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郝一峰、刘太华、 连跃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01出版)
前言
欲知中国史学名人,必知司马迁;欲读中国史学名著,必读司马迁的《史记》。纵观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述史理念,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亘古未有的深远影响。千百年来,研究、推广《史记》的作者成千上万,所推出的作品不计其数,浩如烟海,他们为普及《史记》呕心沥血,贡献非凡。而今,我们又推出《史记教你为人处世》,尽管它“只是昆仑山上的一棵小草”,尽管其中还有许多不足或是待商榷的观点,但我们还是愿献给读者,渴望与读者交流,以求指正。此书体会有三。第一,为现实所需要。明人张居正之言:“对历史立足于用而非稽古钩沉”。《史记教你为人处世》运用《史记》的例证从五个方面“魅力——为人处世之源、忠厚——为人处世之本、摆正位置——为人处世之纲、择时进言——为人处世之目、避免莽撞——为人处世之神”阐释了如何做好为人处世的要求,探寻了做好为人处世的路径,对当今人们的相处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觉得,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理智的交往与交流。第二,不追时尚。司马迁的《史记》由本记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构成,全书五十二万多字,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我们从浩瀚的篇章、文字、人物中“优中选优”做成此书。除去开篇“几句心里话”和“作者引言”以表我们心志外,没有我们多余的话。也有人向我们建议以“心得”的形式作书,但我们通过讨论决定放弃“心得”形式,合掉一切可以合掉的庸言赘语,由读者自己品、自己悟司马迁的原始心意。第三,不求刺激。孔子育人严格推行四种戒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毋意”,即不揣测,不探密,不猎奇。我们精选《史记》其中的140多篇文章做成此书,继承了孔子的风格,忠实了司马迁的旨意,只在分部选择篇目上下了苦功,而没在人物背景上追求刺激的叙述。当下最倡导的一个词是“与时俱进”,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可以找到至少两处相对应的词“与时变化”。司马迁在《范雎蔡泽列传》中说:“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在《刘敬叔孙通列传》中太史公日:“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如今许多意思,包括人与事,都能在《史记》之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史记》是一面镜子,从中领悟今天。用先人的聪与明,武装我们的灵魂;用先人的智与慧,弥合我们的盲目;用先人做好的盾牌,帮我们挡一挡八面来风;用先人酿好的美酒,款待与我们相识与不相识但已走到一起的朋友。有可能我们从中得不到许多,但它至少可以让我们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史记》是巍峨的高山,立其之巅,尽情回味“一览众山小”;《史记》是无垠的大海,畅游其中,尽情享受“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三人各自都有繁忙的工作,但我们热爱、推崇《史记》,利用工作之余做成此书。我们只是想让无暇通览《史记》的朋友,在闲暇时刻浏览此书,为自己的职场生涯寻找一份快乐与安宁;我们只想为“高山”增添一捧土,尽管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想为“大海”融入一杯水,尽管只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自豪。作者2008年11月18日于北京(连跃执笔)我们对《史记》情有独钟,聚在一起谈《史记》、议《史记》,最后出了这本拙作,祈盼与读者分享阅读《史记》带来的快乐。