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林斤澜 页数:276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故乡温州的家乡人和事为题材,融现实生活的变动和民间传说的叙说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幅梦幻般变化着的温州风俗画面:千里地外都知道有个两三年里就发起来的矮凳桥全国纽扣集散市场,镇上有一条六百家商店三十家饭馆的街道和又绿又蓝非绿非蓝的如幔之溪,从憨憨跑供销扯到空心大好佬讲的黑胡须白胡须憨憨造楼的传说,鱼圆店女店主溪鳗与传说中的美丽水妖互相游移……。林斤澜这些温州风味小说的特征,首先是传说性。这些“并不是作者家乡改革开放的诸人事的实写,而是一种‘当代传说’,它在发生的一刹那已和其他传说一样,成为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历史上的又一则故事”。其次是迷幻性,似散非散的旧梦和将信将疑的新梦纠合在一起,亦真亦幻的场面和时远时近的传说搅和在一起,给作品造成了奇异的迷幻境界。然而它却使人不仅能感觉到混沌体的生活和“模糊美”的存在,还能感觉到其中闪烁着的现实与历史双重复合的文化审视和思考,可以触及到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深层的某些东西。第三是寓言性,“矮凳桥世界是一个寓言的世界,它讲述着一个关于历史的过去与明天、关于认识过去与明天、关于拯救过去和走向明天的寓言。”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2009),浙江温州人。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上世纪50年代开始文艺创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随着80年代《头像》、“矮凳桥风情系列”等代表作的问世,林斤澜被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圣手”。著
书籍目录
溪鳗丫头她妈袁相舟车钻笑杉小贩们同学李地丫丫没有娘去不回门井亭门短篇三痴短篇三树哆嗦黄瑶五分春节梦鞋万岁氤氲顺竿变脸中间枪声电话微笑色句林斤澜论短篇小说(代后记)
章节摘录
丫头她妈 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她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自己呢,只怕还没有溪鳗说得清楚。 矮凳桥街上有少数人——说是少数,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 矮凳桥历代田少人多,老古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矮凳桥这方土,却是养不活矮凳桥人。农田上的“生活”,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 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捆捆稻草。挑粪水担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妈决不支使儿女。 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没有生意好做,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 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帮忙洗洗碗,添添火,说一会儿话,再回家去吃剩饭剩菜。她妈的食量很好,什么都吃,吃什么都有滋味。经常把剩菜剩汤,不管是咸的酸的,统统倒在剩饭里,大口大口往嘴里划,虾头蟹脚都用不着抿牙细嚼,嘴巴咂咂地响着响着就都消失在深海似的咽喉里。 她妈煮熟了饭自己走开,起先是困难时候,她觉着坐下来只张半张嘴,筷子只点点盘边,倒不如剩多剩少做一口咽下去的好。 后来,成了习惯。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听听新闻,摊边说两句话,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娱乐。 没有人把朴实啊勤劳啊,这些好说好听的加在她身上。城里的两口子双职工,要是女的把家务事包揽下来,就叫做“自我牺牲”了。在丫头她妈这里,谁也不会发生这样高级的联想。这样的人,就这么回事,她有什么牺牲不牺牲的呢!她妈自己,实在也没有往这些上头想过。连个名字都叫不开,她倒觉得给她起名字,本来是牛皮灯笼白费蜡的事。饭前出来站一站,生活就算得畅快了。有时候从溪鳗那里听了几句话,会叫她笑眯眯地走回家去,喜欢得吃了饭,还换上新衣裳挑担子去。有时候又会弄得一肚子心事,恨铁不成钢那样,鼻子里哼哼地生儿女的气,嘴里倒没有几句话好说。和袁相舟,就只有拉长了脸,鼻子都不大哼的。对了,她的脸长些,眼睛细小,嘴大又方。袁相舟刚认识她时,有过“当大的小了,当小的大了”这样的评论。后来和她结婚,想着这不正好是容字脸吗!容字端正,一般也都派的正经用场,如军容、市容、内容、形容……袁相舟是个有文化的人,好角色,在城里当过中学教师的哩。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 ——老舍 思想的深邃和独到,艺术探索的多样和奇特,这一切成就几乎都是在评论界小心翼翼的沉默中取得的。 ——黄子平 林斤澜的世界一方面是纯意浓浓,一方面杂思深深,绝不是象牙塔里的独语。纯而浓,杂而深,乃内心的静与目光的明所致,向内坚守固有之温情,向外不失冷观之觉态,其文深若林海,淡似春水,与读者是亲和的。 ——孙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