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全集

出版时间:2003-4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德] 埃·奥·卜劳恩 绘  页数:204  译者:杨莹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93年12月,在充满火药味的德国,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开始在《柏林画报》上边载,它的幽默温情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拂过万千民众的心,这便是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传世名作《父与子》。它的幽默感和人情味表露得如此纯真,以致在问世近70年后,依然不断征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散发出不衰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埃·奥·卜劳恩(e.o.plauen), 原名埃里西·奥赛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童年时迁居卜劳恩市。少年时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绘画艺术学院学习。
1930年10月18日,卜劳恩和他的同学、画家卜尔·班塞尔的女儿玛丽加尔德结婚,1931年,他们的爱子克里斯蒂安出世。《父与子》中父与子的形象,就是取材于画家本人与其爱子克里斯蒂安的形象。
1934年12月,奥塞尔接受《柏林画报》邀请,以卜劳恩笔名开辟了一个连环漫画专栏,开始《父与子》等几个连环漫画的创作,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卜劳恩也因此一举成名。
纳粹在德国掌权后,卜劳恩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1944年3月他和挚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邻居告发,以“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处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在遗书中,他承担了全部指控,想以此为朋友开脱,给妻子玛丽加尔德的诀别信中他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这样,一代幽默大师被万恶的法西斯无情地扼杀了。
卜劳恩的艺术生涯极短暂,作品虽不多,但成就卓著。《父与子》(Vater und Sohn)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束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连环漫画之一,同时也成了德国幽默、漫画的象征和代表。
早在《父与子》问世的第二年,即被我国著名出版家吴朗西先生引进,在中国出版发行,丰子恺先生欣然为该书做序。《父与子》出版后到了鲁迅先生等人的高度赞誉。在此后的数十年里,《父与子》一直是中国读者最喜闻乐见的连环漫画佳作。

书籍目录

1 老爸当枪手
2 引人入胜的书
3 汽车出了故障
4 会走路的箱子
5 争执调解人
6 越看越像
7 正中靶心
8 装饰过的照片
9 图画的局面
10 锻炼成名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父与子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不知道下一个百年,会不会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这父子,毕竟现在是独生子女的天下,太简单的东西,他们不喜欢了.虽然,真理往往就在最简单的东西里面.
  •   很早很早以前,是爸爸给我买的这边漫画,翻了无数次都快烂了。新版本很好,收藏住一份童年的心情~
  •     额,还行吧,看了,挺搞笑。只是他写了一大堆,朕几乎(小部分)没看懂了~\≧▽≦,O(∩_∩)O~,咩,大家可以看昂,里面的故事写的还行咩,朕在同学那儿借来看过,很有吸引力哦,里面全都是父与子的父子之情,么.......只是,朕怎看不懂?朕再猜,他妈呢?
  •     对于生性严谨的日耳曼民族来说,《父与子》是异数——太温馨,太直白,太浪漫……可作者卜劳恩就是一货真价实的德国人,还是以自己和儿子为原型,还是诞生于政治高压的纳粹时期。按照本书前言的说法,那就是“这部充满了人性和幽默的漫画给当时处于压抑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甜蜜与温馨的安慰,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非常高的评价!
      
