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流口-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五卷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文物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内容概要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5卷):徐流口》全面实地调查明蓟镇长城的大型考古报告,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靠。它和以往只记长城局部或部分段落的报告不同,调查的深度、广度和方法也不同。它全面完整地把蓟镇长城公布于众,给人以整体的思维和概念,使世人了解了作为重要依据。

书籍目录

第八章徐流口冷口擦崖子长城 第一节徐流口一擦崖子段边墙建筑遗迹 徐流口  (一)徐流口台1号 房基1号 战台1号 (二)徐流口台2号 便门1号 (三)徐流口台3号 便门2号 护城沟 (四)徐流口台4号 便门3号 便门4号 (五)徐流口台5号 战台2号 (六)徐流口台6号 便门5号 便门6号 护城沟 (七)徐流口台7号 便门7号 房基2号 战台3号 炮台1号 (八)徐流口台8号 (九)徐流口台9号 护城沟 (一○)徐流口台10号 战台4号 房基3号 战台5号  (一一)徐流口台11号 (一二)徐流口台12号 (一三)徐流口台13号 便门8号 战台6号 (一四)徐流口台14号 (一五)徐流口台15号 (一六)徐流口台16号 便门9号 便门10号 房基4号 (一七)徐流口台17号 便门11号 (一八)徐流口台18号 (一九)徐流口台19号 (二○)徐流口台20号 战台7号 (二一)徐流口台21号 便门12号 炮台2号 炮台3号 炮台4号 便门13号 (二二)徐流口台22号 …… 第九章擦崖子兰城沟青山口长城 附表 实测图 图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北偏西20°。 位于雷庄公社白道子村西北1800米便门沟东侧山梁顶峰,东北距汤杖子1600米,楼西即白道子关的口门,又称“便门”,便门沟即由此得名。 楼体为方柱体,木结构,楼顶及四墙早年多已塌陷。基高3.9、通高7.7米。 楼基平面方形,底用十一层条石铺砌,以上砖坐白灰到顶。东西10.9、南北10.7、高3.9米。 楼体四墙东墙一门两箭窗,南、西、北三墙四箭窗。 南墙有一门两箭窗。中一门,箭窗布列左、右。门外口已毁,存内券,宽0.96米,顶部已塌,推测高约2、进深0.65米,门外口存宽1.02、进深0.75米。门东1.87米为箭窗(图版[16]109),箭窗外口为方形,原有方木框,顶部以长1.27、宽0.35、厚0.11米的横条石支撑顶部,窗外口宽0.62、高0.95、进深(墙厚)0.28米,窗内口有0.27米的斜面,内龛拱券形,宽0.9、进深0.65米。门西侧箭窗与东侧相同。 东墙有四箭窗。形制相同,问距1.1米。以南起第一箭窗为例:箭窗长方形,原有木框,窗顶用长1.05、宽0.35、厚0.14米的条石为过梁支撑顶部。窗木框已无,只存外砖框,窗外口宽0.62、高0.87、进深(墙厚)0.27米,窗内龛宽1、进深(至窗口)0.95米,窗内口两侧有0.2米的斜坡接内券墙,窗台石宽0.45米。 西、北墙有四箭窗。形制同东墙。 楼体内部结构 已拆毁,只存有四壁上十二根木柱痕迹,四角各一根,方形,皆两两相对。每面0.27米,分析这是一个箱式框架,因坍塌,结构不详。 墙体从徐流口台106号向西北行,由高山而下经144米到达徐流口台107号。墙体下铺两层条石,以上砖砌到顶,墙宽5.2、外高5.4、内高5.2米。墙体修筑在白道子村西北“便门沟”东侧山洼处,大部分被拆毁。 护城沟 从徐流口台106号开始向西南,于墙体外侧10~15米,大体与之平行处,平漫处挖沟,陡峭处削偏坡取直筑墙,墙宽0.8、存高1米,全部用石块垒砌。 此段墙体中途经过战台37号、白道子正关口门。 战台37号 位于徐流口台106号西南86米便门沟东侧山洼处墙体内侧。砖筑,下用一层条石铺砌,以上用砖,顶周拔檐,东西7.6、南北2.8、高3.5米,保存较好。

编辑推荐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5卷):徐流口》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徐流口-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五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