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故全知道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作者:张振华  页数:340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蕴含哲理和智慧的国学典故集萃,配有100多幅精美的插图。根据典故的内容,分为安邦治国、励志人生、经世谋略、求知探索、人际交往、世间百态、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精选了数十个典故,每个典故都由故事和感悟两部分组成,力争做到故事典型、感悟深刻。希望您读完本书后,能够丰富知识储备,开拓人文视野,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启迪。

书籍目录

安邦定国 得道多助——秦穆公用马肉换回救命情 众志成城——百姓拥护的事情才牢靠 毁家纾难——楚国令尹子文为国散尽家财 远交近攻——郑庄公远交近攻终称霸 斩姬练兵——孙武下令斩杀吴王爱姬 取信于民——商鞅南门立木赢得百姓心 安居乐业——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道不拾遗——商鞅变法后的社会风气 近悦远来——叶公问政于孔子 自龙鱼服——伍子胥劝夫差“莫与民同饮” 穷兵黩武——陆抗上疏力劝吴主孙皓 子思进言——子思不弃偷吃鸡蛋的苟变 邴吉问牛——邴吉不管群殴而问牛 不受一钱——邓攸离职两袖清风 不贪为宝——子罕不受他人之宝 萧规曹随——曹参照章办事学萧何 克己奉公——祭遵严于执法斩刘秀侍卫 昭侯治吏——韩昭侯问责典冠与典衣 励精图治——汉宣帝一展身手治国政 广开言路——邹忌讽齐王纳谏 疾首蹙额——孟子劝谏齐宣王与民同乐 德厚国安——周文王重葬田间尸骨 卖剑买牛——龚遂平治渤海郡 生灵涂炭——王永发诰文讨后秦 宽猛相济——子产恩威并用治郑国 亡国怨祝——中行寅亡国怨太祝 以人为鉴——唐太宗以魏徵为镜正得失 号令如山——岳飞治军军令严明 与民偕乐——孟子妙语劝说梁惠王 众怒难犯——子产劝子孔不犯众怒 流芳百世——桓温做人的两个极端 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小人行为 取道杀马——宋人御马徒有形式 小康大同——孔子诠释何谓大同小康 逆取顺守——陆贾力谏刘邦读《诗》《书》 多难兴邦——司马侯献计晋平公 盗割牛舌——包青天巧断公案 掣肘难书——宓子贱掣肘劝鲁君 食鱼无反——晏子诠释食鱼无反 任人唯贤——管仲选贤任能助齐桓公称霸 哀鸿遍野——周厉王劳民敛财、怨声载道 燕王好乌——燕王好乌,举国成风 十室九空——余靖上书死谏宋仁宗 官官相护——民何以告官,皆因官官相护 以民为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 朝令暮改——晁错劝谏文帝实行贵粟之策 约法三章——刘邦约法三章立信于父老 卫君重法——卫君愿以城池换囚徒 水深火热——孟子劝说齐王燕国撤军 虎兕出柙——冉有、季路问计于孔子 愚公之谷——老人假托愚公谷讽谏齐桓公 网开三面——商汤劝人网开三面捕鸟 玩火自焚——州吁弑兄篡位不得人心 鸡犬不宁——柳宗元巧讽当朝腐朽统治 指鹿为马——赵高指鹿为马颠覆黑白 尸位素餐——朱云请赐上方宝剑斩张禹 厉兵秣马——秦穆公厉兵秣马攻郑国 天无二日——为尽孝道刘邦封父太上皇 苛政猛于虎——比猛兽可怕的是人 冒天下之大不韪——息国一意孤行险遭灭国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微谏劝唐太宗 南山可移,判不可移——李元统不畏强权拒不改判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淮南王刘安的得道成仙之路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孟子论夏商灭亡的原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人本思想 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范仲淹驻守边疆拒敌西夏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决心灭南唐一统天下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举荐人才之道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唐太宗的创业与守成之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州官的荒政和百姓的无奈励志人生 不倒翁——卞和三献玉石 谈笑自如——甘宁谈笑自若击退曹军 弄巧成拙——多出来的一朵小小的莲花 卧薪尝胆——勾践不忘国耻终败吴国 黄粱一梦——卢生的美梦 金石为开——李广箭穿巨石 不因人热——梁鸿的清高与孤傲 