      读完之后我觉得实至名归。
      
      哪怕距今已经超过五十年,哪怕几乎没有文字,哪怕说的是别国的事儿,我依然能完全看得懂,看得乐呵,可见真情和幽默是无国界跨时代的。
      
      作者本人的际遇就让人唏嘘的多。1944年,卜劳恩参加反纳粹活动被捕,戈培尔给他罗织了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判了他死刑,他拒不认罪,自杀身亡。死的时候才40岁,正是一个漫画家创作的巅峰期。他的儿子,那个《父与子》里的小男孩,该多伤心哪。
  •      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看完《父与子》,翻阅着这本无字的漫画,一会儿捧腹大笑,一会儿陷入沉思,合上书页,深受感动。
       画家奥·卜劳恩以诙谐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对有趣幽默的父与子,其中的父子情深令人动容。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么深情和富有童真的父爱也可以无言地、通过一幅幅漫画形象地表达出来。
       作者在创作《父与子》数年后,就因遭受纳粹迫害在狱中自尽了。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结局总使我想起一部很有名的电影《美丽人生》,不知里面的主人公是不是根据卜劳恩的原型改编的。
  •      每一个漫画家都会通过漫画传递一些信念,“父与子”中父亲有事没事就打儿子“小屁屁,但绝对不许其他人对儿子作一点伤害,儿子会偷偷帮父亲打圆场,也会和小狗用牙抢一顶父亲的礼帽。父亲和儿子会默契的做一样的动作,父亲会为儿子做任何逗儿子开心的事,哪怕很傻。再者就是自谦,爱心,天人合一,淡泊名利,想象力,坚持,童心,想到就马上去做等等的信念。
  •      《父与子》是连环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系列漫画故事,作品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短暂而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卜劳恩前期的漫画作品具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创作政治活动”的倾向,因其在作品中以尖刻的漫画对纳粹进行讽刺和责骂,曾被禁止从事漫画工作。《父与子》的问世使卜劳恩一举成名,并被暂时取消创作禁令。尽管卜劳恩最后被迫害自尽,但《父与子》这部被誉为“感天动地父子情”的作品却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不朽的经典,为几代人阅读,隽永深情,温暖人心。
      
      
       记得小时候经常零星地在《少年文艺》和《故事会》的封二、封三看到《父与子》的漫画,总是被漫画中所流露的诙谐情节和意外的结局所打动,手不释卷。好几次,狠了狠心到市场的借阅书摊上花五分钱租来,坐在小板凳上细细翻阅,度过一下午的时光,如同吃雪糕的感觉般美好而甜蜜。
      
       如今,从女儿的书架上取下这本《父与子全集》,一页页地翻过,那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重新浮现,一个个普通的生活场景、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如同三月里暖暖的春风触动我内心纯净的情感,这一刻,如时光倒流...
      
       漫画中的儿子聪慧机敏又顽皮可爱。父亲幽默又不乏孩子气且具备了现代父亲所应有的很多优点:
       ·有情趣。无疑父亲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和儿子一起玩——游泳、滑冰、钓鱼、变魔术、下棋等等不一而足。经常会制造一些生活的浪漫,比如圣诞节的前夜,把熟睡的儿子连同床铺一起搬到森林里。第二天儿子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空气清新的大森林里,四周是芬芳的野花和可爱的小动物。
       ·沉稳勇敢。面对无赖三番五次的挑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出手神勇,让无赖眼冒金星,仓皇逃走。
       ·善解人意。儿子高高兴兴地举着送给父亲的礼物——一尊掷标枪者的雕塑,马上跑到父亲身边了,不小心乐极生悲摔倒在地,雕塑成了一地碎片。儿子伤心难过,放声大哭。为了不扫兴,父亲微笑地捡起那唯一没有摔碎的铁制小标枪当做清理烟斗的工具,并连声称好。一种力挽狂澜的智慧,使孩子的一番心意没有成为泡影。
       ·勇于自省。一天父亲的心情不好,儿子想玩小火车,父亲不同意。经不住儿子的再三恳求,父亲的态度由强硬转为同意。儿子高兴地玩去了,父亲来到镜子面前,看到自己严肃而难看的脸色,十分自责,拿起小棍打起自己的屁股以示惩罚。试问,我们在和孩子生气之后,又有几个人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
      
