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史纲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沈志华 主编,杨奎松 等撰稿  页数:489  字数:5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苏关系史纲》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本书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

书籍目录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第一卷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    苏联干涉与“三二O”事变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    中苏条约与苏军进兵东北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    冷战开始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第二卷 同志加兄弟(1949—1959)  第一章 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及双方的利益冲突    毛泽东坚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第二章 朝鲜战争时期中苏之间的全面合作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第三章 苏联援华贷款的数额、用途和条件    关于贷款数额的重新考察    军事用途大大地多于经济用途    苏联提供贷款的附加条件  第四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大规模援华与中共对苏共的政治支持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    毛泽东坚决站在赫鲁晓夫一边  第六章 苏联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苏联援华研制核武器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    赫鲁晓夫决心撕毁合同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第七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一切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  第八章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军事合作的愿望与矛盾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风波    炮击金门引发的激烈冲突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超英赶美还是赶超苏联    苏联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中共从耐心企盼到愤怒出击第三卷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两党分歧公开化与双方关系的短暂缓和    团结进程中的两轮较量    苏联击落美国U一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    两国在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    两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针锋相对    中国国内经济衰退与中苏关系短暂的缓和  第二章 两党关系的破裂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两党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暗中斗争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调整对苏方针    外交上的新一轮较量    国际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哉的开始  第三章 毛泽东外患内忧思路的变化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    反修斗争必须转向国内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    第一次边界谈判  第四章 国际共运的分裂与中苏同盟的瓦解    莫斯科3月会议与国际共运的分裂    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    濒临战争边缘与转入军事对抗第四卷 走向正常化之路(1979-1991)  第一章 充满矛盾的中苏国家关系    打破僵局的首轮国家关系谈判    勃列日涅夫发表塔什干讲话    漫长的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推动高层接触的“葬礼外交”  第二章 中苏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超前发展的两国经贸文化往来    新思维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    “三大障碍”问题的重大突破    钱其琛访苏与柬埔寨问题的解决    谢瓦尔德纳泽访华及其积极结果  第三章 两国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访华与中苏关系全面恢复    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李鹏访苏与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江泽民访苏与未来双边关系的基础跋: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征引和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中国人有句古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而中苏关系的历史、就是中俄关系今后发展的一面镜子,一个参照物。研究和总结中苏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历史演进中获得肩示,避免重复前时前代所犯下的错误。才可能为中俄关系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甚至为中国处理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范式。正所谓,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沈志华等中苏关系研究的中坚力量的新著《中苏关系史纲》的出版恰逢其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苏关系史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3条)

 
 

  •   沈志华教授在国内冷战史研究上目前可以说是权威,在中苏关系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分量的人物,原因不是他敢于写什么,而是现有的资料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他的书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毕竟我们知道很多事都是传闻,而他能够用解密的资料去形成文字,这就是他的贡献。敢写总比不敢写要好,知道不敢写总比不知道而有目的的乱写要好得多。
  •   沈先生所编的这一著作让我了解了中苏关系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同时也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若想对中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是必读的。对于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有帮助!
  •   很有深度,突破了原由的观念,也大量历史真实挡案为基础,是研究中苏关系中不可多得的好书
  •   全书逻辑严谨、史料丰富,为读者描绘一幅精彩生动的历史长卷,很多历史信息(如辛亥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都还是第一次了解,的确是一本值得收藏、百看不厌的好书。
  •   我一向很喜欢沈先生的著作,这本也是写的非常好,对史实的解读非常深入透彻.可以说这是目前世界上研究中苏关系的最权威著作之一.顶!