因志而立——周处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一鼓作气——曹刿论鲁国与齐国之战 先声夺人——宋国的华氏之乱与平叛 出人头地——欧阳修对苏轼称赞 悬梁刺股——苏秦刺骨苦读、孙敬悬梁勤学 分香之教—一岳飞分赐沉香的教诲 囊萤映雪——车胤与孙康的勤学苦读 矢志不移——司马迁身残志坚著《史记》 洛阳纸贵——左思与《三都赋》的风行 兵以气胜——孟明视三败之后的胜仗 开卷有益——宋太宗读书的方法 韦编三绝——孔子研究《易经》下苦功 水滴石穿——有志者事竟成 毛遂自荐——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 闻鸡起舞——祖逖为国报效的决心 胸有成竹——文与可画竹的秘诀 怒发冲冠——蔺相如完璧归赵 玩物丧志——卫懿公亡国的原因 东山再起——谢安归隐之后的卷土重来 专心致志——下棋高手秋的两个学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世最成功的人 欲图他人,反失自己——贪心的下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处世原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心相交 急流勇退——范蠡洞悉世事辞官归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做人原则 百步穿杨——神射手养由基的高超箭法 投笔从戎——班超弃文从武,为国效力 两袖清风——于谦的为官之道 闻一知十——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 背水一战——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甘雌伏——赵典的志向 乘风破浪——宗悫的惊人之语 夸父逐日——夸父的执著精神 发愤忘食——孔子的学习态度 舍我其谁——孟子和学生的对话 四方之志——重耳在外漂泊终归晋 三折其肱——晋定公久病成良医平定叛乱 破釜沉舟——项羽自断后路而后生 造父学御——造氏苦练成驾车能手 痛饮黄龙——岳飞精忠报国的豪言壮志 一匡天下——孔子点评管仲功与过 马革裹尸——马援为国尽忠现精神 四海为家——刘邦修建豪华宫殿显威严 洞若观火——卧龙、凤雏看清天下大势 心坚石穿——少年用木钻钻穿了石磨 鸿鹄之志——身为雇农的陈胜志向 老骥伏枥——曹操诗中彰显出来的志气 志不在小——刘邦的志向是整个天下 锲而不舍——荀子对坚持不懈学习的理解 誓死不二——李离勇改以前判过的错案 熟能生巧——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教育 愚公移山——愚公执著精神感动上天 精卫填海——精卫决心填平东海 铁杵磨针——李白曾经受过的指点 得陇望蜀——刘秀决心一统天下 飞黄腾达——韩愈勉励儿子用功的方法 三户亡秦——楚国灭亡秦国的决心 任公垂钓——任公钓到大鱼的诀窍 披荆斩棘——刘秀手下的将才冯异 一曝十寒——孟子劝谏齐王的治国之道 自暴自弃——孟子对学生的教诲 前程万里——崔铉的诗才 欲速则不达——急躁和鲁莽的后果 有志者事竞成——耿弁有志平叛各路叛军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智擒匈奴使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精神l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的志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忠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的大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的惊人变化经世谋略 暗度陈仓——张良妙计骗项羽 相机而动——吕颐浩随机应变平定叛乱 先斩后奏——哥舒翰先斩后奏处死张擢 分而治之——武帝多分王国而治之 用人不疑——魏文侯任用乐羊为将的理由 奇货可居——吕不韦做成史上最大买卖 抱薪救火——魏国拿土地求秦国不要侵扰 一鸣惊人——楚庄王自省成就霸业 冯谖买义——冯谖烧债券免租金 望梅止渴——曹操的无奈谎言 香火之情——秦王慷慨激昂智退突厥兵 墨子救宋——墨子模拟实战巧救宋国 千金买骨——侍臣用五百金买马骨 抛砖引玉——郭隗妙解千金买骨的寓意 师出有名——乐毅举天下之名讨伐齐国 冯谖弹剑——失意的冯谖苦尽甘来 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 调虎离山——孙策乘虚而入控制卢江 小白中箭——管仲的大意成就了齐桓公 请君入瓮——来俊臣设计逼周兴 偷梁换柱——赵高炮制假诏书 未雨绸缪——周公以诗劝谏成王 狡兔三窟——冯谖为孟尝君准备的退路 先发制人——项梁先发制人起义抗秦 一箭双雕——长孙晟的神奇一箭 移花接木——春申君门客李园巧用计 有备无患——魏绛的担忧 