       其实这样温馨幸福的画面,也曾经出现在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某一个瞬间,只是常常在不经意间被我们忽略过去。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一直为她写“爱女札记”。她露出的第一个微笑,发出的第一个字眼,迈出的第一个脚印,都被我细心地捕捉并认真地记录了下来。慢慢地,女儿长大了,我对她的关注却慢慢减少了。那本日记也由从前的天天写,到间隔一月,再到一年,近两年居然是只字未留。门前的春花突然绽放一树的明媚,我竟然未曾留意,还是女儿的提醒,才使我得以发现这早春第一枝花信。难道对女儿的关心也变得这般麻木和迟钝?
       女儿很喜欢看我为她写的札记,经常拿出来重温往事,并且提醒我继续写下去,可我终究再未曾动笔。是我对她的关心减少了,还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再反思一下,除了陪她上各种兴趣班,我已经有多久没陪她滑旱冰,玩《大富翁》的游戏了。
      
       想起一首看过的诗: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英]黛安伦曼斯
      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
      我会先建立自尊,再决定盖房子。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
      我会少教训,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会注意少知道一点,但知道多关心一些。
      我不再扮演严肃的角色,而是认真的玩。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多拥抱,少拉扯。
      我会经常看长着橡实的橡树。
      我不会那么固执,会更加坚定。
      我不再追求对权利的爱,
      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养大孩子对我来说没有如果,只有这一次的机会。《父与子》让我在匆忙步履中停下来,重新品味这种朴素的爱的情感,和孩子一同长大,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宽容的心。
  •     仍然记得十几年前和老妈坐在一起看《父与子》的情景。
      那时的我只有几岁大,老妈还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的年轻姑娘。
      
      小时候看不太懂,所以都是她在旁边讲给我听。
      而现在,几个月前,当我捧着新买的《父与子》给她看的时候,她摘了眼镜瞅了两眼,却说“我现在都看不进去这些了”。
      
      岁月啊时间!
      
      给许多朋友都推荐过这本书,但他们一致认为这个比较无聊,而且有些地方还需要动脑子去想,没那个功夫。
      十几年后的某个夜晚,再一个人翻它的时候,感慨万千。
      
      我的童年是由《父与子》和《狮子王》搭建起来的,《狮子王》是辛巴,小鹿斑比,白狼妈妈和大熊星座的版本。
      依稀记得在没上小学的时候,坐在老爸怀里,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老爸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结果直接导致我可以一页一页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当然,是背下来的,哈哈
      
      还记得小鹿斑比获得大熊星座时的情景,当时的我也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获得几颗星星或者叶子。
      还记得猫头鹰教授的各种神奇发明,小时候想当科学家还是受了他的影响。
      同样记得的是教会辛巴使用第六感的豹子,会躲起来一个人蜕皮的蛇王卡尔,还有经常去偷蜂蜜的大熊巴洛……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书要15块钱一本,小时候家里好穷,当时好像是几个月出一本新的,到了出第四本的大冬天,爸爸带着我站在报刊亭前,掏了好久的钱。当时的我看着爸爸说不然我们不买了吧15块钱好贵,爸爸却说没关系,这个书买给你,回家好好看。
      想想都觉得好难过。
      
      回归主题
      
      小时候看《父与子》的时候,只是觉得很好玩,儿子好聪明,有时还会想如果这样捉弄一下老爸的话会不会很有趣。
      十几年后,再看《父与子》,感受到的却是那个已经谢了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质朴的爱。
      
      晚上堆好的雪人在夜里被人弄坏了,儿子很难过。于是父亲在第二天穿上白袍子,装作雪人站在窗外守候,看到破坏雪人的坏人时一脚踹飞。
      小时候觉得很解气,那个坏蛋活该,长大了却开始心疼父亲,爸爸在大冬天站在外面,会不会很冷?
      