  •   该书的民国史部分写得史料翔实,值得一读。1949年以后的中苏关系部分因为只有苏联的历史档案可以参考,中国政府自己的历史档案却讳莫如深,不敢公开,使得建国后的中苏交往史有点欠缺。可以理解。该书能在大陆出版,令人惊喜。说明我们政府知道真相是封锁不住的,人民有权知道历史的真相。你不让我们知道,我们在网上5年前就知道了,现在只不过是大陆允许公开出版了而已,我买这留个纪念,内容在国外中文网站早就讨论过无数遍了。没什么新鲜的东西。
  •   本书对1917到1991年中苏历史的阐述较为详细,作者的论点也可谓客观公正,再现了当时国际政治的风云诡异,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苏联解体前的几任苏联领导人的战略判断,不再只知道“赫鲁晓夫是大坏蛋”了。本书遗憾的地方是对毛主席逝世后的到1991年的历史事件描述的太少,而且也似乎“不敢”做什么评论,可以理解吧,作者也不愿冒这个政治风险。
  •   此书公布了一大批鲜为人知的外交档案,读后收获颇多.真实的历史是靠详尽,角度不同的史料构成.在这个层面上讲这本中苏关系史纲无疑很成功.确实是本好书,尤其对于热爱历史的朋友.
  •   中苏关系涵盖整个中共党史。和我们学的所谓‘历史’严重不同。偶不敢说它100%真实,但偶敢说以前学到的90%不真实……
  •   从中苏关系的角度透视1917-1991那段历史,尤其是80年代之前的历史,使人对许多问题甚至是迷题豁然开朗。与其他非教科书的记载相互印证,可知本书许多看法符合逻辑、符合常识、富有见地!
  •   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让你了解真实的中苏关系。1.
  •   中苏关系的权威巨著,前无古人,受益匪浅
  •   作者的口吻比较客观,对于了解中苏关系确是一本好书
  •   中俄的边界问题完全解决了,可这也是迟到四十多年的成果。在62年关系开始紧张时,中苏边界谈判的东北边界也基本上是目前一致,但毛泽东突然关于中俄不平等条约的公开谈话使苏联认为中国想要收回外兴安岭,导致谈判破裂,最终在两国边界陈兵百万。我认为这是毛为了搞掉反对派,故意制造中苏矛盾,好为掀起文化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   这本书按时间系统的向读者介绍了中苏之间从1917年到1991之间的历史,值得关注的是1917到30年代和文革期间的这段历史。这本书不仅是关心中苏历史和中俄未来的朋友们的一本好书,更是一本非常翔实历史资料。
  •   中苏历史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   我是冷战史的研究生,主要研究中苏美关系,这本书不错,沈志华是当代国内研究冷战史不错的学者.
  •   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专业研究著作,能够为专业的或非专业的读者许多珍贵的史料集专业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西方冷战的历史,中国在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其间的得与失。另,订正一处错误:当当网该商品介绍的“目录”第三卷第二章“国际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哉的开始”中,“大论哉”为“大论战”之误。
  •   沈志华等人编制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做到了广涉猎、深研究!书中几乎每页都有不下3篇的文献引用标注,而且都是一些权威的、难得的史料。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对许多历史事件与现象做了深刻而全面的剖析,独具匠心,发人深省!通过本书,不仅可以明白许多当年令人迷惑的事件,而且可以理解那段历史是如何对当代产生影响的!盛赞不为过,充分肯定!
  •   回眸历史,才能更加科学地走好未来的路。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明白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真的很好。
  •   大量的史实流畅的行文历史和逻辑的结合理性和人性的融合治学的严谨这本书写的很好可以典藏。缺点:对一些史实解说不够,如“波匈事件”、“布拉格事件”无解说,使得我等非历史专业的人有点不明不白。
  •   读到第三卷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真的不想往下继续了……似乎我们缺少国际战略,要么是革命理想情怀(毛时),要么是闷声发财(邓后)……
  •   年代并不久远的历史,但是书写起来却充满了困难。几位优秀的历史学家,在文献的爬梳中,终于找到了历史的真面目。
  •   国内做历史的为数不多几个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了
  •   大量的史实流畅的行文历史和逻辑的结合理性和人性的融合这本书写的很好可以典藏
  •   这是一个写史的突破,突破的许多禁区!
