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博物馆藏碑刻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东莞市博物馆 编  页数:159  
Tag标签:无  

前言

  罗丹曾言:“世界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东莞,一座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奇迹的城市。在这个面积不过2,4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在短短的30年问,历史巨变呈现了从贫穷到富庶的巨大反差,以至于许多人相信,东莞的今日,不过是历史的一个意外。  然而,欲理解一座城市的今生,就必须读懂她的前世。事实上,东莞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在经济的外表下,她有着穿越时空的人文魅力。虎门销烟,那缕融会历史悲凉与豪迈的硝烟弥漫延续至今。从近代再往前追溯,纵观各历史时期,东莞先哲乡贤在广东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的皇皇著述、仕履政声,为莞邑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他们的精神风范为中华民族增色添辉。尤其在明一代,人才之盛可用“群星灿烂”来形容,难怪理学名臣丘溶在为东莞县所写的《重建儒学记》一文中要感叹:“岭南人材最盛之处,前代首称曲江,在今世则皆以为无逾东莞者。盖人皇朝以来,逾百年于兹,岭海人士,列官中朝长贰台省者,无几何人,而东莞一邑,独居其多。”  因此,东莞并非一些人所说的“文化沙漠”,而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历史面纱掩饰下不断继承和成长的“绿洲”。在精彩纷呈的历史和现实面前,或许因为在经济与人文之间增量的侧重太过明显,议论一直存在。东莞在这一方面,继续广东那种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姿态,做了再说。以至于在过往的历史变迁中,曾经“得风气之先”的东莞,涌现出的是人们对它的陌生和惊异,乃至种种争议。所以,解读和阐析东莞背后的人文根脉,需要有一种“发现”的精神和素养,需要挖掘隐藏在堆积如山的典籍及器物中的历史精髓。对于文物工作者而言,责无旁贷。  东莞市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建于1929年、竣工于1931年的东莞博物图书馆,与有着80年历史的老馆一一广州博物馆同为我国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作为东莞市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担负着当地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宣传和教育职能,是博物馆之城建设中藏品托管与保护基地。80年也许并不算长,但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历年的考古发掘和文物征集,东莞市博物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馆藏文物,其中不乏精品。更重要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大多都是东莞文明与历史传统的见证物。  我们欣喜地看到,东莞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结合研究课题,编辑出版《东莞市博物馆丛书》。这套丛书,旨在记录千年莞邑的发展历史,挖掘她不为人所熟知的人文魅力,让东莞的现代文明在这份底蕴深厚的文化遗产的孕育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内容概要