      一天,儿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父亲追着儿子跑出门外。可直到下午九点还不见儿子回来。父亲焦急万分,沿着街道大声地呼唤儿子的名字,终于在家附近,“啪”地一声,又是一扇窗户被足球踢碎,但这次父亲却没有生气,而是冲上去紧紧地抱住了儿子……
      
      就像前面说的一样,十几年后再看这本书,我的角度由儿子转为了父亲,当时的好笑已全然变成了今天的温情,尤其是待知道这是卜劳恩画给自己儿子的作品后,这份感情的味道便瞬间扩散开来,弥漫左右。
      
      前些天去调研的时候,一个爷爷奶奶带大的小孩子每天都拿着ipad在玩游戏,跟他的交流也自然而然地仅限于这个游戏好不好玩这样乏味的话语中。
      不知道以后自己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
      
      我希望可以把小时候的他抱在怀里,开着一盏床头灯,一页一页地把父与子的故事讲给他听,也希望在二十多年后的又一个下午,他会捧着当年我捧过的那本书,告诉我:妈妈,你还记得小时候给我讲过的这本漫画吗?
  •     怎么说呢,算是小时候的一种记忆吧。那时候邻居有个大姐姐有这本书,麻麻那时候在她家打麻将就会带上我,而我每次就看这本书,那时候觉得这本书好厚....怎么也读不完。现在大姐姐的小孩都已经好大了。自己也二十好几了。
  •      好有爱的父与子。作者的功力十足,不用只字片语,只通过零星几张漫画,把耐人寻味的故事铺陈开来。浓浓的亲情味道,令人回味,令人陶醉。
       简练而赋有特色的画风,通过线条的张驰,故事很有嚼劲。
       记得儿时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留下了太多的精彩回忆,书中的情节更加凝练。时有咋看之下一头雾水,回过神来却恍然大悟的顿悟之感。看着书要仔细,兴不许哪个地方没留意,便无法领会作者的用意。
  •     幼儿园时看的书,封面好像是橘黄色的。
      
      故事情节早已经记不清了,只能记得几个画面,比如父亲把儿子装在行李箱里;父子趁兔子不注意,在兔蛋上画上父亲的脸把兔子吓跑;俩人各种姿势很潇洒的滑冰,结果一个空翻,双双掉进冰里,最后居然一人捉了一条鱼。还有一段是父子二人对弈,父亲输不起,夹起儿子就是一顿打。
      
      小时候看书慢,一本《父与子》花了一整个夏天才读完。看到最后一页,翻过去背面空白一片,怅然若失。上小学看《长袜子皮皮》时也是这样的心情。心里想着如果他们能与我一起长大,我每天都能读到他们的故事,那该有多好,我们就这样一起变老。那种感觉就像是失去了一个老朋友,你只可以回过头看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但从某个点开始你便打听不到任何他的消息,他在哪里,过得怎样。
      
      20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认识了这样一对父子,他们不完美,爱恶作剧,有脾气,但他们却很默契,是彼此的依靠。后来他们消失在我的生活里。
      