运筹帷幄——张良的谋才 追女失妻——追女失妻令赵简子退兵 坐观成败——任安置身事外坐观成败 瞒天过海——高■“瞒天过海”灭陈朝 围魏救赵——孙膑“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皇太极定计陷害袁崇焕 以逸待劳——陆逊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 乘人之危——越王勾践巧报一箭之仇 声东击西——班超使妙计打败莎车和龟兹 无中生有——张巡故弄玄虚,虚中有实 隔岸观火——曹操巧计斩袁绍两个儿子 笑里藏刀——陆逊暗地里捅了关羽一刀 李代桃僵——公孙杵臼与程婴救赵氏孤儿 顺手牵羊——李想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打草惊蛇——一纸状子告倒了两家人 借尸还魂——刘备借助刘璋东山再起 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擒贼擒王——张巡一箭制敌 浑水摸鱼——刘备诈取荆州和襄阳 金蝉脱壳——诸葛亮的最后一计 釜底抽薪——曹操偷袭了袁绍的粮仓 假道伐虢——晋国的谋划 树上开花——谢玄妙计大败苻坚 田忌赛马——孙膑的赛马妙计 反客为主——袁绍变客为主占领冀州 螳臂当车——颜阖求教于蘧伯玉 卷土重来——项羽乌江自刎自暴自弃 青梅煮酒——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杯酒释兵权——几杯酒的力量 大意失荆州——关羽的致命一战 周瑜打黄盖——周瑜的计中计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范蠡和文种的归宿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的警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与祸的界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国背后的危机求知探索 按图索骥——孙阳儿子按图寻“千里马” 老翁捕虎——花甲老翁空斧劈猛虎 囫囵吞枣——一个可以囫囵吃枣子的人 詹何钓鱼——詹何是怎么钓到鱼的 秉烛之明——晋平公问教于师旷 梓庆为镱——梓庆是如何作出镰的 佝偻承蜩——驼背老人粘蝉的技巧 不耻下问——孔子解释孔文子谥号的来历J 万金之患——神射手后羿为何箭法失准心 不落窠臼——“凸”、“凹”二字的独特用法 迂儒救火——成阳肭的迂腐行为 不求甚解——陶潜的读书习惯 纪昌学射——纪昌的箭法是怎样练成的 轮扁斫轮——轮扁做车轮的实践与经验 椽者作奏——古人剽窃的案例 崂山道士——王生的求道之路 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生活 凿壁偷光——匡衡凿穿墙壁偷光苦学 歧路亡羊——不要做迷失在歧路中的羔羊 鲁国少儒——庄子和鲁哀公的辩论 孔子马逸——子贡和乡人的不同待遇 邯郸学步——燕国人学赵国人走路的后果 望洋兴叹——河神河伯知道自己的渺小 孺子可教——张良巧遇无名高人指点 学而不厌——孔子治学的态度 后来居上——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三迁之教——孟母举家迁徙的良苦用心 程门立雪——杨时二人的求学精神 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嵇绍 藏火偷读——祖茔恋书苦读 庖丁解牛——庖丁的高超技艺 生吞活剥——对沽名钓誉的最好讽刺 惜墨如金——李成作画的风格 任末好学——任末的学习方法 一窍不通——商纣王的昏庸和比干的忠心 业精于勤——韩愈对治学的看法 夜以继日——孟子对周公的评论 苏洵焚稿——苏洵焚稿明志,立志向学 刘向燃藜——刘向燃藜挑灯夜读 南辕北辙——季梁讽谏魏安厘王 朱詹吞纸——朱詹吞纸充饥皆为读书 焚膏继晷——韩愈苦读终成一代文豪 子路受教——孔子对子路的第一次教诲 薛谭学讴——薛谭拜师秦青学唱 牛背练字——陆羽在牛背上练字 江郎才尽——江郎的遗憾 狗尾续貂——司马伦的黄粱一梦 牛角挂书——勤奋好学的少年李密 一知半解——宋国人求学归来的荒唐事 宋濂苦学——宋濂的求学之路 邴原泣学——邴原求学的决心 七步成诗——曹植的真才实学 汗牛充栋——陆质丰富的藏书量 脍炙人口——公孙丑求教于孟子 神农尝百草——神农的探索 桃李满天下——子质的育人之道 郑师文学琴——郑师文的一番苦工夫 乐羊子妻劝学——乐羊子知错能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的心得人际交往 忘年交——孔融和祢衡结成忘年之交 东道主——东道主郑国尽地主之谊 急不相弃——华歆不丢下要帮助的人 一见如故——唐太宗与房玄龄的交情 倾盖如故——邹阳上书梁孝王表明心迹 三生有幸——十三年后再度相逢 贫贱之交——贫穷时相交的知心朋友 曲高和寡——宋玉的寥寥知音 推心置腹——刘秀以诚相待铜马军将领 结草衔环——知恩图报的典范 陈蕃下榻——陈蕃对徐稚的重视和礼遇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 