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者:赵丛苍,郭妍利 页数:278
Tag标签:无
前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0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相关的遗迹遗物,尽可能地做到亲自考察和调查,既能辨史又可补史。这种寻根追源的治学态度,为后世学术上的探古、考古树立了榜样。此后,山河间的访古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内容概要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简要介绍了两周(西周和东周时期)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简史,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1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赵丛苍,一九五二年十月生于陕西凤翔,一九七七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一九九○年周校研究生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大学考古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城固宝山》、《古代玉器》等专著,发表《城固洋县铜器群综合研究》、《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成山考》等论文五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发展简史 (一)古器物学的研究和小范围考古调查与发掘阶段 (二)考古资料的积累和初具规模的研究阶段 (三)考古资料再积累和较深入的综合研究阶段 1.第三阶段前段 2.第三阶段后段二 重大发现 (一)城址 1.西周都城遗址 2.东周都城遗址 (二)墓葬 1.西周墓葬 2.东周墓葬 (三)文字遗存 1.盟书 2.楚简 (四)矿冶遗存 1.铜矿遗址 2.铸铜遗址 3.冶铁遗址三 主要研究成果 (一)两周陶器分期研究 1.西周陶器分期研究 2.东周隐患分期研究 ……四 对两周考古工作的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关于这两座楚墓的年代,学术界观点颇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应属春秋晚期[166];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两墓的遗物与江陵望山楚墓有诸多雷同,其年代也相若,应在战国中晚期[167];发掘者认为应在战国早期,1号墓下葬时间当略早于2号墓。两座墓主人的身份当是与士大夫相似的楚国贵族。 在河南新蔡葛陵发现一座楚墓[168],墓葬原有高大封冢,后被夷平。墓葬平面为甲字形,斜坡式墓道位于墓圹东部。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椁盖板下分作五室,即前室、中室、后室和南、北侧室。椁室全部和内棺以长枋木筑成,四隅各接合部以榫卯相接。墓葬早年多次被盗。据残存迹象,前室有木漆器,器表多有彩绘;后室则有四具人骨架,骨架周围发现玉石类和青铜装饰品,可能属殉人;南侧室残存有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工具、装饰品及竹简等重要文物;北侧室仅余零星木器残块和两件铜工具;棺室内残留少量玉石器、铜器等装饰品。该墓年代在战国中期前后,从简文看,墓主人为楚国的封君——平夜君成。
后记
接手《两周考古》一书的写作,已是在几年前了。收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编委会约稿函时,正值我主持的宝山遗址考古发掘开始启动。这是自己在汉水上游进行多年工作后争取到国家文物局重点资助的课题性项目,我很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为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发掘和研究,想尽可能避免接受外来新任务。但《丛书》之举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好事,承担其中的任务是我们考古人的义务,更何况组织者对自己的信任是不能辜负的,不可以推辞。我挤时间认真拟定了写作提纲,得到《丛书》编委会的认可。 而宝山发掘一干就是几年,持续未停的田野工作,再加上教学任务等,使《两周考古》的写作时断时续。等我能够集中一些时间来完成书稿时,出版期限却到了紧迫的时刻。考虑到这是一项集体行动,为不致影响丛书的整体进度,我邀了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博士的郭妍利来参与写作。好在郭妍利同学在西大读硕士时我曾任指导教师,工作配合较为默契。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总算按要求赶完了任务。
编辑推荐
20世纪是中国文物与考古界开始科学探索的时代。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翻开这套书,重温那些重大发现不断、研究成果迭出的激动人心的岁月,也许就能看到奋斗的足迹,也许就能触动智慧的火花,也许就可以在学术前沿开始一轮新的接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