喷薄升起,灿烂的光辉照耀着风雨过后的韶山——这时,上屋场毛家屋内传出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哇……哇……”产后的文素勤如梦初醒,喃喃地庆幸道:“阿弥陀佛!”紧接着是接生婆的一声高喊:“生了,是个伢子!”这个伢子已是文素勤生的第五个孩子,也是第三个儿子了。一连几天,毛顺生请了乡里的亲朋好友来上屋场吃喜酒——按毛氏的族谱辈序排列,“祖恩贻泽远”,毛顺生正名贻昌,是“贻”字辈,他的儿子当为“泽”字辈,即取名“泽东”,字润之(润芝或咏芝),按儿子辈排行三。“泽东”意为润泽华夏,恩惠东方;而“润之”则为东方之大泽,尚须水的滋润和维持。文素勤虽然因又为毛家生了个儿子而暗自高兴,但心中却也有些担忧。她先前生的几个孩子都因病没能存活下来,这次她暗下决心吃“观音斋”,以虔诚之心祈求神灵保佑她的这个儿子平安长大。为了这第三个儿子健康成长,孩子还不满一周岁的时候,被寄养在了湘乡县唐家土乇的外祖父家。唐家土乇的文氏家人丁兴旺,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文家老小共有20多人,文素勤的父亲文芝仪,育有三男三女。长子文正兴,在文氏这一支脉中排行第七,毛泽东称其为七舅。七舅母所生子女很多,被乡里人称之为多子多福的吉庆之家。为了托福,毛泽东从小便循着母亲的意愿,拜七舅母为“干妈”。在唐家土乇的文氏大家庭中,毛泽东很得众人的宠爱和呵护,从小养成了活泼、倔犟、刚强和放任不羁的性格。文家门前有洼池塘,文家人称其为龙潭。潭中有一块发亮的巨石,文素勤认为那是一块“神石”,文家之所以人丁兴旺、生活欣欣向荣,全靠了龙潭中“神石”的庇护。因此,文素勤让儿子再拜龙潭中的“神石”为“干娘”,取名“石三伢子”,满心希望她的这个儿子能够坚如磐石,茁壮成长,长命百岁,一生安泰……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17日,在中国的黄海海域,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海战,是为中国海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中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幕;因其发生在中国农历的“甲午”年间,人们习惯地将这次海战称之为“甲午海战”。甲午战争从1894年8月开始至1895年4月结束,历时8个月,终因清政府的妥协求和,不认真准备、组织和调遣兵力,致使拥有亚洲第一流强大舰队的北洋水师一败涂地。国家发生的这一切,对于地处穷困乡村的湘潭韶山冲来说,老百姓们也只是增加了苛捐杂税,感到生活日渐艰难,并不知道国家吃了败仗,更不知道堂堂的大清王朝已经处在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中……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4月3日,吃过早饭的毛顺生嘴里嚼着最后一口糙米饭,像往常一样匆匆赶着耕牛去自家田里犁地了。这时候的文素勤又一次怀了身孕,但她还是腆着大肚子刷洗了碗筷,然后领着3岁的石三伢子去田里点豆。年幼的石三伢子跑去地头上玩耍,当他正用小手挖着田边的野菜时,抬头看见母亲突然跌倒在田间,脸上还显露着很痛苦的神色;他被吓坏了,急忙站起身来大声叫喊:“妈妈,妈妈……”在不远处犁地的毛顺生闻声急忙跑过来,抱着妻子便往家跑。所幸文素勤平日操劳惯了,顺利地产下一男孩。毛顺生见又是一个伢子,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说道:“噢,蛮好么!又多了一个牵牛尾巴的,蛮好喽!”这个孩子出生后不久,被取名为毛泽民,字润莲。第二个儿子过满月那天,毛顺生向前来贺喜的乡亲们说:“又多了一个伢子,好是蛮好喽!但又多了一张嘴吃饭,要想想办法,不然日子怎么过?”并说,“从此要立下规矩,不然是管不了的。”这一年,毛顺生为了能够使家里多进些收入,便学着外边商人的做法,请人印了一些债券向乡里人发放,并为这种债券起名为“义顺堂”,向乡亲们保证做到“童叟无欺”。二、辛勤劳作承传统严格管教秉家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石三伢子已经6岁了。每天早晨天刚放亮,石三伢子总要背上箩筐、带上砍刀进山去砍柴;当韶山冲每户人家的院落里都升起了袅袅炊烟时,村上的人们见到小小年纪的石三伢子总是背着一捆干柴从山上下来赶回家去吃早饭。早饭过后,毛顺生有时会带着儿子下田去干活,有时也会让儿子在家里帮着干些家务,自己则背上褡裢出去做乡里人的小生意。