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作者:仲威 页数:708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碑拓始于南朝,惜无实物流传。传世最早拓片出于唐初,唯见敦煌藏经洞敷件而已。宋代金石学昌明,然传世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所谓宋拓多为南宋拓本,元代拓本数量更为稀少,故善本碑拓必称“宋元”。明拓最下,拓工多劣,唯恃五六百年之历史沧桑,傲立不倒。清初碑拓走出低谷,迎来了金石学的第二个高峰,干嘉拓本更是独领风骚,拓工可与宋元相比肩,堪称“善本”。道光、咸丰、同治拓本满地开花,海内名碑悉数拓遍,可称“旧拓”。清末民国碑拓存量最多,最易收藏,造福学林与书坛。碑帖鉴定涉及断代与辨伪,初为文人鉴赏之余事,后为碑估之秘籍,再经藏家之推波,遂成独立之体系。先后出现了不少碑帖鉴定之经典著作,诸如方若《校碑随笔》、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马子云《石刻见闻录》,成为碑帖鉴藏之利器。然而传统碑拓鉴定著作均无图版对照,鉴定步骤仅靠文字表述,不少细节模棱两可,不便操作。
内容概要
本书对“上起先秦,下至唐宋”,古代著名碑刻的上千件知名拓本做出细致鉴别。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国内碑拓研究收获及作者多年研究心得,配以2000余幅鉴别点插图,堪称近年来碑拓研究领域一部重要的著作。
作者简介
仲威,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课题组组长,研究馆员,西泠印社社员。着有:《古墨新研——淳化合帖纵横谈》、《碑学十讲》、《帖学十讲》、《碑帖艺术》、《碑帖》等。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先秦西漢篇
先秦
石鼓文
秦
泰山刻石
王郎琊臺刻石
蟬山刻石
西漢
群臣上壽刻石
魯孝王刻石
朱博殘碑
麋孝禹碑
东漢篇
三老諱字忌日記
開通褒斜道摩崖
大吉買山地記摩崖
子游殘碑
袁敞殘碑
太室闕
少室闕
開母闕
裴岑記功碑
景君碑
文叔陽食堂畫像題記
石門頌
乙瑛碑
李孟初碑
禮器碑
鄭固碑
蒼頡廟碑
封龍山頌
孔宙碑
西嶽華山廟碑
張壽殘碑
衡方碑
郭有道碑
史晨碑
夏承碑
西狹頌
楊叔恭殘碑
孔彪碑
孔褒碑
邮閣頌
……
魏晋篇
南朝篇
北魏篇
东魏篇
北齐、北周篇
隋代篇
唐代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石鼓文石鼓共有十件,每件高九十厘米,直径六十厘米,圆顶平底,其形状略似鼓,故俗称“石鼓”。但“石鼓”并非其原有自称,唐初最早著录“石鼓”的苏勖就称之为“猎碣”。因每一石各刻四言诗一篇,形成前后连贯的十首组诗,原文应有七百余字,今仅存二百七十二字,其内容是颂咏君王田狩渔猎之事,故名“猎碣”较为贴切。(插图一)有关石鼓的刻制年代,有五种观点:(1)宋人巩丰、近人郭沫若提出,在秦襄公时期(前777-前766):(2)清人震钧、近人罗振玉、马叙伦、杨寿祺等主张,在秦文公时期(前765-前716);(3)近人马衡提出,在秦穆公时期(前659-前621);(4)宋人郑樵、近人罗君惕提出,在秦惠文王至秦始皇时期(前337-前221);(5)唐兰提出在秦献公时期(前384-前362)。近年来,唐兰的《石鼓文年代考》一文在学术界影响较为广泛,但是现在遗不能对石鼓文的刻石年代作最后的定论。唐初原刻“石鼓”在宝鸡与凤翔(天兴)两县交界的南原西端被发现,南原是秦国故都之地,西临沂水,南面渭河。唐宪宗时,石鼓存放在凤翔孔庙。北宋凤翔知府司马池(司马光之父)又将石鼓移置凤翔府学,但其中一鼓已经遗失。宋皇佑四年(1052),向传师在民间访得遗失之鼓(可惜该鼓已经被民人凿成米臼),重新凑齐十鼓。宋大观年间(1107-1110)石鼓从凤翔迁到汴京,先置辟雍,后入宫中稽古阁,徽宗宝爱之,命人用金填入字口,以绝摹拓之患。
后记
笔者供职于上海图书馆古籍部(现称“历史文献中心”),从事碑帖整理与研究工作。上海图书馆藏有碑帖拓片二十万件,其中善本碑帖二千五百余件,堪称“碑帖博物馆”。同时,上海图书馆遗拥有顾廷龙、潘景郑等版本目录学大师,带有浓厚的版本研究门风。笔者自跨进古籍部之日起就受到孙启治、陈先行诸先生的版本校勘学启蒙,日日手捧王壮弘先生的《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先生的《善本碑帖录》等书,校碑、读碑乐此不疲,并将工作中发现的异同与心得随时记录,或卡片或签注或随笔,校碑成为每日必修的功课。如此年复一年虽翻烂无数校碑书籍,但个人的“心得”渐成“心病”。因为人脑再强大终敌不过“计算机扫描仪”,许多过去的笔记若离开了碑帖实物,日久也渐感陌生与淡忘,体会到要建立“碑帖鉴定图片资料库”的迫切性。
编辑推荐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