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陈羽 文物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陈羽 页数:3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端砚民俗考》之可贵,不仅因为它记述了以上事象,还在于它从民俗学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有关端砚的民俗内涵,包括生产民俗、信仰民俗、语言民俗、商业民俗、节日民俗、行会民俗、口传民俗,诸如传说、故事、歌谣等,正好涵盖了民俗事象的三大门类,即有形文化、口头文艺和心意现象,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就是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遗产部分,如一些凭言传身教流传的传统工艺,凭经验鉴别石质的秘诀,一些行业背语和咒语,只有少数老艺人才知晓的,如不及时抢救,难免人亡艺绝,人去歌息,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端砚民俗考》作者在调查中以高龄老艺人为重点访谈对象,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真实记录了原生态的民俗事象,使端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性保护,这也是《端砚民俗考》价值的重要方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收录了一批民俗图片资料,有采石制砚、行会行规、商业广告、端砚祖师神牌等,使该书内容更为翔实,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陈羽,生于1968年,广东省雷州市人,副研究馆员。现任广东省肇庆市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馆长。曾承担《端砚春秋》、《叶挺独立团史迹》、《禅宗六祖惠能》等陈列设计,主持社科课题《肇庆市城区骑楼街保护与利用》。发表叶挺独立团、地方历史和端砚文化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开篇的话 一 端砚发源地——端州黄岗镇 二 端砚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三 端砚民俗的特征 四 端砚的生产民俗 (一)端砚石开采习俗 (二)制砚习俗 (三)配套行业的生产习俗 五 端砚业的信仰民俗 (一)自然崇拜 (二)祖师神崇拜 六 端砚业的语言民俗 (一)黄岗背语 (二)端砚行业用语 (三)咒语 七 端砚业的行会、行规 (一)行会 (二)行规 八 端砚的商业民俗 (一)端砚商业的萌生与发展 (二)端砚业的贸易方式 (三)经营品种及砚价 (四)端砚的经营习俗 九 端砚业的节庆民俗 (一)春节 (二)拜计坛 (二)清明节 (四)伍丁先师节 (五)中元节 (六)中秋节 十 端砚的口头文学 (一)行业故事 (二)端砚传奇 (三)民间歌谣 十一 端砚世家 (一)端砚家族组织的民俗 (二)技艺传承与发展 十二 历代民间端砚 (一)唐代民间端砚 (二)宋代民间端砚 (三)元代民间端砚 (四)明代民间端砚 (五)清代民间端砚 (六)民国民间端砚附录 历代端砚砚坑表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展研究会联合组织了名为“紫云谷砚坑凭古”的沙龙活动,有肇庆学院教授、地质学家、端砚制作名师、文史学者、收藏家、鉴赏家共同参与。“紫云谷”就是端溪流经的山谷,众多砚坑荟萃于此,著名的老坑洞口就在谷口西江边上,“紫云谷”是现今因应旅游开发而命名。端溪清浅,垒积着千余年风吹雨洗冲积下来的大小卵石,当地人说,许多坑口的端石都可以在这乱石滩中找到。 制砚老艺人说,最早的端砚石不是在砚坑中开采出来的,是从端溪水中捡来的石块雕凿的。有第一个使用就有第二第三个人使用,使用的人多了,溪流冲积下来的石头也就越来越少,于是,便拿着在溪流中得到的好石,“按图索骥”到山上寻找石源。制作端砚的石材,不是一般的制作生产和生活器具的石头,据地质学家的鉴定,水云母的含量愈高,端砚的质量就愈好,石英的含量愈多,端砚的质量就愈次。在没有科学探测设备和技术的时候,只能够凭实践,凭经验,凭使用者与制作者的沟通与交流,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探寻和比较,才能有所发现,才能优胜劣汰,有所取舍。杜绾《云林石谱》说:“龙岩乃唐初取砚处,后得下岩,龙岩遂不复取。”从魏晋至唐初,探寻开挖的不会就是一个龙岩,只是龙岩的开掘量大,使用者I多,流传较广,而被记录下来。与龙岩同时期开挖的砚坑不知多少,只因为石材不宜制砚而荒废。据学者考证,老坑(水岩)约采于中唐。从初唐至中唐,又是漫长岁月的推移,那么,由此我们可以推算,从端溪中得心制砚,到寻找龙岩,开采龙岩所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在寻找到龙岩之前,采石制砚的工匠们,又历经多少次的寻觅、开采、失败,也就是说,菜(寻)石制砚的时间,早在魏晋之前就开始了,只有这样,晋王右军的“端样”出现才较为合理,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通过从民间的调查和到端石产地的考察,结合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
编辑推荐
由陈羽编著的《端砚民俗考》记录了端砚故乡富有特色的民俗现象,涉及端砚民俗的特征,形成和发展的状况;端石开采、制作、家族组织和技艺传承的习俗;端砚艺人的自然崇拜、节庆风俗以及歌谣等内容,展现出端砚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