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工人 作者:张小午 页数:252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一个女儿,林徽因一直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作为一个女子,林徽因深受当年三位天之骄子的青睐;作为作家,林徽因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让我们传咏至今;作为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的足迹几乎遍布全中国。林徽因,已经成了美丽和智慧的代名词。 父亲对她寄予厚望 林徽因从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家人,特别是她的祖父和父亲的喜爱。稍大一点,就随表姐妹进学校读书。学习时虽似漫不经心,但每当让她背书时,她都可以脱口而出,无不成诵。十几岁时,她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朴素、淡雅的装束更衬出她的娴雅文静。她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眼眸里不时透出智慧、机警和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稳重。而且她很有主见,善于操持家务,这样一个小女儿怎能不讨得父亲的欢心呢?父亲对她更是寄予了厚望,不遗余力地培养她,不放过每一个可以让她身心得到发展的机会。每每外出考察或游览胜地,都会慨叹没有带女儿同行。1920年,林徽因的父亲被派去长驻伦敦,这一次,他终于决定带女儿同行,让林徽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培养她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从中可见父亲的良苦用心。 一个女孩能得到父亲这样的赏识和培养,应该说,林徽因是幸运的。但在家中,同样爱自己的母亲却过着凄惨孤单的生活。因为三娘的被宠信,林徽因和母亲只能住在狭小阴暗的后面小院里。父亲一直和三娘生活在一起,而林徽因的母亲实际上过着孤苦的分居生活。此时,对母亲的爱和同情,对父亲的敬重和不满,使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永久性的伤害,以至于对她后来在爱情道路的选择上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对她来说,那是深深刻在她心灵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 爱情一度使她迷惘 徐志摩可以说是把林徽因带到诗歌创作殿堂的领路人。虽然林徽因感情细腻,观感敏锐,早年就显现出独特的艺术才华,对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有很深的理解,但并没有真正地接触诗歌。而徐志摩的出现,使她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志摩的热情和才华横溢都让林徽因刻骨铭心,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林徽因的情感状态和发展历程,这一切,都像酵母一样催发着林徽因杰出的诗歌篇章的产生。 1930年冬,随梁思成来东北大学执教的林徽因身体欠安,又因沈阳的医疗条件欠佳,在徐志摩的再三劝说下,来到了香山“双清”别墅,进行休养。在这段时间里,林徽因谨遵医嘱,远离了所有的工作,包括她所钟爱的建筑事业,精心养病。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林徽因一生少有的清闲时光吧。在这里,林徽因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所有负担和累赘,安然地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恬美和宁静。这种心境,让林徽因的创作激情抑制不住地涌动起来。 香山的“双清”应该是林徽因诗作的发祥之地。她留下来的最早的几首诗都是在那儿创作的,那儿有清静幽深的山林,蓝的天,白的云,还有婉转的鸟鸣。同大自然的亲近,初为人母的喜悦,特别是朋友毫不吝啬的真诚友谊,这些都使林徽因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欢欣和温情,也激起了她在文学上的创作灵感。《笑》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旋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里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林徽因的《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她以娴熟的表现手法用寥寥数句就把一个女子美好的笑靥表现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女儿的一天天长大,也让做父亲的操心起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在长辈的眼里,林徽因和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真是一对金童玉女。但双方家长都是很开明的,并没有要包办的意思,而是介绍两个小儿女认识,最好是水到渠成地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梁思成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喜爱体育运动,并且酷爱音乐,戴副眼镜,温文尔雅,显得稳重而言语中又不失幽默,这些都给徽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下来的一次意义非凡的会面是在林徽因从英国回来之后了,这次拜访之后,他们之间都给对方留下了更深的印象,正在他们感情的航船在平静的海面上顺利向前航行的时候,又冒出一个小插曲。 