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重要作用

出版时间:2002-2-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劳伦斯・哈里森,塞缪尔・亨廷顿  页数:444  字数:365000  译者:程克雄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所探讨的,是这种主观意义上的文化如何影响到各个社会在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方面取得进步或未能取得进步,其成败有多大,又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多数和论文是将文化聚焦为一个独立的或说明性的变量,即自变量。然而,如果说文化因素确实影响人类进步,有时又阻碍这一进步,那么,我们也就关心作为一个非独立因素即因变量的文化,这就是探讨莫伊尼汉指出的第二个真理:政治行动或其他行动如何能改变或消除文化对于进步的障碍?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会使文化改变,但这一道理无助于我们达到上述的目的,即消除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经受重大创伤之后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文化。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灾难经历,使这两个世界上最军国主义的国家变成了两个最和平主义的国家。同样,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他的文章中指出,阿根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走向经济改革、经济稳定和政治民主,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惨痛地经历过粗暴的军事独裁、战争失败以及超高通货膨胀。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一国的政治领导者能否促进文化变革,以取代灾难。在某些情况下政治领导者可以做到这一点,新加坡即是一例。正如本书中由西摩·马丁·利普塞特和加布里埃尔·萨曼·论兹合写的一章所强调指出的那样,腐败的程度往往是沿着文化界线而变更。最腐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以及苦干拉美国家和非洲社会。在北欧和前英国殖民地的一些新教社会,腐败程度最低。

作者简介

塞缪尔·亨廷顿 ,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畅销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书著者。
劳伦斯·哈里森,哈佛国际与地区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不发达是一种心态》、《谁繁荣》,和《泛美梦》等书著者。

书籍目录

本书撰稿人简介编者序言前言  塞缪尔·亨廷顿——文化的作用绪论  劳伦斯·哈里森——文化为什么重要第一部分 文化与经济发展  1.戴维·兰德斯——文化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  2.迈克尔·波特——态度,价值观,信念以及繁荣的微观经济学  3.杰弗里·萨克斯——对新的经济发展社会学的几点看法  4.马里亚诺·格龙多纳——经济发展的文化分类  5.卡洛斯·阿尔韦托·蒙塔内尔——拉丁美洲:文化与精英行为  6.丹尼尔·埃通加-曼格尔——非洲需要一个文化调整计划吗?第二部分 文化与政治发展  7.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文化与民主  8.弗朗西斯·福山——社会资本  9.西摩·马丁·利普塞特 加布里埃尔·萨曼·伦兹——腐败,文化及市场第三部分 人类学家的辩论  10.罗伯特·埃杰顿——传统信念与习俗:是否有一些比另一些好?  11.托马斯·韦斯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儿童及进步  12.理查德·施韦德——道义地图,“第一世界”的自吹自擂,及新福音传道者第四部分 文化与性别  13.芭芭拉·克罗西特——文化,性别人权  14.玛拉·赫腾——拉丁美洲的文化,体制与男女不平等第五部分 文化与美国少数民族第六部分 亚洲危机第七部分 促进变革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的重要作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禾刀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与加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等,在经济构成方面,初级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例彼此相近;绝大部分的出口是初级产品……30年后,韩国成了一个工业巨人,加纳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塞缪尔·亨廷顿因此认为,文化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韩国人珍视节俭、投资、勤奋、教育、组织和纪律。其实,在上世纪40、50年代,早有学者重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什么样的作用?
      
      
      
      没有碰撞便难有思想火花。围绕文化影响因素,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文化会影响社会,另一方则坚持一些普遍适用的解释。综合这场论战,这便是《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什么是文化?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和米尔顿·辛格提出过一种见解,即我们所说的文化既有一个大的传统,又有若干小的传统。大的传统指它的经书、仪式、宗教僧侣身分和大的历史传统,它们对于各有各的“小传统”的乡下人或新兴市民可能并没有多大意义。20世纪初,韦伯曾经用基督教文化里的价值观来解释为什么许多基督教国家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
      
      
      
      就文化的内涵与底蕴,我更倾向于龙应台的阐释。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龙应如此描述,“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果说罗伯特和米尔顿从宏观上阐述了文化的社会意义,那么龙应台则是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文化对个体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个体上讲,知识改变命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好的文化,自然更容易受到社会的青睐与推崇,收入自然可能更为丰厚。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很可能受到文化“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比如宗教,也比如传统历史文化。
      
      
      
      文化一方面强调包容性,但另一方面对外来文化往往有着条件反射式的抗拒。有的文化注重独立,或自认为相比其它文化更加优越,要么对世界潮流本能地予以排斥,要么保持一种明显的距离界限。这些虽然充分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但在社会变平的全球化征途中,发展潮流必然要求各种文化直面交融,而不是彼此筑起篱笆,刻意阻隔,或者借此兵戎相向。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谈到成吉思汗时认为,“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这也就是讲,如果今天我们任由类似“铁蹄文化”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很难说这不是人类的灾难。
      
      
      
      当然,交融也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开放,对本土文化自暴自弃甚至蔑视打压。毕竟各国、各民族、各文化群体的发展参差不一,受地缘、气候、政治等影响,有的发展可能暂时领先。这些当然也体现出文化的某些优越性,但这并不构成对其它文化随意践踏的充分理由。在人类悠久的历史上,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古埃及文化等都曾盛极一时,谁又能简单地分出优劣呢?
      
      
      
      如果说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那么文化之所以存在,也经历了淘汰与发展,至少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有过较为突出的作用。不过这也有问题,即文化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有利于全球化。更令人颇为矛盾的是,当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文化独立特性时,好莱坞大片却所向披靡。而现实也极为矛盾,即便文化同根同源,其发展的道路和成就也有截然不同。
      
      
      
      实际上,目前人们还只能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文化影响的蛛丝马迹,至于文化在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格局中,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到底该如何均衡各种文化的影响,并没有一把现成的“钥匙”可供解读。有一点似乎不应有疑问,那便是,对文化的重要作用必须予以正视,不管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正视总比回避好,正视至少意味着我们迈出了探寻真理的第一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