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苏东海 页数:444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47年夏天,我实现了从各种杂乱思想向马克思主义的归一。这年冬天,我受北京大学地下党法学院支部的委托,在其领导下创办和主持了北大新哲学社,做一些政治启蒙和新哲学普及工作。之后的几十年问,大量的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有助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体验。近二十年来,我们的思想从禁锢中逐步解放出来,人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一些探索了。于是我又拿起笔来,写下这样的一批论文。 我现在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我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因为学术立场是后人附加的,并非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内涵,不必划地自牢。我也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因为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的出发点。事物在发展,观点也是可以发展的。例如,马克思早年提出的,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观点,后来从大量的事实中可以得知不仅正确理论如此,错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同样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由此我写出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对群众之掌握》的论文,陈述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对群众掌握的过程,错误理论深化和系统化的过程,错误理论在实践中破产和群众抛弃它的过程,以及正确理论重新掌握群众形成物质力量的漫长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观点需要发展甚至放弃,因此批判、包括批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前进动力。但是,我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常青的。
内容概要
《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卷3)》为“苏东海论文选卷3”,书中收录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新春话语》、《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我们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期望》、《博物馆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答梁吉生教授问》、《在中国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等文章。
书籍目录
《博物馆的沉思》第一卷自序(1998年2月)《博物馆的沉思》第二卷自序(2006年6月)《博物馆的沉思》第三卷自序(2010年8月)第一部分 博物馆研究文选(2006年至2010年)2006年建立广义文化遗产理论的困境新农村、农村文化、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思想来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几个基本问题(提纲)《中国博物馆社会教育》序言《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研究》序言《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15周年纪念文集》序言中国博物馆协会70周年纪念大会感言2007年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新春话语博物馆的时代主题、时代特征与博物馆的发展走向关于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苏东海先生访谈城市的高速度发展与文化遗产的高速度消失城市、城市文化遗产及城市博物馆关系的研究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我们对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期望博物馆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答梁吉生教授问《国际博物馆》233-234期“移民的文化遗产”读后2008年博物馆发展的新动向(答记者问)当前我国博物馆热的初步分析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而上思考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特稿)中国博物馆的传统与变革——为巴西《博物馆学与遗产》虚拟杂志创刊号而作在中国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书面发言博物馆、博物馆学:警惕技术主义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纪念馆》代发刊词纪念馆的地位和个性《博物馆教育论坛》序言2009年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情感初论北京博物馆年鉴第六卷序言2010年美术馆遭冷落之我见从圆明园办春节庙会之争谈起——略谈文化遗产的情感冲突博物馆业务中的两个问题国际博物馆理论发展中的两条思想路线述略第二部分 中外博物馆研究者论点摘编选萃(1986年至1995年)1986年中国研究者论点14条,外国研究者论点20条1987年中国研究者论点14条,外国研究者论点17条1988年中国研究者论点21条,外国研究者论点13条1989年中国研究者论点19条,外国研究者论点28条1990年中国研究者论点17条,外国研究者论点12条1991年中国研究者论点18条,外国研究者论点8条1992年中国研究者论点25条,外国研究者论点3条1993年中国研究者论点22条,外国研究者论点11条1994年中国研究者论点26条,外国研究者论点13条1995年中国研究者论点20条,外国研究者论点5条第三部分 附录附录一 苏东海先生学术活动座谈会附录二 《博物馆的沉思》卷一、卷二、卷三总目录(1962年至2010年,按年代顺序)附录三 中外博物馆研究者论点摘编选萃
章节摘录
城市也是人的创造物,城市也存在于生成、存在最终消失的自然法则之中。出于自然力或战争破坏而使城市骤然消失是城市的一种非正常消失。而城市正常的发展、城市新功能不断出现,新城市逐渐取代旧城市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进程。当城市的物质文明条件的发展突破了旧城功能的局限时,作为整体的旧城不可能不逐渐退出人的生活,不能不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只有作为文化遗产的小部分才能有限的、重点的保存下来。之所以能以文化遗产的原因得以保存下来,是新与旧的连续性的需要。新城市不是在旧城市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城市文化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在新城市建设中,保护与继承旧城市的精华部分是应该的,完全必要的。 二、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必须理性对待?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占有着空间,两者之间的空间之争是难以调和的矛盾。城市发展是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当旧城市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向前发展的桎梏时,人的强烈需要将会加速文化遗产的消失。美国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美国历史建筑调查》中确定的历史建筑,1966年复查时,为建筑公路、民宅而拆掉的历史建筑物多达50%。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发展与旧城存在的空间之争,也是首先发生在民宅、交通、公共建筑等方面。社会发展的步伐是抵挡不住的,也是不应抵挡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