  •      《父与子》,很温馨的题名,很温馨的漫画。读的人内心难得的清澈和明镜,爸爸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看这本漫画的时候,也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作为一个女孩子,我的童年必然是没有书中的儿子那么调皮,却也是做了一些叫爸爸头疼的事情,但不管哪一次,父亲总是用他那慈祥的手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情的。
       读大学读研究生7年的时光,每时每刻竟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怀念爸爸,想起童年时候父母陪在身边的快乐和幸福。在现在的生活中,却觉得小时候的快乐和幸福离自己居然那么遥远,才发现现实生活竟然是这么的残酷无情,才发现自己居然这么脆弱无用。
       想在毕业的时候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学期已经过去,却还是没有拿到一个OFFER,不用说工作,连学校毕业要求的核心期刊小论文都写不出来,选题没选对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方面是不是说明了自己的无能呢?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自己写出文章发表核心期刊,唯独我,怎么努力都做不到。觉得自己很没用,有时候也在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没有一丝一毫的盼头。
       一直都是一个开朗乐观的人,只是没想到研三的这一年居然过得这么悲观失望,也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下去,小论文还没发真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安心不了。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要开始找工作了,我真的都不知道到底做什么事情是适合我的,我原本是那么差劲的一个人。现在对于自己真的都没有信心了,我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也不会,不知道该怎么去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所以真的好担忧。害怕以后也会过这种担心忧虑的生活,是想成为家人的骄傲,然而我却做不到。
       原来我只是普通的路人甲,我什么也做不了。很想念爸爸,希望爸爸一切都好。爱他。如果他在身边,也许我不会总是哭红了眼睛。但是这只是如果,以后的路我还是要学会独自一个人勇敢走下去。为了关爱自己的家人,还是要坚持走下去。不要灰心失望,坚持到六月份毕业吧,到那个时候一切都会有一个结果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只是此刻的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烦恼的那个人。面对生活少了那份快乐的自信。但是,为了家人,请好好的,一定要勇敢继续走下去。这就是生活,你也学会坚强勇敢自立,明天就是新的一天,希望如此。
  •     “什么是亲情?”“我爸爸到底爱不爱我?”“怎么爱的?”小时候每当出现这种疑惑时,我就会去看这部漫画,发现很多事自己都经历过。虽然他一直很忙,从未像画家陪儿子那样长时间地陪过我,从而导致小时候的我有些怨念,然而,长大以后我才懂得父爱似海,深沉而内敛,虽然有时也会惊涛骇浪,但却是人生广阔天地的起点——我爱你,爸爸!
  •     我开始也觉得不过是幽默漫画,开心一下,不过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书里的很多情节,觉得孩子要是喜爱、认同、模仿起来,发展下去没什么好吧?
      
      那时我精分复发,也没准胡思乱想,不过也别小看一本漫画书,一定暗含了当时背景下,作者想要表达和推动的什么什么。
  •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童年时候的最爱,而我,直到高中时代才第一次看到它。
       那时候我们一个宿舍里有十个人,有一天,我对面铺的一姐们儿突然拿出一本封面已经快掉的旧书,说实话,真的不起眼,而她特别有针对性地对我说,老胡,要不要看啊,你肯定喜欢!想当年冲刺高考的年纪,精神每天高度紧张,消遣贫乏,此刻,我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连说,给我给我,我看!
       那时候,姐们儿只知道我是个喜欢漫画的人,但她不知道,我看这本书后来感动,完全不是因为画画本身,而是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呵呵,后来这姐们儿上了好大学,我因为种种原因只去了一个三流大学,也与很多个休息时间她在死啃书本而我抱着一堆漫画小说之类消遣对比有关,呵呵,这个就不讲了。
       只记得有一天中午,我趴在另一个姐们儿的床边一页一页翻看着,都忘记这是第几遍了,反正我就不愿意看考试资料,宁愿抱着这翻烂的漫画书一遍一遍……真心被里面的小情节感动到了,我在那里感动地无以名状,眼泪吧嗒吧嗒就滴下来了,突然姐们儿发现了,一个接一个惊讶,问我有这么夸张嘛,我解释可是他们不懂,我也说不明白,感动就是感动,说不出来的感受——直到现在工作几年,我依然对这本书难以忘怀,这是我十八岁时候的美景,我想,我会好好珍藏。
  •     高中时候在紧张生活里,《读者》是最容易接触到的杂志,第一次看到《父与子》就是在读者上,那时候看起来很无聊,很乏味。这些日子放假了,在家里看到了弟弟买的《父与子》又拾起来看,竟看的大笑,继而难过。书中那种纯真,那种平淡的,温馨的画面勾起的是记忆。是谁说过的生活是一摞书页,记忆把它们打散,于是有了喜怒哀乐。说法虽片面却也有可取之处。我的童年已经过去,不管它是如何的消失了,那份纯真却深深镌刻在了记忆里。活着活着满面的尘土掩盖了童年的那些刻痕,《父与子》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能抹去你满面的尘土,露出那些童年的刻痕,勾起记忆的碎片。
  •   我家也有这本书 很小的时候就翻了很多遍 还好 我也有个爱我的爸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