平易近人——姜尚治理齐地的经验 虚怀若谷——晏子真诚结交越石父 后生可畏——让孔子大吃一惊的后生小辈 盛气凌人——触龙以理服人说服赵太后 一字之师——僧人齐己虚心求教郑谷 见机行事——王猛随机应变改赦徐成无罪 出言不逊——郭图的致命谗言 毕恭毕敬——宜臼和自述诗《小弁》 出尔反尔——邹穆公求教于孟子 倒屣相迎——蔡邕倒屣相迎王粲 高朋满座——王勃和名作《滕王阁序》 家喻户晓——魏暮劝谏唐文宗 割席分座——管宁割袍与华歆绝交 刎颈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 志同道合——曹植志不同不相为谋 管鲍分金——真正了解管仲的人是鲍叔牙 范张鸡黍——范式和张劭鸡黍之交 齐人乞食——齐人整天靠乞食来向人炫耀 运斤成风——石匠抡斧砍鼻尖上的白灰 高山流水——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 赵孝争死——赵孝一命换一命救回弟弟 林回弃璧——林回丢弃了钱财救骨肉 宾至如归——子产出访晋国不辱使命 举案齐眉——孟女对丈夫梁鸿的态度 人琴俱亡——王献之死后其琴失曲调 对牛弹琴——公明仪对牛弹琴 分道扬镳——元志和李彪分路而行, 如鱼得水——诸葛亮辅佐刘备定天下 奠逆之交——子祀等四人知心相交 与人为善——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同病相怜——伍子胥举荐伯豁任大夫 狼狈为奸——狼和狈的“分工协作” 以言取人——孔子在宰予身上犯的错误 沆瀣一气——考生崔瀣遇到主考官崔沆 解衣推食——刘邦极为器重和信任韩信 酒肉朋友——刘七和宋九的如意算盘落空 金龟换酒——贺知章金龟换酒和李白对饮 交浅言深——冯忌讽谏赵孝成王 杵臼之交——富豪与穷鬼的交情 陈雷胶漆——陈重和雷义的牢固交情 半面之交——只见过一次的交情自然浅 投桃报李——卫武公的嘲讽诗《抑》 信口雌黄——王衍的坏习惯 前倨后恭——苏秦成名前后冰火两重天 疾风知劲草——王霸的忠诚 狗咬吕洞宾——吕洞宾好心遭恶报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义结金兰 有眼不识泰山——鲁班错辞泰山 道不同不相为谋——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问教于子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淳于髡举荐贤士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管仲与鲍叔牙的相交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为智伯报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晏子的诠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丙吉的宽容 世间百态 莫须有——秦桧强加岳飞的罪名 敲竹杠——敲竹杠敲出了一笔钱财 雁足传书一十九年之后苏武终回汉 沧海桑田——沧海已经几次变成了陆地 招摇过市——孔子在卫国的所见所闻 庄公梦蝶——庄子和蝴蝶的互变 朝秦暮楚——诸侯小国的自保策略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办事的吉利日子 仰人鼻息——韩馥把冀州白送给了袁绍 东施效颦——东施为何更让人厌恶 楚人学语——宋国大夫戴不胜求教于孟子 瞎子摸象——只知冰山一角,不见全貌 雪泥鸿爪——苏轼故地重游后的新作 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终极杀招 买椟还珠——郑人买了珠宝却只要盒子 东窗事发——秦桧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 郑人买履——本末倒置的买鞋者 舍本逐末——赵威侯给齐国使者上了一课 杀猪教子——曾子杀猪教子 过江之鲫——东晋时南下的北方人 明哲保身——蒋衡不攀权贵保性命 天衣无缝——天衣不是用针线缝制的 临噎掘井——晏子的预测成了事实 守株待免——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缘木求鱼——孟子劝说齐宣王实行仁政 掩耳盗铃——阿Q的精神胜利法 旁观者清——马皇后求情赦免宋濂 自相矛盾——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 天花乱坠——云光法师向佛的决心 侯门如海——秀才崔郊和他的诗 左右逢源——孟子关于学习的见解 豹死留皮——王彦章宁死不降李存勖 杯弓蛇影——乐广用心药治心病 不识时务——张霸不与邓陟相交 成败萧何——萧何对韩信的两个极端作用 大相径庭——狂人接舆的一番大话 得过且过——寒号鸟的哀号 风吹草动——伍子胥逃亡路上的奇遇 过河拆桥——许有壬忘恩负义废科举 梁上君子——陈■对梁上小偷的另类教育 刻鹄类鹜——马援戒兄子严、敦书 