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陈震 刘亚谏 李肇伦编 页数:201
内容概要
西夏是由党项族经过长期征战发展壮大后创建的。公元l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后世因其地处中国西部,称之为西夏)。1227年,西夏政权在成吉思汗军队围攻下灭亡。历史上短暂的198年岁月,西夏在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及陕西西北部辽阔的地域上,演绎过激烈的战争和灾难,创造了西夏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尤其是西夏独特的文字,引起了国内外各方的关注,通过近代众多学者不懈努力,使西夏学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而成为显学。
去年6月,刘亚谏先生邀请我去俄罗斯,目的之一是到俄罗斯东方研究所鉴赏一批从我国流出的西夏文物。遗憾的是我有事未能成行。刘亚谏和李肇伦先生到了俄罗斯东方研究所后,著名学者、该所所长波波娃女士接待了他们。
我看过刘亚谏、李肇伦先生所收藏的部分西夏文物艺术品。他们为研究西夏文化下了很大工夫。多年来,二人虽工作于一南一北,但四处收集流散于民间的西夏文物,不辞劳苦,奔波宁夏、甘肃等地。陈震先生长期生活在宁夏银川市,繁忙的企业工作之余,他一直钟情于文物艺术品的收藏,尤其关注西夏遗珍,收藏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艺术价值的西夏文物,并且斥巨资建起了占地30亩的万宝博物馆。
作者简介
藏在“收藏”里的故事
——民间收藏家陈震谈收藏
宁夏新闻网
他在宁夏民企中小有名气,在收藏界则是荣获“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的民间收藏家。他用25年时间,不辞辛苦踏遍西部古城和古文化遗址,奔波于千山万水之间,寻找、拾遗、收藏、保护文物,潜心学习、研究、考证每件古玩藏品,探求中国五千年神秘、悠久、博大精深的古文明史,寻找和挖掘不为人知的西夏兴衰史。虽说他的藏品中,多数并非来自拍卖会,也非宫廷艺术珍品,但却是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的绝品。
收藏古玩缘自少年的好奇
拥有丰厚家业的陈震并不是一个满脑子只有生意的人,掩藏在高大豪放北方汉子内心的,却是崇文尚雅的另一种追求。这个追求缘自少年时,拿古钱换冰棍的经历,就是这一经历,在他心中埋下对古文物的憧憬好奇和探寻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种子。
为了那个少年时代就萌生的梦,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报名参加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硕博连读班,经过7年的刻苦努力,他成为宁夏民间收藏界获得国家承认的鉴定、评估和拍卖资质第一人。在学习交流中,他丰富实践经验,甚至改变了师生依据书本的鉴定理念。
之后,他又获得中国人才网备案的国际古玩珠宝鉴定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青铜器组鉴定专家称号。文化部艺术中心组织在全国选拔的100位有资质的鉴定家之一的各种头衔也接踵而至。然而,他并不醉心于这些名号,也不热衷于藏品的炒作,仍是一如既往地执著于自己的追求。
独辟蹊径收藏“另类”
当众多藏家在泛滥的赝品中,苦苦淘着本已凤毛麟角的古代名瓷、帝王御用珍品、名人字画、古董家具、珠宝玉器时候,陈震却独辟蹊径,行走在西部的荒野,搜寻着那些难入收藏大家“法眼”的“另类”。
在二十多年的收藏中,他精心呵护整理出一幅幅唐卡,在民间讨回一块块彩绘木版画,成百上千的西夏文字让他着迷;分别花8万美金和12万美金,从哈萨克斯坦人手中买回的纯金雕刻“宰生图”“皇帝夜宴图”、金版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他有了新发现;铜镏金宝琀、黒釉西夏瓷牛、彩陶佛像、陶俑……让他领略着不同民族色彩斑斓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雕塑的佛像、陶俑,还是木版画、唐卡、金铜器、珠宝玉器等,都离不开西夏文字、人物、图画这个主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找回失落的西夏文明,填补佐证西夏历史的珍贵物证,重现其昔日的辉煌。
