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01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台湾)王鼎钧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王鼎钧,1925年生,山东临沂人。日本侵华期间山东沦陷,离家作流亡学生,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形成写作动机及早期作品内容。1949年至台湾,先后在广播、电视、报纸副刊工作,并在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新闻写作。其间在《中国时报》担任专栏主笔,为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台湾重要的杂文作家,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台湾散文的扛鼎人物。1978年赴美,在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担任双语教材编辑。1990年退休。
曾使用诗歌、小说、剧本、评论各种文体,最后定位于散文。已出版《情人眼》、《碎琉璃》、《左心房漩涡》等散文十四种,“人生三书”、“作文三书”、“中国人三书”等二十多种。
曾获得台北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台北中山文艺奖章,台北行政院优良图书金鼎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早期作品追求写实,六十年代受到现代主义影响,作品风格数变。题材一贯关怀大众苍生,感受时代苦难。为人性格喜独处冥思,作品亦沉潜幽微,寓意耐人索解。为基督教徒,佛经读者,有志以佛理补基督教义之不足,用以诠释人生,建构作品。被誉为台湾散文“崛起的山梁”;“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书籍目录
序 在生存时间的堤岸上
自 序
第 一 章 吾乡
一头来自洪荒的骆驼 兰陵 兰陵 史书中的常用字 我少年时期的偶像一 二疏 给大儒提供书房 好酒出在自己的故乡 在大自然的宠爱之下 古树的花朵在兰陵初放 送别范筑先的那天
第 二 章 吾家
三代平常百姓 大家庭好比一只猫 旧业的残痕像几点墨水 婴儿都要出生在黑影里 当心墙基下面有骰子 家畜沧桑:由骡子到驴子 使女泪 母亲坐在天下最热的地方 旱灾、蝗灾、火灾 朦朦胧胧反共宣传 乍见还惊 弟弟妹妹从此现身 有一双黑手的县长 燕子不再来
第 三 章 我读小学的时候
一句“北望满洲”顺利插班 你该有自己的史官
他们也开风气 也做老师 学校里的宗法秩序 苏老师 我一定报答你! 让那红球 现出来 万有文库 我的避难所 由台湾糖到卢沟桥事变 我的“第一次” 我们送报去 我们演戏去
第 四 章 荆石老师千古
天降下民,作之师? 开风气,天地间多了些子 两兄弟“欲回天地入扁舟” 三读《资本论》,做施洗约翰 上医,医治文艺流行病 文学小草的成长文学的彗星出现
第 五 章 血和火的洗礼
打起来了,到底打起来了 敌机在我注视下投弹 想抛弃一个家也不容易 蝉蜕一般的舅母 唐吉诃德式的小舅 二姐 踩着彩虹走来 文学无心插柳 只有梦想 年轻的梦想 爱之伞不能抵挡风雨
第 六 章 战神指路
英雄朝生暮死 墨写血债 马蹄下的妇女 在炮声中寻出路 军用地图上的桃花源 卵在覆巢下滚动 一二三 到窑湾 乞丐的浪漫情调 一张热煎饼的故事 乞丐的传奇――亡国之痛 乱世的驴子 英雄气对儿女情 漫漫长路是无情的刑具 父亲的假设
第 七 章 战争的教训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你的财宝在那里心也在那里 不要为生命忧虑 宁可一只眼睛进入永生 这一次 我吓破了胆 渔樵闲话是一种残酷 一片瓦砾原是一个家庭的爱心和奋斗 教会只有巴掌大能藏几个人 劫后重来 这是谁的家
第 八 章 折腰大地
锄头如林,表伯独坐 一个生了孩子的“孩子” 之乎者也出恭入敬 为小地方写诗 五月田家,龙口夺食 拾穗的日子 一张单饼看家运 在文人和农人之间 父子到底是父子 女孩子的春夏秋冬
第 九 章 田园喧哗
在日军卧榻之旁 被出卖的滋味 与王佐之才为邻 一失足成井中蛙 高粱地里探险去 秋风里收拾枯草落叶 如果打游击像打兔子 推磨挑水的游击队作战易 推磨难
第 十 章 摇到外婆桥
南桥北桥 都是外婆桥 小调变成八路军的军歌 想有一把琴弹给牛听 赶集 看人家花钱 我还没有学会道歉 一顿省一口 一年省一斗 我是一棵空心菜
第十一章 热血未流
受过军训的人能愤怒 虏获了一个大汉奸 茅屋里的司令部 太极拳对付摩擦 夜探插柳口 这一夜,枪口向内 抗战必扰民,扰民即抗战 一首民谣逼出来几封遗书 这一夜 我们没流血
第十二章 插柳学诗
形势之下作顺民 一粒种子,若是落在土壤里 中锋、楷书 柳絮因风起 既谨严又马虎的教学方法 没想到作诗也有风险 异乡人的正面教材 断简残篇,世上惟有我知 面对速朽文章 后学心情 到族中巨室访求遗墨 杨本学的特殊收藏 写字 太规矩了总是不好? 痛饮狂歌空度日 为谁? “狼来了”的那一天
第十三章 母亲的信仰
被人遗忘了的名字 今生够了 不要来生 为看不见的力量作证 由美国护士得到的启发 日子随着唱诗和祈祷流逝 太平洋战争的压力 空中有神 也有铅块压下来 拔掉奶嘴,自己当家 谜样的人物云游布道 辞家――出路在千里外
附录 与生命对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