橘化为枳——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 入木三分——王羲之的苍劲书法 捉襟见肘——曾子的窘迫生活 同仇敌忾——共同的命运导致一致的结果 讳疾忌医——蔡桓公不听劝告一命呜呼 同室操戈——公孙楚和公孙墨为女人相残 叶公好龙——叶公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 乐不思蜀——后主刘禅贪图安逸忘记故国 黔驴技穷——被老虎吃掉的驴 咄咄怪事——被罢官的殷浩的怪异之举 天翻地覆——蔡文姬的巨大变化 司空见惯——李绅听歌妓唱歌不是新鲜事 巧舌如簧——苏代说服魏王让太子做相 一字千金——吕不韦悬赏千金改《春秋》 二桃杀三士——晏子用两桃杀死三权臣 朽木不可雕——孔子对宰予的经典评价 依样画葫芦——陶■年年依样画葫芦 坐山观虎斗——陈轸劝说秦惠王 一问三不知——苟寅得不到信任的原因 树倒猢狲散——秦桧倒台后的下场 百闻不如一见——赵充国到西羌得详情 挂羊头卖狗肉——齐灵公虚伪的着装禁令 树欲静而风不止——皋鱼想要尽孝心时的遗憾 是可忍,孰不可忍——季氏八佾规格的乐队惹怒孔子 远水难救近火——鲁国发生了火灾怎么救 无事不登三宝殿——人若无事可求不会入佛殿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柑子的外表和内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火烧赤壁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和鸟的命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篡位夺权的心思无人不知 修身养性 一诺千金——季布的名声并非杜撰 坐怀不乱——柳下惠城门借宿坐怀不乱 洁身自好——屈原人格不受世人所污 巧藏贼衣——贼喊捉贼的原型厂 先见之明——孙叔敖先见之明救子孙 廉泉让水——范柏年巧答宋明帝的诘难 闭门思过——韩延寿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亡羊补牢——庄辛的一番话点醒了楚襄王 齐人攫金——齐人的眼里为何只有金子 白龙登天——天仙下凡不与人同流合污 悔之不及——奋扬杀太子建的失误 津人操舟——颜渊问教于孔子 宋襄之仁——仁义道德害死宋襄公 安贫乐道——孔安国对颜回品德的评价 东食西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宝价十万——人心才是无价之宝 强者反己——时常反省自己才算是君子 为盗之道——向某明白了盗之道义 蜘蛛与蚕——蜘蛛与蚕吐丝的差距 妄语误人——张某害人终害己 纸上谈兵——赵括的自以为是 一钱罢官——秀才因为一文钱失去机会 坎井之蛙——井底青蛙的渺小 呆若木鸡——像木鸡一样的鸡才具杀伤力 一夜十起——第五伦的私心 一狙搏矢——这只猴子因卖弄丢性命 方士大言——方士喜欢吹牛差点把命丢 宠辱不惊——卢承庆保持平常心 义犬显义——一条狗的感恩之举 许金不酬——言而无信的商人 君子固穷——孔子周游列国的窘境 孔融让梨——四岁大的孔融的礼节 金牛联宗——金牛改变形象反被关在牛圈 防微杜渐——丁鸿上书劝谏汉和帝 扁鹊换心——扁鹊巧做换心手术 灵丘丈人——老人和儿子养的蜜蜂 一卵家当——一个捡来的鸡蛋 涸辙之鲋——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 不欺暗室——蘧伯玉半夜里的跪拜 蜈蚣自大——自大的蜈蚣终于付出了代价 分庭抗礼——孔子问教于渔夫 矢人好誉——虚伪的做弓箭的人 以筑为琴——山民不辨琴筑 宋王好非楚——宋王竟然自己骗自己l 列子不为名累——列子决心离开齐国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不同流合污 再让三尺又何妨——宰相张英懂得恭敬谦让 宰相肚里能撑船——王安石容忍了小妾的出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死受天下人尊敬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皓不愿抛宗改姓为人处世 心怀叵测——曹操骗杀马腾、黄奎等人 口蜜腹剑——李林甫受人诟病 因时而行——王式因时而行赢得主动权 趋炎附势——吕布攀附权贵被人鄙视 毋媚小人——徐均执法公正得拥护 同流合污——李斯与赵高同流被害死 守口如瓶——韩昭侯问教于常豁公 刚愎自用——先毂害晋军吃败仗 一意孤行——一意孤行的两种不同结果 居安思危——积极的人生态度 举棋不定——宁悼子举棋不定自吞恶果 言而无信——范蠡长子贪欲害死弟弟 随机应变——曹操随机应变免遭杀身之祸 处变不惊——裴度处变不惊的生活态度 顾全大局——陆逊顾大局,以国事为重 不念旧恶——吕夷简真心交好友 以德报怨——赵概以德报怨难能可贵 忠言逆耳——忠言助刘邦得天下 言归于好——生活中的强者 蝇附骥尾——不要为所欲为 智子疑邻——宋人的不同选择 机不可失——李靖趁机占据蜀郡 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 