这本书得以问世:感谢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富昌先生对此书的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叶庆荣女士从家长读者的角度和郝梦元、连畅从大学生读者的角度对我们写作内容所提出的建议;感谢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夏连起先生为我们的写作所提供的服务;感谢荣家祥、林鸣、李源明先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即使在2007.9.1途中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还与作者交流如何让此书为年轻人接受的建议。在写作中阅读了《史记》专家张大可教授注释的四册巨著《史记新注》在此一并致谢。我们愿和读者一起汲取先人的营养,滋润我们共同的未来。郝一峰刘太华连跃
内容概要
《史记教你为人处世》运用《史记》的例证从五个方面“魅力——为人处世之源、忠厚——为人处世之本、摆正位置——为人处世之纲、择时进言——为人处世之目、避免莽撞——为人处世之神”阐释了如何做好为人处世的要求,探寻了做好为人处世的路径,对当今人们的相处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觉得,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理智的交往与交流。
纵观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述史理念,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亘古未有的深远影响。千百年来,研究、推广《史记》的作者成千上万,所推出的作品不计其数,浩如烟海,他们为普及《史记》呕心沥血,贡献非凡。而今,编者又推出《史记教你为人处世》,尽管它“只是昆仑山上的一棵小草”,尽管其中还有许多不足或是待商榷的观点,但编者还是愿献给读者,渴望与读者交流,以求指正。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魅力——为人处世之源黄帝的魅力——劳勤心力耳目帝颛顼的魅力——有谋知事帝喾的魅力——知民之急帝尧的魅力——富而不骄夏禹的魅力——其言可信皋陶论为人要有“九德”文王的魅力——礼下贤者秦始皇的魅力——用“骂他”的尉缭孝文皇帝的魅力——敢于自责和广开言路吴太伯的魅力——三让天下周公的魅力——恐失天下贤人桓公的魅力——宽容要杀他的管仲燕昭王重视人才从身边人做起齐威王视人才为宝孔子的魅力(1)——司马迁如是说圣人要恭谨行事孔子育人: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孔子待人议事恭谨小心孔子待客容色庄重孔子深入研究学业孔子的魅力(2)——司马迁如是说孔子说处世孔子识其大者孔子乐道好学孔子说过犹不及孔子劝人说话要谨慎为人立身要正直为人不能过于功利萧何宽容与俭朴张良是如何学到《太公兵法》的周公劝诫成王要说到做到孝武帝要三王为人须“戒慎”告诫齐王皇子刘闳要持中正之道告诫燕王皇子刘旦不做败德之事告诫广陵王皇子刘胥要按法则行事.司马迁评价封立三王管仲、晏婴的魅力管仲善于化祸为祥晏婴节俭力行晏婴奉越石父为上宾孔子称赞老子“其犹龙邪”信陵君的魅力信陵君仁爱宽厚信陵君厚待看门七十老人侯赢万石君的魅力——恭敬谨慎司马迁对万石君的评价李将军魅力——宽缓不苛司马迁对李将军的评价郑庄的魅力——廉洁、谦和司马穰苴与士卒平分粮食吴起与士卒分劳苦第二部分 忠厚——为人处世之本虞舜赢得信任皋陶称赞禹的美德百里奚不忘朋友的帮助季札对朋友讲义祁奚荐才“不偏党”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孟轲说不能贪利孔子的人品与志向——司马迁如是说孔子教人“做事笃厚恭敬”孔子通过学琴学人品孔子说志向不能变颜回支持孔子不变志向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萧何的为人着眼点——司马迁如是说萧何帮助刘邦萧何进咸阳只要秦朝的文献档案陈平用出计谋的能力赢得汉王信任陈平不忘提携人周勃质朴可托大事苏秦智激张仪保合纵联盟孟尝君听从冯欢的劝告平原君奉毛遂为上客范雎提携帮助过他的人蔺相如国事在先私怨放后司马迁评价蔺相如声誉比泰山还重鲁仲连助友除祸解难而不索取韩信“倾心听从”败将计谋韩安国善待侮辱他的狱吏公孙弘的责任感公仪休遵法行事第三部分 