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08-0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美)丹尼尔·贝尔 译者:高铦等译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丹尼尔·贝尔堪称20世纪西方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学术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学的领域。他对宏观社会走向的把握有独到之处,其最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是宏观社会或称整个人类世界的层面。《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虽然在1973年看来还是一本预测未来的著作,但是事实上从今天看来,他的预测已经基本成为现实。该书开启了一种看待人类社会的全新视角。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方法论,即“中轴原理”。该原理认为在某一历史时期内,特定的中轴原理成为其他大多数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分析,成为一种把繁杂多变的宏观历史的可能前景进行条理化的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上把社会结构变化的实质特点认定为来自经济的变化性质,以及理论知识确定社会革新的变化方向的决定性作用,是对未来的探索。社会结构是一种概念图式,而概念图式的基础就是中轴原理,并具有一个中轴结构。中轴原理和中轴结构的思想力图说明的不是因果关系,而是趋中性。在寻找社会如何结合在一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它设法在概念性图式的范围内说明其他结构环绕在周围的那种组织结构,或者是在一切逻辑中作为首要逻辑的动能原理。概念性图式和中轴原理之所以有价值,是它允许人们用多方面的立足点来设法了解社会变化,但它并不摈弃在特定计划内理解关键结构或中轴原理的“首要逻辑”的价值,以中轴原理为基础可以突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贝尔以其独创中轴原理为工具,从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并与工业社会进行了比较。由此贝尔构建了后工业社会理论体系,向读者展示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图景。而中轴原理分析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则在贝尔稍后的另一本著作《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有经典的阐述。
作者简介
纽约出生,犹太人家庭。大学毕业从事新闻工作(《新领袖》、《幸福》杂志)。哥大哲学博士。哈佛大学任教授。1972年全美知识精英普测时的20位影响最大的学者之首。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1976年版前言
序
导论
方法论补记
后工业社会面面观
后工业社会思想形成史
本书的计划
第一章 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社会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的两大图式
后马克思主义:官僚政治的问题
苏联:官僚政治和新阶级
社会发展:莫斯科的看法
捷克对未来的看法
后工业社会:一种概念性图式
第二章 从商品到服务:不断变化的经济形态
工业部门和职业
后工业社会的某些劳工问题
教育与地位
黑人
妇女
非营利部门
“新”工人阶级
变化的局限性
第三章 知识和技术诸方面:后工业社会中新的阶级结构
变化的速度
规模的变化
知识诸方面
知识的定义
知识的计量
知识的分解
技术变化的计量
现代化和技术变化
经济变化的计量
对技术的预测
知识社会的结构
知识阶级诸方面
科学精萃人士和一般人员
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未来形象
体制结构
资源分配
结论
第四章 公司的从属性:经济化方式和社会学化方式之间的紧张关系
新的批评
经济化方式
公司:一种新的社会发明
经济化方式的局限性
国民生产总值: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社会学化方式
各种规划
作为社会学机构的公司
义务的权衡
公司的转折点
私有财产还是私有企业
“公司”的含义
从艰苦奋斗到平淡无奇
第五章 社会选择和社会计划:我们的概念和工具的适应性
社会选择和社会价值: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集团政治和个人领导
数量密度
扩散和比例的变化
社会单位的适当规模和范围
公共与私人
社会结算系统
制定计划的工具
什么是社会指标
时代的展望
第六章 “将来由谁统治?”后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家和科技治国论者
范例
时间机器
出生年代
科技治国的思想观点
物支配人
军人支配物
由谁掌权?
政治角逐场
结语 未来的议程
一、社会制度是怎样改变的
二、科学的未来
三、能者统治与平等
四、消灭匮乏
五、文化与意识
结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