悔过自新——缇萦救父感动汉文帝 和气生财——孙叔敖的为人之道 雷厉风行——曹操新官上任三把火 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也是一种通达 一叶障目——楚生的见识 巧诈不如拙诚——真诚待人以信立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君子的所为 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的基本规范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对兄弟的看法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 识时务者为俊杰——成功的必要条件 冤家宜解不宜结——多个朋友就多条路 怒时之言多失礼——明君的面子 解铃还须系铃人——谁惹的麻烦谁解决 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自取灭亡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周景王即位以后,成天只知道享乐,根本不理朝政,也不管百姓的疾苦。景王二十一年,他决定改铸大钱,废止当时通行的小钱,这使老百姓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向来忧国忧民的卿士单穆公听说了,就急忙去找周景王,劝阻他说:“大王,要是废了小钱,铸造大钱,受到损失的还是老百姓!百姓穷困,那生活就没有着落,他们就会四处逃跑的。”周景王一脸不耐烦,满不在乎地说:“这算得了什么呢?”单穆公接着说:“我们国家本来就不富裕,加上从来就没停止过的灾难,我们怎么还能去制造人祸呢?不关心百姓的疾苦,反而招灾惹祸,他们就离心了,国家也就没法治理了。”周景王对这些话理也不理,就传下命令:“继续铸造大钱!”铸大钱,周景王确实从老百姓那里聚敛了一大批资财。但是他觉得还不够,过了两年,到景王二十三年时,周景王又搜刮民间的存铜来铸大钟,下令要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一口叫“无射”,一口叫“大神”。单穆公还是直言劝阻说:“两年前废小钱铸大钱,使百姓受到了很大损失,现在又要造大钟,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谐。”周景王根本不听,仍然强行下令:“继续造大钟!”过了一年,钟造成后,当着单穆公的面,周景王命人敲击。他觉得那钟声悦耳,便对司乐官州鸩夸耀说:“你听,这钟声多么和谐呀!”州鸩也是一个了解百姓疾苦的人,就回答说:“这不算和谐。天子造钟,老百姓们都欢喜,那才算是和谐。您铸钱、造钟,百姓们都怨恨你,这能算什么和谐啊?俗话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大家所拥护的事情,做起来就会像城墙一样牢固可靠;大家都反对的事情,勉强去做,即使它像金子一样坚固,也难免不销熔。”.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战不断,有的国家经常是几天易主。楚国文王死后,文王的弟弟子元当上了令尹。子元是个好色之徒,他看上了文王夫人,就千方百计想接近文王夫人,伺机霸占她。鲁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66年)秋,楚国令尹子元率领六百余乘战车进攻郑国,很快就攻进了郑国的桔秩门。等到其他诸侯赶来救援的时候,楚军早就在夜里逃走了。子元攻打郑国回来之后,仍然不忘文王夫人,于是就住在了文王夫人旁边的宫殿里。楚国大夫斗廉认为这样做有伤风化,是伤天害理的,就想对子元进行劝阻。结果,子元不仅不听,反而还把斗廉抓起来并且还带上了枷锁。这下,满朝的官员都在议论,说子元这样荒淫、专横,楚国很快就要灭亡了。果然,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秋,楚国的申公斗班趁子元不备,就杀死了子元。当时,楚国又陷入了混乱之中。但就在这国破家亡之际,子文当上了楚国的令尹。面对眼前的这个烂摊子,为了缓和楚国的危难,子文就把自己家里的所有家财都拿了出来,作为兴国的费用。因为子文的慷慨解囊,这才使得楚国转危为安,顺利渡过了这段危险期。春秋初期,郑国与近邻宋国、卫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随时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主动出击,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了盟约。公元前719年,宋、卫两国联合陈、蔡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然没有攻下郑国,但郑国已经感到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两国。