颠覆专家观点的新发现
陈震不仅藏宝,更爱研究收藏的宝贝。两块纯金雕刻的图画,在常人看来似乎只有贵金属价值和古董价值,可在陈震眼里却不同凡响。在我们看来图中人物除了穿着、发式、长相不同,看不出人物的本质区别,而他指着“皇帝夜宴图”中戴高帽的吹奏者和高鼻深眼窝的人告诉我们,这两个都是外国人,而坐在高椅上,留着三撮毛发式、皇帝模样的人,是党项人。曾有专家撰文称,由于古代人过着游牧生活,习惯于席地而坐,但这幅图的出现,极有可能颠覆专家的这一观点。
宝贝里的“秘密”说不完
陈震拿出他收集的木版画,有“讲经图”“皇帝出巡图”“宴宾图”“待客图”“斗牛图”西夏玉版、石碑等几十幅。他要我们别小看这漆皮和颜色都已剥落的版画,先不说这些图再现出的历史场景,其绘制的精美程度,现代人始料未及。
他说曾有画家用最精细的技法,绘制图画翻拍成照片,但放大不超过20倍就开始走样,而古人绘制的版画,翻拍后,放大100倍依然清晰不失其真。除了这一珍贵之处,每幅图都配有一段西夏文字,加在一起有万字之多,这些文字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一旦考证解译,将为史学家考证西夏史提供更多的史料依据。
夸起自己的宝贝,说起宝贝里的故事,陈震很是得意。我们花一上午时间看过的宝贝,也不过是他所有收藏的“冰山一角”,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使其成为宁夏对外文化交流的载体,对青少年进行史前文化教育的教材,2011年,他自筹资金1亿元,在自家企业的办公楼旧址上,建起了我区首家,也是西北最大的、富有西夏建筑特色的民间博物馆——万宝博物馆,自任馆长。将凝聚多年心血的上万件古董艺术品,以及从未面世的众多西夏文物展现于其中。
陈震说,曾有人出高价买他收藏的宝贝,但这些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能卖?万宝博物馆的几百件西夏文物是宁夏和国家的宝物,建这个博物馆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在适当时候将全部捐献给国家,将其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记者 洪琦 张瑛)
书籍目录
序言
西夏简述
大夏国名略考
沧桑岁月的密档钩沉
太白献猷
壹精彩纷呈的纸本书画
贰典雅瑰丽的木板彩绘
叁治塔礼佛的精巧铜器
肆珍贵精致的金银宝器
伍法相庄严的佛陀造像
陆生动多姿的木雕艺术
柒宝光内蕴的玉石刻简
捌风格独特的瓷陶石雕
玖精美繁细的唐卡遗珍
拾令人赞叹的锦帛绘画
寻微探末
古墨奇葩——西夏书体研究
蔡侯遗工——西夏造纸再探
遗韵四方——西夏文字流传
天音袅袅——西夏乐器探源
法力恢弘——宗教法器浅探
驼铃悠长——西夏对外交往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陈震等编著的《西夏遗珍(精)》简介:西夏文物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然而这一“神秘王国”、“绝学”、“显学”,一度成为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之谜”。 元代忽必烈政权消灭西夏后,党项民族、西夏和其境内的历史遗存(包括地上建筑)横遭劫绝;以中华民族历史正史而著称的“二十四史”中独西夏成为“无史之朝”而成为“历史之憾”;“大量的西夏国史料都收藏在外国博物馆里”,加之被称为“魔鬼文字”、“番书”的西夏文字的辩识、解读困难,即使国内或民间偶有西夏遗存文物的发现,其鉴定辨伪、分类命名都使人们对其认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西夏文献资料的缺失,赋予了西夏文物考古、收藏、研究和学习更为重要的使命和价值。“补其阙、释其疑”,从“典籍湮没或记事舛错”中获得“西夏遗珍”的“历史事实”,“反映了西夏学的发展和繁荣的势态”,可谓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