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套装共3册)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套装共3册)》为方便阅读查找,各地点的插图单独编号,各自起讫,并在插图号前加各地点遗址编号以示区别,如第一地点插图编号为N1图一,N1图二,等等;第二地点插图编号为N2图一,N2图二,等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套装共3册)》图版则将各地点出土的遗迹遗物照片集中编列,连续编号。

书籍目录

《1983—2003年度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上册)》目录: 编辑说明 第一章 总 述 第二章第二地点 第三章第三地点 《1983—2003年度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中册)》目录: 第四章第五地点 第五章第十六地点 第六章 遗址区采集的红山文化玉器 第七章 综合与讨论 第八章 多学科综合研究 附表 牛河梁遗址考古大事记 后记 英文提要 日文提要 《1983—2003年度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下册)》目录: 图版 附图册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冢体 此冢的冢体围绕中心大墓而筑。面积较一号冢为小,也相对较为紧凑。是在中心大墓的冢台以上和四周全部以土封筑,然后在中心部分以外的周边砌筑冢界墙和冢阶并封石,形成内封土外包石的冢体形制。 冢外界墙与中心大墓冢台各面的距离略有不等,北界墙距冢台北壁7.5米,东界墙距冢台东壁5.9米,西界墙距冢台西壁8米。外界墙直接从地表起筑,未见有挖槽迹象。所用石料全部为石灰岩石块。为调整原地势北高南低的自然落差,使界墙的墙顶保持水平,在砌筑冢界墙时采用了界墙以单层石块砌筑,东、西外界墙由北向南,逐渐加层加高,到最南端处为界墙的最高处。这同一号冢的冢台壁和冢界的砌筑方法是完全一致的。以外界墙廓定的冢体范围为:东西宽17.2米,南北长19.5米。 2.冢内封土和冢上石阶墙 冢上的封土是在冢的中心部位,用土将中心大墓和冢台完全封固,四周的封土则不断内收,然后在封土周围的北、东、西三面,再分别以石块砌筑冢阶墙,是为外界墙以内的中阶墙和内阶墙,这两道墙与外界墙一起,形成层层内收并高起的三层石台阶,与外界墙起到廓定冢界作用相比,中阶墙和内阶墙主要是作为冢体的台阶。从北部解剖情况看,内阶墙的上部显内收趋势,由此推断整个冢体应为呈“拔台”的覆斗状。以冢东南角保存最高处为准,层层高起的3层冢界台阶,总高约2.5—3米。 由于冢各面的外界墙和阶墙的砌筑情况、由外界墙向内阶墙的内收和呈台阶状升起的程度各有差异,保存情况也各有不同,特分别加以叙述。 (1)北墙 可见外界墙和内阶墙,无中阶墙的明确发现。外界墙西段被近代排水沟破坏,与西外界墙相交处也已不存。现存为中段,存长8.6米,由单层石块铺砌,个别使用板状石块。内阶墙夹于积石内,经清理解剖,也以中段保存较好,可见4层石块砌筑的墙体,存高0.8米,显内收趋势。由外界墙到内阶墙,内收2.35米,北内阶墙的基部比外界墙的顶部高出0.3米左右。至于中阶墙,在北内墙的墙壁外有较厚的堆石,夹有杂土,且可分出层次,这是冢上部封土和封石经过几次塌落所致,由此推测,此解剖地段未见中阶墙,可能是中阶墙已随上部封土封石的塌落而严重移位,已无法辨认。内阶墙以里即是中心墓冢台上的封土。

编辑推荐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套装共3册)》是牛河梁遗址1983—2003年度考古发掘报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套装共3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非常满意!特别经典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