乡里人常常称赞石三伢子说:“真是个好伢子,从小就晓得帮着家里干活,长大了一定有出息……”在韶山冲的上下屋场,有一群和石三伢子年纪相仿的孩子,这些孩子几乎天天或结伴进山去砍柴,或相约在有草的山坡地上放牛,或三三两两地下到池塘里去戏水摸鱼。这一年的夏天很热。韶山冲四周的山坡地上树茂草丰,一块块水田里的稻子长得蓬蓬勃勃,有的田里的稻子已经开始抽穗了。每逢吃过晚饭,毛顺生为了节省家里点灯用的桐油,总要文素勤带了两个孩子到自家房前的空地上乘凉。而这时毛恩普便会拉了两个孙子的小手,搬个竹凳子坐下来,教他俩数夜空中的星星,并指点出哪是天上的银河、哪几颗是北斗星、哪颗是牛郎星、哪颗又是织女星,两个孩子总会听得入迷。有时候两个孩子也会向祖父提出许多不懂的问题,诸如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为什么不走到一起去呢?天上的神仙为什么不管地上穷人家的事?还有的时候,小儿子也会问妈妈:池塘里的青蛙为什么总是叫?树上的蝉为什么总是鸣?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该下雨的时候不下、不该下雨的时候为什么又下起来没完没了?毛恩普和文素勤总会就他们所知耐心地予以回答或解释,实在解释不了的,也会告诉说:等你们长大了,自然会晓得的。祖父和母亲给两个孩子讲的这些故事和说的这些话,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时候毛恩普会单独对他的两个孙子说:长大了你们要好好读书,爷爷希望你们日后都能够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真的能够那样,爷爷就是死也瞑目了……而文素勤总是对两个儿子说“要多关爱穷人、多帮助穷人”,因为人活在世上总是需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她说每个人凡是做了好事,天上的“菩萨”是会知道的,会保佑做好事的人一生平安;而每个人但凡做了坏事,哪怕一点点坏事,“菩萨”也会晓得的,做坏事的人就要受到惩罚。两个孩子向母亲保证说,他们今生今世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天,几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子在山脚下的水塘边放牧水牛,两头犍牛哞哞叫着顶起了犄角;在一旁玩耍的孩子们便哄笑着、吵嚷着将两头顶架的犍牛围了起来,有的还用柳条枝抽打着地面,起着哄地争看两头顽牛格斗……这时候,后脑勺上留着一条小辫子的石三伢子背着一捆干树枝走了过来。只见他身材修长,上身穿了件对襟的无袖短衫,下身穿着条打了好几块补丁的旧布裤子,脚上踏着草鞋,两只小手紧紧地攥着捆绑干树枝的野藤,一边走一边腾出一只手来擦拭额头上的热汗。孩子们大声招呼说:“石三伢子,快放下你那柴,来看牛打架……”有的孩子说:“快别看了,要是回家晚了,他爸又得吼他!”一听这话,石三伢子索性放下了背上的柴枝,上前去拿了一个孩子手中的柳条枝,毫无惧色地大步走向仍在顶角的两头水牛。这时,又一头体型健壮的水牛慢悠悠地向着石三伢子走了过来,在一旁的孩子们立刻喊叫起来:“石三伢子,快躲开!”小小年纪的石三伢子非但没有躲开,反而瞪起了眼睛,挥起拿在手中的柳条枝抽打在走向前来的那条水牛背上。挨了打的水牛跳了跳,哞哞叫着跑开了。听到叫声,两头顶架的水牛也停止了格斗,随着那头水牛跑向了两旁。围观的孩子们高兴地大喊起来:“好,石三伢子真行呢!”石三伢子手上依然拿着那条柳枝,站在草地上同小伙伴们一起也“咯咯”地笑起来……十几头大大小小的水牛全都下到了池塘里,只将牛头暴露在水面上,岸上的树丛中无休止地传响着烦人的蝉鸣。放牛的孩子们一声呼喊,全都脱光衣服跳进了水塘中,其中有人向仍站在岸上的石三伢子高喊:“石三伢子,还不下来一起凉快凉快!”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读过几年私塾,精明能干,克勤克俭,善于经营,但是性情暴躁,教子苛严,使毛泽东幼年时期,就滋长了抵制父亲专制的反抗意识(新华社稿)犹豫了片刻,石三伢子最终还是脱光了衣服,喊着叫着纵身跳进了池塘。他和几个小伙伴开始了游水比赛,只一会儿工夫,石三伢子便游到了最前面,并回头看一眼被他落在后面的小伙伴,喊一声:“土地佬官儿、四道士,你们快些游啊!”被喊做土地佬官儿和四道士的两个孩子喊叫:“石三伢子,你游慢些,等等我们!”石三伢子在前边侧着身子划着水,他不想让小伙伴追上他,两只小腿一蹬一蹬地加快了节奏。