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两国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终于取得了霸主地位。春秋时期,孙武到了吴国后,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可阖间看了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后,觉得书里的内容不可信,也就没有重规他,还让他训练后宫的妃嫔。孙武只好答应了。在操练场上,孙武耐心地向妃嫔们讲解操练要领。等交代完,孙武又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嬉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接着,就开始按刚才所说的下命令开始训练。这些妃嫔以为就是来做做游戏玩玩的,根本没把孙武的话放在心上。这时,孙武下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向右转!”可妃嫔们一个也没有动,还是在说说笑笑。而孙武却并不生气,说道:“做将军的,没有把动作要领交代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妃嫔们齐声回答:“听明白了!”鼓声再起,孙武又发令:“向左转。”可妃嫔们还是一动未动,反而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在旁观看的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妃嫔们听你的调动。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代清楚,是将军的过错;可交代清楚了,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这次看在我的薄面上,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会按军法操练。”于是,孙武还是下令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这下可把妃嫔们吓坏了。孙武命令继续操练,命令排头两名妃嫔继任队长。等鼓声第三次响起时,妃嫔们都按规定动作,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操练任务。本来吴王想让孙武出丑,孙武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此,吴王就对孙武刮目相看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可新法已经颁布了几天了,一点儿成效也没有。商鞅几经明察暗访才知道,由于以前的法令常常朝令夕改,所以百姓们都不相信,以为这个新颁布的法令,不过是个幌子。商鞅为了取信于民,就在秦都咸阳南门旁,立了一根三丈长的直木,派官吏看守,贴出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镒黄金(镒,古代的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围观的百姓虽然很多,却没有一个人想去搬木头的,都觉得这种好事未必是真的。

编辑推荐

《国学典故全知道(图文典藏)》:全面的中华传统故事,丰富的古代生活智慧!精确的国学典故解读,贴切的圣贤智慧感悟!这是一本蕴含哲理和智慧的国学典故集萃,配有100多幅精美的插图。根据典故的内容,分为安邦治国、励志人生、经世谋略、求知探索、人际交往、世间百态、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八个章节。速读蕴含智慧的1000个国学典故做一个博闻天下的知识达人取信于民——商鞅南门立木赢得百姓心任人唯贤——管仲选贤任能助齐桓公霸中原一鼓作气——曹刿妙论鲁国与齐国之战囊萤映雪——车胤与孙康的勤学苦读背水一战——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洁身自好——屈原的高尚人格不受世人所污无香火情——秦王慷慨激昂智退突厥兵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的终极杀招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之中刎颈之交——蔺相如和廉颇的将相和杯弓蛇影——乐广用心药来医治朋友的心病君子固穷——孔子周游列国的窘境和君子固穷的心态忠言逆耳——樊哙和张良逆耳忠言助刘邦得天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典故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