在“五四国耻日”的游行中,梁思成意外受伤。林徽因得到消息后心急如焚,急忙赶到梁思成所在的医院,在梁思成住院的日子里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由于误诊,梁思成的右腿永远地比左腿短了一截,这辈子都要跛着走路了。由于脊椎受伤,他还要穿着协和医院给他特制的金钢马甲。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了,更何况是对于一个日后要经常出去做实地考察,穿越荒山野岭,攀爬屋顶梁架的人来说,更是有如晴天霹雳。 但在这些绵绵无期的痛苦中却又蕴含了喜悦,那就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没有把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对准恋人分开,反而让两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病房里,他们有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他们发现对方身上更多闪光的东西。如果说先前林徽因还在感情的归宿问题上徘徊彷徨的话,那么现在,她已经确定要和梁思成厮守终生了。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此后的一切幸福与辛苦、痛苦和喜悦都是两个人的了。至此,两个人的人生轨迹终于重合了。 林徽因的一生中曾经有两次在同一段时间爱上了两个人。这使她痛苦、迷惘,但她处事的沉着让她没有在感情的纠葛中被牵制太久,这样,她才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徐志摩,一位当之无愧的才子。他的感情是如此的细腻,融在他的诗文中,让人读来,不觉唏嘘不已,甚至涕泣连连;他的感情又是如此的热烈,炽热得让他所爱的人望而却步。他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曾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命定的恋人,真是难如登天了,如果真的能找到,那将是一生中的大幸;而如果找到了,却无缘携手走完剩下的人生旅途,这也就是人生的大不幸了。 1931年,徐志摩在空中挥一挥衣袖潇洒地离去了,他永远地告别了这个带给他大幸福和大悲哀的世界。 11月19日,对林徽因来说是特殊的一天,那天,天空墨一般昏黑,空气在瞬间凝滞,凝重得要滴下泪来;那天,不仅使她失去了一位挚友、一位知己,也使当代文坛的一颗明星陨落了。徐志摩,带着无限的惆怅和不甘向这个世界挥手告别,像一道彩虹划过长空。朋友们一张张悲痛的脸庞,泪水还没有完全干涸;被哀恸的哽咽所深锁的嗓音,再也不能清晰地发出一个音符,我们知道,他留给我们的怀念和幽思真是太多太多了。而对于林徽因呢,一个深爱自己的人,就这么突兀地在某一天的早上永远地离开了,没有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最后一个希望的余地。事情过去近一个月了,她在《晨报》上发表《悼志摩》一文中还这样写道:“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可见,一个月的时间还是不足以让她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其实,有徐志摩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爱恋自己,不管怎么说,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更何况,他们都知道两人之间的爱情是不可能的,但还保有这么真挚的友谊,的确难得。 爱情,总是不期而至的。1932年的林徽因,虽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那迷人的个人魅力仍不减分毫,她是一个用时间来精心雕刻的女人,时间的悄然流逝,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无情的痕迹,却赋予了她更多举手投足间的美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金岳霖,一位哲学界的天之骄子,悄然走进了林徽因的生活,并被林徽因的魅力所深深地吸引。但他和梁思成的友谊又让他苦苦隐瞒这份唯一的真爱。终于,他鼓足了勇气,在梁思成外出考察时向心上人表露了爱意。其实,林徽因也对这位文质彬彬的大个子颇有好感。怎么办,她好像同时爱上了这两位才子。 有时,爱情要来得刚刚好,不能早,亦不能晚。如果时间不作美,就会枉费了上天安排的这份真情,还会伤害别人,甚或玉石俱焚,酿成悲剧。 而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三人并非平庸之辈,他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是如此的理智和乐于奉献,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平凡的饮食男女表示敬佩。 当林徽因聆听了金岳霖的告白后,自是有了好一番苦恼,待到梁思成回来,她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现在的想法和苦恼一股脑儿地倾诉给梁思成听。梁思成当时没有愤怒、怨恨,他知道,林徽因之所以告诉他这一切,是因为她相信他,而不是拿他当一个傻丈夫。于是,他站在林徽因的立场考虑,因为自己腿有疾,或许金岳霖能够更好地照顾林徽因,给她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当金岳霖知道了梁思成的想法后,终于明白最爱林徽因的人是梁思成,让自己心爱的人得到最好的照顾,他也就别无所求了。 于是,此事就告一段落,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还是保持着最真挚的友谊。然而,金岳霖却终生未娶,他是在用这份执著在继续等待某种奇迹的发生吗,还是这样的默默守候已经成为他这样一个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完美主义者所能做的唯一的一件事了?