  •   这本书很厚,但很有意思,对于历史的书写感觉也很客观,不错。
  •   一直在看沈志华的书,这一本显然也是值得慢慢详读的
  •   不一样的历史观,写出了不一样的历史,值得一读!
  •   绝对值的一看。还得到了他的签名。兴奋中
  •   看过好久了,真的不错,解密了一些猜测,很敬佩作者
  •   很珍贵的资料!受益匪浅。对这方面有兴趣的人们觉得值得收藏。
  •   涉及很多中国近现代史,很有参考价值。
  •   我是帮别人买的,第一次在当当买书,感觉又快又优惠,以后找书第一选择是当当!可惜有些书老是没有货,本想再买,等了10天都没有,有点遗憾。
  •   写的很详尽,使人读来很有感慨。
  •   书很好Z!值得一读
  •   听过沈老师一学期课,因为喜欢他的课也会喜欢他的书。
  •   发货速度很快,报装很好。非常满意。
  •   纸张的质量不错,只是封页的胶粘的有点不结实,不过不是很严重
  •   新意迭出论证透彻非常值得一读
  •   慢慢看,慢慢琢磨,呵呵~~~
  •   就是烦琐些
  •   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成熟的笔法
  •   巨著
  •   由于历史资料的原因,我们对于近代现代中苏关系的了解非常少,而中国的资料现在解密的很少,而沈老师有第一手资料,所以可以了解很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很值得一看到。
  •   我曾读过孔寒冰的《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相比之下,各有各的特点,我认两书可以互补,对于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好的书目。
  •   弥补了我对于中苏关系历史的一些空白!很好!
  •   这段历史无论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还是八零后的新新人类都有一定程度的空白。认真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很多事情,例如,抗美援朝等等。其实,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   此书还可以,但没有考虑当时的政治气氛,与实际情况还是出入的,苏联绝对不会是完全无私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是一致的利益。
  •   作者都是国内这方面的权威,史料很翔实。观点很客观。
  •   听说是作者最新出版的研究成果,我们教授极力推荐,买回来还不错!
  •   朋友推荐说,要想理解五六十年代中国国内的一定情况,这本书是个很好的参考。刚买来一看是个大部头,心里有点怵,硬着头皮开了头,内容不断给我惊喜,居然在短短几天读完,受益匪浅。关于书的内容,大家自己读吧,几句话讲不清楚,看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
  •   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帮我们拨开迷雾,破解那段影响世界的历史。
  •   虽然不如沈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那么言辞犀利,但是考虑到那么写估计就不能出版了,所以是可以理解并且接受的。好人!好书!
  •   不看不知道,看了以后,了解了许多事情,值得一看。
  •   系统作品,值得一读
  •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多买了一本该书?请问是什么原因,能否将书返回给当当网?
  •   正文shutinghaode书挺好的!!!
  •   此书的资料比较翔实,很有收藏价值。
  •   当当网发放的图书 质量很不过关 严重的影响了我对于读这本书的欲望 觉得有种欺骗消费者的感觉
  •   帮同学买的,评价还可以
  •   内容很不错版本不是很好字偏小厚厚的一本分成2册就好了
  •   内容详实,可读性很强。文字功夫不错。
  •   真的还蛮不错的,内容也还算好,然后纸张也很不错哦,(*^__^*)嘻嘻……
  •   如果对中苏关系有兴趣但又不想看那些宏篇巨制的话,可以试试。
  •   我在3月30日买了一本中苏关系史纲,发现封面等都出现套印现象.不知是什么原因.给人的感觉很象盗版书.希望能给我们一个答复.谢谢!
