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子陵岗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荆门市博物馆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前言

  《荆门子陵岗》完稿以后,荆门市博物馆送请我审稿,我仔细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他们又请我为此书写序,我欣然应允。  荆门市博物馆是20世纪80年代荆门撤县并市,后又改为地级市才建馆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的基础差、底子薄、专业人员少。但是,为配合基建,每年清理发掘的任务却十分繁重。除了考古任务,还有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古建维修等一系列工作。单从任务重、人手少,要挤出时间来整理发掘报告,这就不是一件易事,此其一;其二,要整理文物资料,就得把文物摊开来核对,就得修复、绘图、照相,就得排列对比,就得参考其他的资料。总之,要人、要物、要场所、要资料,还得要一定的经费。这些工作既繁琐,又冷清,且不是短时间能做完的,若不是领导重视,若不是有人能坚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今天,崔仁义同志已拿出了合乎出版要求的书稿,怎不叫人为他们高兴呢?  看完书稿我就想到,全国文物界还有多少积压的资料啊!十多年前,我有幸到过湖北和邻省许多地方参观,许多博物馆的库房内都堆满了文物,有的还是一包一包的。我参观时,建议尽快整理,他们答应了,有的也在着手进行。时间已过去十多年了,这些资料绝大多数都未见报道。据我所知,有些20世纪60年代甚至50年代的资料至今还积压着,发掘资料的人,有的还健在,有的已过世,对这些资料若不抓紧“抢救”,只怕也会要“作古”了,这是一笔多大的损失啊!因此,我希望全国文博单位多一些像荆门市博物馆这样或比他们做得更好的领导,极力支持资料的整理和出版,因为这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学术的交流,有利于知名度的扩大;我也希望多一些像崔仁义这样或比他做得更好的同志,尽管他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实践中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敢于面对各种压力,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如果不是他咬牙坚持,这本报告只怕是出不来的。

内容概要

  《荆门子陵岗》所报道的都是一些小型墓,即东周墓62座,秦、西汉墓14座,东汉墓17座,明墓2座所报道的资料较全面、客观,说明对小墓资料没有忽视。此外,对一些典型墓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归纳,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一些单个墓的情况,从而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材料去进行对比研究。再次,注意了墓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打破关系、排列关系,注意了填土中有意放置遗物的现象,注意了各种墓坑形制与特殊葬俗,并对这些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出土资料论证了这批墓各自的相对年代,墓主的身份等级、社会地位,并对他们反映出来的文化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得出了较可信的结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墓葬分区与分布
 一 墓葬分区
 二 墓葬分布与排列
  (一) 东周墓的分布与排列
  (二) 秦、西汉墓的分布与排列
  (三) 东汉墓的分布与排列
  (四) 明墓的分布与排列  
第三章 东周墓
 一  墓葬形制
  (一) 墓坑、填土及其包含物
  (二) 葬具与人骨架
  (三) 墓坑类型
  (四) 随葬器物的分布
 二  随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铜器
  (三) 铁器
  (四) 其他
 三  墓葬分类
 四  分期与年代
  (一) 鬲类墓的组合序列
  (二) 鼎类墓的组合序列
  (三) 两类组合之间的关系
  (四) 期别与年代
 五 小结 
第四章 秦、西汉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随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铜器
  (三) 金、玉、石、骨器  
 三 小结  
第五章 东汉墓
 一 墓葬形制
  (一) 土坑墓
  (二) 砖室墓
 二 建筑材料
  (一) 形式特征
  (二) 纹饰
 三  随葬器物
  (一) 陶器
  (二) 硬陶器
  (三) 铜器
  (四) 铅器
  (五) 其他
 四 小结  
第六章  明墓
 一 墓葬形制
 二 随葬器物
 三 入葬时间
附表
 附表一 东周墓分期索引表
 附表二 东周墓登记表
 附表三 秦、西汉墓登记表
 附表四 东汉墓登记表
 附录  子陵岗出土铜器样品检测分析
 后记
 英文提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荆门子陵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