也可能,他也一直在寻找,但那早已雕镂在他心上的倩影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模糊了他寻求的目光。这些谁又知道呢?恐怕,这位哲学家真正的感情世界是我们永远到达不了的禁区。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爱情,那将会少多少忧郁的泪水和无奈的叹息。但是,那样的黑白的世界又有几人真想去碰触呢?我们都是,宁愿在悲伤中哭泣,然后把泪滴当做一粒粒珍珠来收藏,待到没有眼泪时再去细细品味。 爱情是美好的,被人爱是幸福的。但是对一个善良的女人来说,当不止一份感情摆在你面前时,选择是残酷的,善良也许会让她遍体鳞伤。只有聪明到极致的女人才可以在异性真诚的友谊和爱情之间的狭长地带游走。这需要智慧,需要胸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然而,林徽因做到了。 在太太的客厅,她喜交挚友 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是喜交挚友的人,他们经常邀请朋友们到家里来聚会。边喝茶边海阔天空地聊天,这渐渐成了一个固定的节目,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圈子里小有名气了,他们的家成了文化交流的地方,并以“太太的客厅”而扬名于当时的文化圈。 太太客厅的女主人——林徽因,自然是这个客厅里的毋庸置疑的焦点人物。不仅因为林徽因有美丽的外貌,更是由于她那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的真诚、宽容给每一位在场的人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就像一块磁铁一样,站立在磁场的中央,吸引大家来赴这精神的盛宴。林徽因从来不恃才傲物,她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对待不同的观点,却十分的宽容,而且对人很是真诚,这是她拥有独特个人魅力的关键所在。 有时,林徽因端庄文静,笑靥微生,以绝美的姿态倾听朋友的高谈阔论;有时,她又好辩、好胜,对朋友的观点给以热情的回应或是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开心的时候,她一定要有知心的朋友一起来分享快乐,在伤心难过、身处逆境的时候,她又会从朋友身上汲取力量,来帮助她走过人生的阴霾。她的朋友多,她的结交面很广,有忘年交,有外国的知心朋友,有异性至死不渝的朋友,有哲学家、作家,还有航空军官。她和金岳霖、萧乾、沈从文、泰戈尔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南渡北归,她独立又坚强 战乱发生在哪儿,哪儿就会遭受不幸。1931年,日本妄图侵吞中国,于是发起了九一八事变。北平的人民正在遭受一场浩劫。林徽因很明白,一旦北平陷落,他们就要成为亡国奴,那是她和她的家人朋友所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他们决定去往天津或是更加远离战乱的地方,开始他们的逃亡路程。路上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林徽因,本来就很虚弱的身体更是经不住这样的旅途劳累,但这些都不是最让她难过和痛心的。 当他们得知寄存在天津银行的那些珍贵的建筑资料被大水淹没,这种沉重的打击让林徽因失声痛哭。那些资料对她和梁思成两人来说是太珍贵了,里面凝聚了他们十二分的艰辛和心血,而今却被战争毁于一旦,此事的绝望心情如非亲身经历,又岂能体会得真切呢? 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林徽因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坚强是令人钦佩的。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战争的颠沛流离,身体更加地吃不消了。而在这时,梁思成因为劳累过度,也病倒了,于是,林徽因开始独自支撑这个摇摆在战乱中的家。像她自己所说的,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糟糠”,做饭、洗衣、照顾孩子,还要出去做兼职。 1946年10月,出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由于工作原因远赴美国。由于梁思成的离开,清华大学新开办的建筑系的许多工作实际上都落到了林徽因这样一个病人的身上。 面对这种种的困难,林徽因坚强地承担着一切。在这一时期,她那孜孜以求的精神还让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学习和探求知识。林徽因柔弱的身躯里竟然是一颗如此坚韧的心。 女人,想要被人照顾时,她可以娇弱无力,柔情似水;但当困难压来时,她也可以坚如磐石。早在林徽因的父亲决定要带她远赴英国伦敦时,就十分明确地表达了他这么做的苦心:之所以要带着女儿,就是要通过和父亲的朝夕相处,来了解父亲为人处世的原则,也让她开阔自己的视野,来培养今后改革社会的气魄和能力。 大概是因为从小父亲就特别注意培养她对国家的感情和责任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民族所受的灾难,林徽因表现得非常坚定而又沉着,她曾经表示,如果我们民族的灾难来得特别迅猛而凶暴,我们应该以某种积极的方式去回应,而不能仅仅坐在那里握着空拳,等着别人来羞辱我们的脸面。从这些言语,我们可以看出,林徽因是一个有民族气节、深明大义的女子。 在祖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时候,林徽因一家也是颠沛流离,过着逃亡的生活。医生曾经警告林徽因,说她的病情已经承受不了旅途的劳顿,但她认为“我的寿命是天的了”。于是,他们开始了长达六个星期的逃亡生活。他们由北平迁到了昆明。昆明也受到了战争的迫害,不再是那个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这里有的是混乱和敌机的轰炸。