正当孩子们在水中玩得高兴时,一个伏在水牛背上的孩子大声叫起来:“石三伢子,你爸爸来了!”众男孩闻声一看,只见毛顺生高高地卷着两条裤腿站在池塘边,胳膊上的两只衣袖也挽了起来,手里拎着一支竹耙子向水中的儿子厉声吼道:“润之,你给我上来!”水中的石三伢子不再游了,顺从地光着小屁股上了岸。众男孩也都面面相觑,一个个悄无声息地划向了池塘边,开始揩身子、穿衣服……石三伢子低头站在岸边的草地上,等着挨父亲的训斥;满脸怒色的毛顺生瞪了儿子一眼,想说什么而没有张口,嘴角上露出了一丝无可奈何的苦笑。众男孩惊恐地看着毛顺生,随即将眼睛转向石三伢子、一起投去了关切的目光……毛顺生察觉了这一切,先是将脸转向众男孩,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自己儿子脱下来的衣服上;再看一看衣服旁边的那捆柴枝,随即拎着手上的竹耙子走向了石三伢子。石三伢子一见、转身就跑,然后纵身跳进了池塘——众男孩见状先是一惊,随即又都忍不住哄笑起来,有的孩子还故意说:“毛老伯,下塘去捉他呀!”毛顺生本不想打儿子,现在想打也打不成了,只得将竹耙子狠劲儿地往地上一戳,返回身去拎起了儿子捡回来的那捆柴枝,又拿了儿子的衣服转身离去。走了三四步之后,像是又想起了什么似的、用力甩手将儿子的衣服往池塘边一丢,然后无声地叹口气、走了。众男孩都喊:“上来吧!石三伢子,你爸爸走了……”水中的石三伢子脸上带着顽皮的笑容,从容不迫地游上岸来穿衣服,同小伙伴们一起喊着、叫着、欢呼着,像是庆祝胜利似的……回到家,石三伢子绕过堂屋先去见母亲,文素勤疼惜地对儿子说:“你爸爸生气了,说是要罚你……”石三伢子扬着小脸对母亲说:“我已经打了柴了,为什么还要罚我?”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慈爱善良,为人慷慨厚道,常接济别人。1919年10月文氏病逝,终年52岁。毛泽东昼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深意长的《祭母文》(新华社稿)这时候,只听得毛顺生在堂屋里一声怒吼:“润之,过来!”石三伢子只得乖乖地走进了堂屋,站在父亲面前不说一句话,只是将眼睛看了父亲的脸色。原本坐在一只矮板凳上的毛顺生一见儿子这副样子,霍地站起身来,冲着儿子大声喊道:“你讲,为什么下塘?”石三伢子低声说:“天热……”毛顺生再问儿子:“你不怕被水淹?”石三伢子回答:“不怕。”毛顺生更生气了:“淹了就晚了!”石三伢子争辩说:“我说的是实话。”毛顺生冲着儿子迈了一步腿:“你还敢犟嘴?”并斥责说,“你说今天该怎么罚你?”石三伢子并不移动自己的身子,只是抬了头说:“为什么罚我?我又没做错事……”毛顺生冲着儿子说:“我说罚你就罚你!用不着为什么……”正在这时候,文素勤领着3岁的二儿子进了堂屋,一开口先是对大儿子说:“听你爸爸的话,你爸爸也是为你好……”继而又对丈夫说,“呵斥一顿就算了,他已经晓得了。”接着又将脸转向大儿子,“你晓得了吗?快告诉你爸爸。”这时的石三伢子知道母亲是来袒护他的,便喃喃地说:“爸,我晓得了。”做父亲的问:“你晓得了什么?”当儿子的回答:“明天还去砍柴……”就这一句话,毛顺生竟被儿子说得哭笑不得,文素勤则趁机对大儿子说:“好了,好了,快带了弟弟去场坪上玩吧!”晚上,在昏暗的桐油灯下,毛恩普叫了大孙子到堂屋里坐下,说是给他讲些事情。石三伢子乖乖地在一只矮板凳上坐下来,借着昏暗的灯光,听祖父对他讲:“你已经不小了,该懂事了,你怎么能够下到池塘去游水呢?要晓得,那是会淹死人的,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毛恩普说:“我们毛家在韶山冲多少还是有些名声的,上下屋场六七百户人家,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如今谁人不晓得我毛恩普?哪个不晓得你爸爸毛顺生?族里人也都晓得你爸爸是见过世面的人。你如今也长大了,出去了不准让人家笑话,不准给我们毛家惹祸,不准给我们毛家人丢脸……”毛恩普一字一句地说着,石三伢子静静地听着;说到最后,毛恩普给孙子定下了三条“规矩”:一、不准说谎;二、不准同长辈顶嘴;三、出去了不准惹祸。石三伢子向祖父表示他将牢牢记在心上。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临近入秋的一天,已经9岁(虚岁10岁)的石三伢子被父亲叫去身边。毛顺生坐在一只竹椅上,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对儿子说:“润之,你该上学了。”并说,“男人没有学问不行,爸爸是吃过亏的。”毛顺生见儿子很顺从地答应去南岸私塾读书,心里暗自高兴,却严厉地叮嘱说,“去了要听先生的话。