摆正位置——为人处世之纲叔向分析子比因有“五难”而不能成功范蠡及时离开保住性命赵氏孤儿长大程婴离开做事要名正言顺只有鸟择林而不能林择鸟陈王旧友不懂规矩而遭难萧何让汉王放心的两件事萧何让家人上前线打仗萧相国捐献封赏高祖释疑高兴要知道自己的职责周勃还相印回封地妻劝给宰相驾车的丈夫要谦恭吴起与田文“论”功“争”位孔子因人指教苏秦诉说忠信也会获罪张唐听十二岁甘罗之劝赴燕任相王翦多要良田是避免秦王怀疑信陵君止骄自责人的欲望要有节制懂得急流勇退乐毅表明心智“交绝不出恶声”邹阳表明心智使主不疑李斯到秦国寻找自己的位置李斯想到“物极则衰”卫绾谨慎尽责李将军自查不能封侯的原因公孙弘躬行节俭谦让有礼太皇太后表扬公孙弘“诚内自克约而外从制”汲黯抱病服从皇上安排治理淮阳郡董仲舒不营私产研究学问第四部分 择时进言——为人处世之目李斯用历史教训建议不设侯立王陈轸劝昭阳“画蛇”别“添足”文种激励勾践卧薪尝胆考叔建议庄公“穿地至黄泉”见母公仲巧妙阻止烈侯赏赐歌手田地肥义支持武灵王改穿胡服左师触龙用爱子之理说服赵太后李克婉转地推举贤相苏代依人的背景分析利弊中旗用历史教训告示秦昭王不要轻视天下驺忌子用弹琴技巧与威王谈治国淳于髡用隐语提示驺忌子为君民服务张良高超谋略为汉王张良建议汉王烧栈道张良建议封赏黥布、彭越和韩信败楚国张良建议封赏雍齿拢人心张良力陈八大原因说服汉王不立六国后代卫鞅强国利民之论得孝公采纳苏秦以激将手法说服韩王合纵成功范娟析论“甘茂贤才但不能任秦相”毛遂为合纵争先李斯上《谏逐客书》为秦王采纳娄敬劝说高祖建都关中被采纳司马迁赞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张释之进言文帝被采纳不能越级提拔“喋喋利口”者“廷尉,天下之平也”“法如是足也”司马迁赞赏张释之伍被用历史教训劝谏淮南王伍被用“天下治”的现实劝谏淮南王优孟把握时机进言皇帝第五部分 避免莽撞——为人处世之神厉王不给人民说话的机会而遭反叛老子赠孔子嘉言不做“好议人者”游说的关键——在于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袁盎跪劝丞相申屠嘉不要“闭缄天下之口”司马迁称赞袁盎善于领会贯通田叔用灵活方式处理问题田叔用假打方式劝鲁王还钱田叔以常坐露天的方式劝鲁王少打猎公孙弘的说话方式——“不庭辩之”司马相如用赋的方式进言天子劝谏天子少去打猎劝谏天子吸取二世灭亡的教训若雅若俗,若正若反解纷争淳于髡用讲隐语的方式规劝齐威王治国淳于髡用讲隐语的方式请齐威王增加礼物以使赵国出兵淳于髡用喝酒的数量来规劝齐威王做事要有度王先生提示太守回答“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优旃顺着说实际提反对意见(1)优旃顺着说实际提反对意见(2)东方朔宏论“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后记
章节摘录
虞舜赢得信任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记述了虞舜的品德和成为尧的继承人的过程。尧说:“唉,四方诸侯的首领,我在位已整整七十年了,你们总是能执行命令,你们来接替我的帝位吧!”四方首领回答说“我们德行肤浅,会玷污帝位的。”尧说:“那就由你们推荐吧,无论他是有名望的贵族,还是关系疏远的黎民百姓。”四方首领同声对尧说:“民间有个单身汉名叫虞舜。”尧说;“不错,我听说过,这人究竟怎样?”四方首领都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冥顽不化,母亲心地阴暗,弟弟骄恣无礼,但他始终坚持孝道,因此保证了家庭的和睦,使他们能够力求上进,不成为坏人。”尧说:“让我来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通过两个女儿来考察他的德行。虞舜让她们放下架子住在妫水湾里谨守妇道。尧对此很赞赏,于是放手让虞舜推行五种教典,而民众也都乐意接受。又让舜总理百官事务,各种职事都处理得有条不紊。让他到四门接待宾客,四门的工作人员全都庄重和气,从诸侯到远道而来的其他宾客都对他肃然起敬。尧又让舜进入原始山林和无边沼泽之中,遇上暴风雷雨舜能够不迷失方向。尧认为虞舜确实德行伟大,于是召见舜说:“你考虑事情细密周详,你所说的事必定做到,这样已经三年了,你登帝位吧。”舜总觉得自己德行还不够,因此一直谦让。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尧日:“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日:“鄙德忝帝位。”尧日:“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日虞舜。”尧日:“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日:“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悉悉治,不至奸。”