在这种糟糕的境况下,林徽因曾经静下来,让自己认真回忆了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写了《彼此》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对于战争,她通篇没有丝毫消极低沉的情绪,而是以十分坚毅的姿态,和无可替代的信心去面对个人和国家的苦难,她一直相信,我们中国人一定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她的这份坚韧、执著,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也让朋友对她更加地敬重了。 林徽因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她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设计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她更为抢救民族工艺品景泰蓝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对中国的古建筑有深厚的感情,但她不是一个只会发怀古之幽思的小女子,她是曾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女建筑师。 看她的《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这首诗可以说是林徽因一生的写照。不管生活的浪涛怎么汹涌,不管外界的风云如何变化,她都坚守自己心中那朵洁白、幽静的莲花,用花心的那一点亮,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尽管人生只是宇宙里的匆匆过客,但也要“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而所有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梦”。诗中充满了生的坚定与忧伤。坚定是一种生活态度,忧伤是因为生命的短暂易逝,两者的互动,促成了人生的丰富。 林徽因以智慧、美丽、坚韧征服了一个时代,也给我们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个完美、坚强的女性的身影。
内容概要
《中国名人传·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主要内包括:梁思成是她可以依靠的肩膀、徐志摩是她生命里的诗、建筑世界里,她找到灵魂皈依、文学世界里,她翩若惊鸿、民族大义前,她独立坚忍五部分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梁思成是她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初识梁思成
二、车祸“订”终身
三、在加拿大结婚,回东北工作
四、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太太”
第二章 徐志摩是她生命里的诗
一、徐志摩的追求,汹涌而至
二、林长民约志摩长谈
三、诗与信的对答
四、志摩出事了
第三章 建筑世界里,她找到灵魂皈依
一、中国建筑的过去与未来
二、山西八县的古建筑
三、从龙门石窟到五台山佛光寺
四、开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五、捍卫祖国传统建筑
第四章 文学世界里,她翩若惊鸿
一、读诗会与学文社
二、萧乾主编“文艺副刊”之时
三、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四、诗歌美学的追求
第五章 民族大义前,她独立坚忍
一、沦为亡国奴
二、经历战时大迁移
三、李庄的生活
四、分享战争的胜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梁思成是主要的负责人。他在1951年8月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致彭真的信中说:“英雄碑本身之重要和它所占地点之重要都非同小可。我以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忠心,对英雄们无限的崇敬,不能不汗流浃背战战兢兢的要它千妥万帖才敢喘气放胆做去。”经过反复的思考、修改,最后,梁思成设计出一份建筑方案,提交后,获得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通过。 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案,林徽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53年3月12日她给梁思成的信中写道:“我的工作现实限制在碑建会设计小组的问题,有时是把几个有限的人力拉在一起组织一下分配一下工作,技术方面讨论如云纹,如碑的顶部;有时是讨论如何集体向上级反映一些具体意见作一两种重要建议,今天就是刚开了一次会有阮邱莫吴梁连我六人,前天已开过一次拟了一信稿呈郑副主任和薛秘书长的,今天阮将所拟稿带来又修正了一次今晚抄出大家签名明天可发出(主要要求①立即通知施工组停札钢筋,美工组合组事虽定了尚未开始,②趁此时再要求增加技术人员加强设计实力,③反映我们对去掉大台认为对设计有利),可能将塑型改善,而减掉复杂性质的陈列室和厕所设备等等使碑的思想性明确单纯得多。”同时,林徽因还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以及底座上的花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林徽因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 ——李健吾 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冰心 绝顶聪明的小姐。 ——沈从文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 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萧亁
编辑推荐
《林徽因传:你是人间四月天》由张小午编著,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名人传丛书之一,林徽因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