  《东莞市博物馆藏碑刻》收录东莞市博物馆所藏历代碑刻的拓片近六十种,并附以录文和简要考释,还收录相关研究论文数篇。所辑碑刻的年代,上起北宋,下迄民国,以明清为主。碑刻的种类有墓志碑、纪事碑、诰命碑、告示碑、功德碑、艺文碑等,其中主要为墓志碑。碑刻的内容,涉及北宋至民国近千年东莞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是研究东莞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献,具有多重价值。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凡例
碑文?图版
 1 ★石经幢(962年)
 2 ★梁文奎及妻花氏敕命碑(残)(1214年)
 3 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公(昌)圹志铭(1439年)
 4 大明敕封征仕郎南京礼科给事中翠林卢公(宾)行状(1450年)
 5 制加赠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罗公(昌)淑人黄氏墓(1457年)
 6 制赠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罗公淑人王氏墓(1457年)
 7 张氏祠堂记(1457年)
 8 故赠通议大夫左副都御史致仕罗公(亨信)淑人刘氏墓(1459年)
 9 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公(亨信)神道碑铭(1459年)
 10 大明敕加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翠林卢公(宾)墓志铭(1468年)
 11 制加赠中宪大夫佥都御史翠林卢公(宾)恭人李氏墓(1468年)
 12 东莞县重建儒学记(1472年)
 13 明封征仕郎刑科给事中钟君(铎)墓表并盖(1506年)
 14 宋赐号梅外处士李春叟墓表(1 20年)
 15 宋银青光禄大夫祁公墓(1534年)
 16 却金坊记(1541年)
 17 孔庙纪成记(1549年)
 18 ★大明通奉大夫江西左布政使祁公(顺)墓志(1555年)
 19 明故江西左布政使祁公(顺)墓表(1555年)
 20 张氏祭田记(1557年)
 21 张氏增创祠堂记(1557年)
 22 东莞县学地租记(1571年)
 23 明故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樾桥钱公(仝)暨配宜人陈氏合葬墓志铭(1582年)
 24 卫氏小宗祠记(1589年)
 25 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1604年)
 26 大明累赠淑人先妣(王)氏墓(1624年)
 27 宋特奏进士军器大监赐号梅外李公(春叟)诰封四八太安人何氏墓(1626年)
 28 皇明追封增城侯谥文烈张公(家玉)墓(1649年)
 29 宋皇姑八世祖妣赵氏之墓(1712年)
 30 装金建造方丈重修各堂碑记(1811年)
 31 皇清例赠修职郎显祖考穆齐陈公之墓(1813年)
 32 重建东莞县署碑记(1855年)
 33 ★张家齐祖父母诰命碑(1872年)
 34 明讷庵何公(本)安人袁氏墓(1897年)
 35 东莞县政府布告(1935年)
 36 ★无名碑(1940年)
 37 大明处士十三卢公孺人林氏墓
 38 大明处士云隐卢公孺人何氏墓
 39 东冈钟公(渤)墓志铭
 40 东莞县学口记
 41 ★东莞盂山公园诗碑(残)
 42 ★卢祥墓志(残)
 43 讷庵处士何公(本)墓志铭
 44 讷庵处士何公(本)墓表
 45 ★张家玉《怀内》扇面石刻
 46 宋梅外处士(李春叟)传
 47 ★奉天勒命碑(残)
 48 明故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樾桥钱公(仝)暨配宜人陈氏合葬墓表
 49 封刑科给事中松雪钟公(铎)墓表
 50 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公(亨信)圹志铭
 51 ★重修许公岩记
东莞市博物馆藏碑专论
 1 东莞市博物馆藏碑解读
 2 从东莞市博物馆藏儒学碑记看明代东莞的儒学教育
 3 东莞南汉经幢(镇象塔)考
 4 从两方却金碑刻解读明代东莞商贸经济
 5 东莞市博物馆现藏石质类文物保存状况的调查
 6 访碑录
后记

章节摘录

  明天顺三年(1459)立石。王直撰文,马昂书丹,沈固篆额。  碑下部残,残存部分高90厘米,宽97厘米,厚5厘米。无碑额,正文题名为“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公神道碑铭”。碑文楷书,23行,字径3厘米,文字多漫漶不清。[民国]《东莞县志》(卷92页8-10)有著录。碑中缺字以康熙刻本《觉非集》(卷10页28-31)中王直所撰《罗公神道碑铭》补全。碑文:故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公神道碑铭  资政大夫吏部尚书泰和王直撰文  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大粱马昂书丹  资政大夫户部尚书丹阳沈固篆额  公罗氏,讳亨信,字用实。其先南雄人,后徙东莞之英溪。高祖俊,曾祖应辰,祖德宽,父祖昌,俱不仕,而以公贵,祖考皆累赠至右副都御史,妣皆赠淑人。公自幼知学,喜读书,年十二丧其母,即能以礼服丧。选为学官弟子,业成。永乐癸未,以《诗经》领乡荐,明年取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命往嘉兴视水灾,奏免嘉兴、海盐、崇德三县粮税,以苏民困。丁内艰,起复调吏科给事中,升右给事中。坐累谪为吏交趾。公虽贬降,而益勤于事,分所当为者无不为。久之,用荐起拜山西道监察御史,赐白金。命往通州,察仓库之弊,得老奸宿蠹若干人,皆伏法。巡按真定等府,旌廉黜贪,勉饬学校,人知劝沮。清军山西,凡阅五万余名,无枉漏者。丁继母何夫人忧,命驰驿奔丧,即起服。既至京,大臣有言其堪任方面者,诏复旧任,食正五品禄。宣德乙卯,升右佥都御吏,赐楮币,命同武员往平凉、庄浪等八卫练兵,以备边。公殚心尽力,夙夜不懈。上念边境寒苦,降敕勉劳,各赐文绮二副,公益感激自励。正统丙辰,仍与都督赵安率师巡边,赐红纡丝衣以行。正统戊午,丁外艰,有旨夺情视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莞市博物馆藏碑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