尧日:“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油,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日:“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皋陶称赞禹的美德司马迁在《夏本纪》中记述了大禹对“努力不懈”的认识。皋陶问禹说:“什么叫努力不懈呢?”禹说:“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包围大山,淹没高地,人民都深受水害。我治理洪水,陆上乘车,涉水乘船,穿越泥沼,则坐船形木橇,爬山涉岭,就脚蹬带齿木屐,行走在山中,立木桩为标志,与伯益一道施与民众稻梁及鸟兽之肉。我疏通九州河川内的淤塞,导人海中,又疏浚小沟大渠入河。又与后稷施与民众谷物。对于粮食短缺的地区,就加以调节,以有余补不足,并且迁徙人民到可居住的地方,于是民众安定,各地太平。”皋陶说:“是的,这确实是你的美德。”皋陶难禹日:“何谓孳孳?”禹日:“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榉,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日:“然,此而美也。”百里奚不忘朋友的帮助司马迁在《秦本纪》中记述了百里奚推荐朋友蹇叔为秦穆公重用的逸事。晋献公用美玉良马向虞借道,灭亡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大夫百里奚,又用百里奚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仆役。百里奚从秦国逃到宛城,在楚国边境被楚人捉到了。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贤能,想用重金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肯,就派人向楚国交涉说:“我国的陪嫁奴仆百里奚现在楚国,我们想用五张黑羊皮来赎回他。”楚国人答应了,把百里奚交给秦国。当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秦穆公亲自释放他,跟他讨论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个亡国的臣子,有什么值得询问的呢?”穆公说:“虞国国君不能信用你,才亡国的,这不是你的罪过。”一定要向他请教。谈了三天,穆公非常高兴,命他总理国家大事,称为五古大夫。百里奚谦让说:“我赶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贤能而世人不了解。我游历齐国时曾经困窘得到沛县向人讨饭,是蹇叔收留了我。我原想侍奉齐王无知,也是他劝阻我,所以后来我才能在齐国内乱时不受牵累而逃至周室。周王子颓爱好牛,我就用养牛术来求见他。等到五子颓想任用我时,蹇叔又阻止我,我因此离开了,免于被诛杀。我侍奉虞君,蹇叔又阻止我。我虽然知道虞君不可能重用我,但私心贪图官职和俸禄,就留在虞国了。我两次听用蹇叔的建议,都得以脱离灾祸,一次不按他的话办,就遭遇了虞君的灾难。因此,
后记
我们对《史记》情有独钟,聚在一起谈《史记》、议《史记》,最后出了这本拙作,祈盼与读者分享阅读《史记》带来的快乐。 这本书得以问世: 感谢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富昌先生对此书的出版所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叶庆荣女士从家长读者的角度和郝梦元、连畅从大学生读者的角度对我们写作内容所提出的建议;感谢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夏连起先生为我们的写作所提供的服务;感谢荣家祥、林鸣、李源明先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即使在2007.9.1途中(内蒙古$303-115KM-118M)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还与作者交流如何让此书为年轻人接受的建议。在写作中阅读了《史记》专家张大可教授注释的四册巨著《史记新注》在此一并致谢。我们愿和读者一起汲取先人的营养,滋润我们共同的未来。
编辑推荐
《史记教你为人处世》是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