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湖北省荆州博物馆 等编 页数:266
内容概要
谭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是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的中心遗址。一九八七年和一九八九年,石家河考古队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新石器时代遗存可分为六期:第一到第三期为油子岭文化,第四期为屈家岭文化,第五期为石家河文化,第六期为后石家河文化。以上六期遗存在一个遗址上依次堆积和叠压,并且都有比较重要的发现。这种情况在江汉地区新石器遗址中非常少见,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文化谱系以及石家河遗址群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油子岭文化遗存是这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有墓葬4座,第二期有墓葬16座。两期墓葬随葬品组合不同,葬俗也略有差别。三期陶器丰富多彩,彩陶与纹饰独具特色,大大地丰富了油子岭文化的内涵,许多文化因素还完好地传承到了千年以后,是研究屈家岭文化渊源的绝好资料。
在油子岭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是江汉地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的两个文化,本遗址中的第四、五两期,共发现13座房屋以及大量的遗物,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这两个时期的物质文化特点和发展水平。
书籍目录
谭家岭:收获和悬念
第一章 前言
一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二 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
第二章 地层堆积
一 探方地层堆积举例
二 分期
(一)分期的依据和理由
(二)分期结果
第三章 第一期遗存
一 遗迹
(一)土坑竖穴墓
(二)瓮棺葬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一)本期陶器的主要特点
(二)本期墓葬的年代
(三)本期遗存的文化性质
第四章 第二期遗存
一 遗迹
(一)土坑竖穴墓
(二)瓮棺葬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一)本期陶器的特点
(二)第一、二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
(三)本期遗存的年代
(四)本期遗存的文化性质
第五章 第三期遗存
一 遗迹
(一)瓮棺葬
(二)灰坑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一)本期陶器的主要特征
(二)本期遗存的文化性质
第六章 第四期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屋
(二)灰坑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一)本期房屋的主要特点
(二)关于本期遗存的进一步分期
(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五期遗存
一 遗迹
(一)房屋
(二)土坑墓
(三)瓮棺葬
(四)灰坑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一)本期遗迹的主要特点
(二)本期陶器的主要特点
第八章 第六期遗存
一 遗迹
(一)灰坑
(二)灰沟
二 遗物
(一)石器
(二)陶器
三 小结
第九章 战国墓
第十章 结语
(一)为研究石家河遗址群的地层堆积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性质、文化特征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二)深化和丰富了对油子岭文化内涵的认识
(三)为研究屈家岭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资料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此层下叠压H10,H10打破3C层。坑内陶片较细碎,器形有黑陶碗、黑陶器盖等。 3C层:土色发黑,含草木灰,质较疏软,遍布全方。深110~150厘米,厚10~40厘米。陶片以灰陶为主,其次为黑陶,红陶也较多。绝大多数为素面,纹饰主要是凸弦纹。红陶中有的涂红衣,流行彩陶。器形有瓮、盆、罐、杯、双腹碗、双腹鼎、小罐形鼎、彩陶碗、彩陶纺轮等,盖钮多三个角形(或三个乳头形)、圈足形等。 第4层:也分三个小层,整个大层含木炭较多,土层松软,每两个小层之间有一层草木灰间隔。 4A层:仅东南部没有。深95~155厘米,厚5~40厘米。灰陶、黑陶、红陶均较多。陶器大多数为素面,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等。彩陶较多,花纹有条带纹、格子纹、漩涡纹等。器形有豆、盆、瓮、薄胎彩陶碗、高领罐,器盖钮有尖塔形、圈足形、三足形等。 此层下叠压H15,H15打破48,坑中所出陶器特征与4A、4B相似。 48层:遍布全方,深130~200厚米,厚25~40厘米。红陶增加明显,彩陶丰富,色彩绝大多数为黑彩,个别为红褐彩。花纹有条带纹、方格纹、折曲纹、圆点纹等。器形有瓮、盆、罐、甑、鼎、彩陶碗、瓶形器、塔形钮器盖、彩陶球、纺轮等。有些盆沿面和彩陶碗内饰黑彩。 4C层:遍布全方,深125~225厘米,厚30~50厘米。红陶继续增多,彩陶丰富,花纹与4A、48层的相似。器形有缸、瓮、罐、鼎、直领折肩壶、盘、曲腹杯、器盖等。 第5层:分四个小层。 5A层:土质偏黄,质较致密,遍布全方,深205~260厘米,厚15~40厘米。此小层与5B层之间有一层草木灰,其中有不少动物骨骸和牙齿。陶片丰富,以红陶为主,其次为黑陶和灰陶。器形有瓮、罐、盆、圈足盘、豆、壶、彩陶碗,器盖钮有三足形、圈足形、塔形等,灰色陶瓮上常见密集的细弦纹。 58层:土色与5A层相似。遍布全方,深230~290厘米,厚15~40厘米。此层发现很多腐烂的动物骨骸和牙齿,陶片多为红陶,涂红衣。器形有瓮、罐、彩陶碗、豆、纺轮等。 此层下发现M4,M4打破5C层。 5C层:土色偏黄,含红烧土较多。遍布全方。深275~320厘米,厚20~55厘米。陶片中多红衣陶,器形有瓮、壶、罐、豆、器盖等。 此层下发现M3、M5、M7、M9、M16,这些墓打破5D层。 5D层:土质与5c层相似,也有较多的红烧土块,只是土色较深,遍布全方,深290~350厘米,厚5~40厘米。陶片特征与上层无大区别。 此层下发现M14、M15、M17、W7。
编辑推荐
《谭家岭》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