记住,事事不许说谎,不许同先生顶嘴,不许同别的孩子打架,要用心读书!”石三伢子很高兴地答应一声:“记住了!”并重复说,“不许说谎,不许顶嘴,不许打架,用心读书……”这时文素勤走进来笑道,“石三伢子,去了要好好读书,日后你爸爸算账就有帮手了。”毛顺生一本正经地对儿子说:“日后你就是读书人了,从今往后我不再叫你‘三伢子’,而叫你‘润之’或者‘泽东’,你母亲也要慢慢改过来,叫你‘润之’或者‘泽东’……”石三伢子又跑去告诉爷爷要去读书的事。毛恩普疼爱地对孙子说:“我晓得了。”继而又问,“你就要去读书了,你还记得爷爷对你讲过的话么?”“记得。”石三伢子很认真地回答,“好好读书,将来考举人、考进士!”并说,“妈妈要我和弟弟多关爱穷人,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毛恩普点头说:“你母亲说得对呢!”并说,“以后我也不叫你‘三伢子’了,而叫你‘润之’……”就在这天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毛泽民不留意掉了一粒米,被他父亲发现了,遭到了斥责:“捡起来吃掉!”毛泽民弯腰捡起那粒米放进了嘴里,父亲又很认真地对他的两个儿子说:“莫要小看一粒米,来之不易哩!你们要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糟蹋粮食!”这时,毛恩普和颜悦色地诱导着两个小孙子:“润莲,你还记得《悯农》那首诗么?”“记得!”毛泽民立刻走离了饭桌,站在堂屋里背诵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得就好!”毛顺生很严肃地对他的两个儿子说:“日后你们读书也好、出去做事也好,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你们做什么,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农民家的儿子!”两个孩子都说:“记住了!”从这时起,父亲对他们讲的这句话,便深深地记在了两个孩子的脑海中。

编辑推荐

《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鲜明个性体现毛泽东人格魅力,生活点滴中昭示伟人博大胸怀。平易近人,严格要求自己也子女,艰苦相互,时时与人民同甘共苦,关心群众,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精神永驻,再现伟人的领袖风范,小中见大,点点滴滴化精神,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人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情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因为国庆阅兵,同事刚上小学的女儿对一代伟人毛泽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了解伟人的生平事迹,于是帮忙精挑细选买了这本书,同事很满意!
  •   历史的情怀---毛泽东生活记事。
  •   是一本从小处了解毛泽东的好书。价格便宜,印刷质量挺好。确实是一本好书,强烈推荐购买!
  •   喜欢毛泽东的所有图书,这一本更加好看
  •   他是一个伟人,他有很多不平凡的方面。但他也是一个人,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有普通人的欢乐和郁闷。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走下神坛的毛主席,觉得他真的很可爱!
  •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生120周年,深切怀念毛主席!
  •   已收到,还不错,不过其中一本书书角出现破损,但也并无大碍!
  •   看了一遍,写的还真实。有一些事情过去真不知道。
  •   书的内容可以简单看看,但作者在行文中很多历史事件的评述并不准确,如对清末新政事件、外务部的设立等。
  •   作者的水平真的很有限,书中的内容网上到处都是,文字也不够生动,这种水平也能出书吗
  •   赵本山说:环卫工人大哥大姐请再辛苦一些!!这些东西蛮脏的。宋丹丹说:各位大哥大姐,年终评选先进我一定投你的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