  •   此书一般,仅供参考。沈志华的书看过一些,总感觉她主观臆测较多,先入为主,并不客观。尤其是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对于毛的思想并不了解,自以为掌握不少一手文献就可以信口开河了,洋洋洒洒,离题万里。这样主观解释,更是容易贻害不浅,提醒大家注意。
  •   披露的很多信息若干年前可是不可能的
  •   强者很难理解弱者的尊严,后生很难理解前辈的教训,这是我读了《中苏关系史纲》的体会之一。当赫鲁晓夫站在缓和东西方冷战的角度限制对华核武器输出的时候,他是不太容易体会到积贫积弱的中国渴望自强的愤怒的。同样当中国对苏共二十大有所批评时,中国也许未必真正了解苏联人曾亲历的关于斯大林错误发动肃反扩大化、党内大清洗给国家带来的苦痛以及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拨乱反正、平反昭雪对于苏联共产党的重要意义所在。苏联反思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对此尚无切肤之痛并准备学习斯大林模式,某种程度上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或许是巧合,10多年后,中国经历了自己的大清洗和大规模的拨乱反正、平反昭雪。 《中苏关系史纲》是沈志华等国内多位国际关系学学者编著,2007年一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该书反映1917-1991年中苏关系种种是非曲直。书一出炉便受到一些专业书评的好评。而实际上在卓越等网站,该书也一直处于热买断货中。 随着如今热度稍退,打折又甚,便买了一本来看。果不其然,该书引经据典,梳理系统,尤其是引用了俄罗斯解密的大量前苏联档案资料,从另一个角度解答了我们的历史,如黄埔中山舰事件,苏联在三年困难时期是否逼债,苏联在核武器的援助态度,朝鲜战争爆发与中苏关于旅大港的谈判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如何认识党和国家曾经的历史道路,如何认识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如何看待和协调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有着很强的历史为鉴的意义。
  •   这本书我原来在学校的图书馆看过,现在终于买到了,很开心,呵呵。我对于中俄、中苏关系史十分有兴趣,而这本书由杨奎松、沈志华、李丹慧等专家编写,权威性强,史料丰富,同时又深入浅出趣味性强,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现在由蜜月期进入巩固期的中俄关系同样需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此外,这本书质量不错,赞一个,呵呵:)
  •   就此我就打了5星,相对另外一本讲苏联史的便宜好多,希望沈先生能降下价啊
  •   通观此书,得出一个结论.黑,黑不过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不出,谁与争锋?
  •   内容丰富,历史情节有张有弛,是读史的好材料~!
  •   这本书读后让人醍醐灌顶,很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困惑由此解开。苏联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苏联成立之后就一直存在,直至今日。而苏联对中国的直接作用则持续了约50年。感谢沈志华教授为读者撰写了这么好的一部书。
  •   前苏联对新中国的帮助是真诚的,需要铭记。不能因现实需要,有意涂抹历史。
  •   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苏关系的专家级人物。作者运用大量解密档案,再现了中苏关系几十年的风雨历程。真实、客观。值得阅读。图书质量也不错。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中苏交恶的原因是如此简单,出乎意料
  •   冲着沈志华的名头买的,可惜他只写了一章
  •   太晕了,打开书发现了有问题--像是弄湿了再烤干了的。对书的内容还是蛮感兴趣的,写得蛮好,值得一品。就是希望卓越的服务再好点。
  •   该书引用了翔实的资料,包括有关双方的观点,客观地反映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进程,使人对中苏关系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很值得一读。
  •   沈先生的书不错!
  •   对这块领域了解不多,不敢妄加评议。读后感觉作者的观点比较客观,像是海外学人的书。讲了很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事情,读后才了解到苏的经济援助对黄埔军校、北伐等许许多多事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才明白为什么早期苏共对中共的发言权那么大。有很多启人思索之处,值得购买。
  •   关于这本书,我觉得从装帧设计到章节编排都不错,通过此书也确实让我知道了更多的历史真象,尤其是让人感觉书中所述均是有据可查的,这点很难得。这本书之前申请过一次,那次申请时是有书的,但过了一个多星期后告诉我没货了,那次让我不爽。但后来又申请了一次,这次成功了,也没什么波折。... 阅读更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