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作者:田麦久 页数:351
内容概要
竞技性是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行为链的核心环节。竞技体育的从业者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意志,竞技体育的观赏者在比赛中欣赏运动员的精神与技艺。当代竞技体育的重要价值,正是主要通过运动竞赛这一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行为,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对于人们的认知和感情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实现的。 运动竞赛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社会影响的程度。为了顺利地作好比赛的准备,并在比赛中成功地、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竞技水平,则需要竞技体育从业者,包括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为竞技选手们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医务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和创遣性的劳动。 为了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在与竞技对手的较量中有满意的表现,运动员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还要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在与竞技对手的较量中”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从而,如何准备比赛、如何参加比赛历来是竞技体育从业者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核心内容。 竞技体育行为链在时间维度上前后衔接着选材、训练与竞赛三个基本的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不同的任务。 运动员选材的工作任务是选拔出具有优越的遗传性竞技潜力的少年儿童,以期通过对其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选手;运动训练的工作任务是通过系统的专门训练活动,发展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而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工作任务则是力求充分发挥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使其转化为理想的运动成绩。
作者简介
田麦久,194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北京市人大第十二届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主委,国家督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顾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田麦久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1964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部。1982年4月,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第一位体育学博士。
田麦久已培养和正在培养教育学、体育学博士59名、硕士36名,高访学者8名,博士后2名,并受聘于苏州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多年来,他积极从事竞技运动训练的实践与研究。1956年获多项全国少年田径冠军,保持男子少年800米跑全国纪录达15年之久。1984年任总教练,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残疾人奥运会,他训练的平雅丽、赵继红获我国最早的两枚残疾人奥运会金牌。
书籍目录
赛前准备 参赛目标的设立与2008年奥运会中国军团参赛目标的定位 峰前状态理论及可测量类项群中国优秀运动员峰前状态的评定与应用 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 【赛前情绪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年度训练周期及赛前中周期训练的安排要点参赛行为 易地参赛环境及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 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解析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 音乐伴奏难美项群高水平竞技选手参赛结果的可控分析与施控策略赛后认知 体能类项群重大比赛的“克拉克现象” 技能主导类非测量性项群竞技表现及其条件极值 对马琳、王皓的技战术分析与评估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夺冠历程的训练学回顾 大赛后的训练学期望附录1附录2附录3
章节摘录
赛前准备参赛目标的设立与2008年奥运会中国军团参赛目标的定位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展开和进行的。目标即是人们对于行为结果预先设立的要求或标准,是一种愿望,是一种期待。竞技体育活动的主体目标就是生产出人们期待的运动成绩。每支代表队、每个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目标通常都是争取好的名次或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发展竞技能力与提高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和竞技参赛活动的直接目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努力实现竞技能力的变化,并在比赛中力求将其表现为相应的运动成绩。训练的目标与参赛的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具体上又是有差别的。训练的所有内容、各种训练负荷、各式各样的训练安排,都是为了促进竞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实现预定的训练目标;而赛前的一切准备和参赛过程中的所有努力,则都是为了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实现预定的参赛目标。训练目标是为参赛目标服务的。实施目标控制,就是依实现预定目标的需要,组织实施整个工作过程,这是成功地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原则。竞技体育活动的目标控制,即指按照竞技目标的要求,组织与实施全部训练活动及全部参赛过程,同样也是成功地进行竞技体育实践的重要原则。为了有效地实施目标控制,首先就要求我们设立的参赛目标要准确、要适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